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不滿足就發脾氣哭鬧,這事兒怎麼破?

本文已影響3.09W人 

有很多媽媽問我,孩子一不滿足就發脾氣哭鬧怎麼辦?比如說下面兩個案例。

案例1:兒子1週歲,一旦有不滿足的事情就大聲哭鬧,有些是明顯不合理的,此時如果將他放在一邊任他哭是否可以?

案例2:我家女兒三歲半了,最近幾個月不知怎麼來形容她的個性,動不動就發脾氣、跺腳、摔東西,有時還拍桌子、打人,要不就生氣,自己上牀睡覺。反正是她錯了你不能說,你要順着她纔好,以她爲中心,哄着纔好,我該怎麼辦呢?

發脾氣也好,哭鬧也好,都是孩子常見的一個表達與發泄的途徑,父母對此不用過度反應和擔心。

我們要做的,首先是保持自己的淡定與平和,接納孩子的情緒,你淡定了,孩子纔會更容易平復情緒;其次是適當的溝通,不能滿足的要堅持,但也要教會孩子如何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與需求。

“冷處理”是很多父母都知道的基本應對原則,需要注意的是,對於不同年齡的孩子,“冷”的程度與方式應該有所區別,不能簡單地“一冷到底”,否則容易傷害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一不滿足就發脾氣哭鬧,這事兒怎麼破?

處理孩子發脾氣哭鬧的基本步驟

嬰兒在出生後就知道用哭聲來表達各種需求,比如尿了拉了、餓了、困了、生病了等,這是一種生存的本能。隨着寶寶的心智發展,除了哭,寶寶會逐步學會用語言以及非語言的表情、肢體動作等表達自己的意思。但對於低齡的孩子而言,由於語言表達能力尚不完善,還是會本能地用哭鬧來表達自己想要滿足的需求和慾望,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除此之外,哭也是人類發泄情緒的一個基本方式之一,比如生氣、痛苦、難過、傷心等情緒的表達,通常都伴隨着哭,成人大都如此,孩子自然也不例外。需求得不到滿足,孩子也會產生生氣、憤怒、難過等負面情緒,而因爲不知道如何更合理地發泄,因此往往也會基於本能用哭鬧來發泄。

理解了這一點,家長就會對孩子的哭鬧抱有更多的同理心,而不是孩子一哭鬧就大加訓斥、或者是煩躁不安,恨不得孩子馬上閉嘴。

所以,當孩子發脾氣甚至哭鬧時,你要做的很簡單,那就是淡定接納孩子的一切表現,孩子越鬧,你越冷靜,同時:

1、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爲。

比如砸東西、打人,要控制住孩子的小手,告訴他這是不對的,這樣會把媽媽弄痛,但不要給孩子貼標籤,比如“怎麼這麼不講道理?怎麼這麼不懂事!沒有禮貌!”之類。

2、告訴孩子你很理解他。

比如“你現在是不是很生氣?媽媽理解你,因爲你想要的那個玩具沒能得到;但無論如何,媽媽都愛你。”切記,這個時候,彆着急解釋你的理由,孩子的情緒沒有平息,你越解釋只會越刺激孩子,讓他越激動。

3、引導孩子用更合理的方式去發泄情緒。

比如“如果你還是很生氣,你可以試試去打枕頭、撕報紙,或者找個沒人的地方大喊幾聲‘我很生氣’,這樣你就會覺得好多了,媽媽生氣時也經常用這個辦法。”同時最好能把這些可供發泄的材料遞到孩子手裏,甚至不妨做一些示範,總之,發泄的基本原則是“不傷身不傷財” (既包括自己也包括他人的“身”和“財”)。

4、等孩子情緒平息後,告訴他爲什麼不能滿足他的要求。

比如“因爲家裏已經有3個類似的玩具了,所以這次不能給你買。但爸爸依然愛你。”一定要認真耐心地告訴孩子具體的理由,不能不迴應不處理,否則孩子還是會心存不滿甚至留下心結。

5、教會孩子用語言來表達需求和感受。

比如“媽媽,我很喜歡這個玩具,你不給我買,我真的很生氣!”告訴孩子發脾氣哭鬧並不能產生任何作用和效果,而好好說話、合理談判、講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卻能得到更多的迴應與幫助。

孩子一不滿足就發脾氣哭鬧,這事兒怎麼破? 第2張

總之,能滿足的需求可以儘量滿足,不能滿足的一定要堅持原則,比如不合理的甚至危險的要求決不能答應。有的家長經不住孩子哭鬧就隨意滿足,這就相當於變相對孩子的行爲給予獎勵。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把哭鬧當成要挾與控制大人的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那些情緒比較劇烈、個性特別執拗的孩子,上面5個步驟中的前4個步驟通常可能需要循環重複幾次甚至更多次,需要足夠的時間,孩子才能逐步平靜下來。這個時候就像一場艱苦的拉鋸戰,考驗的是家長的耐心與對孩子的信心,絕對不能半途而廢。

請相信,每個孩子都能管好自己,每個孩子都有潛在的自制能力,只不過有的孩子需要更多一點時間。這種能力,需要父母用“最深的愛、最溫暖的接納、最溫柔的堅持”才能逐步喚醒。慢慢地,孩子就會明白家長的底線,學會遵守規則並放棄這種發脾氣哭鬧的方式。

