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化解孩子的小任性該怎麼辦

本文已影響7.3K人 

隨着孩子慢慢長大,接觸的東西多了起來後,孩子的毛病也就漸漸多了起來。比如說任性,那麼想要化解孩子的小任性該怎麼辦?一起來看看吧。

想要化解孩子的小任性該怎麼辦

一向乖巧聽話的孩子,忽然變得任性起來,什麼都要對着幹。遇到這種情況時,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靜,迎接孩子的“小任性”。迎接意味着父母的心態應該是積極、從容、和友好的,而不是排斥、焦慮和厭惡的。

“小任性”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常會有的小問題,是一種階段性、暫時的不良心理狀態,往往提示着家長,此時孩子內心的想法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

父母要明白,很多時候“小任性”預示着孩子正在長大,如果父母固守着以往的相處模式,勢必出現矛盾和問題。太多父母在應對孩子的小任性時,往往顯得比較冷酷,有些父母擔心縱容了孩子的小任性,會把孩子慣壞。基於這樣的擔心,父母更會嚴管孩子,久而久之,形成親子之間彼此叛逆的惡性循環。有些惡性相處的循環,直到孩子成年後,親子之間都沒能打破。

家長們可能不知,面對孩子的“小任性”,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寬容的態度加以化解,而不是壓抑和管控。化解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調整關注點

孩子任性期間,要首先關注孩子的心情和想法,而不是事實和他們糟糕的行爲。當孩子任性時,他們的內心會非常不舒服,情緒很差,他們也會爲自己的無理和發飆而深感羞愧和懊惱。此時,父母要多用肢體語言給孩子以安撫,擁抱是把萬能的鑰匙,多麼歇斯底里的孩子,也能在父母溫暖的懷抱裏平靜下來。

形成變通思維

很多孩子固執、任性,和他們的死心眼兒有關,不能接受變通的情境。也就說,孩子的個性上的“刁蠻”很多時候受制於他們認知思維的發展。日常生活中,可多與孩子分享變通的狀況。比如跟孩子討論‘你想要坐某個座位,但是被別人佔了,這個時候你怎麼辦?如果沒有草莓味的冰激凌,你還可以吃什麼口味的?如果媽媽不能來接你,誰還可以來接你?’通過這些小遊戲,可以訓練孩子變通的思維。

培養詼諧幽默

生活中的小事,能淡則淡,更要學會寬容以待,必要時幽默處之。比如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只要人沒傷着,就不要總是不停地批評抱怨;假如你跟孩子一起走路,孩子跟不上,一下子摔倒了,如果這時若抱怨批評孩子,孩子可能會哭鬧起來。發生“小意外”的時候,只要確認孩子沒有大礙,就可以發散性幽默地表達一些話語“啊!嚇我一跳?估計地面也瞎了一大跳!膝蓋不會怪你吧?又把人家給磕傷了!哎呦呦,我的寶貝快來抱一抱?”這些話語在現實中,往往能讓孩子變得詼諧幽默起來,長此以往學會一笑了之。

提供獨立空間

隨着能力增強,孩子勢必想要擺脫對父母的依賴,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因此,父母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過於包辦和控制孩子的想法,允許孩子做自己,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意願。

當孩子的想法不合理需要拒絕時,父母一定要首先反覆重複和確認孩子的內心需要,能滿足就滿足一下(比如多吃一塊糖),實在滿足不了(比如再玩一個小時回家)也要特別耐心地向孩子解釋原因,讓孩子在感受到父母反濃濃愛意的情緒裏,理解自己的不合理,進而懂得自我約束,調整自己的想法和行爲方式。拒絕孩子時,可以在後續安排一個更有趣更吸引孩子的活動,這樣孩子纔不會執着於當前的任性。比如現在回家,可以一起玩更好玩的遊戲。

面對孩子的小任性,父母不要“以牙還牙,以硬碰硬”,因爲你的目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新的問題。父母要學會在養育中跟孩子打太極,以柔克剛。如果父母時常跟孩子“對着幹”,批評孩子,就會讓孩子感受到高頻次的拒絕和批評,產生強烈的負疚感,久而久之成爲心理負擔。

只有內心清澈無愧的孩子,纔會精力充沛、思維敏捷、開朗樂觀、積極好學;反之,如果一個孩子總不被父母認可,總有心理負擔,就會出現思維意識凌亂,對外界越發地抵抗,脫離現實,甚至出現神志不寧,多夢萎靡。現實中有些表現不是很“聰慧”的孩子,毫不誇張地說,在很大程度上是被父母“訓懵”的。

作爲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幸福。如果我們能夠巧妙地化解孩子的每一次小任性,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有原則的寵愛,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認可,那何嘗不是孩子最爲渴望的幸福?

如果我們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現在我們就能給予孩子的幸福,爲什麼不給他們?又何必等到遙遠的未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