細微之處見教育

本文已影響2.5W人 

對話“教育學爸爸”  有這麼一羣特殊的爸爸,他們本身從事教育工作,研究教育理論和方法。  你也許想知道,在養育自己的孩子上,這些“教育學爸爸”都有怎樣的辦法?請關注本刊記者的系列採訪。

細微之處見教育


  對話“教育學爸爸”

有這麼一羣特殊的爸爸,他們本身從事教育工作,研究教育理論和方法。

你也許想知道,在養育自己的孩子上,這些“教育學爸爸”都有怎樣的辦法?請關注本刊記者的系列採訪。

本期嘉賓:

李召存,教育學博士,現爲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系講師,女兒2歲。

《爲了孩子》:作爲新手爸爸,你對換尿布、抱寶寶、給寶寶洗澡這幾項基本技能掌握得如何?

李:可能與不少爸爸不同,這些育兒工作我參與得很多,技能掌握得可算嫺熟。這除了是體諒孩子的媽媽,讓她能更好地休息和恢復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我相信,孩子小的時候也許聽不懂成人的話,但是,當你給她換尿布、洗澡的時候,她能感受到友好的氛圍,從而信賴這個世界,保持良好的情緒。

《爲了孩子》:你對自己的期望是什麼,想做一個怎樣的爸爸?

李:我希望我在孩子的心中是一個親密的、可信賴的、可溝通的朋友,可稱爲“朋友+指導者”的形象。希望和孩子在人格上平等,同時又能對她人生的發展給出適當指導,這包括在知識、技能、習慣培養和情感交流等很多方面。其中尤其是情感交流,在知識、技能方面我們不可能什麼都通,但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卻是一種自然溝通過程,而且對孩子的早期發展尤其重要。

《爲了孩子》:對,父母不可能是全才,但是情感交流的任務是不可能交給別人的。

李:是,我十分熱愛自己所從事的這個專業,因爲你會發現,孩子真的是很神奇的,你不經意的表達、生活中的每個細微之處都可能對孩子有非常大的影響。比如說我要去工作了,孩子不想讓我走,孩子的外婆就會說,你悄悄走,別讓孩子知道。事實上這樣做是不好的。父母離開時一定要向孩子打招呼,不然孩子的危機感會非常強。再比如對於玩具,我愛人經常上網給女兒“淘”玩具,但我們會在適當的時候纔拿出新玩具,不會頻繁地更新玩具。這樣能讓孩子懂得愛惜東西,同樣,也讓孩子的情感具有穩定性,有助於她今後形成穩定的人格特徵:面對什麼都會認真思考。

所以,我常常覺得,父母有必要學習更多的有關教育方面的知識,有了孩子後,會對這些知識有更深刻的體驗。

《爲了孩子》:在育兒的過程中,你和孩子的媽媽產生過分歧嗎?

李:有過分歧。可能大部分媽媽在育兒過程中都比較感性,而爸爸偏重理性吧。比如說,給寶寶建立規則的時候。我和我愛人都認爲寶寶要經常洗手,這是我們達成的共識,但是當面對寶寶不願洗手的情況時,我們的處理方式就有分歧。媽媽有時會強制她執行,一定要她洗手。而在我看來,這樣子,規則是被執行了,但是孩子的身體、情緒方面會受到傷害。後來,我就想出了一個好方法,利用孩子的“遊戲精神”,將洗手說成是玩水,寶寶很快就去洗手了,並且很樂意、很享受。

《爲了孩子》:可能這就是教育學爸爸的優勢,知道孩子到底怎麼想。

李:對。很多家長可能聽到、瞭解到一些教育方法,但大多數時候,他們都是刻板地執行,這是不對的,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注意給孩子自信、積極的迴應。

《爲了孩子》:那麼到目前爲止,你覺得自己在育兒方面有沒有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呢?

李:可能就是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還不夠吧,應該說非常不夠。寶寶由爺爺、奶奶帶的時間太多,也許這對孩子的心理髮展不是很全面。其實孩子成長得很快,現在每當我出門時,女兒已經會提醒我要帶手機、帶傘。所以真應該多騰出時間和孩子出去玩玩。但有時事情一多,工作就把休閒時間給擠佔了,結果就總是處於工作狀態,於是,無暇陪孩子的焦慮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爲了孩子》:我們倒有一個建議,像有些父母那樣,每個星期雷打不動地安排一個親子日,一整天都和孩子在一起。

李:嗯,這個提議非常好!

《爲了孩子》:對於祖輩育兒,你有什麼看法?

李:我有一個很深的感觸:老一輩的有些經驗是對的,有些老說法則是要參考、要揣摩的,年輕父母應當以友好的方式與老一輩溝通。這一點上我愛人做得很好,她很懂得如何與老人溝通。

《爲了孩子》:你想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具備哪些素質呢?

李:我首先希望孩子能多參加體育活動,有健康的好體魄。其次我希望孩子的個性和情緒無論內外都是健康、自信的。還有在人際關係方面,我希望她對家人是親近、尊敬的,對小朋友是謙讓、懂得分享,能和諧相處的。這裏的分享不是一味地分享,而是要學會判斷,要有主見,不是說維持好的人際關係就要犧牲自己。當前我們的社會仍處在轉型期,父母的教育也會有矛盾。但是有些父母的確是有些片面、極端。

《爲了孩子》:所以我們要將寬容、原諒的種子種在孩子心中。

李:對,父母的境界往往決定孩子的境界,父母的榜樣作用隨處可見。現在每天回到家,我都儘量不開電視,多看書,爲的就是給女兒做個好榜樣。也是想讓孩子和自己享受親子的氛圍。

《爲了孩子》:你是一位從事教育學研究的爸爸,那麼到現在爲止,有沒有過孩子給你當老師的時候呢?

李:當然有,而且孩子經常給我當老師。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會加深我對人生的體驗,也讓我增強了反思的意識。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