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高必須關注的4個事實

本文已影響2.58K人 

孩子長高必須關注的4個事實

  事實一:遺傳主“大局”

  討論:哪些因素決定孩子的最終身高?
  王偉觀點:遺傳因素占主導地位。
  在人的生長髮育過程中,共有兩次生長高峯——嬰兒期和青春前期。影響孩子身高的因素很多,主要有遺傳因素和後天因素兩大類。其中,遺傳因素佔70%~80%,非外力所能改變。也就是說,如果父母都不高大,孩子將來一般也不會很高大。而後天因素則是可以改變的,如果家長能有意識地避免營養不良、營養過剩、精神壓力、睡眠不足、運動過少、體弱多病等不利於長高的因素,就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孩子的身高。
  葉哲偉觀點:父母都高,孩子卻很矮,應引起重視。
  如果父母都不矮,孩子卻很矮小,通常是一種疾病“信號”。很多疾病可以引起孩子身材矮小,常見的有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全身性疾病(如腎病等)引起的營養不良、代謝性骨病、骨骺損傷、骨發育不良等。這些孩子必須針對原發疾病進行治療,盲目進補或吃藥是有害無益的。目前,國內很多大醫院都可以檢測生長激素水平,若已經證實孩子的矮小與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有關,則需要儘早在醫生指導下補充生長激素,以獲得最佳療效。需要提醒的是,生長激素分泌呈脈衝式,通常要連續檢測幾次,才能得到準確結果。 

  事實二:潛能定“終身”

  討論:我的孩子將來能長多高?
  王偉觀點:測身高、看趨勢。
  一種是遺傳靶身高,根據父母的身高粗略計算由遺傳背景所決定的孩子的最終身高。具體地說,就是取父母身高的平均值,加6.5釐米用於估計男孩的身高,減6.5釐米用於估計女的孩身高。這種預測方法不十分精確,僅作參考。
  另一種是預測成年身高,根據身高、年齡和骨齡來預測最終身高。具體地說,就是每年測量身高、拍攝骨齡片,將兩者與年齡結合起來,通過特定的方法計算出孩子的預測身高。這種方法不僅能看出孩子的生長速率(每年長多少),還能動態觀察孩子骨骼生長潛能的變化,從中判斷預測身高趨勢。若“趨勢”越來越好(比如,前年預測身高爲1.58米,去年預測身高爲1.60米,今年預測身高爲1.63米),說明孩子有長高潛力,即使現在不是太高,但也不必過分擔心。但若“趨勢”越來越差,呈逐年下降趨勢(如1.58米→1.55米→1.53米),則說明孩子的生長潛能小,應當及時採取干預措施,避免矮小的發生
  葉哲偉觀點:骨骺決定長高潛能。
  在小兒的生長髮育過程中,骨骺的生長髮育對身高起着決定性作用。骨 骺是骨骼的生長髮育中心,通過不斷骨化來增加骨的長度,人的身高也隨着增加。到了青春發育後期,骨骺與長骨的幹骺端逐漸融合,骨骼生長日趨緩慢。過了青春發育期,骨骺與幹骺端完全融合,骨骺全部骨化,骨骼就不再有生長的空間,身高也就不會再增加。很多成年人不顧自身的具體情況(骨骺是否已經閉合),寄希望於通過服用增高藥品或保健品使自己長高。殊不知,目前醫學界還沒有哪一種藥物能夠使骨骺已經閉合的人繼續長高。若想了解自己是否還有長高的可能,去醫院拍一張骨骺片即可。若骨骺已經閉合,則無論用什麼藥、吃什麼保健品,都不可能再長高了。  

