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波克育兒經》(選摘)

本文已影響1.55W人 

胎兒的生長髮育。從受精卵長成一個新生兒要經過許多神奇的變化,一想到這些就讓人深感敬畏!大多數女性得知自己懷孕是在末次月經後大約5周左右,這時候的胚胎已經發育得相當複雜了。它的樣子像一個圓盤,圓盤的內層有一些細胞,它們將形成主要的內臟器官,一些中層細胞會長成肌肉和骨骼,而外層細胞則會變成皮膚以及腦部和脊髓的神經組織。懷孕8周時(末次月經後大約10周),胚胎的所有主要器官都已基本成形,此時的胎兒也已經初具人形了。雖然如此,它也不過5釐米長,約9.5克重。

《斯波克育兒經》(選摘)

第一章 孩子在一年年長大

寶寶出生之前

孩子在成長,父母也在成長

胎兒的生長髮育。從受精卵長成一個新生兒要經過許多神奇的變化,一想到這些就讓人深感敬畏!大多數女性得知自己懷孕是在末次月經後大約5周左右,這時候的胚胎已經發育得相當複雜了。它的樣子像一個圓盤,圓盤的內層有一些細胞,它們將形成主要的內臟器官,一些中層細胞會長成肌肉和骨骼,而外層細胞則會變成皮膚以及腦部和脊髓的神經組織。懷孕8周時(末次月經後大約10周),胚胎的所有主要器官都已基本成形,此時的胎兒也已經初具人形了。雖然如此,它也不過5釐米長,約9.5克重。

孕期的第4或第5個月——剛好大約過半的時候——是一個轉折點。你會頭一次感覺到寶寶在活動。要是還沒作過超聲波檢查,那麼寶寶這些輕微的伸胳膊踢腿很可能是你感覺到的最早證明,告訴你真的有個小生命在你的身體裏生長着——這是多麼令人激動的時刻啊!

妊娠進入最後3個月,大約27周左右,胎兒的主要變化就是長大,長大,再長大。胎兒的身長會增加1倍,體重則會長到原來的3倍。大腦的發育還會更快。隨之而來的還有一些新的動靜。到孕期的第29周,胎兒會被突然的聲響驚動。但是,如果那種聲音每20秒鐘出現一次,胎兒不久就會忽略它。這種反應叫作適應性,它是胎兒出現記憶的證明。

要是某種悅耳的聲音——比如你朗讀詩歌的聲音——反覆出現,胎兒很可能也會記住。同陌生人的聲音相比,出生後的寶寶會更願意聆聽母親的聲音。如果選一段你十分喜愛的音樂在孕期的後3個月裏反覆播放,那麼無論出生前後,你的寶寶都會喜歡它。毫無疑問,寶寶的學習從出生前就已經開始了。但這並不意味着你要特意在孕婦裝裏揣上識字卡片。還沒有人證明專門的教導會促進胎兒的學習。相反地,正是那種自然的刺激——比如你的嗓音和身體的節奏,纔是對胎兒發育最有“營養”的因素。

懷孕的複雜感受。有一種對母親天性的理想化描述是這樣的:當得知就要有個孩子的時候,每個女性都會感到狂喜。她們會在整個孕期快樂地暢想未來寶寶的一切。孩子降臨之後,她們就會快樂而自然地一下子投入母親的角色。愛的感覺會在瞬間迸發,而且強烈得難以分割。

這種描述在一定程度上是真實的——大多數人或多或少都會這樣。不過,那只是事實的一部分。現在,我們明白了許多聰明女性早已感知的情況,那就是,懷孕會帶來一些正常的負面情緒,特別是第一次懷孕。

在某種角度來看,第一次懷孕意味着無憂無慮、不擔責任的青年時期的結束。本來寬鬆的衣服變得緊繃,原本合身的衣服則瘦得難以穿着。身強體健的女性會感覺她們的身體不像從前那樣活動自如。這些反應雖然都是暫時的,卻也是必然的經歷。女性們發現,孩子的出生還會更多地束縛她們的社會生活以及家庭之外的其他活動。家庭開支不得不分散到更多的方面,而她們父母的注意力(還有她們自己的精力)也將很快地被一個新的主題所佔據。

每一次懷孕都有不同的感受。在你生了第一或第二個寶寶之後,想再要一個孩子也並不奇怪。但是在任何一次懷孕的某些時候,準母親的情緒都有可能出現低潮。孕期令人壓抑的原因有時很明顯,或許是它來得太快了,夫婦一方的工作剛巧緊張,兩人中有一方正在生病,或者是夫婦雙方的意見尚未統一。也有些時候,可能根本找不出明顯的理由。

本來充滿熱情的母親可能突然顧慮重重,她懷疑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和感情去照顧又一個孩子。這種內在的疑慮有時也會來自丈夫,因爲就在妻子越來越全神貫注於孩子的時候,他覺得遭到了忽視。無論哪種情形,配偶一方的憂慮會很快使另一方也感到沮喪。隨着產期的臨近,對孩子的期盼也日益增強,妻子和丈夫會越來越無力給予對方足夠的關注和照顧。

提出以上這些情況的目的不是要讓你覺得無路可逃。我只是希望你能瞭解,哪怕最好的夫妻也會面臨這樣的問題,這是懷孕期間各種正常情緒的一部分,而且絕大多數都是暫時的。希望你能感到安心。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能在孩子到來之前早點擺脫壞情緒當然會更好。那些孕期不曾受過情緒困擾的父母很可能要在孩子出生之後初次面對類似的考驗。當積蓄的情感被照顧孩子的辛勞耗費殆盡的時候,負面情緒就會悄然襲來。

父親的孕期感受。妻子的懷孕會給男人帶來不同的感受:比如,對妻子增強了保護意識,享受到婚姻中的又一種快樂,對自身的繁育能力(男人們總是多少擔心這一點)倍感驕傲,或者陶醉在幸福的期盼之中。丈夫們也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焦慮,這種情況是非常普遍的,那些童年時成長不太順利的丈夫更會懷疑:“我能否成爲孩子的好父親?”

此外,他們還會有一種深層的失落感,就好像孩子發現母親懷孕時會覺得被拋棄了一樣。這種心理常常表現爲對妻子發脾氣,晚上更多地和朋友在一起,或是對其他女性表現得比較輕佻。雖然所有這些反應都是正常的,但對伴侶卻總是有害無益。妻子正處在生命中一個完全陌生階段的起點,她需要更多的支持。如果丈夫們能夠說出自己的感受,那些負面情緒(比如焦慮和嫉妒)反而容易慢慢退去,好的感覺(比如興奮和親密)就會漸漸恢復。

來自丈夫的支持。近幾十年以來,人們對丈夫在孕產期的定位逐漸發生了變化。過去,人們很難想象做丈夫的會去閱讀嬰幼兒護理書籍。如今,父親在培養孩子方面的責任幾乎是毋庸置疑的(儘管實際上妻子仍然承擔着大部分的工作)。在寶寶出生之前,丈夫也扮演着更加積極的角色。準父親們會陪着妻子到醫生那裏作常規檢查,一起參加產前輔導班,還在體力上給予充分的投入。此外,他很可能是夫婦雙方中第一個抱起寶寶的人。如果妻子的身體狀況不佳或是孩子出現了特別的問題,那麼丈夫就會成爲寶寶誕生之初最賣力氣的人。他不再是個被排除在外的孤獨的旁觀者了。

對孩子的愛意會慢慢出現。許多夫婦對於懷孕的感覺都是欣喜而驕傲的,但要讓他們對一個抱都沒抱過的孩子產生愛意,還是有些勉爲其難的。愛是難以捉摸的,而且因人而異。有些父母在第一次通過超聲波看到胎兒心臟跳動的時候就感到了愛意。也有些人要到第一次胎動的時候纔會切實地感到真有個小寶寶在成長,於是感情纔會慢慢地滋長。還有些父母甚至要等到開始照顧孩子時,他們的憐愛之情纔會產生。要愛上你的寶寶,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正常”時間。要是你的慈愛之感和依戀之情不像想象中來得那樣強烈,你也不必內疚。愛的感覺可能如期而至,也可能姍姍來遲。無論怎樣,在該來的時候它就會出現,999‰的情況都是這樣。

就算懷孕期間一直心情不錯,而且期盼之情與日俱增,到了孩子出生的時候,美好的感覺也會減退,初做父母的人尤其如此。他們以爲一下子就能對自己的骨肉產生認同,對小嬰兒報以排山倒海似的父母親情,彼此如膠似漆、難分難捨,除了疼愛別無他物。然而,諸多的實例證明,這種感覺在第一天甚至是第一週都不會產生。完全正常的負面感情卻常常會突然出現。原本充滿慈愛的父親或母親可能一下子認爲要孩子是個錯誤——同時又對這種想法感到愧疚!建立感情的過程常常是緩慢的,一般要等到透支的體力和緊張的情緒恢復之後,父母親情才能完全建立起來。而這段時間的長短又是因人而異的,沒有固定期限。

我們大多數人都聽說過,希望生男孩或生女孩是不對的,因爲出生的寶寶很可能是相反的性別。事情其實也沒有那麼嚴重。要不是在腦海裏把它勾畫成一個男孩或是女孩的樣子,我們就很難想象或者愛上一個尚未出生的胎兒。所以,這是依戀之情產前形成的一個最初步驟。即便是懷孕期間對孩子最爲期待的父母也會對性別有所偏好。其實,就算不能心如所願,他們也都作了充分的準備去疼愛自己的寶寶。所以,盡情享受對孩子的各種想象吧,如果在產前檢查時或者孩子出生後發現寶寶不是你預想的性別,你也不必覺得歉疚。

產前護理

做好產前護理。爲了保證孩子的健康而做的一切準備工作當中,產前檢查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一旦覺得可能懷孕,甚至在出現徵兆之前,你就該開始服用含有葉酸的多種維生素,以降低胎兒脊柱畸形的危險。這種畸形會在懷孕初期發生,甚至出現在閉經之前。針對某些疑問,你可以做一次孕前諮詢:比如,身體條件是否適宜,懷孕會帶來哪些危險,或者孩子是否可能患上遺傳病,等等。

產前檢查的過程是夫婦雙方爲了保護孩子的健康而建立夥伴關係的過程,同時也有助於你考慮選擇哪種分娩方式。有些簡單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孩子和你自己的健康水平,其中包括:服用孕期維生素,戒菸戒酒,檢測血壓等。定期檢查可以及時發現傳染病等問題,並且在胎兒受到危害之前就進行治療。即使在孕期快要結束的時候纔開始產前檢查,你和寶寶也會從中受益。

在前7個月裏,產前檢查通常是每月1次,第8個月是2周1次,再以後則增至每週1次。通過檢查,你會得到針對一般問題的建議,比如如何緩解晨吐,如何監測體重,以及如何進行運動等。這些檢查也是確保懷孕正常,及時發現並處理傳染病和其他不良情況的最佳途徑。現在,產前超聲波檢查在很多地方都被列入了常規程序。特別是對於父親來說,即使是顆粒粗大的黑白超聲波圖像也會使胎兒看上去更加真實生動。此外,你還可以查看孩子的性別。

選擇產前護理。在許多社區,孕婦有很大的餘地來選擇產前護理人員,其中包括產科醫生、家庭醫生、助產護士、持證助產士(她們不是護士),以及非職業助產士。需要認真考慮的是你想採取那種方式進行分娩。產科醫生幾乎都是在醫院裏爲孩子接生,非職業助產士則通常專門幫助產婦在家中分娩。你還要仔細考慮以下一些問題:你是否喜歡你的醫生或助產士並且信任他們?他們能否傾聽你的意見並給予清楚的建議?負責產前檢查的醫生能否協助你進行分娩?如果不能,你是否相信其他醫生也能爲你提供良好的醫療護理?醫院和產科能否接受你的醫療保險?

分娩

選擇分娩方式。爲人父母的過程就是不斷面臨選擇的過程,而最初的選擇之一就是以哪種方式分娩。以前,人們沒什麼選擇的餘地。讓頭腦麻痹的手術曾經十分普遍,產婦會在清醒後的幾分鐘內見到寶寶。毫無疑問,自尊心強的母親都會選擇母乳餵養。另外,由於十分擔心傳染病的感染,醫生們會讓孩子在嬰兒室裏待上一週,由穿着無菌白大褂、戴着工作帽並且經過嚴格消毒的護士認真照料,孩子的母親則仰面平躺着等待恢復。

很長時間過去了,現在我們有了諸多的選擇:要自然分娩還是硬膜外麻醉?生產時由丈夫陪伴還是由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產婦護導員)陪伴,或是兩者兼用?是否讓你的大孩子進入產房?分娩採用仰臥還是蹲坐的姿勢?在家中進行還是去醫院生產?請醫生協助還是請助產士?帶寶寶回家還是在醫院的嬰兒室多待幾天?向訪視護士諮詢還是請哺乳顧問上門指導,或者兩者兼選?

沒有哪種方式能夠適合所有的女性,也沒有哪種方法會明顯有利於胎兒。在作選擇的時候,你要考慮個人的需要,儘量實現你理想中的分娩過程,同時又要對意料之外的情況有所準備,靈活處理,這樣纔是恰當的。如今生孩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安全,但仍然有些因素是無法預知的。多做點諮詢,再多看些書吧。由產科醫生馬喬裏·格林菲爾德(Marjorie Greenfield)撰寫的《斯波克博士的孕期指南》(Dr. Spock’s Pregnancy Guide,2003年Pocket Books出版)介紹了所有重要的事項,而且簡單易懂,是一本獲取可靠知識的好書。

產婦護導員。“Doula(產婦護導員)”源自希臘語,原意是“女人的幫手”。產婦護導員是受過專門培訓的女性,她們可以在陣痛時爲產婦提供不間斷的支持和幫助。有些在孩子出生後還能繼續提供服務。在陣痛和分娩時,產婦護導員會針對產婦的姿勢、動作等進行指導,提供各種緩解不適的方法,還可以爲產婦做背部按摩以及其他安慰性的按摩。經驗豐富的產婦護導員常常能夠爲正常陣痛下驚慌失措、缺乏信心的產婦打消疑慮,這一點恐怕是最重要的。護導員們從頭至尾爲產婦提供的全程幫助十分奏效。

產婦護導員不僅對新媽媽們很有幫助,對新爸爸們來講也是不無裨益的。很少有丈夫能夠像她們那樣有效地撫慰妻子的疼痛和憂慮,何況他們自己都難免處於焦慮當中。解放了新爸爸,使他們能夠以一種親切的態度陪伴妻子,而不至於像個教練一樣。大多數新爸爸都覺得,產婦護導員的服務使他們獲得了支持而不是遭到了取代。

現在有很多針對產婦護導員作用的研究,其結論都是強有力的。很多研究證實,產婦護導員減少了剖腹產的機率和脊髓硬膜外聯合麻醉術的使用。(儘管脊髓硬膜外聯合麻醉術有時是一種幸運,但還是有風險的,比如,它可能會導致嬰兒發燒。一旦發起燒來,新生兒就必須使用好幾天的抗生素。)你可以通過北美產婦護導員組織(Doulas of North America)的網站了解更多信息。

