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是最沒用的育兒產品? NO!

本文已影響2.52W人 

前些日子在朋友圈看到一個排行榜——最沒用的十大育兒產品,什麼嬰兒牀、隔尿墊、暖奶器等都名列其中,但佔據榜首的竟然是孩子的爸爸。

前些日子在朋友圈看到一個排行榜——最沒用的十大育兒產品,什麼嬰兒牀、隔尿墊、暖奶器等都名列其中,但佔據榜首的竟然是孩子的爸爸。

而在一項父親教育幼兒的調查中,對在園幼兒家長所做的一項“父職教育”的調查結果顯示,媽媽進行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和在家教育的比例遠超了爸爸。

基本淡出幼兒教育的爸爸約70%,經常和孩子共同閱讀、講故事的爸爸僅有33%;

孩子病了,會帶孩子上醫院的爸爸只有25%;

而69%的孩子們習慣於遇到困難時找媽媽,僅30%找爸爸。

朋友圈還有一條也很有趣,孩子對媽媽常說的話都是“媽媽,我的什麼什麼東西在哪”“媽媽,我們今天吃什麼”“媽媽,我想去幹什麼什麼事行不行”,而對爸爸最常說的話只有一句是“爸爸,我媽呢?”

我想很多媽媽都有同感,有一位寶媽取笑說:爸爸除了要孩子的時候貢獻下,之後就像個外人,都說“父愛如山”,真的是座山,怎麼搬都搬不動他來幫忙教育孩子。

近幾年綜藝節目的人氣頗高,其中一檔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廣受大家的關注和好評,節目中明星老爸們和子女在互動中的樂事,我們不難發現爸爸教育孩子的方向和媽媽完全不同,帶給孩子的體會卻影響至深,並且更能完善孩子的人格發展。

爸爸的存在究竟有多重要,他到底能夠帶給孩子什麼不一樣的體驗呢?

爸爸是最沒用的育兒產品? NO!

安全、信心、堅毅、勇敢、大方是爸爸的個性特徵,也是爸爸在兒童成長過程中不可替代的價值。

孩子在爸爸的關愛下,既能潛移默化地感受到父愛,又能模仿、學習爸爸的行爲習慣。另一方面,爸爸也會帶頭使孩子養成上述個性特徵,尤其男孩兒。

孩子在人生的前十幾年裏,接觸女性數量的機會遠遠高於男性,而爸爸是孩子接觸最多的男性,他們的一言一行、爲人處事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孩子。

爸爸媽媽的教養方式是不同的,媽媽對於孩子的教育可能更傾向於生活方面和行爲習慣的培養方面,而爸爸則會在思維能力和運動能力以及人格方面對孩子的影響更加深遠。

在爲人處事上,爸爸更理智、公正公平些,媽媽更感性、富有情感些;爸爸比媽媽更有幽默感,有助於形成幼兒開朗活潑的個性,從而促進幼兒積極的人格特徵,而媽媽更多愁善感一些,帶給孩子的正能量往往少於爸爸。

爸爸是最沒用的育兒產品? NO! 第2張

爸爸的存在有助於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促進幼兒培養良好的情商。

爸爸是幼兒期孩子們主要的模仿對象,同時也是幼兒遊戲的重要參與者。

日常生活中,媽媽對於孩子的教育多半融入了帶有明顯女性化特徵的教育活動中,這些活動表現爲安靜並且有明顯的家庭屬性,如唱兒歌、過家家等,這些遊戲的特點是“小而靜”。

而爸爸喜歡帶着孩子進行充滿刺激性的遊戲,比如躲閃跑、登山、球類運動等,這些遊戲則明顯有“大而動”的特點。

對幼兒期的孩子們來說,他們處在直覺行動和具體形象兩種思維階段,孩子們對於“動”可能會更敏感,所以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和爸爸們瘋玩的孩子們,根本停不下來,卻很少看到孩子們和媽媽這樣放開了玩。

這些運動和競技性、刺激性的遊戲能夠使幼兒宣泄和表達釋放自己的情緒情感,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有助於他們不良情緒的疏導,這是大部分的媽媽所無法給予的,因爲女性的特徵決定了媽媽更重視孩子的起居生活,考慮更多的是遊戲的安全性、細緻性。

爸爸是最沒用的育兒產品? NO! 第3張

爸爸的存在有助於幼兒分化性別意識,促進幼兒對於社會性別角色的認知。

孩子們會在某一階段對父母的行爲非常敏感,幾乎整天都在模仿他們的語言和行爲,如男孩子會拿着爸爸的刮鬍刀對着鏡子自己假裝刮鬍子,女孩子會偷偷擦上媽媽的口紅,穿上媽媽的高跟鞋。

可如果孩子和父親的交流過少那麼孩子們則會自然的只模仿他最關注的媽媽,這對男孩子而言則非常不利,我經常在學校看到很多男孩子性格軟弱、靦腆,正是出於這種家庭。

而對女孩來說,她們會因爲缺少爸爸的保護和照顧而變得強勢和偏執,尤其是在孩子幼兒期,這種影響更加明顯。

爸爸與幼兒教育可以使孩子從小有良好的性別模仿對象,從而潛移默化的爲孩子樹立性別角色,改善男孩子“女性化”的性格特點,也能讓女孩子們學着更加勇敢堅強。

爸爸是最沒用的育兒產品? NO! 第4張

爸爸的存在有利於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

媽媽可以給予孩子語言、日常生活、物品用途、玩玩具的方法等方面的知識,爸爸卻能教給孩子更豐富、更廣闊的知識。

爸爸作爲男性的生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和孩子游戲時比媽媽的動手性會更強些,他們能與幼兒一起操作玩具,進行探索活動,並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能夠激發孩子更爲強烈的探索慾望和學習興趣。

從一項關於兒童發展的研究中我們看到,在雙親共同關係照顧下成長的孩子在行爲適應、活動、興趣等方面都大大超越了“假性單親家庭”。

根據一項追蹤研究,與爸爸交往機會多的兒童中,大部分智力水平更高。

不乏父親教育下成功的教育案例,如周婷婷的父親周弘、童話大王鄭淵潔、曾國藩的父親、著名作家劉墉等等,他們子女的成功都離不開爸爸的積極參與。

對孩子來說,家是一個整體,每個家庭成員都是這個整體不可或缺的部分,媽媽的愛很重要,爸爸的愛一樣無可比擬。

孩子是上天賜予全家最珍貴的禮物,也是父母割捨不下的甜蜜負擔,如果每一個爸爸都能真正的花時間去陪孩子感受人生百態,相信孩子改變的同時爸爸也會改變,家庭關係也會改變。

這種改變不是年齡上的,而是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對生命的愛護和尊重,以及對人對事的寬容和諒解。

願每個孩子都能在父母的陪伴下,懷揣着對未來的美好期盼健康快樂地成長。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