  事實三:個矮有標準

  討論:我的孩子算不算矮小?
  王偉觀點:判斷矮小有嚴格的標準,不能憑感覺。
  臨牀上,診斷矮小症有嚴格的標準,即身高必須低於同年齡、同性別正常兒童身高標準的第3百分位(P3)或負2個標準差(-2SD),具體數值請參見正常兒童身高標準曲線表。家長們若發現自己孩子的身高低於標準身高負2個標準差以下或明顯偏矮,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就診,做相應檢查,尋找導致孩子矮小的病因,並給予針對性治療。切莫抱有僥倖心理,寄希望於孩子到青春期會“躥長”、給孩子多補些營養就會長等,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特別是那些從小身高、體重就“不達標”的孩子,家長更應提高警惕,定期帶孩子去醫院檢查,監測生長情況。
  葉哲偉觀點:更多孩子屬偏矮。
  有調查顯示,在北京400萬適齡兒童中,10%屬身材偏矮。究其原因,可能與很多孩子鍾情於洋快餐、碳酸飲料,進食過多激素類食品或保健品,以及過度肥胖等因素促使發育期提前,甚至性早熟,從而導致骨骼生長髮育期縮短、骨骺提早閉合有關。此外,學習壓力大,睡眠、運動嚴重不足,也是重要的影響身高增長的因素。
  家長們可參照以下3種簡單方法來判斷孩子是否屬於偏矮:①孩子始終比同班小朋友矮半個頭;②長得慢,一條褲子可以穿兩三年;③根據2~10歲兒童平均身高計算公式——年齡×7+70(釐米),若發現孩子的身高低於平均身高5~10釐米,則屬偏矮。 
 
  事實四:長高靠“自己”

  討論:藥物能幫助長高嗎?
  王偉:藥物可幫助部分孩子長高。
  一般地說,矮小症可分爲兩大類,一類是目前尚不能明確病因的特發性矮小(約佔矮小症的60%~80%),患兒無全身性疾病、內分泌疾病、營養性疾病或染色體異常,出生體重正常,生長激 素分泌正常;一類是各種疾病導致的身材矮小(20%~40%),如生長激素缺乏症、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營養不良等。後者因病因明確,診治起來比較方便,如確診爲生長激素缺乏,採用基因重組人生長激素替代治療可取得立竿見影的療效;如確診爲甲狀腺功能低下,患兒補充甲狀腺素後,即可長高。過去,醫學界不主張對特發性矮小患者採取藥物干預措施,絕大多數患兒不得不接受“終身矮小”的事實。但新近的觀點認爲,身高低於同年齡、同性別兒童2.25個標準差的特發性矮小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接受生長激素替代治療,加快生長速率,以獲得較爲滿意的最終身高。需要提醒的是,生長激素的應用有着嚴格的適應證和禁忌證,且治療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並做好定期隨訪工作。
  葉哲偉:營養、運動和睡眠是最好的“長高藥”。
  充足、均衡的營養是保證兒童茁壯成長的關鍵。除蛋白質等供能物質外,與“長高”關係最爲密切的,莫過於維生素D和鈣了。當然,骨的形成還需要其他元素的參與,如磷、維生素A、維生素C、鐵等。任何一種營養素的缺乏,都會影響身高。家長們應當爲孩子提供高全面、均衡的飲食,督促孩子改掉偏食、愛吃零食的不良習慣。儘量讓孩子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營養,不宜給孩子服用過多保健品。特別是含有激素成分的蜂王漿、人蔘等,應當絕對禁止。
  體育鍛煉可促進新陳代謝,加快血液循環,促進生長激素分泌,加速骨骼中礦物質的代謝,刺激長骨生長。由於陽光能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和鈣鹽的利用,因此戶外運動更有利於長高。兒童的肌肉系統十分嬌嫩,可選擇跳皮筋、跳繩、跑步等低強度運動。青少年可選擇引體向上、投擲、跑步、跳高、跳遠等運動,通過牽伸肌肉和韌帶,促進下肢和脊柱的生長。當然,對骨骼有壓迫、不利於長高的運動,如舉重等,應儘量避免。
  研究顯示,促進人體長高的激素——生長激素,主要在夜間睡眠時分泌。因此,家長們想要孩子長得快、長得高,就一定要保證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和較高的睡眠質量。

  “助長”產品真能助長嗎?