對陣痛和分娩的心理反應。每個女人對陣痛和分娩帶來的疼痛反應不同。有些人會因爲一點藥物都沒有依賴而感到十分驕傲,也有人從一開始就認爲脊髓硬膜外聯合麻醉術就是爲她們而存在的。對有的產婦而言,陣痛是一種可以忍受也會被遺忘的疼痛體驗;還有人認爲那是一種令人震撼的經歷,也是一次艱難的洗禮。一些人會數小時地隨每一次宮縮用力推動胎兒;另一些人則會變得灰心喪氣,希望醫生用產鉗將孩子拽出來或者施行剖腹產。還有些筋疲力盡的產婦甚至對溫存的丈夫大喊大叫,讓他們滾出產房不許回來。有的新媽媽立刻就能感到對嬰兒的慈愛之情;也有些產婦在聽說孩子正常之後只想睡上一會兒。然而大多數人最終都會成爲偉大而慈愛的母親。

如果陣痛和分娩的過程比你想象的困難,那麼心情不好甚至感到歉疚都是正常的。如果你一直希望自然分娩,但卻最終施行了剖腹產,你可能很自然地認爲你應該受到責怪(其實根本不是這樣),或者認爲你的寶寶會因爲手術而長期地受到傷害(這種情況幾乎沒有)。許多父母都會擔心,如果在最初的幾小時或者幾天中與孩子分開,親情將會永遠地受到阻隔。這種觀念也是不正確的。親情——也就是孩子和父母彼此愛上對方的過程——是在幾個月而不是幾小時之內建立起來的。

爲寶寶選擇醫生

兒科醫生、家庭醫生,還是職業護理員。早在懷孕期間,你就可以考慮給寶寶找一位醫生或者職業護理員。找誰合適呢?你怎樣才能看出他能否勝任呢?你或許已經見過有經驗的家庭醫生了,那樣的話選擇起來就比較簡單。但是如果爲你接生的是位產科醫生,你就需要給寶寶另找一位醫生或者護師。

你應該找什麼樣的人呢?有的父母跟那些輕鬆隨意的醫生相處得很好,也有人願意接受盡可能詳盡的指導。你可能更信任經驗豐富的老醫生,也可能會青睞那些受過先進訓練的年輕醫生。

職業護理員是經過註冊的護理人員,他們受過專門的訓練,而且普遍具有碩士學位,因此他們在許多時候可以勝任醫生的工作。職業護理員總是在醫生的指導下工作的,而醫生的參與程度則各不相同。一般來講,醫生在處理複雜疾病時會更有經驗;而職業護理員則有更多的時間爲寶寶作細緻的檢查,他們還能提供很好的預防和保健服務。要是有人強烈推薦,我就會毫不猶豫地聘請一位職業護理員。

要想尋找一位合適的醫生,最好先跟別的父母聊一聊。產科醫生和助產士往往也能推薦不錯的人選。

增進了解的諮詢。如果這是你的第一胎或者你要搬到新的地方去,我強烈建議你在預產期的前幾周向選定的醫生或者職業護理員做一次諮詢。面談最能瞭解一個人的特質,看看他/她是否能使你心情舒暢地傾吐心中的想法。你會從這種產前諮詢當中瞭解到很多東西,離開時你就會對孩子的醫療護理問題心中有數了。

到達諮詢地點的時候,你要留意那裏的工作人員和辦公環境,他們是否讓人心情舒暢而又彬彬有禮?孩子在候診室裏是否有事可做?那裏有畫冊嗎?他們能不能讓孩子感到友好而親切?

你可以向那裏的工作人員諮詢一些很具體的問題,比如,他們的診所有多少醫生和職業護理員?電話如何聯繫?要是在他們下班以後孩子出現了不適該怎麼辦?白天出現緊急情況怎麼辦?診所接受哪種醫療保險?醫療費用如何?他們與哪家醫院合作?他們可以花多少時間爲孩子作全身檢查?(現在的平均時間是15分鐘左右,20~30分鐘就很充分了。)

寶寶護理的關鍵在於服務的連貫性。你是爲孩子選擇固定的醫生或職業護理員,還是由診所隨機指定剛好有空的醫生?隨機問診可以縮短等待的時間,但是許多父母還是會爲孩子選擇固定的人員。那樣,醫生就能更好地瞭解你和孩子,你們也會自然而然地產生信任感。孩子的醫療保健需要團隊式的努力——父母和醫務人員就是這個團隊的重要成員。但父母可能不太習慣跟一羣醫生打交道,所以也不太容易感受到那種團隊精神。

和醫生談話的時候,要選擇一些重要的事情進行商討,比如他們對母乳餵養的看法,當孩子經歷痛苦的醫療程序時你可否陪伴等等。你也可以問他們一些並非嚴格意義上的醫療問題,比如母嬰同牀是否合理,或者如何訓練孩子排便等。注意你自己諮詢時的感受。如果你覺得心情舒暢,對方能夠認真地傾聽你的話,你也沒感到匆促,那麼很可能你已經爲你和孩子找到了合適的人選;如若不然,你可能就得再走訪一下其他的診所了。

母乳餵養的產前諮詢。如果你還沒有決定是採用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那麼,找你的醫生或職業護理員諮詢一下會大有幫助,也可以向哺乳顧問預約一次產前諮詢。你還可以參加由大型診所或醫院開設的母乳餵養培訓班。多瞭解一些知識可以幫助你比較輕鬆地作出決定。如果你決定採用母乳餵養,那麼產前諮詢會讓你預先了解可能出現的困難,還可以讓你提前作好準備(有關母乳餵養的更多內容,請參見第186頁)。

準備回家

一開始多找些幫手。在你照顧寶寶的最初幾周裏,如果能找人幫忙,那麼無論如何都要試試看。這時候,要是丈夫能夠全職陪護,那將會給妻子帶來莫大的安慰。事必躬親會讓你身心俱疲,而且也會讓你和孩子陷入措手不及的狀態之中。一想到要第一次獨自照顧無助的嬰兒,大多數充滿期盼的父母都會感到有些畏懼。如果你也有這種感覺,那並不意味着你無力做好,或是非得找個護士教你如何去做。但要是你實在覺得慌亂,那麼找個合得來的親戚幫一把可能會使你輕鬆地學到很多經驗。在這方面,孩子的父親不一定有太大的幫助,也許他自己還緊張得不知所措呢。

要是你和母親相處得不錯,她可能是比較理想的人選。如果你覺得她很專橫,仍然把你當小孩看待,那就最好別跟她同住。你會希望孩子的成長能由你們來決定,你可能還想證明你們有能力把孩子照顧得很好。最好找個照看過小孩的人來幫忙,但找個你喜歡的人還是最重要的。

你可以考慮請幾個星期的家庭服務員或是產婦護導員。產婦護導員專門在分娩時爲產婦提供幫助(請參見第22頁)。越來越多的產婦護導員在產後幾周內也提供護理服務。如果經濟能力有限,你也可以請人每週來一兩次,幫忙洗洗衣服、整理整理家務,或者照看幾個小時的孩子,你就可以抓緊時間休息一下或是出去走走了。最好找一個能夠隨叫隨到(而且支付得起的)的幫手,那是最實際的。

上門訪視。特別針對那些住院時間較短(少於幾天)的產婦和嬰兒,許多的醫院和健康機構都在寶寶回家後的一兩週內,安排護士上門訪視。這種訪視常常會令人感到安心,有時甚至顯得非常重要,因爲有些醫學問題,比如黃疸,在孩子回家之前是基本不會出現的。訪視護士也能很好地解答有關母乳餵養的各種問題,或者協助安排哺乳期諮詢服務(請參見第191頁)。

關於電話問候和訪客。嬰兒的出生會引來衆多親朋好友登門看望。這會讓父母感到喜悅和滿足,還會讓他們心生自豪。但是,太多的客人會使人非常勞累。那麼,多少纔算太多呢?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標準。大多數新媽媽在回家後的幾周內都很容易感到疲勞。這是激素強烈變化所帶來的反應。她們以往的睡眠規律被打亂了。對於生第一個孩子的母親來說,更嚴重的或許是生育所引起的情緒變化。

對於有些人來說,來訪者完全是一種榮幸——是令人放鬆並恢復活力的精神調劑。然而,對大部分人來講,只有少數老朋友能夠帶來那麼好的感覺。其他客人或多或少都會令我們緊張——特別是當我們身體欠佳的時候,就算我們樂於見到他們,也會感到疲乏。所以你可以在一開始限制到訪者的數量,然後逐漸調整,如果覺得精力充裕,以後再慢慢地增加。

大多數客人一見到孩子就會非常激動。他們想抱着孩子搖一搖,胳肢胳肢他,或者滔滔不絕地逗孩子說話。有些孩子會面臨許多這樣的情況,也有些根本不會,大多數孩子則介於兩種情況之間。你要觀察孩子的反應,如果覺得孩子有些緊張或是對這種關注感到疲倦,那就得限制人們的逗弄。真正在乎你和孩子的親戚朋友是不會因此怪罪你的。尤其是小孩子,他們的鼻子裏和手上最容易沾染那些引發新生兒疾病的病毒。因此,在前三四個月裏,有必要讓年幼的表兄弟姐妹和其他親戚跟新生兒保持安全距離;如果他們非要摸一摸你的孩子,一定先讓他們把手洗乾淨。

把家裏佈置好。如果你們的房子可能使用了含鉛塗料,則有必要將鬆動的漆皮除去,再把裸露風化的地方重新油漆,但是自己動手用熱氣槍或磨砂機進行清除卻是不安全的,那些細小的鉛末和蒸氣會增加你體內鉛的含量,也影響寶寶的健康。專業除鉛儘管花費高一些,但是會更加安全。有關鉛的更多內容,請參見第578頁。

如果你們用的是井水,那麼提前進行細菌和硝酸還原酶的檢測是很重要的。井水中的硝酸鹽會使嬰兒的嘴脣和皮膚髮藍。你也可以向當地的相關部門諮詢。另外,井水中不含氟化物,所以你要和醫生討論一下氟化物的補充問題。

解決兄弟姐妹的困惑

再次懷孕該如何向孩子解釋。如果孩子的年齡已經大到能夠明白你的意思(大概1歲半左右),那麼提前讓他知道他就要有一個小弟弟或者小妹妹會是很有好處的。這樣一來,他就會逐漸習慣這種情況。當然,你必須根據孩子成長的階段來調整你的解釋,而且,無論多少解釋都不能真正使他作好準備去體驗一個需要照顧的嬰兒活生生地出現在家裏的情景。你應該適時地跟他說起新弟弟或新妹妹的到來,嬰兒會睡在哪裏,在照看嬰兒的過程中他能做什麼,你還要不斷地表示你仍然像原來一樣愛他。你不要對新生兒表現出過分的熱情,也不要指望孩子會對寶寶熱情。當你的體形開始發生變化的時候,當你已經度過了最容易流產的懷孕初期階段的時候,你就可以開始跟孩子談論這些話題了。

新寶寶的到來應該儘可能少地影響大孩子的生活,如果大孩子一直都是家裏的獨生子女,那就更要注意這一點。要着重強調那些固定不變的事物。你可以說:“那些你最喜歡的玩具還是你的,我們還會去原來的公園裏玩,我們還會做特別的遊戲,我們還會共享專門的時間。”

提早作出改變。如果家裏的大孩子還沒有斷奶,就不要等到他已經覺得被新寶寶代替了的時候再斷奶,最好在分娩前幾個月斷掉,這樣做他會更容易接受。要是想把他的房間騰出來給新寶寶用,那麼最好提前幾個月就讓他搬到他的新房間去。這樣,他就會覺得這是一種進步,因爲他已經長成大孩子了,而且也不至於覺得是新寶寶把他擠出了自己的地盤。要是想給他換一個大點的牀,那也同樣需要提前行動。如果他快進學前班了,那麼,可能的話,最好在新寶寶出生前幾個月就把他送去。那種被入侵者逐出家門的感覺最容易讓孩子對學前班產生牴觸情緒。但是如果他已經在學前班裏適應得很好,那意味着他在家庭之外有了某種社會生活,就會緩解他在家裏的敵對情緒。

產期與產後。有些父母希望在母親生產時,年長的孩子可以在場。他們認爲這樣能夠加強家庭的凝聚力。但是觀看母親經歷痛苦的生產過程可能會讓孩子非常難過,會覺得那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即使是大一些的孩子也會感到心神不安,因爲即使是最順利的分娩過程也必然要有艱難的努力和流血。對母親來說,僅僅分娩這一項任務就已經夠難應付的了,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的感受。所以,孩子不必進入產房,只要待在附近,他就會感到自己也是局內人。

分娩以後,當每個人都心懷喜悅、備感安心的時候,就可以讓年長的孩子看看嬰兒。可以鼓勵他摸摸小寶寶,跟小寶寶說說話,幫助做一些例如遞尿片之類的簡單工作。應該讓他感到自己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他的到來是受人歡迎的。可以讓他隨心所欲地來看寶寶,但不要在他不情願的時候強迫他來。

帶新生兒回家。產後的母親回到家裏時通常都會十分忙碌。她身體疲倦,而且滿腦子都是寶寶。父親爲了幫助妻子也會忙得團團轉。如果大孩子在場,他就會有被排除在外的感覺,也許還會警惕地想:“哼,這就是那個小嬰兒。”

如果可以安排的話,最好能讓大孩子暫時離開。一個小時之後,等你們把嬰兒和行李都安置好了,母親終於可以輕鬆地躺在牀上的時候,孩子就可以回來了。母親可以擁抱他,跟他聊天,並且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他身上。由於孩子更喜歡實實在在的獎賞,所以要是能帶份禮物送給家裏的大孩子,那就更好了。無論是他自己的玩具娃娃還是好玩的新玩具,都可以幫助他消除那種被遺忘的感覺。你不必老是問他:“你喜歡小妹妹嗎?”當他準備好了的時候,他會主動提及小寶寶的話題。如果他的言語不那麼熱情,甚至懷有敵意,你也不要感到吃驚。

事實上,大多數年長的孩子在最初的幾天都可以很好地跟嬰兒相處。一般要到幾個星期之後,他們纔會意識到那種競爭關係的存在。嬰兒也要在幾個月之後纔會搶他們的玩具,讓他們心煩。在第四章(請參見399頁)裏有更多關於如何幫助年長的孩子與寶寶相處的內容。

你用得到的物品

提前購置必需品。有些父母直到孩子出生以後才意識到什麼都沒有準備。在許多地方,人們普遍認爲提前準備嬰兒用品會導致懷孕失敗。父母們可能是不想冒不必要的風險。

提前把物品準備好的好處是可以減輕後續的負擔。開始自己照顧孩子的時候,大多數的母親會感到疲憊不堪,而且容易泄氣。即使是買包尿布這樣的小事也會變成一種巨大的壓力。

你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即使你不想把每件事都提前準備好,生產前至少也要在手頭準備一些必需品,這樣做是明智的。接下來的內容可以幫助你決定哪些東西需要提前買,哪些東西可以晚一點再買(或者不必購買)。至於購買什麼品牌,我建議你查閱一下相關產品的最新安全性、耐用性和實用性的信息。

備忘清單:提前準備的東西:

