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成爲婆媳之爭的犧牲品

本文已影響2.81W人 

下面我們說到的這個事情,可能很多家長也都會遇到過,一對婆媳因爲一件事就鬧了起來。

孩子放學回到家中,到底是先做作業還是先玩會電腦玩會遊戲呢?

看着二年級的女兒每天“玩”字當頭,一進家門甩掉鞋子就坐在電腦面前,孩子的媽媽坐不住了,暴打了孩子一頓,孩子哇哇一哭,奶奶又坐不住了,認爲媳婦打的太狠,喊來兒子過來鎮壓,結果引發了家庭矛盾,而且據說還驚動了當地派出所民警。

表面上來看,這是婆媳之爭。

事實上,歸根結底還是孩子的教育問題。

別讓孩子成爲婆媳之爭的犧牲品

快節奏的社會下,要求媽媽們做到:工作做得好,孩子帶得好,還要身材好,似乎全方位都做好纔是符合現代社會標準的好媽媽。但是,可惜的是“全能媽媽”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媽媽們沒有辦法很好平衡家庭和工作,於是迫不得已把孩子交給老人,或許這是唯一的選擇。

然而,讓祖輩帶孩子只是問題的開始。關於孩子的一切事物,包括上學,吃喝拉撒用睡,年輕的家長們都與祖輩們有着不同的想法和觀念。

比如,關於孩子吃飯問題

豆豆因爲父母在外地工作,主要是由奶奶爺爺來照顧。但是今年中秋節放假回家,豆豆媽媽發現,奶奶成了豆豆的盾牌。

媽媽:“豆豆,吃飯要把菜和飯都吃掉,不要只吃肉,要營養均衡!”

奶奶:“豆豆就是不愛吃菜,我來吃菜,就讓豆豆吃肉,我反正咬不動。”

媽媽:“那怎麼行!這樣營養不均衡,您不能一直慣着孩子!蔬菜營養價值才大!”

奶奶:“你看你這人,孩子不想吃,我下次還給她買果汁補充營養不就行啦!”

從中秋節到現在,豆豆養成了習慣:遇到不喜歡吃的東西,甚至吃剩下的,就讓給奶奶。老人也不拒絕孩子不愛吃或者吃剩下的東西。慢慢地,豆豆變成了挑食偏食的孩子。

豆豆媽媽很擔心,如果按照這種情況發展下去,以後孩子一有問題,豆豆就會去找奶奶,奶奶一定會慣着孩子。要是遇到父母不讓做的事情,豆豆也會找奶奶來說話,奶奶一定會順着孩子的意思。

別讓孩子成爲婆媳之爭的犧牲品 第2張

隔代教養的問題很普遍,甚至是吃飯問題都可以引起爭論。甚至有人說,如果有一本書或者一堂課能解決問題的話,花多大的代價他都願意。

隔代教養的問題沒有一招殺敵的錦囊妙計,沒有一勞永逸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只要去嘗試,對解決問題一定會有幫助。

家長們不妨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1、肯定老人的情感,接納他們

我們首先要知道有時候老人的身體狀況不允許他們做一些事了。現代社會是年輕人的時代,老人們已經不被需要,甚至感覺被淘汰。老人照顧孩子,是因爲孩子可以讓他們有價值。他們用晚年時光,付出心血來幫助我們養育孩子。不管他們用的方式是否正確,這份付出我們都該感激,然而我們卻總是在孩子面前數落他們,這無非就是強化他們的不被重視感。在發生爭執的時候我們要先肯定,而不是惡語相加把這份恩情變成傷害。

2、良好的溝通

對老人始終且必須尊重,但尊重不代表着全盤認同。老人生活的時代與我們不同,經歷也與我們不同,互相尊重,求同存異,豈不是更好?溝通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最忌諱以“不”作爲話語的開端。比如,看到老人給孩子吃甜食,最好別說:“不要給孩子吃甜食!”也先不要明訂“完全要改掉”的目標,可以設定一個能做到且合理的小目標。請老人先以較爲健康的零食替代高甜度零食,採用漸進改變的方式來控制零食的質與量,讓老人與孩子都能逐漸適應這種改變。斷然說“不行”,也無法立刻改變原有的生活習慣。明確老人的需求,知道他是怎麼想的,就可以嘗試去告訴老人哪些好哪些不好用哪些方法可以解決孩子的什麼問題。

別讓孩子成爲婆媳之爭的犧牲品 第3張

3、避免“看門人情節”

心理學有一個概念,叫“看門人情節”。就是說所有照顧孩子的人,無論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還是爸爸媽媽,甚至家裏的保姆,都會不自覺地產生競爭和排他的情緒。每位照顧者都試圖給孩子他自己認爲的最好照料,同時堅定不移地相信他做的是最好的。這種情結很容易演變成互相爭奪的場景,每個人更關心的是誰對孩子最有話語權、誰是孩子最親密的人,孩子本身是不是能夠健康發展,反而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次要問題。所以我們要確定每個人的邊界,角色定位很重要,這樣才能知道你接下來該怎麼做,你纔會知道你的發展的空間有多大,知道你有多大的自主權。

4、不要忘記:父母自己纔是照顧孩子的主角

許多父母會忘記“自己才應爲孩子的主要照顧者,老人只是提供幫助的協助者”。當父母將自己抽離於責任領域之外,往往會陷入將全部責任都推到老人身上的思維。父母理論上是孩子的首要養育人,雖然受現實所迫,但努力去做總能夠做到,如果上班忙,下班後可以陪孩子玩兒,哪怕要出差,也可以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提高陪伴質量。作爲孩子的第一養育人隨時記住其他人都只是在幫助你,不應對試圖幫助你的人過於苛求。

5、教給孩子如何處理不同

世界如此不同,如何處理不同,是我們最應該教給孩子的。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寶寶你看,世界如此不同,可是正因爲不同,每個人都纔有不同的觀點。當孩子發現媽媽和奶奶在吃飯這件事情上有不同的想法,就會學到原來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看法。媽媽和奶奶如何去處理,又可以讓孩子知道原來跟自己有不同意見的人可以平和地表達,說出不同的意見,然後去尋找可能的解決方案。

別讓孩子成爲婆媳之爭的犧牲品 第4張

所有的養育方法中,最主要的一點是因人而異,不一樣的家庭有不一樣的方法。世界上沒有兩個相同的家庭,就如同沒有兩個相同的孩子一樣。分析這個問題的時候,第一件事情是要看你的家庭是什麼樣子,然後才能找到合適的方法,很難有一概而論的結論。你有的困擾每個人都有,隔代養育是問題,以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還會碰到其他問題,所以不要急,慢慢來,沒那麼嚴重。

我們終身都在學習,孩子也需要一直學習,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幫助孩子成長,但是他一定會找到自己成長的方法和路徑,人的成長本質上是一個自然過程。讓孩子自己學習如何處理不同,學習如何更好的表達自己,學習怎麼處理問題,學習怎麼樣更好地被他人理解,學習怎麼樣更好地理解別人。

相信自己,每一個人都是自己孩子的最好父母。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