不同年齡的孩子發脾氣哭鬧時要區別對待

2歲前:安撫,轉移注意力,配合非語言幫助孩子理解

孩子一不滿足就發脾氣哭鬧,這事兒怎麼破? 第3張

比如本文開頭案例1中1週歲的孩子,放在一邊任他哭鬧就是不合理甚至“不人道”的行爲。因爲這麼小的孩子還理解不了邏輯與規則,放在一邊任他哭鬧,對家長和孩子都是一個考驗。家長會因爲心疼孩子而左右爲難,情緒難免變得焦慮,孩子的安全感也會因此受到挫敗,最終只能導致情況變得更糟糕。因此,對於2歲前的孩子,千萬別迷信什麼“哭聲免疫法”:哭就不抱,不哭才抱。

這種情況下,最好的做法是,將孩子抱在懷裏,輕拍和撫摸她的後背,同時可以溫柔地對她說:“寶寶很生氣對不對,媽媽知道了,媽媽愛你。”不斷重複這類動作及語言,通過這種方式安撫孩子,同時利用別的事物轉移注意力,通常孩子就能比較快地平靜下來。孩子越小,情緒越不穩定,注意力也就越容易轉移。

比如我女兒藍藍哭鬧時,我最常用的轉移她注意力的辦法有兩個,一是抱着她去看客廳裏的照片牆,讓她指認哪個是爸爸哪個是媽媽,二是對她說“我們去看書哦!我們去看大衛、看湯姆!(繪本中的主人公名字)”,這兩個辦法屢試不爽,因爲她很小的時候我就培養了她對這兩樣事物的興趣。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階段的孩子語言理解能力有限,單純講道理或者說不對,孩子不一定能很好地理解,但他們都能看懂一些大人的表情、聽懂一些語氣。所以,如果孩子除了哭鬧還有一些不良行爲,你想要制止,建議配合一些語氣和表情來讓孩子理解你的意思。

比如最簡單的辦法是嚴肅冷靜地看着她的眼睛,用低沉緩慢的語氣語調告訴她:“寶寶你錯了,不可以這樣!媽媽生氣了!”然後沉默一會。通常寶寶這個時候會適當安靜下來,看着你,你要繼續保持嚴肅的樣子、繼續沉默,連續幾次後通常寶寶就知道這個行爲是不可以的了。

2-6歲:溫柔地堅持,適當延遲滿足、變通滿足

孩子一不滿足就發脾氣哭鬧,這事兒怎麼破? 第4張

從2歲左右的“第一叛逆期”,到5歲左右的“第二叛逆期”,2-6歲兒童的衝動行爲,如發脾氣和挑釁是很常見的。有意思的是,憤怒恰好證明孩子的智力在發育,他們並不是“被寵壞了”或者“品性惡劣”,他們只是還沒意識到,自己的願望並非都能立即實現。

所以,當孩子無理取鬧時,你可以擁抱他,輕拍撫摸他,用友善、平靜的語氣和他說話,安撫他的心情,向孩子表明,你接受他的怒氣,你理解他的“疾苦',無論怎樣,你愛他。你可以一直重複這些動作和語言,但絕不能鬆口答應他要求。這就是所謂“溫柔地堅持”。

“溫柔堅持”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來看一位媽媽的反饋吧!她說:昨晚孩子哭鬧很晚堅持要吃巧克力,我抱着哭泣的他告訴他媽媽愛他,但是不會給他那麼晚吃巧克力,因爲會長蛀牙,他一直哭鬧,我一直抱着他親吻和撫摸他,我老公當時要吼他,我要老公迴避了,我告訴兒子哭出來好受些就哭吧,媽媽陪着你,但是巧克力明天才能吃,過了好長時間他不哭了,突然說媽媽我愛你。我整個人就像如釋重負一樣的輕鬆狀態。

當然,對於孩子某一些可以適當滿足的需求,你也可以偶爾用延遲滿足或者變通的辦法,來引導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慾望。

比如孩子鬧着要吃零食,但零食時間還沒到,你就可以安慰她情緒的同時告訴他“現在還不到吃零食的時間,再過一個小時就可以吃了!”或者“今天咱們已經吃過了,要到明天才能再吃!”這就是延遲滿足。

如果孩子鬧着要買某個很貴的玩具,你可以建議她“哇,那幾個玩具看起來好像更好玩哦!好特別的設計啊!寶貝你自己去選一個好不好?”(那幾個更便宜)。 6歲以前的孩子通常並不太在意東西的價格,他們對一切新事物都充滿好奇,所以,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給她其他的替代選擇,這就是變通滿足。

在處理孩子的無理取鬧時,冷代表的是“原則”,熱代表的是“安撫”。2-6歲這個階段是孩子多項心理品質塑造與形成的關鍵時期,一定要注意“冷熱”均衡,冷中有熱、熱中有冷,不能簡單一冷到底,傷害孩子的安全感。所以開頭的案例2中提到的3歲半小女孩的處理,就應該更多地遵循這個原則。

6歲後:適當冷處理

孩子一不滿足就發脾氣哭鬧,這事兒怎麼破? 第5張

6歲以後的孩子應該要有一定的自制能力了,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無理取鬧,除了溫柔地堅持,建議大家可以適當採用更直接的冷處理方式。

比如,當孩子對你友善的安撫和提供的建議幫助無動於衷時,最好讓他單獨和他的怒氣待在一起,你可以馬上離開房間,把他隔離開來。

另外,對那些性格本身就比較暴躁固執的孩子,冷處理的頻率也可以相對更高一些,來幫助孩子更好地體驗和養成自制力。

當然,除了以上講到的基本步驟和方法,你也可以在孩子2歲左右,就開始配合一些相應的繪本和故事反覆講解,來讓孩子逐步認知和理解情緒,學會表達情緒,學會合理地發泄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