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有沒有想過,你憑什麼打孩子!

本文已影響2.32W人 

雖然現在很多家長不再那麼信奉“棒棍之下出孝子”了,但還是會有不少家長動不動就打孩子了,家長有沒有想過“你憑什麼打孩子呢”?

在美國,一位5歲的女孩兒被媽媽擊打頭部致死,然後被爸爸媽媽用鹽裹滿身體,“醃製”在自家中餐館的冰櫃裏。

差不多的時間,在國內,同樣發生了一起讓人心痛的慘案。一位9歲的男孩,因爲弄丟了媽媽的手機,被媽媽綁起手腳,打了幾個小時。最後媽媽把孩子抱到牀上去的時候,孩子和她說:“媽媽,我不想看到你”。

媽媽很生氣,就自己回房間了,而孩子的這句話成了媽媽最後聽到的一句話,如果這句話是孩子的心願,那麼,他的心願實現了,以讓人無比痛心和揪心的方式……

寫到這裏,我實在忍不住流淚,我相信這兩個孩子都是媽媽抱着懷孕時的美好期待(“希望孩子健健快樂”)生下來,也曾經被父母呵護着捧在手心,父母也曾每天爲他們的一點點進步欣喜,還時不時發個照片去朋友圈“曬娃”……

但是到底是什麼使這些曾經是孩子最親愛和信任的人變成了斷送他們幼小美好生命的“劊子手”?

有人認爲,這是偶然事件。但是,其實不是。

東莞4歲留守兒童與父母團聚兩個月,就被父母打死。

深圳8歲女孩被媽媽毆打後發燒,強行灌藥後嗆死。

西安9歲男孩因爲考試考了70分,被父親打死。

蘭州,因未交作業,父母打死7歲小兒子,打傷9歲大兒子。

南通,4歲孩子因爲不會寫數字5和8,被父母用皮帶和擀麪杖打死。

義務,6歲女孩因爲不想要弟弟嚷着要爸爸找新媽媽,被懷孕4個月的媽媽打死。

貴州,5歲女孩不會用普通話念唐詩,被媽媽打死。

湖南,3歲女孩因爲和奶奶親,不和媽媽親,被媽媽打死。

還有很多,很多……

家長有沒有想過,你憑什麼打孩子!

爲什麼會有那麼的父母從孩子的守護之人變成了殺害孩子的兇手?通常是幾個方面的原因。

▌動手之前爲什麼覺得自己有資格這麼做?

我曾經聽有的父母說:“孩子是我生的,骨頭都是我的,我怎麼就打不得了?”

我想,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很多父母的想法:“孩子是我生的,生命是我給的,就是我的私有物,我想打就打。”

因爲不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只是自己的私有物,自然就會覺得有資格對孩子做任何事情。於是,很多父母不覺得打孩子有任何問題,還會說:“孩子不聽話就是要打”,或者說“棍棒底下才會出孝子”。

我們祖輩父輩都是這樣過來的,他們也沒有機會接觸科學育兒的觀念,所以一直模仿和傳承者上一代的做法,那是沒有辦法。可是我們這輩人,卻仍然有那麼多人的不學習不反思,在麻木中打孩子,在打孩子中麻木。

更可氣可笑的是,還有所謂的育兒文章宣稱:“孩子有幾打幾不打”,“爲什麼外國的孩子不能打,咱們中國孩子需要適當打一打”……,真是荒謬無稽!

這也難怪,那個把5歲女兒打死的媽媽會在法庭上辯解:“孩子不聽話,難道不應該打嗎?”

我之前寫的文章建議家長不要打孩子,也有人留言問:“不讓打孩子,那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我只是個孩紙啊,打我還要講科學?

家長有沒有想過,你憑什麼打孩子! 第2張

▌是什麼讓有的家長動手打孩子“成癮”?

從行爲學和心理學的角度綜合分析,打孩子的過程和結果對大人打孩子的行爲有強化作用。

首先從行爲學來看,當孩子“不聽話”,大人動手去打,很多孩子都會因爲恐懼和害怕而服從;有的孩子甚至會發展爲在父母面前就條件反射式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和音量,也會改變自己在父母面前的行爲。

因爲孩子“怕自己”,在自己面前非常順從和聽話,這個結果讓很多父母覺得很有成就感。於是,這種結果就會去強化這些父母打孩子的行爲,尤其是父母不耐煩、疲勞的時候,很多父母會下意識開始用這種方法去快速尋求“耳根清淨”。

但是,行爲學上還有一個詞語叫“習慣化”,也就是說當孩子頻繁被打,他們對被打的恐懼會逐漸減少,於是他們的行爲表現就沒有以前被打那麼另父母滿意了。這個時候,很多父母會採用的辦法是:懲罰升級。

打的更厲害,打的頻繁,打的花樣更多……一步一步,父母在打孩子的路上越走越深,偏離原來那個愛孩子的父母越來越遠……

家長有沒有想過,你憑什麼打孩子! 第3張

而從心理學上來看,打孩子之所以會“上癮”,是因爲“攻擊轉移”。意思是:一個人會把自己的憤怒和沮喪通過攻擊力量懸殊的無辜之人來發泄出來。

這種現象有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叫“踢貓效應”(Kick the cat)。在一個英國戲劇中,有這樣的一個場景:一個人很煩躁的時候,踢了貓一腳,然後那個貓就去咬了老鼠一口,然後老鼠就去咬了主人的衣服。

這個場景被後面的人延伸到家庭動力結構中,因爲大家發現:很多父母會把自己生活工作中不順的壓抑和怒氣,通過打孩子來發泄出來。

正如“踢貓效應”所描述的,當我們內心因爲各種原因積累了很多的憤怒,而這種憤怒無法通過其它渠道發散或者調解的情況,就非常容易把比我們弱小的人變成發泄的突破口。

如果家裏有孩子,而父母又不及時自查自省,孩子就非常容易被當成憤怒的出口,哪怕父母的哪些憤怒從根本上和孩子毫無關係。

家長有沒有想過,你憑什麼打孩子! 第4張

▌那麼應該怎麼辦?

首先,請真的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平等的個體來尊重。孩子是我們生的,但是不代表他們就比我們低一等,更不是我們的私有物。

然後請大家瞭解:打孩子雖然可能讓孩子有短暫的順從和害怕,但是從長遠來看,會出現各種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僅是親子關係上,還可能影響孩子的各項發展。

最後,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情緒,都會有生氣、沮喪、煩躁等時刻,這非常正常。但是,作爲父母,我們有責任去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和情緒表達方式。

很奇怪的是:很多父母明明自己情緒非常不穩定,卻絲毫見不得孩子的哭鬧發脾氣。這種“州官四處放火,百姓絲毫不能點燈”的做法,恰恰說明這些父母的自我情緒管理能力非常差,孩子的任何情緒都非常容易激起他們的情緒反應。

我們不是讓大家在孩子面前都成爲沒有任何情緒的“聖人”或者“木頭人”,而是在孩子面前守住自己的界限。當自己情緒波動大的時候,至少給自己一個“time-out”的機會去冷靜和調整,一定要守住“不動手”的底線。

如果是孩子的問題,解決情緒以後蹲下來了解問題的原因以及孩子的內心想法,再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不是孩子的問題,除了積極想辦法解決自己的問題外,還需要告知孩子父母生氣不是因爲他的原因。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