  記者用google搜索“長高”二字,共有2,920,000條符合搜索結果。與網友們異常迫切與踊躍的提問相對應的,是各類“增高藥”“助長機”五花八門、層出不窮。特別是那些“誘人”的廣告語——“高科技”“無效退款”“短時間內增高5~8釐米”,讓人看得眼花繚亂、躍躍欲試。同時,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很多家 長都曾爲自己的孩子購買過“助長”保健品。“助長”產品究竟有多大助長功效?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這些產品?記者引用部分網友的提問,請專家作答。
  問:我今年25歲,身高才1.55米,很想長到1.60米。我在網上看到一種美國原裝進口的增高藥,純植物成分,介紹說該產品能降低骨齡,延緩骨骼閉合時間使骨骼年輕化,刺激腦垂體分泌生長激素,可促使身高在短期獲得突破性增長。對35歲以下的身材矮小者均有效,堅持服用180天,可增高7~10釐米,是真的嗎?
  葉哲偉觀點:到目前爲止,還沒有一種藥物能夠使骨骺已經閉合的骨骼再次生長。你已經25歲,骨骺早已閉合,再寄希望於藥物增高是不現實的。至於你提到的這款產品,由於成分不明、作用機制不清,根本無法判斷其究竟有多大療效。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使用生長激素對你而言,不僅沒有增高作用,若使用不當,反而會造成使骨關節增生肥大,有害無益。
  問:我兒子今年12歲,身高1.40米。我在網上一種快速增高丸,據說是根據我國傳統中醫理論及現代基因生物工程技術研製而成,純中藥製劑,能充分調節人體內分泌功能,促進腦垂體前葉分泌生長激素,促進人體生長髮育,總有效率達95%以上,無任何毒副作用,有人試過嗎?
  王偉觀點:目前市場上宣稱有長高療效的藥物或保健品很多。但實際上,迄今爲止,國際上還沒有一種被公認的、有確切增高療效的口服藥推出。這是一個比較簡單的鑑別方法。你兒子的身高已經達到矮小症標準,應儘快去醫院就診,請專業醫生幫助尋找導致矮小的原因,並接受針對性治療,以免貽誤治療時機。
  問:我兒子10歲,1.30米,聽說多補鈣和維生素能幫助長高,我每天都讓他吃,但不知道這樣能不能長高?
  王偉觀點:不可否認,鈣和維生素對長高有好處,但並不意味着吃鈣片和維生素就可以讓孩子長高。特別是存在生長髮育異常的孩子,家長們的這種認識誤區將會給孩子帶來嚴重後果。
  問:我今年20歲,聽說經常用助長機可以激活骨質的再生能力,幫助長高,成年人使用3個月,一般能固定增高3~5釐米。我用會有效嗎?
  葉哲偉觀點:物理牽引儀主要是通過拉伸骨間隙和韌帶來增加身高,並不能拉長人體的骨骼。這種“增高”效果無法持久,隨着韌帶的回縮,人又會“矮”回去。其實,人的身高在一天中也不是恆定的,早晨比晚上要高1~2釐米,就是人體的骨間隙有早晚差異所致。
  問:我今年22歲,身高不到1.60 米,聽說截骨手術可以增高,我想試試,這手術風險大嗎?
  葉哲偉觀點:“截骨增高”手術(肢體延長術)曾經“紅極一時”,點燃了不少矮小人士的長高熱情。實際上,“肢體延長術”並不是爲矮身材人羣“增高”而設計的,而是爲那些因先天畸形、外傷、腫瘤、感染等原因所致的骨缺損或肢體不等長,以及因疾病引起的肢體畸形患者而設計的。大家必須明確,肢體延長術是一項有創手術,有嚴格的臨牀適應證,並存在較高的醫療風險,並不是隨隨便便、想做就可以做的。鑑於手術的創傷性以及各種可能併發症所帶來的嚴重後果,衆多骨科專家對此治療持慎重態度,一般不主張對正常健康人進行所謂的“截骨增高”手術。

  溫馨提示:火眼金睛辨“真僞”

  近年來,我國對保健品宣傳的監管力度正在不斷增強,對廣告措詞有嚴格的規定。消費者若發現廣告中出現下列情形和內容,可初步判斷該廣告存在虛假、誇大之嫌,應提高警惕:①含有對產品功效的斷言或者保證的,如“百分之百有效”“無效退款”“短期內獲得顯著療效”等;②用公衆難以理解的專業化術語、神祕化語言來描述產品的作用機制,如“基因技術”“納米科技”“最新科學研究”等;③利用國家機關、醫療機構的名義和形象,或以專家、醫務人員和消費者的名義和形象爲產品的功效作證明,如“權威機構認證”“病例展示”等;④明示或者暗示該保健品具有疾病治療作用;⑤與其他保健品或者藥品、醫療器械進行對比,貶低其他產品;⑥宣稱該產品爲祖傳祕方;⑦含有“安全”“無副作用”“無依賴”等承諾;⑧含有“最新”“最高”“最先進”等絕對化用語和表述的;⑨有“有效率”“治癒率”等綜合評價內容的。
  大家應當明確:骨骺是否閉合是決定一個人能否長高的關鍵。骨骺一旦閉合,除高風險的“截骨增高”手術外,吃藥、打針、按摩、理療等方法對“增高”均沒有任何意義。對矮小人士而言,與其把大量的時間和金錢耗費在無謂的“長高夢想”上,不如正視現實。有一句話說得好:上帝對你關閉了“長高之門”,一定會在某個地方爲你開啓“希望之窗”。

