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艾灸常見的穴位有哪些

本文已影響7.71K人 

身柱

身柱穴是兒童治百病的穴位。

身柱穴在背部第三胸椎(肩背正中央最高脊椎骨下第三個椎骨)棘突下,取穴時,使孩子自然正坐平肩,略向前低頭,在第三胸椎下陷中取之。

身柱灸之可通陽理氣、祛風退熱、清心寧神、降逆止咳和調理脾胃、促進疲勞恢復的作用,是臨牀健全神經系統、防治呼吸系統疾病和小兒諸症的灸治主穴。

對於後背經常冷、痛,後背單薄,經常容易傷風感冒,容易見風流淚,就單一個身柱穴,每次10來分鐘,可以解決他的問題。

常用於:

嬰兒消化不良、吐乳、

小兒泄瀉、腹脹、食慾不振

精神委靡、夜不安神、夜啼、

感冒、支氣管炎、百日咳

肺炎、肺結核、哮喘、

驚風、發育不良等。

小孩艾灸常見的穴位有哪些

神闕

神闕就是肚臍眼,是循行於人體前面正中線任脈上的重要穴位,是人的神氣出入的門戶。艾灸神闕可以調理一切虛損,虛弱的症狀。對於先天后天不足的孩子,艾灸神闕是非常有效舒適的保健方法。

小孩要保持肚臍不要受涼,肚臍受涼會引起腹痛。因爲這裏是生命的原動力

給孩子灸肚臍,尤其是脾胃不好的小孩,你摸上去他肚臍這邊有許多咕嚕的、不清爽,還有就是肚臍這邊就一層皮,底下是沒有肉肉的。這就是脾特別虛的孩子,我們經常保暖肚臍經常灸一灸。

古代對於夜尿、神氣弱、怕黑、容易受到驚嚇的孩子可以將鹽放在肚臍裏墊上薑片,用艾去灸。還有些拉肚子、便祕、疳積的小孩都可以用灸肚臍的方法。我們現在可以懸灸肚臍,來對上述這些問題進行治療保健。

小孩艾灸常見的穴位有哪些 第2張

公孫

公孫最早見於《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篇》,爲足太陰脾經的絡穴,別走陽明。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衝脈。脾爲後天之母,此穴是脾經聯絡各髒的穴位,艾灸此穴有健脾益胃、通調衝脈、消積化痞,去溼溫陽改善虛寒,虛弱的體質。

它是八脈交會穴,是足太陰脾經的絡穴。現在的孩子容易吃的太多,太雜,造成脾的氣容易瘀滯,一個星期1-2次灸公孫穴,使得脾經的氣血比較充盈,補益脾胃,消積化脾的作用比較好。尤其是那些不愛吃飯的小孩或者吃完容易腹脹、好咳嗽的孩子,家長可以灸也可以用手去推這個穴位,從腳趾往腳跟的方向去推,去搓的熱熱的。

這個穴位對改善孩子脾虛、食積有非常好的作用。

艾灸有個好處,穴位不用特別精確,它本身就是灸一片區域,只要不離開經絡,叫“離穴不離經”,它都起作用。並且公孫穴是個大穴,是個非常重要的穴位。

小孩艾灸常見的穴位有哪些 第3張

小孩艾灸多長時間

很多家長更注重給孩子的施灸時間,這個沒有固定的時間,要看自己孩子的年齡和配合程度。 一般可在出生後3至6個月開始施灸。

但也要根據兒童具體體質決定,體質較差的,可早灸,多灸,體質強健、營養又好的,可晚灸、少灸。 2歲的以內的孩子,每穴艾灸5分鐘左右,熱度溫溫的即可,就是用溫和灸,3-5歲的孩子,可以每穴艾灸5至10分鐘,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艾灸時間可以適當延長。

小孩艾灸常見的穴位有哪些 第4張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