一個有安全認證的兒童汽車安全座椅(請參見下一頁)。

一個兒童牀、搖籃、嬰兒睡籃或者合睡牀。即使寶寶晚上跟你一起睡,他也需要一個白天打盹的地方。

幾條溫暖舒適的棉質牀單,一個塑料牀罩,兩三個布襯墊。

幾條包裹嬰兒用的棉質小毯子,或者再準備一條保暖用的厚毯子。

幾件T恤衫或者連身嬰兒服。如果天氣較涼,就要準備兩三件嬰兒連褲睡衣。

紙尿褲或尿布,或者預定尿布服務(請參見54頁),擦拭用品。(尿布的用處很多,即使你爲寶寶選擇了一次性紙尿褲,也最好準備一些尿布。)

如果你打算採用母乳餵養,就要準備哺乳內衣以及(必要的話)吸奶器(請參見212頁)。

兩三個塑料奶瓶和奶嘴;如果你不打算採用母乳餵養,就要多準備幾個奶瓶,還要準備充足的奶粉。

一個布質的吊兜或者一個可以把嬰兒背在胸前的揹帶包。

一個可以把尿布、溼巾、藥膏、可摺疊的塑料墊子和各種育兒用品分別放置的母親包。

一個電子體溫計和帶有球形抽氣囊的嬰兒吸鼻器。

兒童汽車安全座椅。你的寶寶面臨的最大的危險之一就是從醫院到家裏的那段車程,如果使用嬰兒汽車安全座椅,你就能減少這種危險。檢查一下座椅上是否貼有標籤,表明它符合政府的車載安全標準。一定要把嬰兒放在後排的位子上,面朝後。千萬不要把寶寶放在安全氣囊啓動裝置前面;迅速膨脹開來的安全氣囊會給小寶寶帶來嚴重的傷害,甚至是致命的危險。

嬰兒汽車安全座椅有兩種基本的類型。一種只能朝後放置,有把手,可以當成嬰兒提籃使用。另一種是可以調節的,當孩子長大一些的時候(超過12個月大,同時體重超過5.4千克),你就可以把它轉過來朝前放置。兩種類型的座椅都很安全,可能的話最好用新的。如果一個座椅曾經經過一次交通事故,那麼就算它看起來還好,也很可能經不起第二次事故了。時間一長,塑料就會老化,所以家裏使用多年的汽車座椅不能提供足夠的安全保障。選擇那種用安全帶固定孩子的座椅,不要用帶有防護板或者防護槓的椅子,因爲萬一發生事故,它們很可能會傷到孩子。

《消費者報告》會經常更新兒童安全座椅的排名情況。

正確地放置安全座椅並不容易(我上了一週的培訓課才學會)。因此,如果有條件的話,你最好還是找一個有資格認證的兒童汽車安全座椅檢測師,讓他告訴你該如何去做。想了解更多有關汽車安全座椅的信息,請參見556頁。

睡覺的地方。也許你想買一個既漂亮又昂貴,還有絲綢作襯裏的嬰兒搖籃,但你的寶寶可不在乎這個——他只需要四周的保護,免得滾下牀去,鋪墊的地方既要柔軟又要堅實。也許你還打算讓孩子跟你一起睡(具體利弊請參見48頁)。

牀面堅實是非常重要的,因爲過於柔軟的牀墊更容易在寶寶面朝下的時候使他窒息。(儘管爲了避免嬰兒在牀上發生危險,你應該讓他仰臥,但有時他還是免不了面朝下翻過身來。)有輪子的嬰兒搖籃在開始的時候會比較方便。有時家裏還會收藏着年代久遠的搖籃。在最初的幾個月裏,把一個硬紙盒子或者抽屜鋪上質地堅實、大小合適的墊子,也可以給寶寶當牀使用。

合睡牀就像一個三面帶護欄的大盒子,可以接在你的牀邊,開口向內。你不用起身就可以照顧寶寶,這在母乳餵養階段是尤其方便的。爲了保證安全,一定要把合睡牀與大牀銜接牢靠,否則孩子可能會卡在牀邊的縫隙裏。

許多父母開始時都願意使用嬰兒牀。爲了安全起見,嬰兒牀護欄的板條間距不能超過6釐米,牀兩頭的鏤空圖案同樣不能超過6釐米寬。小牀應該配有溫暖舒適的牀墊和能夠防止兒童打開護欄的機械鎖釦。圍欄的最高處與牀墊可以調試的最低處之間至少要有66釐米的距離。小心鋒利的邊角,拐角處的木條如果伸出1.5毫米以上,也要特別小心。這個長度足以把衣服掛住,從而可能拽住或者勒住寶寶。嬰兒牀必須非常堅固,牀墊要緊貼着牀頭和牀尾的擋板。1975年以前生產的嬰兒牀使用的一般都是含鉛油漆,只有把漆全部刮掉才能保證安全。如果你要購買新的嬰兒牀,就得注意包裝上的標識,確保它符合國家的安全標準。對於別人用過的、大孩子留下來的,或是家傳的嬰兒牀,你就要自己當好安全檢查員。

你的寶寶不需要枕頭,你也不該給他用枕頭。同樣,最好別把填充玩具放在嬰兒牀或者搖籃裏面,因爲寶寶不會特別注意它們,而且還是窒息的隱患。布制的緩衝物雖然看起來很不錯,但它們對寶寶起不到什麼保護作用,一旦鬆脫反而還會成爲窒息的隱患。

關於睡眠和睡眠安全的更多信息,請參見第47頁。

換洗用品。給嬰兒洗澡可以用廚房的洗滌池、塑料盆(準備一個帶寬邊的,你可以把胳膊撐在上面)、洗碗盆,或者浴室的洗臉池。噴水龍頭可以像迷你噴頭一樣很好地衝洗嬰兒的頭髮,還能讓他高興,覺得溫暖。模製塑料浴盆通常標有水位刻度,非常實用,一般也不貴。

洗浴水溫計不是必需品,但可能會讓缺少經驗的父母感到安心。無論如何,一定要用手試一試水溫。水溫不能過熱,微溫就可以了。另外,千萬別在孩子還在裏面的時候往盆裏或者池子裏倒水,除非你能保證水溫恆定。熱水器的溫度應該設定在48.9℃以下,以防燙傷。

用水方便的矮桌子或洗浴臺,高矮合適的大書桌,都可以用來給寶寶換尿布和穿衣服。有防水墊、安全帶和儲物架的更衣臺使用起來非常方便,有的更衣臺可以摺疊,有的還連帶一個浴盆。但更衣臺價格較高,以後可能也無法轉作他用。無論在哪裏給寶寶換衣服(除非在地板上),最好始終都用一隻手扶着他;安全帶雖然是很好的防範措施,但也不能完全依賴。

有關尿布的內容在第53頁。蘸過肥皂水的毛巾或者沾溼的紙巾都可以用來擦拭寶寶的小屁股。如果你圖方便給寶寶用溼巾擦拭,就要選不含化學成分也不含香精的,因爲這些成分會誘發疹子。

座椅、搖籃和學步車。有一種傾斜的塑料座椅用起來十分方便,它的安全帶可以將寶寶固定,可以把寶寶帶到比較近的地方,也可以隨處安置,寶寶坐在上面還能看到周圍的一切。(一些嬰兒汽車安全座椅也可以這樣使用。)基座必須比座椅大,否則當孩子活躍起來的時候,座椅可能會翻倒。還有一些布制的座椅可以隨着嬰兒的運動而移動。當你把孩子放在任何一種座椅上,再把他們一齊放在操作檯或者桌子上的時候,一定要特別注意,因爲孩子的活動很可能使座椅一點一點地挪向邊緣,然後摔下去。

嬰兒座椅常常被過度地使用,因爲放進椅子裏的寶寶比較容易照看,但是這樣一來,嬰兒就會缺少身體接觸(請參見第40 頁)。大人必須不時地把嬰兒抱起來餵奶和安撫。塑料嬰兒座椅並不是照料孩子的最好工具。孩子在布制嬰兒揹帶或者嬰兒揹帶包裏會更加開心和安全,你的雙手可以解放出來,肩上的壓力也會減輕一些。

年幼的寶寶一般都比較好動,搖籃可以非常有效地讓他們安靜下來。當然,一個布質的寶寶吊兜也能起到同樣的作用。但是相比之下,搖籃可以讓你稍作休息。我認爲寶寶並不會真的對搖籃上癮,但是,太長時間令人恍惚的運動很可能對他們沒什麼好處。

嬰兒學步車是導致孩子受傷的主要原因(請參見93頁)。除了可以提供短暫的愉悅以外,它並沒有別的好處,而危險卻顯而易見。大人們不該給孩子使用學步車。

嬰兒推車、嬰兒車和揹包。如果你要帶着寶寶逛街或者需要跑腿做其他事情,嬰兒推車就會非常方便,而且對於那些脖子能夠穩穩挺起來的寶寶也最爲適用。新生兒和較小的寶寶則比較適合放在置於胸前的布制嬰兒吊兜中,他們一擡頭就能看到父母的臉,還能聽到父母的心跳。傘柄摺疊式嬰兒推車比較便於在公交車和轎車上攜帶,但它們必須牢固可靠才行。那些把嬰兒汽車安全座椅和嬰兒推車結合起來的產品是非常誘人的,下車時你可以很容易地把它變成推車,即使寶寶睡着了也不必弄醒他們。但是,它不像摺疊類產品那樣便於攜帶。另外,孩子應該隨時用安全帶固定在推車中。

四輪推車(嬰兒車)類似於有輪子的睡籃。如果你打算在最初的幾個月裏帶着孩子長時間地散步,那麼使用它就會非常方便,但這種嬰兒車並不是必備的東西。當寶寶長大一些,那種柔軟的胸前吊兜已經無法使用的時候,你就可以選擇揹包式的背兜。這些東西可能做得非常複雜,配有金屬支架和底部夾層帶,這些設計可以幫助你比較輕鬆地背起大些的孩子或是已經開始學步的孩子。孩子可以越過你的肩膀看到前面,可以跟你聊天,玩你的頭髮,還可以把頭靠在你的脖子上酣然入睡。

遊戲圍欄。許多父母和心理學家都反對把孩子關在圍欄當中,他們擔心這會限制孩子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慾望。但我知道,有很多孩子每天都會待在圍欄中長達幾個小時,但這並不影響他們最終成爲興致勃勃、精力充沛的探索者。在寶寶還小的時候,把他們放在搖籃或者童車裏會比較安全。一旦他們會爬了,在你做其他事情的時候,就要把孩子放在可以安全玩耍的限定區域之內,這樣會非常方便。有些護欄被設計成可以摺疊的,大小也便於旅行攜帶,走親訪友的時候真是太方便了。它們最適合體重13.6千克或身高86釐米以下的嬰兒使用。

如果你要使用遊戲圍欄,那麼從孩子3個月大的時候起,就要每天都把他放在裏面待一會兒。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有些可以在圍欄中玩得很好,有些則很難習慣。如果等到孩子會爬的時候(6~8個月時)再開始,遊戲圍欄就會變得像個監獄,孩子一進去就會不停地哭鬧抗議。

臥具。由晴綸製成的毯子,或者是聚酯棉混紡的毯子都比較容易清洗,而且不容易引起過敏。用針織品來做嬰兒的襁褓會特別方便,因爲它們比較易於包裹站立的寶寶,睡覺時蓋在孩子身上也很方便掖合。要確保沒有長線會纏住寶寶的手指或腳趾,也沒有大洞會把孩子卡在裏面。毯子要夠大,以便掖進童牀的墊子下面。如果寶寶睡在羊絨連身睡衣裏,那就不用蓋毯子了,除非房間裏非常冷。要讓寶寶感覺舒適,屋裏的溫度不宜過高。

棉毯子不是特別暖和,可以用來包裹嬰兒,防止他們踢掉被子。對那些只有被人抱着的時候才感到舒適安全、才能入睡的寶寶來說,也可以用來裹緊他們。

你可能還想要一個塑料牀罩。新牀墊自帶的塑料罩子是不行的,因爲尿液遲早都會滲入氣孔發出難聞的味道。布質的牀墊可以讓空氣在牀單下面循環流動。你要準備3~6個這樣的布墊子,具體數量則取決於你多長時間做一次清洗。有一層法蘭絨的防水牀單也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類似於乾洗店用的那種薄塑料袋決不能用在兒童牀上,萬一孩子的頭纏在裏面就可能導致窒息。

你還要準備3~6條牀單。它們必須嚴密地貼在牀上,不至於掀起來,以免發生窒息的危險。最好的牀單是全棉的。棉牀單容易清洗,幹得快,不用熨燙也很平展,尿溼了也不會發黏。

衣物。要記住,你的寶寶在第一年裏會長得很快,所以一定要買寬大的衣物。除了尿布套以外,其他的衣物最好一開始就按3~6個月的大小來購買,不要按照新生兒的大小或者“初生號”去買。

在穿着方面,嬰兒或者大一點的孩子都不一定要比大人穿得多,甚至可以比大人少一點。比如一件實用的睡衣,孩子既可以在夜裏穿,也可以在白天穿。跟袖口連在一起的連指手套(用於防止孩子把自己抓傷)既可以把袖口封上,也可以打開把手露出來。穿上長睡衣,孩子就不那麼容易把被子蹬掉了。短睡衣可以在天熱時使用。睡衣可以準備三四件;如果你不能保證每天洗衣服,那就再多買幾件。

汗衫有3種類型:套頭式的、側開口的,還有連體式的,也就是從頭上套下去,在尿布下面扣扣兒的那種。給小嬰兒穿側開口的衣服會容易一些。如果房間不是特別冷,那麼厚度適中的短袖衣服就足夠了。在褲襠處係扣的連體衫(爬服)也很貼身。孩子穿着最舒服的是純棉服裝,一開始就要買一歲孩子穿的。如果實在嫌大,就買半歲的,至少要準備三四件。要是你不用洗衣機或者烘乾機,那麼多買兩三件會十分方便。要是你把衣服上的標籤剪掉或者拽下來,它們就不會傷到孩子的脖子了。

有彈力的衣服無論在白天穿着還是晚上穿着都很實用。要經常檢查褲腿裏面,那裏容易存着頭髮,這些頭髮可能會纏住嬰兒的腳趾頭,讓孩子感覺疼痛。套頭衫的保暖性能很好。選購時一定要買領口寬鬆的或者是肩上開口的,鈕釦一定要結實牢靠。還可以選用那種領口後面帶拉鍊,領口大小可以調節的套頭衫。

在大人感覺比較寒冷,需要戴帽子的天氣裏,如果外出,就要給嬰兒戴一頂晴綸的帽子,或者戴一頂純棉的帽子。在同樣寒冷的房間裏睡覺時,也應該給嬰兒戴上帽子。夜裏給嬰兒戴的帽子不能太大,因爲孩子睡覺時會經常移動,太大的帽子容易蓋住他的臉。在暖和的天氣裏不用給孩子戴帽子,大多數嬰兒也不喜歡戴。不要給嬰兒穿毛線的鞋子和長襪子,至少要等到他能坐起來,能在比較冷的房間裏玩耍的時候再給他穿。嬰兒穿上外衣會顯得很精神,但是沒有這個必要,更何況孩子和大人都會感到麻煩。如果嬰兒能夠接受,就給他戴一頂太陽帽,用帶子繫上,這還是很有用的。關於鞋子的內容,請參見91頁。

由於孩子長得很快,有些父母就發現,可以讓孩子穿別人穿過但又保存得很好的衣服,或者穿家裏的大孩子留下來的衣服。這都是不錯的辦法,但是要留神靠近臉部和胳膊的凌亂的蕾絲花邊;連大人都難免被它們傷到。給女孩扎髮帶會讓她顯得很可愛,但要是系得太緊或者覺得很癢,就會對頭部有害。最重要的是,要小心鬆動的鈕釦和那些容易被孩子吞掉的裝飾物,還要小心那些絲帶和細繩,因爲它們可能會纏住孩子的胳膊或者脖子。

