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種行爲父母經常做,但你知道那是錯的嗎?

本文已影響4.9K人 

(一)

商場裏,一個孩子歡快地在前面跑,突然腳底一滑摔倒了,跟在後面的媽媽說:“不痛不痛,起來!”孩子不理會,仍然趴在地上哭。

“再不起來我可要揍你了!1,2,3……”孩子撅着嘴不情願地起來了。

這3種行爲父母經常做,但你知道那是錯的嗎?

這種做法正確嗎?

我們假設一下,當你在廚房做家務不小心摔倒疼痛難忍,你老公在一旁說:“不疼不疼,起來”,估計你要發飆了。如果你老公繼續說:“再不起來我可要揍你了……”想必你會立即從地上爬起就要跟他打一架。

這叫什麼?這叫忽略別人的感受!我摔倒了你怎麼知道不疼?忽略孩子的感受已經讓孩子很難受了,你還威脅孩子,孩子心中的無助、怨恨油然而生。

(二)

電影院門前,一輛私家車突然停下,車上丟下了一個大約3,4歲的小男孩,車上傳來一個女人的聲音:“滾!別回來!”

車輛隨即緩緩往前開動,孩子撕心裂肺地一邊大哭一邊拍打車窗跟着車跑。或許是孩子太調皮,也或許是因爲什麼事情激怒了媽媽。

這3種行爲父母經常做,但你知道那是錯的嗎? 第2張

我們假設一下,當你在街上跟老公因爲看哪一場電影發生爭執,老公一怒之下把你趕下車,你會有什麼感受?

特麼的還說愛我,竟然在街上把我趕下車!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沒有有力的理由證明一個說愛你的人會把你趕下車!

對孩子來說更是如此,他們會感覺到自己不被爸媽愛了,不僅自己的感受沒被重視,自己還被拋棄了,強烈的缺乏安全感讓他們心生恐懼。

(三)

週末,在收拾小書包的時候,叮噹發現自己的作業本落在奶奶家了,第二天就要交作業,這怎麼辦?叮噹急得大哭。

爸爸在一旁皺眉頭:“好哭鬼,這有什麼好哭的?不就是忘記拿嗎?我們明天上學前去拿就是了!”

這3種行爲父母經常做,但你知道那是錯的嗎? 第3張

我們假設一下,當你在公司受了委屈回家哭,這時老公在一旁說:“這點小事就哭,丟不丟人!你應該以豁達的心胸接納……”這時你大概不是翻白眼就是破口大罵:“誰丟人啦?我就喜歡丟人咋滴?”

當孩子難過時,他們需要的大人的認同感和安慰,自己的感覺能被大人所理解,而不是大人的批評說教甚至羞辱。嘗試抱着他們說:“你把作業本忘記了,你很着急是不是?不用擔心,我們明天到奶奶家拿就好了。”這種同理心更能讓孩子迅速恢復平靜。

這3種行爲父母經常做,但你知道那是錯的嗎? 第4張

有學者曾經做過一項實驗,將上面這樣的一幅表情圖拿給學校的孩子們看,他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那些校園小霸王普遍辨別不出圖內的表情。

在追蹤了這些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家庭後,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因爲這些孩子的感受長期被大人忽略,所以孩子也學會了忽略別人的感受。

還有這些是父母忽略孩子感受的表現,你家有嗎?

調侃孩子的長相和身材,比如“你怎麼這麼胖?”,“你長得太醜了”

當孩子遇到挫折,大人會說“這點小事也難過?有什麼大不了的呀!”

孩子玩具被搶大哭,大人:“真小氣,玩具讓給別人玩一會丟不了!”

孩子怕黑不敢進房間,大人:“羞羞!這麼大了竟然還不敢進房間!”

孩子因爲上學分離焦慮而哭鬧,大人:“真丟人,上學這麼好玩真不知道你哭什麼!”

孩子:“媽媽,我害怕小狗。”大人:“小狗有什麼害怕的!你是男子漢!”

孩子:“我擔心自己做不好這件事。”大人:“有什麼好擔心的!沒做就說這樣的話真讓人失望!”

孩子在超市因爲大人不買某件玩具而大哭大鬧,大人:“丟死人了,還不快給我起來!說了不能買就不能買!再哭鬧就揍你!”

……

所以,無論發生什麼,父母應該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感受和情緒,嘗試一開始去理解孩子的內心發生了什麼,不加指責地承認孩子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情感的真實性,不加指責地承認任何人都有產生和表達這種情感的權利。嘗試以這樣的語氣跟孩子溝通:“媽媽知道你摔倒了很痛,傷到哪裏了?要不要媽媽幫幫你?”在確認了孩子沒受傷後,可以這樣鼓勵孩子:“摔倒了自己爬起來是男子漢的表現哦,你要當男子漢嗎?”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允許孩子有情緒,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感受和情緒,但並不代表要無條件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建議多用這樣的句式引導孩子的不良情緒:“爸媽理解你,但是……”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