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很煩惱想要解決該怎麼辦

本文已影響3.12W人 

照顧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們聽的最多的恐怕就是孩子的哭聲了。那麼孩子哭鬧很煩惱想要解決該怎麼辦?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哭鬧很煩惱想要解決該怎麼辦

引言:家長的煩心事

幾乎每天工作當中都會有家長來問我們:我這孩子特別愛哭鬧,一有不順他心意的事情就哭鬧,我都不知道怎麼辦了?

每次問這樣問題的家長都是一臉愁容,彷彿孩子的哭鬧問題,是他們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搞定的事情,是比登天還困難的事情,我想他們的心情是無奈又無助的。

其實家長大可不必總是擔心孩子的哭鬧,孩子哭鬧也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

哭鬧的積極意義

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孩子年齡越小,它使用哭鬧以達到自己目的的頻率越高。

比如說嬰幼兒他們渴了,累了,累了,餓了,困了,無聊了,他都會用哭鬧來表達。

哭鬧就是他們的語言,他們使用哭了的語言,讓媽媽關注他們,滿足他們的需要,以便更舒適更順利的生活下去。

隨着孩子語言功能的發展,他們的哭鬧會漸漸減少,因爲他們嘗試使用口頭語言或者肢體語言去表達自己的需求了。

我們仍然會發現就算這樣仍然有一些孩子容易哭鬧,這個時候我們的家長就很容易不耐煩,甚至非常厭惡這種哭鬧。

因爲這種哭鬧會喚起我們的無力感,我不知道怎麼辦了。

我在這裏想強調一下哭泣的價值,哭泣在孩子面臨困難的時刻起到自我安慰的作用。

孩子哭鬧是因爲他們感到焦慮和不安,而哭確實幫了不少忙,並且我們必須承認哭也是有好處的,而且好處很大。

因爲遇到不順自己意願的事情而哭鬧,他是具有成長意義的一個現象,表達了一種溝通的需求。

我們都知道發脾氣是什麼樣子,你知道被憤怒衝昏了頭腦是什麼感覺,我們甚至有時候沒有辦法控制我自己。

孩子也知道發脾氣是怎麼回事,無論你如何努力,似乎還是容易讓孩子感到失望,感到憤怒而哭鬧。

不過我覺得可以感到略爲安慰的是這種憤怒的哭鬧,可能表明她對你還有信心,他希望能改變你的做法。

一個對媽媽失去信心的孩子是不會憤怒的,也就不會憤怒的哭鬧了。

他只會停止要求或者用一種悲慘幻滅的方式哭泣,或者開始用頭撞枕頭,牆和地板,或者用盡一切辦法來傷害自己的身體從而表達自己的憤怒。

面對孩子哭鬧,家長該怎麼辦?

上面我講的都是希望我們家長可以去看到哭鬧具有積極意義的一面。

那麼如何有效的對待孩子哭鬧問題呢?

答案是區分對待。

如果孩子很倔強的哭鬧現象出現在3到4歲被認爲是比較正常的現象,因爲他是孩子第一個反抗期,哭鬧是他們表達自己負性情緒的主要方式之一。

如果這種現象持續到六歲以後,仍然沒有減退,那這就是一種異常。

同時孩子哭鬧的具體方式不同,所表達的意義又有所不同。

3種典型的管教策略

兒童心理學家歸納了三種典型的哭鬧方式,並給出了相應的管教策略。

委屈型哭鬧

這種哭鬧是因爲需求不被大人關注,或者被受欺負了,或者是遭受到了挫折懲罰,感覺到非常的委屈難過傷心而哭泣。

對於這樣的情況,他是一個正常的情緒表達,我們父母應該給予適當的安慰。

訴求型哭鬧

是因爲感到飢餓,孤獨、想念或者其他的願望,不能採用正確方式給予表達,所以哭鬧。

這是一種可以被理解和接納的情緒表達,父母應該給予安撫,溫熱親切的引導孩子正確的表達。

對抗型哭鬧

因爲不服從父母和老師的管理,故而用哭鬧來挑戰權威,或者讓父母屈從,滿足自己不合理的要求。

或者剛開始的時候,是因爲父母沒有滿足自己的願望而傷心哭泣,發現無人理採時,轉而以哭鬧或者地上打滾來對抗父母,表達任性。

對這種哭鬧的話,父母應該取消關注(你哭吧,我有時間陪着你哭)或者給予適當的懲罰。

分清情況,有的放矢,可以幫助父母應對孩子的哭鬧情緒。

當然在孩子的情緒管理上,有一個不容忽略的事實,就是父母的良好情緒的示範以及和睦的家庭環境,是孩子能夠發展積極情緒的重要前提。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