護膚品和藥物。任何比較溫和的香皂都可以用來給孩子洗澡。不要使用液體的嬰兒香皂和除臭香皂,因爲它們可能會引起皮疹。除了最髒的地方,其他部位光用水洗就完全可以了。有種“無淚”香波不會對嬰兒的眼睛造成刺激。棉花球在洗澡的時候可以用來擦拭寶寶的眼睛。嬰兒潤膚乳雖然塗上去感覺不錯,孩子也喜歡那種按摩的感覺,但它並不是必需的,除非你的寶寶皮膚乾燥。很多父母現在喜歡用不添加顏料和香精的護膚霜或潤膚乳,它們通常要比一般的嬰兒產品更便宜。

大部分嬰兒油都是由礦物油製成的,許多大人也喜歡用嬰兒油滋潤皮膚,有時還被用來治療尿布疹。但是試驗顯示,礦物油本身就會引起一些嬰兒的輕微皮疹,所以明智的做法是避免每天使用嬰兒油,除非你通過試驗發現,它對你的孩子來說優點大於缺點。

不要使用含有滑石成分的嬰兒爽身粉,因爲它會刺激肺部,一旦吸進體內就會引發嚴重的問題。要用爽身粉的話,那種純玉米澱粉製成的嬰兒爽身粉是比較安全的。

有一種含有羊毛脂和礦物油的藥膏,可以在寶寶長了尿布疹的時候保護皮膚。這種藥膏一般都是管裝的或者罐裝的。凡士林也很有效,但是可能會弄髒衣服。

嬰兒專用的指甲刀都是鈍刃的。很多父母都發現,嬰兒指甲刀比一般的指甲刀更好用,也不容易剪到寶寶。我更願意使用指甲銼,因爲它不會弄破孩子的手,而且銼刀也不會留下鋸齒形的邊,所以還能避免抓傷。

你要準備一個體溫計,萬一寶寶生病了,好用來測量體溫。電子體溫計使用起來快速、準確、方便,而且更安全。高科技的耳式體溫計準確性稍差一些,而且要貴很多。老式的水銀體溫計是不安全的。如果你還有這種老式的體溫計,一定不要隨便地把它扔進垃圾箱,因爲水銀有劇毒,如果作爲日常生活垃圾回收,很容易造成環境污染,應像處理廢舊電池一樣小心。

如果嬰兒因感冒流鼻涕妨礙了餵奶,你就可以用一個帶球形抽氣囊的嬰兒吸鼻器把鼻涕吸出來。關於家庭藥箱的其他常備物品,請參見第601頁。

餵奶用具。如果你打算母乳餵養,那麼除了你自己以外,就不需要任何其他的東西了。很多哺乳的母親都覺得準備一個吸奶器(請參見212頁)也是有幫助的。手動吸奶器通常很慢,用起來也很費勁;好一點的電動吸奶器很貴,但是你可以從醫藥商店那裏租用。很多醫院都提供低價出租吸奶器的服務。如果你要使用吸奶器的話,你就要準備一些(至少三四隻)塑料瓶子來儲存母乳,還要準備好跟它們配套的奶嘴。有關乳墊、哺乳內衣、乳頭保護罩,以及其他一些用品的描述,請參見母乳餵養部分(第186頁)。

如果你打算採用奶瓶餵養的方式,那麼至少得買9個240毫升的瓶子。一開始你每天要用6~8個瓶子給寶寶喂配方奶。塑料瓶子不會摔碎,不小心把奶瓶掉到地上也沒關係。你還要準備一個奶瓶刷。至於水和果汁(在最初幾個月並不需要),一些父母更喜歡用120毫升的瓶子。多買幾個奶嘴,萬一在擴大洞眼的時候弄壞了奶嘴,你還有備用的。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專門設計的奶嘴,但是,還沒有科學證據能夠證實那些生產商所標榜的功效。有的奶嘴比別的奶嘴更耐煮、更耐磨也更耐撕扯。一定要遵照使用說明更換奶嘴。

如果你家的自來水可以安全飲用,就不需要給奶瓶消毒了(關於消毒的內容,請參見219頁)。

雖然很多嬰兒都愛喝溫熱的配方奶——至少瓶子裏的奶要和室溫一樣,但是現在看來,奶瓶的預熱已經不那麼必要了。如果還是想預熱的話,熱水就可以了。當熱水的供應不穩定的時候,準備一個電熱器會十分方便。有一種特製的電熱器,可以插在汽車點菸器上。千萬別在微波爐里加熱配方奶——牛奶內部有的地方會很熱,儘管瓶子還是涼的,裏面的熱奶也會燙着孩子。每次你都要用手腕的內側來檢查牛奶的溫度。

小圍嘴可以防止口水流到衣服上。嬰兒或大一些的孩子經常會把固體食物弄得到處都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就需要一個大圍兜,可以是塑料的、尼龍的,或者厚絨布做的(或者是混合材料的),最好是沿着底邊有一個口袋,好接住掉下來的食物。那種底部帶口袋的成型加工的塑料圍兜很容易清洗,而用厚絨布做的圍兜還可用來擦臉——當然了,如果圍兜上還有乾淨的地方。此外,圍兜還是很好的禮物。

安撫奶嘴。如果你決定使用安撫奶嘴,那麼有三四個就足夠了(請參見第51頁)。把棉花或紙團塞到奶瓶嘴裏來充當安撫奶嘴的做法是危險的,因爲這些東西很容易散開,留下來的小碎片會有窒息的危險。

口腔疾病。

鵝口瘡。是一種常見的輕度口腔酵母菌感染,看上去好像一片奶垢粘在腮上、舌頭或者上齶。但是和奶垢不同的是,它很難擦掉。一旦真的擦掉了,露出來的皮膚就會輕微地出血,看上去還會有點紅腫。長了鵝口瘡的孩子會覺得疼痛,吃奶的時候也會不舒服。所有的嬰兒都可能長鵝口瘡,它跟衛生習慣沒有任何關係。雖然治好以後還有可能復發,但是開點處方藥,用手指尖抹在鵝口瘡上,一天幾次,常常就可以把它治好。如果不能及時地得到藥物治療,那就應該在吃奶之後,再讓孩子喝15毫升的水。水可以把嘴裏的奶沖洗乾淨,使鵝口瘡得不到足夠的養分,從而無法進一步發展。不要把牙牀內側的白色誤認爲是鵝口瘡,那是上磨牙即將長出來的地方。這個部位的皮膚顏色一般都是蒼白的。由於父母一直保持着警惕,所以有時會把這種正常的白色當成鵝口瘡。

牙牀和上齶的囊腫。有些嬰兒的牙牀頂端會出現一兩個像白色小珍珠一樣的囊腫。你可能以爲那是孩子在長牙,但是它們太圓了,而且用勺子碰上去也沒有響聲。類似的囊腫還經常會從前往後地出現在上顎的隆起處。這些囊腫沒有什麼關係,最終也都能消退。

有關長牙的內容,請參見605頁。

眼疾。很多嬰兒剛出生幾天,眼睛就有輕微的發紅。這可能是因爲淚腺尚未發育成熟,從而出現部分阻塞引起的。這種情況不需要治療,一般都會自己好起來。

淚腺阻塞。另一種輕微的慢性瞼緣炎可能出現在最初的幾個月裏。有相當多的嬰兒會染上這種疾病,最常見的是一隻眼睛患病。染病後眼睛特別容易流淚,在颳風的天氣裏更是這樣。白色的分泌物會在眼角或者順着眼瞼的地方聚積起來。在孩子睡醒的時候,這些分泌物能把眼簾粘在一起。這種情況是由淚腺阻塞引起的。淚腺從內眼角的小孔先通向鼻子,再順着眼窩的邊緣向下通向鼻腔。當淚腺出現部分阻塞的時候,眼淚就無法得到及時的疏導,所以就會在眼睛裏聚集起來,然後順着臉頰流下去。因爲眼淚沒把眼睛清潔乾淨,所以眼瞼就會經常受到輕微的感染。一般的治療方法就是在使用醫生處方的眼藥膏或者眼藥水的同時,對淚腺進行輕輕地按摩,促進它的通暢。醫生或者護師可以告訴你如何去做。

淚腺阻塞的情況十分常見,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也不會給眼睛帶來危害。這種症狀可能會持續好幾個月。即使你不去管它,一般也能自己好起來。如果過了一年還不見好轉,眼科醫生就會用一種很簡單的方法把淚腺疏通。當眼瞼粘在一起的時候,你可以用乾淨的手指蘸着水輕輕地塗在沾有分泌物的部位,也可以用乾淨的毛巾蘸上溫水(水不能太熱,因爲眼部的皮膚對溫度十分敏感)塗擦,把硬殼泡軟以後眼睛就能睜開了。另外,淚腺阻塞不會引起白眼球的感染。

結膜炎。這種球結膜的細菌或者病毒感染會使白眼球看上去有些充血或者變成粉色。一般還會有黃色或者白色的膿液從眼睛裏分泌出來。這時應該馬上找醫生或者護師進行診治。

內斜視。出生後的幾個月內,嬰兒的眼睛常常會出現短暫的內斜或者外斜。在多數情況下,孩子長大一些,一般3個月以後,眼睛就會恢復正常,並且會穩定下來。但是,即使在第1個月裏,如果眼睛總是內斜或者外斜,或者大部分時間都是這樣,或者到了3個月的時候眼睛還不穩定,那就應該找眼科醫生進行診治了。很多時候,即使孩子的眼睛是端正的,父母也會覺得他有斜視。這是因爲嬰兒眼睛之間的皮膚(在鼻樑上)比大人的寬。這塊多出來的皮膚把白眼球(靠近鼻樑一側的)遮住了一點,所以這一部分的白眼球就顯得比外側(靠近耳朵一側)的白眼球小得多。有時候,新生兒一隻眼睛的上眼皮會比另一隻眼睛的上眼皮下垂得多一些,或者一隻眼睛看上去比另一隻小一些。這些情況都很常見。在多數情況下,隨着孩子慢慢長大,這種差別就會越來越不明顯。儘管如此,還是應該給孩子檢查一下眼睛,看看它們是不是端正。

嬰兒的眼睛有時好像斜視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當他們看着手裏的東西的時候,由於胳膊很短,所以需要把眼睛往中間聚合很多(鬥眼)才能看清。其實,他們只是把眼睛正常地聚在一起,只不過大人聚合的程度不像他們那樣誇張罷了。孩子的眼睛也不會就這樣固定下來。父母經常詢問在童牀上方懸掛玩具是不是有害,因爲孩子看着它們的時候有時會出現眼睛內斜。把玩具懸掛在孩子鼻子的正上方是不對的,但是,把它掛在30釐米以外,或者掛在更遠的地方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如果你懷疑孩子的眼睛是否端正,就要馬上給他作眼部檢查。因爲斜視的眼睛如果長時間得不到治療,就會逐漸失去視覺功能,所以一定要儘早想辦法讓孩子正常地使用它。當兩隻眼睛不能協調地聚焦到一個物體上的時候,兩隻眼睛就會分別看到不同的影像,孩子就會看到重影。這種感覺十分混亂,而且很不舒服。所以,大腦就會自動地忽視和壓抑其中一隻眼睛的視覺。幾年以後,大腦也就沒有能力去處理來自那隻受壓抑眼睛的視覺信息了。最後,無論做什麼努力,這隻眼睛都會失明。如果斜視的時間太長,就不可能恢復那隻眼睛的視力了。這種情形被稱做“弱視”。

眼科醫生的工作就是馬上讓弱視的眼睛恢復工作。一般的方法就是給孩子那隻健康的眼睛長時間地蒙上一塊布。醫生也可能給他配上一副眼鏡,進一步促使雙眼協調工作。然後,就是決定是否需要手術的問題。有的時候,必須連續做好幾個手術才能獲得滿意的效果。

呼吸道疾病。嬰兒經常打噴嚏。除非他同時還流鼻涕,否則打噴嚏並不說明孩子感冒了。打噴嚏最常見的原因是灰塵或者鼻孔裏聚集的鼻涕乾燥以後產生了刺激。

慢性呼吸嘈雜會出現在一些小寶寶的身上。雖然這一般都不怎麼嚴重,但只要孩子的呼吸出現雜音,就應該找醫生或者護師進行檢查。有不少嬰兒都會從鼻子的後部發出微弱的呼嚕聲。這種聲音很像大人的呼嚕聲,其不同之處在於,嬰兒的呼嚕聲是在醒着的時候發出來的。這似乎是由於他們還沒有學會控制自己的軟齶。等他們長大一點就會好的。

導致的慢性呼吸嘈雜的常見原因是喉部(聲箱)四周的軟骨尚未發育完全。在寶寶吸氣的時候,軟骨就會上下拍動發出聲音,醫生把這稱爲喘鳴。這種聲音聽起來好像嬰兒被憋住了一樣,其實,他們可以一直那樣呼吸下去。在多數情況下,喘鳴都是在嬰兒用力呼吸的時候才產生的,比如患感冒的時候。當他們安靜下來或者睡覺的時候,喘鳴一般就消失了。在他們趴着的時候一般也會好一些。如果你的孩子有喘鳴,就一定要找醫生或者護師看一看,但是一般可能不需要什麼治療。比較輕微的喘鳴會隨着孩子的長大而逐漸消失。

尤其對於大一點的嬰兒或者孩子來說,突然出現的呼吸嘈雜就跟各種慢性呼吸道疾病完全不同了。那可能是由於哮吼、哮喘或者其他感染引起的,所以需要馬上醫治(請參見527頁)。

屏氣發作。有些嬰兒在希望落空的時候,就會憤怒而又暴躁。他們會大聲地哭鬧,接着就屏住呼吸,臉色發青。第一次發生這種情況的時候,肯定會把父母嚇得不知所措(這些孩子平時往往都是高高興興的)。但是你可以放心,沒人能夠因爲屏氣而被憋死。最嚴重的情形也就是孩子因爲停止呼吸的時間很長,所以失去了知覺。然後他的身體又會自動恢復控制,重新開始呼吸。個別的孩子會因爲屏住呼吸的時間太長,所以不僅憋得失去了知覺,而且還可能突然出現抽搐。還是那句話,這種情況雖然看着可怕,但卻並沒有真正的危險。

也有些嬰兒在受到驚嚇或者突然感到疼痛的時候會先哭幾聲,然後就昏過去。這是屏氣發作的另一種形式。

要把所有呼吸暫停的症狀都告訴醫生或者護師,這樣他們才能確定孩子的健康是不是有什麼問題。一旦確診沒有問題,也就沒什麼可擔心的了。有時候,屏氣發作也會發生在貧血的孩子身上。在這種情況下,補鐵滴劑會有所幫助。當孩子開始哭鬧的時候,你可以鼓勵他做點別的事情,試着轉移他的注意力。但是這種方法不是總管用。屏氣發作並不危險。一般來講,等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就自然消失了。記住這一點你或許會覺得安心一些。

