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愛吃飯?其實是你的做法錯了

本文已影響1.23W人 

前幾天接診了一個22個月齡的寶寶,媽媽說寶寶厭食,“對食物完全沒有興趣,好像從來都不覺得餓”,吃硬一點或者大塊一點的食物就會噁心,甚至“連之前吃進去的東西都會吐出來”。

交談中,媽媽很苦惱地向我傾訴:寶寶現在每天早中晚喝3次奶,共600ml,上午和下午各吃一頓飯,以粥和細碎的食物爲主,多數水果要刮成果泥,否則寶寶會嘔吐,只有香蕉這樣比較軟的水果可以自己手拿着吃。

寶寶吃飯全程由大人餵食,不會自己吃,也沒有自己吃的願望。由於寶寶不愛吃,所以每頓飯都要喂很久,而且需要藉助玩具、動畫片等逗哄才能完成。

這是一個典型的餵養方式不當導致的餵養困難案例,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案例裏面,究竟是哪些原因導致寶寶不愛吃飯?

1飲食安排不合理。

對1歲以後的寶寶來說,奶的重要性比1歲前有所降低,飯食變成最主要的營養來源。這個時候應該給寶寶合理安排三餐,奶量可以減少到400-500ml。

寶寶的三餐最好跟大人的三餐同步,這樣大家一起吃飯,能夠更好地營造進餐的氛圍。寶寶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模仿能力,看見大家都吃得很香,自己也就會更有吃的願望。相反,如果只有自己一個人在吃,並被一羣人圍觀,非常容易分散注意力。


2沒有及時變換輔食性狀。

寶寶的咀嚼能力並不是生來就有的,需要後天的鍛鍊。在開始添加輔食之後就應該逐步有計劃地改變輔食的性狀,從泥糊狀逐漸過渡到細顆粒、粗顆粒、小丁、小塊狀,使寶寶能夠逐漸適應越來越粗、越來越硬的食物,爲將來接受家庭食物做好準備。

每個寶寶對食物的適應速度不同,所以改變食物性狀沒有絕對的時間表,但是總體來說,當寶寶已經適應一種性狀,能夠吃得很好之後,就可以開始嘗試把食物做得更粗一點。長期吃一種性狀的食物,不僅咀嚼能力得不到鍛鍊,而且隨着寶寶逐漸長大,他也會覺得這些食物很單調無趣,會逐漸喪失進食的興趣。

剛開始改變輔食性狀的時候,寶寶可能會有一點不太適應,有的會有噁心乾嘔,媽媽不必太擔心,多給寶寶一點適應的時間,尤其不要反應過度,把自己的緊張情緒傳遞給寶寶,更不要因此就放棄了嘗試,我們只需要保證每次變化的跨度不要太大就可以了。

案例中的寶寶,雖然已經接近2歲,但是咀嚼能力還停留在1歲時的水平,這個時候要求他吃2歲寶寶的飯菜就太強人所難了。我們一方面不能要求他馬上學會吃各種食物,另一方面也不能繼續放任這種情況。因爲隨着寶寶逐漸長大,始終不變的食物會讓他的興趣進一步下降,而半流食的營養密度也無法滿足生長髮育的需求。

所以,媽媽下一步要做的是讓寶寶重新開始學習,這個學習的過程仍然是要逐漸進行,不能急於求成,食物的性狀要逐漸過渡,媽媽還可以親自用誇張的動作示範咀嚼的樣子給寶寶模仿,也可以多用硬一點的水果比如蘋果、梨切成大塊給寶寶當零食慢慢啃。

由於錯過了最佳的學習時機,寶寶接受起來可能會更加困難,媽媽不要輕易灰心,不但自己要保持信心,還要多給寶寶鼓勵,在寶寶遇到困難的時候注意安撫他沮喪的情緒,避免寶寶因爲吃不好帶來的負面情緒而更加厭食。


3長期餵飯,錯過了自主進食的敏感期。

多數孩子在8-10個月左右就會出現自主進食的願望,表現爲搶勺子、搶食物、餵飯時搖頭躲開等,媽媽應該抓住這個時機引入手指食物,一方面讓孩子充分感受各種不同食物的性狀、質地差異,從而保持對吃飯的新鮮感,另一方面也是對手眼協調能力和精細運動能力的鍛鍊。

