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哭鬧怎麼回事

本文已影響1.5W人 

俗話說的好,娃睡覺母慈父笑,娃一鬧雞飛狗跳。當媽的,最怕寶寶發脾氣,沒有一點點防備,他們就哭的撕心裂肺。有些寶寶更是像皇帝一樣,稍微一點點小事,就惹得他們龍顏大怒。比如:

“說了多少遍不要把飯菜扔在地上,寶寶不僅不聽,還邊扔邊觀察我的反應。我想收拾掉,寶寶就大哭。”

“想要什麼玩具,家裏人不能馬上給他的話,他就會大哭,直到拿到玩具爲止。”

”吃蘋果,切成小塊的不吃,必須要拿着整個蘋果啃!不然就發脾氣。“

“明明一個人玩得很嗨,一看見我抱別的小朋友就開始發脾氣”

面對這樣的寶寶,大部分家長有三招:媽媽的做法是不理,心若倦了,淚也幹了,哭着哭着就好了;爸爸的做法是開打,槍桿子裏出政權可是寫進歷史課本的;爺爺奶奶的做法是妥協,就這麼一個孩子,不慣他慣誰。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哭鬧怎麼回事

其實,不問緣由就常識解決的方法都不對!寶寶發脾氣背後藏着深層次的問題,你解決問題的方法可能會影響他們的性格。

寶寶天生就會發脾氣。有研究表明,15~30個月齡的寶寶,當自己的行爲受到限制,或者自己的意志和他人不一致時,就會變得非常激動,甚至情緒崩潰。

這是因爲,這一時期的寶寶語言和情緒的表達能力還不完善,但他們的肢體行動受到意識的支配,已經足夠可以完成自己的意願。

他們不會再像1歲以前那樣依賴家長,開始有了“自我”意識,當行爲受到限制時,會感到沮喪,感覺失去了獨立性,喪失自控力。

首先要詢問孩子爲什麼哭。

需要明確的是哭不代表發脾氣,當寶寶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不適的時候,哭就是他們唯一的方式,這個時候,千萬別忽視他們的求救信號。

腸絞痛/脹氣

多見於3-4個月的寶寶。通常會在傍晚的時候鬧得更兇,不好好吃奶,扯奶頭。

解決方法:餵奶後拍嗝,喂完等1-2個小時揉肚子。還可以試試西甲硅油。

溼疹、過敏、發癢、蚊蟲叮咬

如果是這種原因,家長仔細檢查皮膚,一般可以發現過敏的位置。

還有一些原因比較冷門,許多家長都想不到!

不舒服。比如:穿的太多/勒的太緊、被硌得慌。

頭痛、耳朵發炎。如果是頭痛或者耳朵痛,不少孩子會伴有用手拍打頭部或者耳部的動作,但不是所有的寶寶都有。

誤吞、誤塞異物、針刺。寶寶可能會把一些小東西塞入體內,如口腔、鼻腔、耳朵、下體等。有時會伴有咳嗽、嘔吐,鼻塞或者發燒。

頭髮絲、線頭當寶寶哭鬧不止時,一定要檢查寶寶的手指、腳趾,看看是否有頭髮或者線頭纏繞?一出生25天的寶寶早上一直大哭,直到中午父母才發現寶寶小指被一根頭髮纏住,由於發現晚,手指前兩節已經發生壞死,面臨截肢危險。

摩擦疼痛(如紅屁屁、腰部被尿布摩擦)。瓜瓜媽抱着哭鬧不止的瓜瓜去醫院,起初並沒發現異常,把尿不溼打開才發現,腰部已經被尿不溼的花邊摩擦出了幾道深深的劃痕。

燙傷。有的燙傷已經發生了,但我們卻沒發現!1歲的軒軒玩耍時打翻了熱水杯,滾燙的開水潑到腿上,浸透了衣服……軒軒大哭不已,但是粗心的奶奶只是收拾了杯子碎片。之後奶奶抱着軒軒想哄睡覺,但是軒軒一直哭鬧。折騰了幾個小時都沒有成功哄睡。

骨折和脫臼。7-8歲以下的孩子是比較容易發生脫臼的,家長髮現孩子玩耍中因爲疼痛而哭鬧,一定要送醫。

突發急性病導致的疼痛。可能有多種,如腹痛、鵝口瘡、腸痙攣、隱睾扭轉、疝氣嵌頓、腸套疊、口腔潰瘍、臍帶感染、心臟疾病、甚至顱內出血等。也有可能是寄生蟲突然發作。

如果是生理上的原因,就要及時處理,保護寶寶。

適當允許孩子多哭一會。

我們不能強制寶寶別哭了,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要引導他們釋放情緒,告訴他「哭得差不多,我們一起來想解決辦法。」

寶寶的情緒平復不代表解決問題了,我們要搞清楚他們發脾氣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儘量採用封閉式的提問,用“是不是”的句式進行提問,引導寶寶用點頭或者搖頭進行回答。

當我們弄清楚原因後,就要採取不同的方式來和寶寶溝通。

面對原則性問題,家長一定要堅定自己的立場。不要因爲發脾氣而順着寶寶,這隻會讓他得寸進尺。態度一定要堅定、明確,不要搖擺不定,讓寶寶明確,鬧脾氣是沒有用的。

一視同仁,不要區別對待。有時候因爲環境的不同,面對寶寶發脾氣,家長表現出來的態度有所差別,這是不對的。讓寶寶洞察到家長面對不同環境或者不同人表現出來的差異性,就會利用這些來鑽空子,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對寶寶以後的脾氣管理非常不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