    39健康網( )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3個月以內的新生兒

愉快地照顧寶寶

頭3個月的挑戰。從懷孕到分娩所經歷的敬畏、震驚、解脫以及疲憊的感覺一旦減輕了一些,你就會很快發現,照顧孩子是一項工作量巨大的任務;雖然感覺很美好,但畢竟還是一件苦差事。主要原因在於,小寶寶所有最基本的生命機能——吃飯、睡覺、排泄以及保持體溫,完全依賴於父母。你的寶寶無法隨時告訴你他的需要,所以你要完全靠自己去領悟該做什麼。

很多父母都會發現,他們的所有精力都集中在調養他們的嬰兒方面:寶寶餓了的時候喂他吃飯,吃飽了就停下來,讓寶寶在白天多一點時間保持清醒,在晚上多睡一些,還要幫助寶寶適應這個明亮而又喧鬧、比子宮裏有着更多刺激的世界,並在這個世界中感到自在。有的嬰兒似乎能夠迅速地跨越這些挑戰。也有些孩子則要花一段時間,進行艱難的調整和適應。但是到兩三個月大的時候,大部分嬰兒(和他們的父母)都能熟悉最基本的環境,探索就要開始了。

放鬆心情,愉快地照顧寶寶。當你聽說孩子總是要求你給予關注(醫生也會這麼說)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爲了折騰大人的,他們要麼撒嬌邀寵,要麼耍賴欺騙。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儘管孩子偶爾會有很多要求,但他們生來就是通情達理的。他們都是可親可愛的小寶貝。

當你覺得孩子確實餓了的時候,不要不敢給他餵奶。即使你誤解了他的意思,他頂多也就是拒絕吃奶罷了。不要不敢愛他,不敢喜歡他。每個嬰兒都需要大人對他微笑,和他說話,跟他玩耍,還需要溫柔而又深情的愛撫。這些交流對他來說就像維生素和熱量一樣重要,也正是這些交流會把他塑造成對人有愛心、對生活充滿熱情的人。得不到關愛的孩子長大以後就會成爲對人冷漠無情、遇事無動於衷的人。

對於孩子的要求,只要你覺得合理,只要你不會因此成爲他的奴隸,你就不必猶豫不決,不敢滿足他的要求。在最初的幾個星期裏,孩子哭都是因爲有什麼原因使他覺得不舒服,也許是餓了,或者是消化不良,也可能是累了,再或者是感到緊張。一聽到他哭,你就會感到不安,就想去安慰他。這種反應源於天性,也是完全正常的。孩子需要的可能就是抱一抱,搖晃搖晃,或者走動走動。

理智地善待孩子並不會把孩子寵壞,況且,孩子也不會一下子就被寵壞。孩子的壞毛病都是逐漸養成的。當父母不敢運用自己的常識去管教孩子,當他們心甘情願成爲孩子的奴隸,並且鼓勵孩子變成奴隸主的時候,孩子纔會真正被寵壞。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養成健康的習慣,能夠與人和諧相處。其實,孩子自己也希望這樣,他們願意按時吃飯,還想學會良好的餐桌禮儀。你的寶寶還將根據自己的需要養成一定的睡眠習慣。儘管他們的大便有時規律,有時不規律,但他們都是順應自己的身體狀況來做的。當孩子長大一點,開始懂事的時候,你就可以告訴他應該在哪兒排大便了。他遲早都會願意與家人一樣行事,你只要給他一點引導就可以了。

嬰兒並不脆弱。說到第一個孩子,有的父母可能會說:“我總是擔心會不小心傷到他。”其實你用不着擔心,你的孩子挺結實的。抱孩子的方法很多,即使你不小心讓他的腦袋猛地向後仰了一下,那也不會傷到他。他的顱骨上面那塊軟軟的區域(囟門)由一層像帆布一樣結實的膜覆蓋着,不會輕易受傷的。

多數嬰兒只要穿着足量衣服的一半,他們的體溫調節系統就能很好地工作。嬰兒有很好的免疫能力,能抵禦大多數細菌的侵襲。當全家人都患上感冒的時候,他往往是病得最輕的一個。如果他的頭被什麼東西纏住了,他就會本能地努力掙扎和呼救。如果沒吃飽,他就會哭鬧着還要吃。如果光線太刺眼,他就會不停地眨眼,還會表現得煩躁不安,要不就乾脆把眼睛閉上。他知道自己需要多少睡眠,所以就一定會睡那麼多。對於這樣一個什麼也不會說,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的小人兒來說,他已經算是把自己照顧得相當好了。

身體接觸和親情反應

寶寶在撫愛中茁壯成長。出生以前,寶寶不僅得到母親的關懷、溫暖和營養,還參與母親進行的各種身體活動。在世界上的許多地方,嬰兒從出生起就被母親用這樣或那樣的布背兜從早到晚地背在身上。當他們的母親爲日常工作忙碌的時候,他們也分享着母親所做的一切運動,比如買菜做飯、耕田種地、紡線織布、打理家務等。在夜裏,他們還和母親睡在一起。他們只要一哭就能吃到母親的奶。他們不僅能夠聽到母親的聲音,還能感覺到母親說話和唱歌時的振動。在一般情況下,孩子稍大一點就由他們的姐姐一天到晚地背在背上。在這些國家,孩子哭鬧得比較少,嘔吐和焦躁的情況也不那麼常見。

然而,我們卻想出許多新鮮的法子來疏遠母親和嬰兒的距離。孩子剛一出生就被抱到保育室裏由別人照管,讓父母覺得好像自己不能勝任照顧孩子的工作。很多嬰兒都用配方奶餵養,於是,母親和寶寶就失去了哺乳這個最密切接觸的機會。對於我們而言,把嬰兒放在固定的童牀裏彷彿是很自然的事情。我們在小牀裏鋪上平板的墊子,還要把小牀放在安靜的房間裏。我們還發明瞭嬰兒座椅,用帶子把孩子緊緊地捆在上面。這樣一來,孩子醒着的時候就不用大人抱着了。我們甚至還發明瞭一種汽車座椅,可以連同孩子一起直接固定在嬰兒車上,於是乎,父母連碰都不用碰一下自己的孩子,就能把他安置好。這些都與我們最成功的做法恰恰相反。事實上,當嬰兒、孩子或者大人受到傷害、侮辱,或者感到悲傷的時候,應該給他們一個緊緊的擁抱。

嬰兒和父母都對身體接觸有着強烈的要求。身體上的接觸會促使大腦釋放激素——嬰兒的大腦和父母的大腦都是這樣——它們能夠加強放鬆和快樂的感覺,同時還能減輕疼痛感。比如,當做常規篩查醫生刺破新生兒的腳跟的時候,如果讓母親緊緊地摟着孩子,他們就會少哭很多。如果早產兒每天都和父母進行肌膚相親的接觸,他們就會成長得更好。

早期的接觸和親情反應。當分娩後不久的母親們獲准和自己的寶寶待在一起的時候,她們那些出於慈愛而自然流露的舉動真讓人看得着迷。她們不光看着寶寶,而且還花很長的時間用自己的手指去觸摸孩子的四肢、身體和臉蛋。從整體上來看,那些有機會這樣接觸寶寶的產婦更容易跟孩子建立感情,這種影響甚至會持續數月之久,她們的寶寶也會更積極地給予迴應。

兒科醫生約翰·肯內爾(John Kennell)和馬索·克勞斯(Marshall Klaus)通過類似的觀察引入了“親情反應(bonding)”這個詞,用來描述父母和他們的新生兒之間實現天然聯繫的過程。他們的研究帶來了一個不可思議的結果:全美國的醫院都鼓勵新媽媽與她們的寶寶同室而居。在一些開明的醫院,健康的新生兒在出生之後馬上就被擦拭乾淨,放在母親的胸口上,然後這些新生兒會努力地找到乳頭,經常就是這樣開始了吸吮。

但是,親情反應也曾被廣泛地誤解,還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擔憂。父母們,甚至一些專業人士,經常會認爲如果親情反應在最初的24~48小時內還未出現,它就再也不會出現了。其實,事情並不是這樣。親情反應總會隨着時間的推移出現,但是並沒有一個確定的期限。父母與收養的孩子之間在任何年齡都會出現親情反應。親情反應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間那種相互關聯又彼此擁有的感覺,那是一種很強大的力量。儘管有時候現實情況使父母不得不跟他們的寶寶分開,親情反應還是會發生。早產兒經常會被放進塑膠的嬰兒保育器中接受隔離看護,而且往往一待就是幾個月,但他們的父母仍然可以通過觀察孔觸摸自己的寶寶。

親情反應以及重新投入工作。現在,大部分產婦分娩後不久就要回到她們的工作崗位上去。經濟上的需要和事業上的需要都給女性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想找個值得信賴的人照顧孩子是很不容易的(請參見第三章“工作和孩子”部分)。除此之外,母親們還經常會感到難過,因爲她們覺得,自己正在失去寶寶生命中珍貴的前幾個月的接觸,她們還會擔心,過早的分離會給寶寶帶來不利的影響。

雖然寶寶在白天是由其他人看護的,但是他們與父母之間仍然會產生強烈的情感聯繫。對於寶寶來講,如果父母能夠在早晨、晚上、週末,或者半夜給他們慈愛和照顧,就能鞏固父母與寶寶之間的親情反應(關於孩子歸屬感的內容,請參見第三章“孩子需要什麼”部分)。

我見過的許多母親都在寶寶降生的最初幾天就匆匆收斂了自己的情感,因爲她們很快就必須跟孩子分開,她們想爲那種情況作好準備。雖然這種自我保護反應是很自然的,但是它會強烈地壓抑母親的情感,也會嚴重地束縛母親和孩子的關係。這種反應對父親的影響要相對小一些,因爲他們早就準備好隨時奔向工作崗位了。

對於那些尚未做好心理準備,一想到恢復工作就會產生壓力的母親(還有父親)來說,我的建議是,順應你的心情。如果情況允許,你就可以把產假延長,雖然這樣做會帶來收入上的損失,但是總有一天你會因爲做了這個決定而感到欣慰。孩子到了大約4個月的時候,大多數母親都已經和她們的寶寶建立了穩固的關係,開始渴望在工作中跟成年人交往了。這時再去工作感覺就會好多了。

初期的感受

沮喪感。剛開始帶孩子的時候,你可能會感到信心不足。這是一種十分正常的感覺,第一次帶孩子的時候尤其如此。可能你也說不清楚到底哪裏出了問題,就是覺得自己動不動就想哭。你還可能覺得某些事情有點不對頭。

這種鬱悶的感覺會出現在孩子出生之後的幾天或者幾個星期之內。最常見的時間就是產婦剛從醫院回到家裏的那段時間。並不是繁重的家務把新媽媽壓倒了,問題的根源在於她的感覺。從此以後,她既要負責全部的家務,又要面對一份完全陌生的責任,也就是照顧孩子的生活和安全。那些過去每天都去上班的女性很可能會懷念同事們的陪伴。另外,產後的生理變化和激素變化也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母親的情緒。

如果你開始感到沮喪或者灰心,那就儘量在頭一兩個月別讓自己太勞累。要不時地從長時間照顧孩子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如果你的孩子特別愛哭,那就更要抽空放鬆一下。你可以去散散步或者乾點戶外的活,可以找點從來沒做過的事情或者以前沒有完成的事情做一做,比如寫作、繪畫、縫紉和手工製作等。這些事情既有創造性,又能使人感到滿足。你還可以去看看好朋友,或者約你的好朋友來看看你。這些活動都可以幫助你打起精神。一開始你可能什麼事情也不想做。但是,如果你說服自己去做了,你的感覺就會好得多。不光是你自己,這對你的寶寶和家人都很重要。

你也可以跟你的伴侶談一談你的感受,同時也要作好傾聽的準備。由於孩子佔據了所有的關注,所以新爸爸常常會有一種被人拋棄的感覺。這時候,父親們就會在感情上表現得很消極,或者在母親們最需要支持的時候變得愛發牢騷和愛挑剔。儘管這不是有益的反應,但卻是很自然的現象。每當感到無助的時候,母親們就會生氣、悲傷、沮喪,這當然只會把情況弄得更糟。如果夫妻雙方想要避免這種惡性循環的話,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在一起談一談。

如果有那麼幾天你提不起情緒,或者心情越來越差,你可能正受着所謂的產後憂鬱症的折磨。“寶寶帶來的不快”一般到3個月左右就會消失,而產後憂鬱症則會一直持續下去。有10%~20%的產婦會患上真正的產後憂鬱症。在很少的情況下,這種問題會發展得比較嚴重,有的產婦甚至會因此自殺。如果你或你的伴侶情緒波動很大,就要馬上找醫生諮詢。如果是產後出現這種情況,那就得更加註意了。沒有人確切知道產後憂鬱症的病因,但是曾有過強烈憂鬱表現的女性更容易患上這種疾病。

這不是你輕易就能講得清楚的問題,所以你需要專業人士的幫助。你可以先和醫生談一談,他可以給你推薦一位專業的精神健康專家。令人安慰的是,產後憂鬱症是可以治癒的。交談療法和抗抑鬱的藥物都有很好的效果。任何一位新媽媽都不應該獨自承受這個問題。

最初幾個星期丈夫在家裏的感受。有時候,丈夫對妻子和孩子會有一種很矛盾的感情,對此,他不應該感到奇怪。這種感情會在妻子懷孕期間、陣痛和分娩的忙亂階段,以及回到家裏之後出現。做丈夫的應該想到,他的情緒遠不如妻子的心情那樣緊張和混亂,尤其在突然回到家裏的那段時間。她的內分泌正在經歷着強烈的變化。如果這是她生的第一胎,她可能無法控制自己的焦慮情緒。在一開始的時候,所有的嬰兒都意味着對母親體力和精神的高要求。

所有這些歸結爲一點就是,大多數女性都會在這個時候需要丈夫的大力支持。她們需要有人幫忙照顧新生兒和家裏的大孩子,還需要有人幫助打理家務。此外,她們還需要耐心、理解、認可和關愛。有時候,丈夫可能覺得他的工作比較複雜,因爲要是妻子累了或者心情不好,她就沒有心思對丈夫的努力表示認可和感謝。實際上,她甚至還會很挑剔或者愛發牢騷。儘管如此,當丈夫認識到自己有多麼重要的時候,他就不會去計較,而是會投入地去扮演他那個重要的支持者角色。

分娩後的夫妻生活

懷孕、陣痛和分娩過程可能會(在一段時間裏)影響許多夫妻的性生活。在孕期快要結束的時候,性生活可能會不舒服,至少會由於體形上的變化而變得難以進行。分娩以後,通常都會有一段時間感到不適,那是因爲你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調節才能恢復到產前的狀態。你的身體也需要時間來適應激素的變化、辛苦的勞動、睡眠的缺乏,以及照料新生兒的勞累。性生活可能被擠壓得一連幾天、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都過不上一次。

這段時間也可能是男人性慾不佳的時期,因爲他覺得很勞累。對於有些男人來說,妻子在他們心目中的身份已經從情人變成了孩子的母親,這種看法使他們很難把對方同性欲聯繫起來,於是就會產生各種深層的情感矛盾。比如,有的男人從小就受到“不是聖母,就是娼妓”的觀點的薰陶,他們很難想象一個女人怎樣才能既當孩子的母親,又做自己的情人;這兩種情感似乎無法統一(這就好像我們有時甚至很難把自己的父母想象成有性行爲的人,其實,我們本身就是父母性行爲的有力證據)。

