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能力、時間管理、體育……多少孩子留學都倒在了上面

本文已影響3.81K人 

到美國留學的中國孩子都要經過一段“陣痛期”,這裏面有文化差異的陣痛也有生活習慣、學習方式等的陣痛。很多孩子會感到巨大的新鮮事物伴隨着巨大的困難撲面而來。那麼,中國孩子和美國孩子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到美國留學的中國孩子都要經過一段“陣痛期”,這裏面有文化差異的陣痛也有生活習慣、學習方式等的陣痛。很多孩子會感到巨大的新鮮事物伴隨着巨大的困難撲面而來。

那麼,中國孩子和美國孩子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具有哪些特質的中國孩子能夠快速融入西方教育及生活?

下面他就爲家長們分享一下國內孩子出國後最常見的三種能力的缺失,可能對希望孩子低齡留學的家庭有一定參考價值:

我是一份子|主人翁精神/動手能力

Amy同學到美國後,發現學校有個慣例,就是每年都會組織一次GrandparentsDay(祖父母邀請日),就是邀請爺爺奶奶來學校參觀、看錶演。所有的活動組織和安排都是由學生負責,家長和老師最多提供協助。

Amy從前在中國的公立學校讀書,一直是老師說什麼就做什麼。學校舉辦的活動除了班幹部以外,普通同學參與的都比較少。

所以在老師召集大家討論如何組織這次活動的時候,Amy也以爲是走走形式,一切只等老師安排。但沒想到會議一開始,同學們都馬上主動認領任務,誰接待,誰引導,誰安排活動,誰做後勤,當天的具體行動方案迅速就落實了。

活動當天,每個同學都顯得好成熟,好主動,出力的出力,出物資的出物資,活動有條不紊,十分順利地舉辦完成。活動結束時,同學們自覺地將禮堂恢復原位,倒垃圾、搬桌椅、整理物品,一場活動的舉辦和收尾輕輕鬆鬆就完成了,毫無壓力。

後來在學校俱樂部和同學家裏,Amy越來越感到,和她同齡的孩子在參與任何事的時候都很主動,認爲“自己也是一份子”。Amy去同學家做客時,同學父母經常會要求同學幫忙:Could you please help me with.....?而她的同學們都會很自然就幫父母把家務做了。看起來他們從小就經常參與家務,而且也把這些認爲是自己的份內事。

很多人都會覺得國外的孩子長得成熟,同齡的中國孩子看上去則小太多。其實,這個差距不單是外表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中國人都明白一個道理:相由心生。“看上去成熟”其實是談吐和行爲舉止的綜合表現。因爲這些美國父母們並不覺因爲孩子就不用承擔任何責任。大部分美國的孩子到了中學階段,已經都能自己照顧自己的日常生活。相比之下,國內孩子從小到大,做家務和獨立生活能力確實要弱很多。這個短板一到了國外就會特別明顯。

動手能力、時間管理、體育……多少孩子留學都倒在了上面

其實要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主動精神一點也不難,只是看父母們想不想了:

怎麼做?

從2歲開始,就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可以去參考一下“美國孩子家務清單”。通過對比可以發現,我們的孩子在背唐詩、上培訓班的時候,美國孩子在倒垃圾、喂寵物、澆花,對比真的很強烈。

家裏的家務不要都是保姆、老人或家長包辦。可以每週列出所有的家務,並拆分成不同任務,給大家輪流分工。孩子同樣要作爲家庭的一份子參與。從簡單的工作開始一點點加大難度。就算孩子時間太忙,每天半小時總是有的。也可以設立積分獎勵機制等。

多讓孩子參與家庭活動的計劃和貢獻,比如旅遊行程的制定,孩子一定會樂於參與。

多鼓勵孩子在課外嘗試喜歡的活動和團體活動,而不是爲了表面功夫去參加活動。啓發孩子的想象力,並去嘗試真正感興趣的事,找到志趣相投的夥伴或團體。

我來看看我的日程表| 時間管理

Bill同學是一名剛剛到美國報到的新生,拿着一大堆的材料,忐忑地開始了美國的學習。

看看老師給的課表和選課內容,還不算麻煩。剛剛進入學校,Bill也想要參與一些課後俱樂部,加上經常被好客的本地同學邀請去家裏做客,於是日程開始滿滿當當起來。

過了忙碌的一個多月後,Bill出現了一些沒有辦法在deadline之前提交的任務,或是參加活動或聚會太多,晚上加班加點完成schoolmission,或者有時候doublebook了日程。終於,他覺得應該理一理自己的日程計劃了。