經過手抓進食得以充分鍛鍊的寶寶,到1歲左右就可以開始學習使用勺子,1歲半左右通常已經能夠掌握自己吃飯的技巧,相反,如果錯過了這個敏感期,寶寶往往也就習慣了餵飯,不再有興趣自己去嘗試,他會覺得吃飯是大人的事情,是你們讓我吃的,自然也就不會很積極。

寶寶不愛吃飯?其實是你的做法錯了
經過我的提醒,案例中的媽媽回憶說,寶寶最初確實有過想自己抓食物的表現,沒有得到允許之後慢慢就不抓了。

對此,我的建議是:既然現在香蕉可以自己拿着吃,那我們可以從這裏切入,每餐準備一些類似的既不令寶寶排斥並且也適合手抓的食物讓寶寶自己吃,不要求吃多少,多給鼓勵,通過正面強化來重新培養寶寶的興趣,等到興趣恢復一些了,就可以引導他用勺子吃,每頓飯媽媽喂一部分,寶寶自己吃一部分,自己吃的時候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逐漸過渡到最後完全自己吃。

自主進食的另一層含義是自己決定吃什麼、吃多少,媽媽負責準備種類豐富有營養的食物,由寶寶自己決定怎麼吃。媽媽千萬不要強迫寶寶按自己的意願吃,也不要因爲寶寶這一頓吃得少或者某種食物沒有吃就去責備寶寶,這樣都會打擊寶寶吃飯的積極性。

即使有部分食物寶寶不那麼愛吃也不要着急,可以用變換做法讓食物看上去更吸引人、改變擺放的位置、換一個更漂亮的盤子、跟其他喜歡的食物混合等方法,吸引寶寶去嘗試。一次不行就反覆試,有的寶寶需要反覆多次才能接受。

哪怕失敗了也不必焦慮,一般來說,少數幾種食物不愛吃不至於影響寶寶的營養均衡,只要同類型的食物中有一些能被接受就沒關係(比如不愛吃豬肉但是愛吃牛肉,不愛吃米飯但是愛吃麪食等等)。


4強迫、誘哄進食,沒有養成好的習慣。

從上述媽媽的描述中得知,寶寶之所以還沒有吃三餐,就是因爲每餐餵食需要花很長的時間,一天的時間安排不開,這說明媽媽平時存在着強迫餵食的問題。

前面已經講了,食物太單調、不能自己吃,這都是導致寶寶對食物興趣不高的原因,而媽媽的強迫則更加重了寶寶的厭煩,隨着寶寶的自我意識逐漸強烈,逆反心理也會更重,因此餵食會越來越困難,需要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而用玩具、動畫片誘哄則是用一個錯誤去糾正另一個錯誤,短時間可能有效,但是長期來看更不利於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因爲寶寶的全部注意力都在玩的東西上面,張嘴吃飯對他來說就變成了一個機械的動作,這樣他就不會覺得吃飯是一件正式的、需要重視的事情,也更加不會有興趣。

我給媽媽的建議是,三餐定時,跟大人一起吃,收起所有的玩具,在餐椅上坐好,讓寶寶意識到吃飯是一件需要被特殊對待的事情,每餐限定時間,最多不超過20-30分鐘,準備一個小鬧鐘計時,告訴寶寶鬧鐘一響吃飯就結束。

接近2歲的寶寶已經能夠聽懂這句話,一開始他可能會不以爲然,會繼續不好好吃,甚至可能會抗拒媽媽的新規則,這時候媽媽不要着急,不要總擔心寶寶會餓。

事實上,當寶寶多體會幾次“餓”的感覺之後,他就會更加理解“過了時間就沒飯吃”的含義。兩餐之間可以安排一些水果、酸奶之類有營養的加餐,但是量不要太多,也不要額外給奶或者主食,更不能給高糖高熱卡的零食,以免影響下一餐的食慾。


我自己也發現,最近在兒保時遇到的很多餵養方面的諮詢,分析起來原因都是大同小異,都是逐漸累積起來的小問題,到了寶寶1歲多的時候集中爆發出來。提醒媽媽們明白以下幾點,相信餵養就不再是件難題:
1讓寶寶吃飯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情,是需要寶寶配合才能完成的,媽媽需要充分考慮到寶寶的情緒。
2寶寶的能力是逐漸發展的,要給他們足夠的機會去學習,要允許一時的失敗。媽媽的大包大攬對寶寶的成長沒有好處。
3良好的進餐習慣非常重要,規則必須把握好,一時的妥協帶來的是無窮無盡的麻煩。

正在爲寶寶吃飯問題發愁的媽媽們,你們明白了嗎?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