如果你明白自己的性生活需要慢慢地恢復,你就不會爲目前暫時的缺乏而過分在意了。另外,你們不應該因爲性生活的中斷而中斷一切親密關係。要經常互相擁抱、親吻,說句浪漫的話,充滿欣賞地看上對方一眼,或者出其不意地送上一束花。

既要做成功的父母,又要成就美滿的婚姻,重要的訣竅之一就是要在爲人父母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之間取得平衡。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在不久以後恢復了正常的性生活。最重要的是,即使在照顧新生嬰兒最忙亂的時期,他們也沒有忘記對彼此的愛戀之情。他們總是有意識地通過語言或者通過撫摸去表達這種愛意。試試下面的做法吧:朗誦一首詩給對方聽,一起去散散步(不要帶孩子),互相做做按摩,一起靜靜地冥想,一起安靜地吃頓飯,經常擁抱和親吻對方等。

孩子的照料

和善地對待你的寶寶。無論什麼時候,只要你和孩子在一起,就要平靜而友好地對待他。當你給他餵奶、拍他打嗝、幫他洗澡、穿衣服、換尿布、抱着他,或者只是在房間裏陪他坐着的時候,他都會感覺到你們之間的深厚情意。當你緊緊地抱着他或是向他發出聲音的時候,當你讓他覺得你認爲他是世界上最好的孩子的時候,你對他的愛都會促進他精神的成長。這種作用就如同乳汁會促進他的骨骼發育一樣。這就是爲什麼我們成年人跟孩子說話時,都會本能地使用稚嫩的口氣,還會對他們搖頭晃腦,就連那些高傲而又孤僻的大人也會這樣。

沒有經驗的父母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有時候,他們把照顧孩子的工作看得太嚴肅了,所以就會忘記享受其中的樂趣,也會失去某些東西。當然,我不是說只要孩子醒着,就得喋喋不休地跟他說個沒完,也不必不停地抱着他搖來搖去或者逗着他玩。那樣反而會使孩子感到疲勞,長此以往還會讓他覺得緊張。跟孩子在一起時,你可以在多數時候靜靜地待着。當你抱着他的時候,一股舒服的暖流就會傳遍你的胳膊;當你看着他的時候,臉上就會露出喜愛而慈祥的表情;當你和他說話的時候,你的聲音也會變得柔和。這種溫柔、隨和的陪伴纔是對孩子和你最有好處的。

新生兒的感官。寶寶一出生,他的所有感官就在不同程度地工作着(實際上,它們在出生前就已經開始工作了)。寶寶的觸覺以及對運動的感覺都已經發育得很好了——這就能解釋爲什麼懷抱、捆束和搖動會對他產生這麼好的安撫作用。新生兒也已經有了很好的嗅覺。在出生之前,嬰兒們就能覺察到羊水裏的氣味,而且從很早開始,他們就能記住母親的味道。

新生兒能夠聽到聲音,只不過他們的大腦在處理代表聲音的神經信號時速度會比較慢。如果你對着寶寶的耳朵小聲說話,他會在幾秒鐘後才作出反應,因爲他在尋找聲音的源頭。由於內耳發育結構的原因,嬰兒們更容易聽到高音的聲響,也更喜歡又慢又悅耳的說話聲——那正是父母對他們說話的自然的方式。

嬰兒也能看到東西,但是他們非常近視。他們的眼睛在大約23~30釐米的距離內聚焦最好,差不多就是吃母乳時母親的臉和他之間的距離。你能看出嬰兒什麼時候正在看你,如果你慢慢地左右移動你的臉,他的眼睛就會跟着你轉。嬰兒喜歡看別人的臉——我們從一開始就是社會性的生物。嬰兒的眼睛對光線非常敏感,在正常照明的房間裏,他們會一直閉着眼睛,當光線暗下來的時候,他們就會把眼睛睜開。

你的寶寶是獨特的個體。照顧過不止一個孩子的父母都知道,新生兒有他們自己的個性。有的孩子非常安靜,有的則更容易興奮。有的孩子吃飯、睡覺和排便都很規律,也有些孩子不那麼規律。有些孩子可以承受很多的刺激,還有些則需要更安靜柔和,並且不怎麼緊張的環境。當嬰兒警覺起來的時候,他們就會睜着眼睛,顯出聚精會神的表情,那是他們在接受周圍世界的信息。有的嬰兒可以長時間地保持這種靈敏的接受狀態,一次可以長達幾分鐘;有的嬰兒則會一會兒警覺起來,一會兒昏昏欲睡,再過一會兒又心煩意亂。照顧寶寶的時候,你就會知道應該如何幫助他保持警覺的狀態。你可以跟他說話,撫摸撫摸他,或者和他玩耍,但是不要過度。你的寶寶也會越來越有經驗,他會讓你知道他什麼時候想多玩一會兒,什麼時候已經玩夠了。這時候,你們就會像一個團隊那樣能夠配合得很默契了。這個過程會在幾周或者幾個月內完成。

餵養和睡眠

餵養。關於餵養實在有太多的內容要說,所以本書的第二章專門爲母乳餵養和人工餵養設置了獨立的章節(從186頁開始)。嬰兒對母乳或者配方奶都能夠很好地適應,但是母乳餵養優點更多,對寶寶和母親都有好處,所以在進行選擇之前值得仔細地想一想。當你給孩子餵奶的時候,你抱着他,衝他微笑,還跟他說話,那就是你在滋養他的身體、他的頭腦和他的精神。當一切進展順利的時候,餵奶就會變成一件對孩子和你都十分美好的事情。有的孩子從一開始就能很好地吃奶,也有些孩子則要花上幾天的時間才能慢慢地適應。如果吃奶問題持續的時間超過了一週,甚至在家庭成員和有經驗的朋友的幫助下都難以解決,那就應該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請參見469頁)。

區分白天和黑夜。在嬰兒的睡眠方面,父母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晝夜顛倒。孩子似乎願意在白天多睡覺,而他清醒的時間大部分都是在夜裏。這個問題並不值得大驚小怪。嬰兒不太在乎是白天還是黑夜,只要自己有奶吃,有人抱,身上暖和又幹爽,他就什麼都無所謂了。反正他在子宮裏的時候就是很暗的,根本沒有機會去適應晝夜的變化。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給所有的父母同樣的建議:白天的時候多陪孩子玩耍,餵奶的時間一到就把他弄醒。如果你要陪着他玩,就在白天的時候進行。到了晚上就不要這樣做了。天黑以後給他餵奶,一定要把他餵飽,而且儘量不要逗他玩。千萬不要在晚上還把他弄醒了餵奶,除非孩子的身體狀況要求你必須那樣做。要讓他從很小的時候就知道,白天是有趣的時候,而夜晚則是無聊乏味的。這樣一來,到了2~4個月的時候,大多數嬰兒都能調整自己的生活規律,白天睡得少,晚上睡得多。

孩子該睡多少覺?父母們經常問這個問題。當然,能回答這個問題的只有嬰兒自己。有的嬰兒似乎需要很多睡眠,有的則少得驚人。只要孩子吃得滿意,感覺舒服,能呼吸到新鮮空氣,睡覺的地方涼爽,就可以隨他去,想睡多少就睡多少。

只要吃得飽,消化好,大多數嬰兒在頭幾個月裏都總是吃完就睡,睡醒了又吃。但是,也有少數嬰兒從一開始就非常有精神,不愛睡覺,但也沒有什麼毛病。如果你的孩子就是這樣,你也不需要採取任何措施。

隨着孩子慢慢地長大,他醒着的時間就會越來越長,在白天睡得也會越來越少。你很可能會在某一天的傍晚第一次發現這個現象。再過一段時間,他在白天的大部分時間就不怎麼睡覺了。每個嬰兒都會養成自己的睡眠習慣,每天都在同樣的時間段保持清醒。

睡眠習慣。許多嬰兒都容易養成吃完奶就上牀睡覺的習慣。也有的孩子晚上吃完奶以後非常願意與人交流。你可以幫助孩子養成一個最適合全家人作息時間的習慣。

新生兒在哪兒都能睡着。到了大約三四個月的時候,最好能讓他習慣在自己的牀上睡覺,不要別人陪伴(除非你打算讓孩子和你一起睡很長一段時間)。這是預防以後出現睡眠障礙的辦法之一。如果孩子睡覺前希望大人抱着他搖來搖去,他就可能在幾個月,甚至幾年內都想得到這種享受。在夜裏醒來的時候,他也會要求同樣的待遇。

嬰兒既能適應一個安靜的家,也能習慣一個有着一般噪音的家。所以,一開始的時候根本沒有必要在住處的周圍踮着腳尖走路,也沒有必要竊竊私語。對於嬰兒和大一點的孩子來說,如果他們習慣了一般的家庭噪音和說話的聲音,就基本都能在客人的說笑聲中、音量中等的廣播或者電視聲中睡得很好。哪怕有人走進房間,他也不會醒來。但是,也有一些孩子對聲音就顯得非常敏感,一點小聲響也會把他們嚇一跳。如果周圍很安靜,他就會表現得很高興。如果你有這麼一個寶寶,就應該在他睡覺的時候保持安靜,不然他就會不停地被驚醒和哭鬧。

和你的寶寶一起睡。專家們對此經常有非常不一致的看法,有支持的也有反對的。我認爲這是個人選擇的問題。在全世界的很多地方,寶寶都和父母睡在一起。如果父母經常睡得很沉或者正在使用藥物、毒品或者酒精,那就可能在翻身時壓到寶寶,導致寶寶的窒息。但是我想,對於大部分父母來說,這種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還有一種更常見的情況,那就是父母因爲老是想着他們身邊的嬰兒,所以整宿都睡不好覺。沒有證據表明是否一起睡會影響嬰兒的生理或者精神健康,所以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認爲合適的方式去做。如果你和寶寶一起睡,那就一定要遵循後文的安全提示。

只要父母不走遠,能夠保證孩子一哭就能聽到,那麼,從嬰兒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可以讓他獨自在房間裏睡覺。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買個不太貴的嬰兒監聽器來監聽孩子的情況。如果你想讓孩子在你的房間睡覺,那麼2~3個月的時候正好合適,因爲這時他已經可以整夜不醒,也不再需要太多的照顧了。到了6個月的時候,如果孩子基本上都在父母的房間裏睡覺,他就會依賴這種方式,不願意在別的地方睡覺了。到時候,你再想讓他改變習慣,到一個獨立的房間裏睡覺,就會很困難。當然了,那也並非不可能。

仰臥還是俯臥?這個問題曾經引起過激烈的爭論。但是現在沒有人再爭論了。如今的口號是“睡覺要仰臥”。如果沒有什麼身體上的原因,所有的嬰兒睡覺時都應該採取仰臥的姿勢(面朝上)。僅僅是把睡覺姿勢由俯臥變爲仰臥的這一舉措,就把死於嬰兒猝死綜合徵(SIDS)的嬰兒數量減少了50%。(向你的醫生或者護師詢問一下,看看是否有必要讓你的孩子俯臥或是側臥。)

爲什麼要做這種改變呢?原因在於,有很多研究已經證明,當嬰兒仰臥着睡覺的時候,患嬰兒猝死綜合徵的危險就會減少。而且面朝上睡覺似乎對健康的嬰兒沒有什麼壞處。對大多數嬰兒來講,如果他們還沒有適應另一種睡姿,他們就很容易採取仰臥的姿式。側臥的姿勢也不像仰臥那麼安全,因爲側臥的嬰兒常常會翻過身來趴着睡。所以,你從一開始就應該讓孩子仰臥着睡覺。那些總是面朝上躺着的孩子有時會把頭的後部壓平,所以,在寶寶醒着的時候,你可以看着他,讓他肚子朝下趴一會兒。這是緩解這種情況的好辦法。

備忘清單:睡眠安全提示

一定要讓嬰兒仰臥着睡覺(面朝上),除非醫生建議他採用別的姿勢。

拿開帶絨毛的柔軟毯子、枕頭、填充玩具,以及其他布制的東西——它們會增加窒息的危險。

要用有安全認證的搖籃、合睡牀、嬰兒牀(請參見第30頁)。如果有疑問的話,找一個像《消費者報告》這樣的著名檢測服務品牌,或者通過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the U.S.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的網址查證。

不要給你的寶寶穿得或蓋得太多,太熱的話會增加嬰兒猝死綜合徵的危險。

不要讓你的孩子吸二手菸,間接吸菸會增加嬰兒猝死綜合徵的危險,而且還會帶來其他的危害。

1歲以內的常見疾病

無論孩子的健康狀況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都應該馬上找醫生或者護師問診。千萬不要自己進行診斷——因爲出現診斷錯誤的可能性太大了。這裏會提到一些兒科疾病,還有它們的多種病因。討論這些問題的主要目的,就是在醫生或者護師做出診斷以後,幫助父母處理一些孩子常見的小問題。

打嗝。在最初的幾個月,大多數寶寶吃完奶以後都會經常打嗝。事實上,在進行產前超聲波檢查的時候就能看見胎兒打嗝。到了孕期快要結束的時候,母親甚至能感覺到寶寶在打嗝。打嗝對孩子似乎並沒有什麼影響,所以,除了看看他是否需要拍拍後背以外,你也用不着採取任何措施。如果你非要做點什麼,那就給他喝點熱水,這個辦法有時候能止住打嗝。

回嘔和嘔吐。“回嘔”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胃裏的食物緩慢地從孩子嘴裏泛上來的現象,一般泛上來的食物不是很多。嬰兒跟大孩子和成年人不同,他們的腸胃功能尚未發育成熟,所以,本該堵在胃部上端開口處的肌肉瓣膜還不能把食物很好地控制在胃裏面。許多情況都可能導致回嘔,比如抱着孩子搖動,摟得太緊,把孩子放下,或者胃本身的消化蠕動等。多數嬰兒在剛出生的幾個月裏都經常回嘔。這一般都不是什麼大毛病。有些嬰兒每次吃完奶都要回嘔好幾次。也有的嬰兒只是偶爾纔出現這種情況。(如果牀單、尿布、衣物弄上了奶漬,就應該馬上泡在涼水裏,這樣更容易洗掉。)

對大多數孩子來說,回嘔最嚴重的階段是在出生後幾個星期到幾個月之間。隨着他們慢慢地長大,這種現象也會逐漸地減少。多數嬰兒到了會坐的時候就不再回嘔了。也有少數孩子到走路的時候還會回嘔。偶爾也有個別的孩子到了幾個月大的時候纔開始回嘔。有的時候,出牙也會暫時加重回嘔的情況。雖然回嘔會帶來髒亂和不便,但是,只要孩子體重增長正常,既不咳嗽也沒有窒息的現象,而且精神愉快,那麼回嘔就不是什麼問題。

“嘔吐”這個詞指的是胃裏的東西激烈地噴上來,至少噴出好幾釐米以外的情況。我們就把這種現象叫做“嘔吐”。孩子頭一次大量吐奶的時候,剛做父母的人就會十分警惕。但是,只要這種現象不是經常出現,孩子總體看來很活撥,也很健康,那就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有的孩子,特別在出生後的前幾個星期,每天都要嘔吐一次,而且吐得很嚴重。當然,如果你的孩子回嘔或者嘔吐得很頻繁,你就應該找醫生或者護師看一看。如果孩子還有其他消化不良的跡象,那就更應該去診斷一下。多給孩子拍拍後背,幫助他打嗝,這也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在多數情況下,無論你怎麼換奶粉,怎麼減少餵食量,怎麼給寶寶順氣打嗝,回嘔和嘔吐的現象都會繼續出現。

如果孩子好像把吃下去的所有奶水都吐了出來,是否應該馬上再喂他們呢?要是孩子看上去很高興,就可以不去喂他,至少也要等到他們非常飢餓的時候再喂。孩子的胃可能有點難受,所以先給點時間讓它平靜下來會比較好。要記住,吐出來的東西看上去一般都會比實際上多。也有這樣的孩子,雖然每次吃完奶都嘔吐,但是他們的體重仍然增長得很正常。

吐出來的奶水是否有酸味或者是否凝固都不重要。胃裏的第一個消化程序就是分泌胃酸。所有在胃裏儲存了一段時間的食物都會變酸。而且,胃酸還會使牛奶凝固。

孩子吃奶以後輕微的回嘔和偶爾的嘔吐沒什麼可擔心的。那麼,什麼時候應該叫醫生呢?