  記者手記:長高門診見聞

  霏霏今年12週歲,身高1.35米,是專程從浙江趕來上海看病的。霏霏的父母告訴記者,霏霏從小就長得比同齡孩子矮,但因爲平時工作比較忙、嫌去醫院檢查很麻煩,他們一直買助長保健品給孩子吃,希望孩子能長高。幾年下來,錢花了不少,但孩子就是不長個。兩個月前,他們帶孩子來上海看病,醫生 說,霏霏患了生長激素缺乏性矮小症,需要長期注射生長激素;還說他們治得有點晚了,如果能早點來,效果會更好。
  佳佳今年9週歲,身高1.25米。佳佳媽媽告訴記者,佳佳的個頭比同齡孩子要矮一些,由於她和丈夫都不高大,她很擔心女兒將來長不高,會影響到升學和就業,希望醫生能想辦法讓孩子長得高些,吃藥打針都可以。
  小勇今年18歲,身高才1.65米,眼看別的同學個個都躥到了1.7米以上,他變得非常自卑,父母也非常着急。聽說打生長激素能長個,小勇媽媽強烈要求醫生給小勇用藥,就算把家裏的房子賣了,也要讓孩子長高!但醫生卻拒絕了他們的要求。
  王偉教授分析,隨着科普宣傳的不斷深入,大衆保健意識的不斷增強,家長們對孩子的身高越來越較關注,這是一個好現象——身高異常的孩子可以被及早發現,儘早接受治療。同時,這也帶來了一些新問題——盲目跟風、道聽途說的就診者越來越多。實際上,瑞金醫院自上世紀80年代初開設生長髮育門診以來,大多數來就診的孩子只能算“正常偏矮”,達到或接近矮小症標準,需要隨訪、觀察的孩子僅佔就診總人數的一半左右,而真正需要藥物治療的孩子,更是少之又少。
  上述三個病例基本代表了門診最常見的三大類患者——需要治療的、需要觀察的和完全正常的。霏霏是典型的因生長激素缺乏而導致的矮小症。這類患者接受生長激素替代治療以後,長高效果是非常明顯的,且年齡越小,治療效果越好。但遺憾的是,霏霏已經12歲,隨着骨骼的日益成熟,長高空間已不大、時間已不多,必須抓緊治療。門診最常見的是佳佳這樣的孩子。雖然佳佳媽媽希望孩子長高的急切心情可以理解,但由於佳佳沒有器質性疾病,也不屬於矮小症範疇,暫時不需要藥物治療。面對這種病例,醫生通常會採取勸說、教育的方式,囑咐家長督促孩子多運動,保證營養和睡眠,並做好定期隨訪。至於小勇,身高在正常範圍內,因嫌自己不夠“高大”而不惜代價、不問後果地要求用生長激素“增高”,是完全錯誤的想法。

  後記:爲孩子建一份生長髮育檔案

  據王偉教授介紹,近年來,我國的兒童保健網絡建設日趨完善,3歲以內嬰幼兒基本都能享受定期的生長髮育監測,一旦發現問題,社區醫生會及時通知家長帶孩子去醫院就診。而對於3歲以上的孩子,這種檢查屬“自願”性質,“失訪”的孩子很多,部分有生長髮育異常的孩子便在父母的“不知不覺”中被耽誤了。
  如今,不少年輕父母熱衷於爲孩子寫博客、建成長檔案。大家不妨再多花一點點時間,爲孩子建立一份生長髮育檔案。方法很簡單,家長每半年或一年紀錄一次孩子的身高、體重,或者帶孩子去醫院評估一次即可。從這份檔案中,家長們不僅可以看到孩子的生長軌跡,還能及時發現孩子的生長髮育異常,及時就醫,不再會有“亡羊補牢、爲時已晚”的遺憾。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