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爲父母,你懂了“說話之道”嗎???

本文已影響1.35W人 

養娃路漫長,幼時娃乖巧可愛,如今卻越發“蠻橫”:衝着爸媽大喊大叫,和爸爸頂嘴,不遵守約定……

究竟這是孩子的成長階段的必然特徵,還是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做錯了哪一步?

實在理不清思緒的父母不如回憶一下,有沒有以下似曾相識的場景:

孩子向父母哭鬧“小金魚今天死了……”爸爸卻只會語言安慰“別傷心了。”

孩子的傷心並沒有因爲這句話而減少半分,繼續哭泣,甚至不吃飯了。

父母們的耐心開始消失,甚至開始有點抱怨“哭什麼哭,不就是一條金魚嘛!再給你買一條就是了。”

這似乎變成了孩子大哭的導火線“我不要,我不要,我就要這條……”

父母怒氣更甚“你怎麼這麼不乖,無理取鬧呀!”

……

做爲父母,你懂了“說話之道”嗎???

同樣的場景,我們其實可以換種言語表達方式,當孩子向你哭訴後,第一步,父母可以試着重複這件事情,並認同孩子的心理感受,“真的嗎?寶寶你現在一定很難過。”

這時,孩子的傷心會一點一點表達出來,“恩,金魚是我的好朋友!”

“你們之前一定玩的很開心!”

“我們經常在一起玩,我還給它吃的呢……”孩子繼續說。

此時父母不用急着做一個結論“看來我們家寶寶很關心小金魚呀!不如我們先給小金魚辦一個葬禮吧!”

在葬禮儀式舉行的同時,你會發現,孩子的悲傷起伏會慢慢緩和下來,心中也慢慢接受了小金魚死去的事實。

隨着孩子成長的同時,我們遇到了這些那些的疑惑:

究竟是給孩子一個快樂童年還是要對他嚴格管教?

爲什麼“鼓勵”孩子卻讓他堅持不下去?

爲什麼遇到點小挫折他就只會哭鬧?

爲什麼只有恐嚇、吼叫、賄賂、懲罰……這些不光彩的手段才能使孩子屈服?

做爲父母,你懂了“說話之道”嗎??? 第2張

我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遇到有些問題,真的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就擔心自己一個處理不當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身爲父母,我們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有責任感,自信堅強,積極向上的好孩子,但是這些好品格並不是天生的!這是需要父母在家庭環境中營造和感受出來的!

《爸爸去哪兒》中,嗯哼偷親了第一次見面的泡芙,網友們都認爲嗯哼年紀小小就開始好色,但是你們卻忘記了這正是杜江夫妻營造出來的有愛氛圍呀。杜江和霍思燕從來不會在孩子面前吝於表達他們對彼此的愛,當然,偷親別家小朋友也是不對的行爲,杜江也深刻教育過嗯哼了。

父母除了通過日常行爲感染孩子,還有一個更直接的方法,那就是懂得“說話之道”——好好和孩子說話。

孩子的行爲和他們的感受有直接的關係:好的行爲源於好的感受。孩子在父母講話的過程中,理解到父母接受了自己的感受,那麼他就會覺得——我被認真傾聽了,我的不開心,爸媽都知道。所以他們就會慢慢地朝着父母所期待的那樣去處理自己的行爲。

道理我們都知道,那怎麼做呢?今天我就給大家列舉幾個“有說話之道父母”的實例吧!