● 如果回嘔伴有過敏反應的症狀,比如哭鬧、窒息、全身蜷縮、咳嗽,或者體重增長減慢等,這些可能是胃食管返流的表現(請參見93頁)。

● 嘔吐重複發作兩次以上,特別是那種強烈的嘔吐,或者吐出來的東西呈現出黃色或綠色,那就說明裏面含有膽汁。

● 伴有發燒、行爲異常(睏倦、不愛活動、易怒等),或者其他生病跡象的嘔吐。

● 不管因爲什麼,所有讓你擔心的嘔吐和回嘔現象都應該找醫生諮詢。即使結果證明那只是普通的老毛病,爲了保險,也還是到醫生那裏診斷一下爲好。

大便顏色的變化。幾乎沒有什麼事能像孩子大便顏色的變化那樣讓父母擔心的了。實際上,不管孩子的大便是褐色、黃色、還是綠色,都沒有關係。就像設計師的風格一樣,大便會有很多顏色。說不上哪一種顏色更健康。如果孩子的大便變成了黑色(表明大便中可能有大量的血,在通過腸道的過程中,變得像瀝青一樣發黑)或者紅色(很可能是血),或者像粉筆一樣發白(說明膽汁可能有問題),你就要格外注意。

便祕。便祕是指大便乾燥、堅硬而又難以排出的情況。要確定一個嬰兒(一個大孩子或者成年人)是否患有便祕,不能光看他每天排大便的次數。大便乾燥的時候偶爾會使大便上帶有血絲。雖然不是什麼罕見的情況,但是隻要大便上出現血絲,就應該找醫生或者護師問診。

有的孩子總是在每天的同一時間排便,有的則是在不同的時間進行。有的孩子每天排便不止一次,也有的孩子幾天也不排一次大便。但是,這些孩子都同樣健康。沒有必要非讓排便不規律的孩子規律地排便。首先,這一點一般都很難辦到,其次,想讓一個還沒準備好的孩子排大便,也很容易導致毫無意義的較勁。

幾個月以後,吃母乳的嬰兒一般就不像吃配方奶的嬰兒那樣頻繁地排大便了。三四個月的時候,如果吃母乳的孩子隔天才排一次大便,甚至幾天才排一次,那麼,只要大便不是很硬,就不屬於便祕。嬰兒不需要每天都排大便。

剛開始吃固體食物的時候,吃母乳的孩子可能會發生便祕。很顯然,他的腸道在消化母乳的時候一直很省事,所以它不知道如何處理這些不同的食物。他的大便會變得很硬,排便的次數也會減少,而且,孩子在排便時還會顯得不太舒服。你可以給他喂一點糖水(一茶匙砂糖加上30毫升左右的水),也可以喂他一點李子汁、蘋果汁或者梨汁(一開始每次喂30毫升,然後可以慢慢地增加),還可以喂一點煮爛的李子羹(一開始每天喂兩茶匙,然後慢慢地增加)。有些嬰兒吃了李子以後就會肚子痛,但多數嬰兒吃了以後感覺良好。一般說來,便祕是個暫時的問題。如果這種情況持續的時間超過了一星期,那就應該找醫生或者護師看一看。

吃配方奶的嬰兒也容易便祕。你可以試試以上建議的辦法。如果這些辦法不解決問題,就要找孩子的醫生或者護師診治。

腹瀉。輕度腹瀉在嬰兒當中是很常見的。嬰兒在一兩歲以內腸道都很敏感,不僅細菌和病毒會使他們的腸胃感到不適,就連某些新的食物、太多的果汁都能使他們感到不舒服。好在,這種不舒服一般都比較輕微,也不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孩子可能會比平時多排出兩次比較稀軟的大便。一般來說,大便的顏色會發綠,氣味也會跟平常不一樣。這種輕微腹瀉的最重要特徵就是嬰兒的表現正常或者基本正常。孩子仍然很愛玩,也很活躍,排尿的次數也和平常一樣多。如果說有什麼生病的跡象,也就是鼻子有點不通氣,食慾略有下降而已。一般用不着什麼特別的治療,幾天以後症狀就會消失。你可以給孩子多喝一點水或者稀釋的果汁,或者把最近給孩子新添加的食物暫時取消。

以前,對於輕微腹瀉的孩子,一般的做法就是暫停固體食物和配方奶,代之以大量的高糖液體(比如果凍飲料、蘇打水或者蘋果汁)。研究已經發現,這種傳統的止瀉飲食反而會使腹瀉加重,而且還會延長腹瀉時間。所以,對患了輕微腹瀉的嬰兒,要繼續喂他母乳或者配方奶,還要堅持正常的飲食——讓他能吃多少就吃多少。這樣對他纔是最好的。如果腹瀉持續了兩三天以上,即使孩子仍然表現得很健康,你也應該向醫生或者護師諮詢。有關腹瀉和脫水的更多內容,請參見第629~630頁。

皮疹。如果孩子長了不明類型的皮疹,就應該找醫生或者護師進行診治。皮疹通常很難用語言描述,雖然多數皮疹並不十分嚴重,但有些的確是某種急需診治的疾病的徵兆。

一般的尿布疹。多數嬰兒出生幾個月的時候皮膚都比較敏感。由於吸收了水分的尿布會緊貼着嬌嫩的皮膚,從而阻礙了這個區域皮膚的呼吸,所以墊尿布的部位最容易得尿布疹。實際上,換了我們任何人,如果一天24小時都包着尿布,也會長尿布疹的。所以治療尿布疹的最佳方法一般就是儘量不給孩子包尿布——每天幾個小時是最理想的。比如,孩子解完大便以後,短時間之內不太可能再次排便,就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讓他在微風裏吹一吹。疊起一塊尿布,放在寶寶的身下,或者把他放在一大塊防水墊子上。要儘量讓尿布待在孩子身下(儘管如此,寶寶們也還是會把尿撒在外面——所以要在手邊準備一些紙巾)。此外,還要讓屋裏的空氣暖和一點,同時儘量少碰患處。幾乎所有的嬰兒都會不時地得上幾塊尿布疹。如果不太嚴重,而且疹子來得快去得也快,那就不必進行專門的治療,在空氣裏晾一晾就可以了。

孩子長了尿布疹的時候,千萬不要用肥皂清洗患處,因爲肥皂會使尿布疹變得更加嚴重。要用清水洗,不要用溼巾擦拭。你可以在孩子的皮膚上厚厚地塗一層凡士林油,或者塗上任何一種護臀霜來進行保護。孩子長了尿布疹的時候,尿布服務公司會用特殊的方法清洗尿布。如果你自己洗尿布,也可以在最後一次漂洗的時候加入半杯白醋。

對大一點的嬰兒來說,尿布疹常常是由於皮膚長時間接觸溫熱的酸性的尿液而引起的。戶外的晾曬和及時更換尿布常常是十分有效的辦法。由酵母菌(又稱假絲酵母菌)引起的尿布疹會出現淺紅色的斑點。這些斑點常常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片發紅的硬塊,硬塊的邊緣也會出現斑點。在包尿布的區域,皮膚的褶皺裏總是鮮紅色的,突出的地方則會有鮮紅色的斑點。治療方法就是請醫生開一些抗酵母菌的藥膏敷用。帶水皰或是有膿的皮疹(特別是伴有發燒症狀的,甚至不發燒的)很可能是由細菌引起的,應該請醫生進行診治。

腹瀉引起的皮疹。在腹瀉的時候,有刺激性的大便有時會在肛門周圍引起很痛的皮疹,屁股上也可能長出又紅又亮的疹子。治療的方法就是尿布一髒就立即更換——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後清洗患處。如果出疹子的部位很疼,也不能擦。你可以抱着孩子,在水龍頭下面用溫水沖洗他的小屁股,然後蘸幹,再擦上一層厚厚的油膏(哪一種牌子都可以)加以保護。要是這種辦法不起作用,那就把尿布拿開,讓包尿布的皮膚暴露在空氣裏。有時只要嬰兒還在腹瀉,似乎就沒有什麼特別有效的辦法。好在,只要腹瀉一好,這種皮疹就會自動痊癒了。

面部皮疹。最初幾個月裏,嬰兒的面部可能會出現多種輕微的皮疹。這些皮疹很難確切地命名,但是卻十分常見。粟粒疹是微小的發亮的白色丘疹,周圍一點兒也不紅。它們看上去就好像是皮膚上的小珍珠。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爲寶寶皮膚裏的油脂腺正在分泌油脂,但是他們皮膚上的通道尚未打開,所以油脂只能聚集在皮膚下面。再過幾個星期或者幾個月,油脂腺的排泄管打開了,油脂就排出去了。

有些嬰兒的臉蛋上或者前額上會出現幾個小紅點或光滑的丘疹,它們看上去很像痤瘡,實際上也就是痤瘡。這是因爲他們在子宮裏的時候,受到了母親激素的影響。這種痤瘡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讓父母大傷腦筋。過一段時間它們會自動消失,然後也會再次出現。各種藥膏似乎都起不了什麼作用。但這些紅點最終都會消失的。

中毒性紅斑是由一些帶斑點的紅色斑塊組成的,直徑爲6~12毫米,有的疹子頂端還有白色的小包。在膚色較深的寶寶身上,這些斑塊的顏色可能發紫。它們在嬰兒的面部或者身上的不同部位都可能出現。雖然我們不知道這種常見的皮疹是由什麼引起的,但是,一旦它們消失,就不會再出現了。大一點的膿包或者丘疹可能帶有炎症,應該立即向醫生或者護師反應。

頭上和身上的疹子。在天氣開始變熱的時候,嬰兒就會長痱子,一般都是在肩膀和脖子上。痱子是由很小的成片粉紅色丘疹組成的,周圍會有一些斑塊。這些斑塊在皮膚較白的孩子身上是粉紅色,而在深色皮膚的孩子身上則會呈現出紅色或者發紫的顏色。這些斑塊乾燥以後,患處的皮膚看上去就會有些發黑。痱子一般都會先出現在脖子周圍。情況嚴重的時候,還會向下蔓延到胸部和後背,向上蔓延到耳朵周圍和麪部,但是嬰兒一般都不太在意。你可以每天用脫脂棉蘸着小蘇打溶液(在一杯水中兌一茶匙小蘇打)給孩子輕拍幾次。另一種治療方法是,在患處撒一些玉米澱粉製成的嬰兒爽身粉。(我們不再主張給孩子用滑石爽身粉,因爲它會對肺部產生刺激。)痱子一般不需要治療就會自己消失。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保持涼爽。在炎熱的天氣裏,不要害怕給孩子脫衣服。畢竟沒有證據表明,小時候不穿衣服的孩子長大以後就會變成裸體主義者。

乳痂(脂溢性頭皮炎)。一般是一種輕微的紊亂,會在頭皮上形成一塊塊黃色或者發紅的硬痂,看上去油乎乎的。脂溢性頭皮炎也會出現在面部,還會出現在包尿布的部位,以及身體的其他部位。你可以用油膏把硬痂泡軟,再用溫和的去頭屑洗髮水清洗,然後把剝落下來的痂皮刷掉。在用洗髮水清洗之前,不要用油膏泡太長時間。藥用香波和處方藥也會有所幫助。乳痂很少會持續到6個月以後。

膿皰病。這是一種皮膚的細菌性感染。雖然一般不太嚴重,但是它會傳染,所以應該迅速找醫生或者護師進行診治。皮膚上先是出現一種非常嬌嫩的小水皰,裏面有淡黃色的液體或者有白色的膿,周圍的皮膚會發紅。小水皰很容易破裂,然後留下一小塊鮮嫩的破傷。嬰兒身上的這種傷口不像大孩子那樣很快就能結出厚痂。膿皰病容易在潮溼的部位出現,比如尿布區的邊緣、腹股溝,或者腋下。新的疹塊還會形成。你可以給孩子敷用非處方的消炎藥膏,還可以給患處通風晾一晾。不要讓衣服和被子遮住出疹子的地方。如果有必要,還可以把室溫調節得比平時高一些,防止孩子着涼。醫生開的消炎藥膏一般都能很快地解決問題。在孩子生病期間,要給所有的尿布、牀單、內衣、睡衣、毛巾和浴巾消毒。按照包裝上的說明,用普通的次氯酸鈉漂白洗滌效果很好。

溫度、新鮮空氣和陽光

室溫。大約18℃~20℃的室溫最適合體重在2.5千克以上的小寶寶進食和遊戲。這跟大一些的寶寶和成年人的要求一樣。體重較輕的寶寶不太容易控制自己的體溫,所以要注意保暖,還要給他們多穿幾層衣服。對於特別小的寶寶來說,父母的愛撫和擁抱可以幫助他們控制體溫。另外,還要避開空調或暖氣的冷熱氣流。

在寒冷的季節裏,室外空氣所含的溼度非常小。這樣的空氣在室內升溫後,就像一塊幹海綿,會吸收皮膚和鼻子裏的水分。鼻子裏的黏液就會幹結,使寶寶呼吸困難,而且還有可能降低他們對傳染病的抵抗能力。任何增加溼度的辦法對寶寶都有幫助,比如在屋裏擺放一些植物,在暖氣上放一小盆水,或者使用加溼器(請參見第616頁)。室內溫度越高,空氣就會越乾燥。

缺乏經驗的父母出於本能的擔憂和呵護,不敢給寶寶提供充足的清涼空氣,他們其實是把這個問題複雜化了。這些父母總是在很高的室溫下,把寶寶包裹得過於嚴實。在這種情況下,有的小寶寶甚至在冬天也會起痱子。另外,溫度過高還有可能導致嬰兒猝死。

寶寶應該穿多少衣服?正常的寶寶和成年人一樣擁有良好的體溫調控系統,只要不給寶寶包裹太多的衣服和被子,他的體溫調控系統就能正常運轉。嬰兒和大一點的寶寶都是胖乎乎的,需要的衣服比大人少。問題是,多數孩子都穿得過多,而不是穿得太少。這對他們並沒有好處。一個人如果總是穿得太多,他的身體就會失去適應溫度變化的能力,也就更容易着涼。所以總體來講,寧可給孩子少穿一點,也不要多穿。不信你就試試看。不要以爲寶寶的小手應該總是熱乎乎的,於是就想給他多穿衣服。多數孩子在穿着得當、冷熱適中的時候,手總是涼的。你可以摸摸孩子的胳膊、腿或者脖子,看看他是不是穿夠了。最好的辦法就是看孩子的臉色。孩子感到冷的時候,臉上就沒有了紅潤,而且他們還會哭鬧。