其實之前他就發現,其它同學被邀約時,女生會拿出一個日曆小本本,男生會拿出手機查一下自己的行程再決定答應與否,而自己總是爲了討好同學或者拍腦袋,一口答應。他身邊的同學都是很忙的多面手,和他們約時間也都需要提前預定,去和老師談話更是如此。

於是在接下來的一週內,Bill開始把自己的課程和活動登記進了手機的日曆,並同步了自己的Google郵箱。所有的任務的截止日期也特別標註。但另一方面,對Bill來說更困難的是學會對邀請說“不”,並且和老師同學商量任務的提交日期。

動手能力、時間管理、體育……多少孩子留學都倒在了上面 第2張

其實,時間管理一直是我們教育裏比較缺乏的一塊。在家有父母,在校有老師,平時的日程安排幾乎不用孩子自己操心,也幾乎沒有孩子自己決策的空間,所以中國孩子普遍缺乏日程管理的概念也就毫不奇怪了。

怎麼做?

讓孩子自己開始記日程。隨身帶個小本本記錄或是記在手機裏都行,記得把活動和重要的日子事先標註。平時家長安排活動時,也最好事先詢問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參與行程的安排。

要允許孩子說“不”。父母安排事情的時候要允許孩子提出建議。如果孩子當天確實已經安排了其它的事情,就和孩子討論哪件事是更需要優先的。如果同樣重要,那麼要尊重孩子自己的安排。

理解時間概念。訓練孩子理解時間的單位概念。比如一個小時是多久,可以做多少事情。可以從小事情開始,比如穿衣需要多久,洗澡需要多久,刷牙需要多久等。對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可以用沙漏、定時器等直觀的工具來輔助。

我一點都不愛體育|體育文化

Andrew同學從新生報到開始,就要習慣每天跑五公里的路程校規,課後還要選擇體育俱樂部。可是對這個之前在上海沒有太多運功基礎的孩子來說,這個運動量實在是太大。另外,同學們聚在一起的時候,都是在討論各種體育賽事,包括學生聯賽,他感覺沒有辦法插上嘴。Andrew發現,用一句話概括美國學校同學的課後娛樂生活,可以說“不是在運動場上就是在討論運動。”

中國的教育向來不注重體育運動。雖說現在的00後已經開始崇尚肌肉和健身,但他們父輩的時代,體育課依然是地位最低的學科。我們的父母裏很少有能從體育中享受到趣味的,大家對體育健身的基本常識更是一片空白。

可喜的是現在的父母開始注重體育培養了,會有意識地送孩子去參加一些體育訓練。但在國內來說,大部分家庭對體育的認識還是落後的。

在美國教育裏,不單單是體育重要,而且特別強調“團體運動的參與”。因爲團體運動需要配合、默契、領導力,不單單是對孩子體能的訓練,更是領導力、合作精神、抗壓能力、對輸贏的正確認識、耐力和韌性的訓練。

這就是爲什麼我們看到很多孩子在美國長大,身材都會很棒,特別是男生。這並不是健身房練出來的,大部分是因爲學校的體育課和體育俱樂部的長期的,有強度的訓練的結果。

孩子們在參與這些團體運動時,基礎弱的一開始確實會有些吃力,但最終都會開始體會體育帶來的快樂:競技時的血脈膨脹,團體的榮譽感,自我突破的超越感都會讓他們改變對體育的成見。

動手能力、時間管理、體育……多少孩子留學都倒在了上面 第3張

那麼對於很多本身從小就不愛運動的中國家長,怎麼做才能培養孩子的體育能力呢?

同時,瞭解一些比較流行的體育賽事和規則也能很好融入學生的社交。

怎麼做?

自己要動起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帶領孩子一起參與體育運動,或者積極給孩子吶喊助威是最能提高孩子積極性的。

培養運動愛好最重要,讓孩子多體驗不同的運動,發現他們的興趣和擅長,並規劃一兩個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

一旦選定項目,就可以專注發展,平時堅持一定的訓練強度和頻次,不要輕易放棄。體育項目貴精不貴多。

至少參加一項團體體育項目,並且練到能夠參加比賽的水平,參加比賽對孩子的心理素質等是一個全方位的鍛鍊。

平時可以多找機會全家一起觀看體育賽事,多交流賽事規則等,保持對體育的興趣。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