1規則就要說一是一

寶寶吃飯時把碗裏食物丟地上去了。

此時媽媽若是直呼“不許丟。”換來的是孩子的繼續丟‘……若是不管。肯定不可能。這吃飯的規則必須立,初初開始會有點艱難,但是父母只要狠心一兩次,堅定一些,後續就會容易的多。媽媽可以試着這麼說“你要再丟,媽媽就認爲你已經吃飽了,那麼我就會把飯收掉,下午也不會有零食,你只有到晚上纔有飯吃了。”餓過幾次之後,寶寶就不敢再亂丟了。

2簡短清晰的指令

到時間了,你告訴孩子該進去洗澡了,但是他們依然自顧自玩。與其對着大吼,喋喋不休“我告訴過你們到時間就要進去洗澡,你們怎麼這麼不聽話,你們……”孩子或許感受到了你的情緒,但是他們也只是緩慢行動。此時不如直接說一句簡短清晰的指令“去洗澡!”他們反而更快記住並執行。

3正確對待孩子的渴望,必要時延遲滿足

“媽媽,我想吃布丁。”

可是家裏沒有布丁。媽媽若是大聲說“沒有布丁,你吃餅乾吧”孩子只是繼續哭鬧,媽媽甚至會大發雷霆。當孩子和你表達他的願望時,此時我們不能直接拒絕孩子的要求,他們會以爲你只是不想滿足他;若是我們表達出對他們的願望表示理解,但是不能實現,他們就會更加容易接受這個事實。

“寶寶,媽媽知道你很想吃布丁,可是家裏碰巧沒有了”“我就要吃。”

“媽媽也希望給我們寶寶變出一個呀,不如媽媽明天給你買”“我要現在吃”

“現在能吃的只有餅乾了”“呃……那我就吃點餅乾,你明天要記得給我買布丁。”

“恩,好的,寶寶。”

4對“不”有理有據後,找一個替代品

媽媽在擦口紅,“媽媽我也要擦。”

此時若是強硬和她說,“這個小孩子不能擦。”相信我,你會收穫一個滿地打滾的的孩子。

別急着拒絕他們的要求,你只需要慢慢地把“不”的理由娓娓道來“口紅裏面含有可以傷害寶寶健康的東西,你若是擦了,不小心吃進肚子裏,然後就會肚子痛呢。”寶寶也許會繼續撒潑一下,但起碼已經嘗試接受了;媽媽:“這樣吧,媽媽給你臉頰上畫上兩點,這樣很適合小孩子,很可愛哦!”寶寶:開心地讓媽媽點了兩點,臭美地照鏡子去了。

5帶有幽默感的交流

孩子的睡覺時間到了,但是他正滿屋子跑的正high。

忍住,不要用命令式“去睡覺!”

我們試試加點演技,加點幽默“寶寶,瞌睡蟲先生來了,現在要來抓你回房間睡覺咯。”

用幽默感和孩子說話,可是能很快抓住孩子的軟肋哦。

做爲父母,你懂了“說話之道”嗎??? 第3張

6描述事實並提建議

孩子吃完蘋果後,把核丟在了沙發上。

忍住,控制住你的勃然大怒。我知道當孩子做錯事情,生氣加責備是你的第一反應,但是這容易引起孩子的牴觸心理,對孩子改正錯誤沒有絲毫幫助。此時你若要做的就是簡單描述“把蘋果核丟在沙發上是一個不好的行爲”且向他提出,可以怎麼做。

“寶寶,你吃完蘋果要記得把核丟在垃圾桶哦,你丟在沙發上,然後沙發就會變得髒兮兮的,然後可能還會沾到你漂亮的衣服呢。”你順手指了指沙發和衣服,繼續道“寶寶若是不想丟在垃圾桶,也可以用桌上的紙巾把它包起來,放在一旁,然後你起身走的時候就順手丟在垃圾桶就可以了。”

……

與以上這六個相似的例子,我還可以說出千千萬萬個,通過這些融合了父母對孩子的愛及說話的溝通技巧的例子,可以幫助父母更有效,更愉快、更迅速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最終幫助孩子成爲充滿愛心,自信,有原則,有責任感的人。

我們一路養育孩子,不也是一樣在成長收穫新知識嗎?同樣的,父母也可以將這些例子用到自己的職場生活中,做一個“懂得說話之道”的好老闆,好員工。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