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僻、驕縱、低能?獨生子女說,我們纔不是這種操作

本文已影響2.43W人 

我有一個朋友,問老師,孩子在幼兒園表現怎麼樣?

老師說:能看出來,是非常典型的、獨生子女家庭出來的孩子。

批評得很含蓄,但也足夠讓父母擔心:

——獨生子女真的毛病多嗎?

對獨生子女的批評,似乎從沒停過。

獨生子女都是小皇帝、小公主

獨生子女嬌生慣養、不能獨立

獨生子女自私任性、驕縱專橫

有媽媽說,自己最近受到的恐嚇是,如果你不生二胎,你的獨生子女就會有各種毛病。但觀察我們周圍的孩子,獨生和非獨生之間,似乎並沒有太明顯的區別。

那麼到底獨生子女人格特質怎麼樣?能力成就又如何?其實相關的研究已經有很多了。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獨生子女這個話題。

01獨生子女真的性格差嗎?

孤僻、驕縱、低能?獨生子女說,我們纔不是這種操作

獨生子女們最容易被抨擊的地方,就是性格。比如不合羣、不善交往、自我中心。

想象一下,沒有兄弟姐妹的童年,只能自己一個人玩玩具,對着布娃娃說話,和假想出來的好朋友過家家。很多媽媽說,僅僅是想到這一幕,都會心酸。

經常活在自己的世界,似乎更容易發展出孤僻的性格。缺乏兄弟姐妹的陪伴,也就喪失了很多鍛鍊社會交往技巧的機會

更大的問題則是,一個孩子六個人寵,寵得無法無天,太容易讓獨生子女產生一種地球圍着自己轉的錯覺啦。

不願意分享糖果、爲了滑滑梯和別的小朋友大打出手、躺在商場玩具櫃檯前撒潑打滾……使盡招數仍然搞不定“熊孩子”的時候,會不會飄過這樣一個念頭:家裏多出幾個孩子,你們還會這麼熊嗎?

如果觀察代際變化,越來越“自我”、越來越個人主義,的確是一種趨勢。聯想到中國過去三十年的計劃生育政策,也就傾向於把自私自利的標籤貼到獨生子女身上了。

但是,心理學家們通過持續的研究,發現獨生子女的性格其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糟。

國內的研究表明,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在某些個性特徵上並無明顯差別(如合羣性、人際關係、助人等),甚至獨生子女在某些特徵上還表現出優勢。

國外,社會對獨生子女的評價也包括情緒不穩定、冷漠無情、有敵意、頑固傲慢等,相對而言,他們認爲非獨生子女性格直率、合羣、利他、快樂自由。但測試結果顯示,獨生子女的人格特質和非獨生子女並無二致,兄弟姐妹對人格特質的影響並不顯著。

所以,如果家裏有熊孩子,試圖通過生二胎來改變老大們性格的父母,趁早斷了這個念想吧。熊不熊,和是不是獨生子女關係不大。

關於不合羣這一點,研究人員們發現,這並不是因爲獨生子女們缺乏社交技能,而是一種個人偏好。

人家就願意獨處啊。孤獨不會讓獨生子女們感到不安,能夠安然享受獨處,反倒成爲獨生子女的一項優勢。

當然,並不是說獨生子女們就是天使寶寶。事實上,研究人員發現,獨生子女的內部性格差異很大,比如有沒有入托入園、比如成長環境和性別差異。農村的獨生男孩,任性、依賴、怯懦等不良品質更爲嚴重。

02獨生子女能力差嗎?

關於獨生子女的批評,還來源於對“垮掉一代”的恐懼。

看,你們小時候被追着在花園裏餵飯,七八歲了不會穿衣穿鞋,二十幾歲還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在我們印象中,獨生子女們的生活能力是很差的,長大了也難成大事!

即使獨生子女們在學業和認知上表現突出,我們也傾向於認爲這是一羣高分低能、被寵壞了的小主。

但我們換個角度想,獨生子女們在生活上得到周密照顧的同時,其實也享受着更優質的資源啊。他們不需要爭奪父母的關注,某種程度上,這讓獨生子女們更加自信。

同時,獨生子女承擔着一個家庭的所有期望,而且他們只能把父母作爲學習榜樣,所以從小就容易產生完美主義傾向,擁有更高的成就動機。

成就動機,是指一個人用優秀標準來要求自己的內部推動力量,成就動機的強弱,和學業成績有很強的相關性。用大俗話說就是,獨生子女更容易對自己嚴要求、高標準。

也許正因爲以上這些原因,讓獨生子女們在認知方面佔據着優勢。他們在學校中的成績更爲優異,能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

追求完美、高成就動機、自信等性格特質,在多子女家庭的老大身上也經常出現。一些研究人員給獨生子女起了個形象的名字—— “超級老大”(Super Firstborns)。

我們信奉“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但其實物質資源、動機、榜樣對成才也很重要,獨生子女們,在這方面有天然優勢。

03當獨生子女的感覺糟糕嗎?

孤僻、驕縱、低能?獨生子女說,我們纔不是這種操作 第2張

一些媽媽說,之所以生二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覺得獨生子女太孤單,弟弟妹妹是最好的陪伴。

又有人會說,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有很多獨生子女回憶自己的童年時光,並不覺得一個人玩是一種孤獨的、值得被可憐的狀態。她們自得其樂,認爲不被打擾的獨處非常珍貴。

有人很慶幸自己的父母沒有多生一個,即使長大後要獨自面對贍養老人的重擔。

研究顯示,獨生子女並不認同社會上的刻板印象。通過人格自評,獨生子女對自己的評價和非獨生子女之間,沒有顯著差異。

當然,也有人從小就羨慕別人有兄弟姐妹,成年後堅定加入二胎陣營。

仔細觀察我們對童年的體驗,表面上看有沒有兄弟姐妹似乎是個很重要的點,但真正影響體驗的,其實並不在於是否是獨生子女,而是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

或者換個方式問,作爲一個非獨生子女,感覺很好嗎?

顯然,不同的家庭,完全不一樣。

有相當一部分人,因爲糟糕的兄弟姐妹相處體驗,或者父母不公平的對待方式,堅持只生一個好。也有相當一部分人,體驗了溫暖的手足情誼後,得到了成長的力量。

04什麼在影響我們的成長體驗?

家庭影響人的一生。

美劇《This is us》裏面,同胞妹妹和哥哥感情至深,甚至依靠哥哥完成前半生的身份認同,哥哥Kevin和領養來的Randall始終不合但最終和解,維繫手足情的靈魂人物,是他們共同的父親。

孤僻、驕縱、低能?獨生子女說,我們纔不是這種操作 第3張

有一些報告會告訴我們,出生順序影響人格特質,但家庭教養方式,比家庭結構更加重要。

沒有完美的家庭結構,獨生子女家庭和多子女家庭都有利有弊。只要父母教養方式沒問題,是不是獨生子女就不是關鍵問題了。

之所以對獨生子女產生這麼多刻板偏見,部分原因可能是我們把孩子發展階段的特定問題,當做獨生子女的特有毛病。比如,學齡前的孩子認知發展不成熟,本來就非常“自我中心”,但獨生子女卻常被用來當背鍋俠。更多情況是,明明是父母教養方式不當,卻把問題歸咎爲孩子是獨生子女。

生不生孩子、生幾個孩子,是每個家庭的自由意願。也願每個家庭,都能在摒除偏見後,抵達最真實的需求。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