在寒冷的天氣裏,有必要給孩子戴一頂暖和的帽子,因爲大部分熱量是從頭部散發掉的。在極冷的天氣裏,睡覺時給孩子戴的帽子應該是用晴綸織成的,即使滑到孩子的臉上,他也可以透過帽子呼吸。

給嬰兒穿領口較小的套頭衫和襯衣的時候要記住,他的頭不是圓形的,而是橢圓形的。要把套頭衫挽成環狀,先套到孩子的後腦勺上,然後再從前邊往下拉。在經過前額和鼻子的時候,要把衣服向外撐開。孩子的頭套進去以後,再把他的胳膊伸進去。脫衣服的時候,要先把孩子的胳膊從袖子裏退出來,再把衣服挽成環狀搭在他的肩膀上,接着,托起這個環的前半部分,掠過他的鼻樑和前額,此時這個環的後半部分還留在脖子的後邊。最後,再把衣服向後脫下來。

實用的被蓋。嬰兒在比較涼的房間裏(16℃~18℃)睡覺時,最好使用晴綸的毯子或者睡袋。它們的保暖性很好,還很耐洗。編織的披巾要比紡織毯子更貼身,也更容易包裹,所以在孩子睡醒以後,用來包孩子特別方便。另外,編織的披巾比毯子薄,所以更容易根據需要的溫度來準確地調厚度。不要使用沉甸甸的被子,比如質地較硬的棉被。在暖和的房間或天氣裏(22℃左右),給嬰兒使用棉被子就足夠了。所有的毯子、被子和牀單都應該大一些,便於把它們牢靠地掖到牀墊下面,這樣它們就不會散開,也不會帶來窒息的隱患。

新鮮空氣。空氣溫度的變化有利於增強嬰兒適應冷熱變化的能力。冬季在室外停留的時候,銀行職員患感冒的可能性要比伐木工人大得多,那是因爲伐木工人已經習慣了這種氣溫。一直住在溫暖房間裏的嬰兒往往臉色蒼白,食慾不好。其實,體重達到3.6千克的寶寶在16℃以上的溫度下就可以抱到室外去。溼度比較大的空氣比同樣溫度的乾燥空氣要寒冷得多,風是最寒冷的。即使氣溫較低,體重達到5.5千克的寶寶在朝陽的避風處也會感到很舒適。當然要穿戴得冷暖適宜才行。

如果你住在城市裏,沒有空地讓孩子玩耍,你就可以用童車推着他到外面去。如果你習慣了用嬰兒背兜把孩子背在胸前或者身後,等到孩子長大一些的時候,你的身體就會變得很健康。寶寶會很願意被你這樣親近地揹着,他可以向四處張望.也可以睡覺。如果你喜歡揹着孩子到室外活動,也有時間進行這樣的活動,那麼你們出去活動的機會就是越多越好。

日光和日光浴。我們的身體需要陽光來合成維生素D。但是,即便寶寶們無法在充滿陽光的房間裏或者戶外活動,他們仍然可以從配方奶粉或者維生素滴劑(請參見第184頁)裏攝取所需的維生素D。但是另一方面,太陽光也讓寶寶暴露在紫外線(UV)中,而紫外線在若干年後可能會誘發皮膚癌。小寶寶尤其容易受到傷害,因爲他們的皮膚很薄,所含的黑色素也相對較少。黑色素能夠抵禦紫外線的侵害。膚色較深的寶寶比較安全,那些膚色較淺的寶寶更容易受到傷害。海灘上、游泳池周圍和小船上尤其危險,因爲紫外線不僅會從空中向下輻射,也會被水面反射上來。

皮膚科醫生會建議兒童和成年人使用防曬品,比如乳霜或者乳液,防曬係數至少是15;對陽光敏感的人就應該使用係數更高的防曬品了。防曬品也適用於嬰兒。如果寶寶要在陽光下待上幾分鐘,那還是應當給他遮擋一下,比如戴一頂寬檐的帽子,質地要能阻隔太陽光纔好,還要穿上長衣長褲。即使已經做足了防護,白皮膚的寶寶也不應該在游泳池旁邊坐太長的時間,因爲水面反射的光線容易造成傷害。(有關防曬的更多內容,請參見第567頁。)日光浴——也就是暴露在紫外線當中,把皮膚曬成棕褐色——對任何年齡的人來說都是不健康的。

新生兒的一般注意事項

胎記。幾乎所有的小寶寶出生時都有一塊或幾塊胎記。對於看慣了這種情況的醫生來說,如果胎記沒有明顯的醫學問題,他們也許會想不起對父母說不必擔心,因爲胎記會隨着時間消失的。所以,如果你有什麼問題,一定要向他們詢問。

鸛咬傷和天使之吻。很多嬰兒在出生的時候,脖子後面都會有一片不規則的紅色區域,這就叫做“鸛咬傷”。如果長在眼皮上面,就叫“天使之吻”,還有的長在兩條眉毛之間。這些胎記實際上是一些毛細血管羣,是嬰兒在子宮裏的時候,受到母親激素的刺激而形成的。多數胎記都會逐漸消失(但是“鸛咬傷”可能會一直存在),所以不必採取什麼措施。

鮮紅斑痣。在孩子的太陽穴、臉蛋或者身體的其他部位,可能會出現顏色深紅表面平滑的斑塊。這些斑塊有的能夠消失,特別是那些顏色較淺的,有的可能會永遠存在。現在可以使用激光對那些較大的永久性斑塊進行治療。類似的皮疹偶爾也與其他的疾病有關。

青色斑記。這些青色的斑塊過去被稱爲蒙古斑,但是它們在不同國籍的寶寶身上都可能出現,特別是那些膚色較深的孩子。這種胎記通常出現在屁股上,但是也可能分散在別的地方。它們只不過是過多的色素沉積在皮膚的表層而已。在2年之內幾乎都會完全消失。

痣。痣有大有小,有光滑的,也有長毛的。所有的痣,尤其在它們開始長大或者顏色發生變化的時候,都應該找醫生或者護師進行檢查。雖然少數的痣以後會有癌變的可能,但多數的痣都是良性的,如果它們具有潛在的危險性,或者影響美觀,或者容易受到衣服的磨擦,那就需要通過手術進行切除。

草莓痣和海綿狀血管瘤。草莓痣一般都是在寶寶1歲以內出現,這種情況很常見。長草莓痣的地方先是一片蒼白,然後就會隨着時間逐漸凸起,變成一塊深紅色的斑塊,看上去很像草莓光亮的表面。這種斑塊一般長到一年左右就停止生長,開始萎縮,並且最終消失。通常來講,50%的草莓痣到孩子5歲的時候都會完全消失;70%在孩子7歲之前都能消退;到了9歲的時候,90%的這種胎記都能消退。在個別情況下,激光治療或者手術切除還是有必要的,但最好還是等着它自然地消失。有關問題,請向你的醫生詢問。海綿狀血管瘤是一種比較大的又紅又紫的痣,它是由皮膚深處大量血管的膨脹引起的。這種痣會自己完全消失。如果有必要,也可以通過手術去除。

吸吮性水皰。一些小寶寶的嘴脣、雙手和手腕上剛一出生就有水皰。這是小寶寶在子宮裏吸吮手指造成的。另一些小寶寶的嘴脣中間也可能因爲吸吮而產生白色的乾燥小皰。水皰有時會自動剝落。吸吮性水皰不需要特殊治療就會隨着時間消退。

手指和腳趾發青。許多新生兒的手和腳看上去都有些發青,特別是他們覺得冷的時候。還有些白皮膚的嬰兒,在沒穿衣服的時候,渾身都會出現發藍的斑紋。這些身體的顏色變化都是由於皮膚的血液循環減慢造成的,並不是疾病的徵兆。小寶寶的嘴脣有時也會發青。有時孩子的牙齦或者嘴巴周圍發青,是血液含氧量降低的信號,如果同時伴有呼吸困難或者進食困難,那就可以更加肯定地作出這種判斷。如果你發現了這種症狀,就應該給醫生或者護師打電話尋求幫助。

黃疸。許多新生兒都會出現黃疸,他們的皮膚和眼睛會顯出淡淡的黃色。這種黃色來自於一種叫做膽紅素的物質,它是紅血球分解之後產生的。通常,這些膽紅素會被肝臟吸收,然後隨着糞便排出體外(這時大便的顏色會變得發黃或者顯出棕色)。但是,新生兒的肝臟尚未發育成熟,腸的蠕動在最初的幾天也不是特別有力,所以,膽紅素就仍然留在血液中,使皮膚看上去發黃。

輕微的黃疸十分常見,幾天以後就會消失,也不會引起什麼問題。在比較罕見的情況下,當膽紅素生成得過快,或者當肝臟反應過慢的時候,膽紅素的水平就可能上升到比較危險的程度。只用一滴血就很容易檢測出膽紅素的水平,採用特殊光照(使膽紅素分解)的治療方法就可以將膽紅素控制在安全的範圍之內。如果你的孩子在出生後第一個星期似乎有些發黃,那就要請醫生或者護師看一下。

有時候,黃疸會一直持續到出生後的第1周或第2周。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母乳餵養的嬰兒身上。有的醫生建議在一兩天之內完全停止母乳餵養。有的醫生則建議繼續哺乳,甚至主張增加餵奶的次數。兩種做法都能讓嬰兒有所好轉。只有在很少的情況下,持續不退的黃疸纔是慢性肝病的徵兆,這就需要通過特殊的檢查來進行診斷。

呼吸問題。剛做父母的人常常會擔心新生兒的呼吸,因爲它經常是不規律的,而且有的時候還會緩慢得讓人很難聽到,或者看不出來。還有時候,當父母第一次聽到寶寶輕微的鼾聲,他們也會感到擔心。實際上這兩種情況都是正常的。當然了,如果孩子的呼吸讓你感到了擔心,那麼向醫生或者護師詢問一下總是沒錯的。

臍疝。肚臍的表皮痊癒以後,在肚皮深處的肌肉層,也就是臍帶血管通過的地方,仍然存在着一個開口。孩子哭的時候,可能會有一小部分腸子被擠到這個洞裏(臍帶環),使肚臍出現某種程度的外凸。這被稱爲臍疝。如果臍帶環很小,臍疝的凸起不大於一個豌豆,臍帶環就會在幾個星期至幾個月之內長合。如果臍帶環很大,肚臍的凸起部位可能比櫻桃還大,那就可能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長合。

人們過去曾經認爲,在肚臍上壓一枚硬幣,防止肚臍凸出,然後再用一條膠帶粘緊,就能使臍帶環早一些合攏,事實上這種做法起不到任何作用。你不可能不讓寶寶哭鬧,而且即使寶寶不哭不鬧也於事無補。臍疝跟其他的疝氣不同,它幾乎不會帶來什麼危害,而且會隨着時間好轉。如果孩子在6~8歲期間臍疝仍然比較大,而且沒有縮小的跡象,那可能就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了。在極少數情況下,臍疝的地方會長出一個硬鼓鼓的腫塊。這種情況需要立即就醫(但這是非常非常罕見的問題)。

乳房腫脹。很多寶寶,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會在出生後的一段時間裏出現乳房腫脹的現象。有的孩子乳房裏還會流出一點奶水來(過去,人們把這叫做巫婆奶,我也不知道這種叫法是怎麼來的)。腫脹的乳房和流出的奶水其實都是激素通過母親的子宮影響到寶寶的結果。對此不必採取任何措施,因爲腫脹肯定會隨着時間消退。不要去擠壓或者推拿孩子的乳房,因爲這樣會對它們產生刺激,還可能導致感染。

陰道排出物。女嬰出生的時候,陰道中經常會流出一些黏稠的白色液體。這是由母親的激素引起的(就是導致嬰兒乳房腫脹的那種激素),不用治療就會自行消失。在幾天大的時候,許多女嬰可能還會排出一點帶血的分泌物。這與月經相似,是由於出生後母親的激素在嬰兒體內消失引起的。這種現象一般會持續一兩天左右。如果第一個星期過後孩子仍然排泄帶血的分泌物,就應該讓醫生或者護師進行檢查。

隱睾。在一定數量的新生男嬰中,都會有1個或者2個睾丸不是待在陰囊(即正常情況下裝着睾丸的袋狀結構)裏,而是停留在上面的腹股溝甚至小腹中。很多隱睾很快都會在孩子出生後降落到陰囊中。

人們很容易錯誤地認爲睾丸沒有降落。其實,睾丸最初的時候是在小腹中形成的,在孩子出生前不久纔會降落到陰囊裏。與睾丸相連的肌肉能夠把睾丸迅速拉回到腹股溝裏,甚至可以把它們拉回到小腹中。這是爲了在這個部位受到撞擊或者磨擦的時候使睾丸免受傷害。有很多的男孩的睾丸只要受到一點刺激就會馬上縮回去。甚至在脫衣服的時候,冷空氣對皮膚的刺激就足以讓睾丸縮回到小腹中去。在對陰囊進行檢查的時候,睾丸也常常會因爲受到刺激而消失。所以,父母不應該僅僅因爲經常看不到睾丸,就認爲它們沒有降落下來。找到它們的最佳時機就是在孩子洗熱水澡的時候。隨時都能在陰囊中找到睾丸的情況雖然比較少見,但也不需要做什麼治療。快到青春發育期的時候,它們肯定就會停留在陰囊裏了。

如果男孩到了9~12個月大的時候,仍有一側或者兩側的睾丸從未出現在陰囊裏,那就應該帶他去找兒科醫生進行檢查。如果一側或者兩側的睾丸真的還沒有降落,那麼通過手術經常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睾丸的功能也不會受到損傷。

驚嚇和發抖。新生兒在聽到較大的聲響,或者被突然挪動位置時都會受到驚嚇。有的嬰兒對此尤其敏感。當你把這些寶寶放在一個硬實的平面上的時候,他們就會突然抽動胳膊和腿,他們的身體也就可能隨着輕輕地晃動。這突然的變化足以讓一個敏感的嬰兒嚇一大跳,從而驚恐地哭起來。他們還會討厭洗澡,因爲洗澡的時候他們只被鬆鬆地託着。他們需要被父母抱在大腿上,然後再用雙手把他們抓牢,放進浴盆裏沖洗。在整個洗澡過程中,父母都要時刻抱緊孩子,而且動作要緩慢。隨着寶寶逐漸地長大,這種不安的狀況就會被慢慢地克服。

發抖。有的嬰兒會在出生後的前幾個月出現發抖的情況。他們的下巴可能會哆嗦,胳膊和腿也會抖動。在嬰兒激動的時候,或者剛脫下衣服感到涼意的時候,這種症狀就尤其明顯。這種顫抖一般沒什麼值得擔心的,這只不過是嬰兒的神經系統仍然稚嫩的表現之一。這種情況會隨着時間消失。

抽搐。一些嬰兒偶爾會在睡覺時抽搐起來,也有個別的嬰兒抽搐得很頻繁。這種現象一般也會隨着嬰兒的成長而消失。你也可以跟醫生或者護師講一下,以確保孩子一切正常。

寶寶生命的頭一年:4~12個月

一個充滿新發現的階段

頭一年的新發現。如果說生命裏前3個月的主要任務是讓身體的各個系統都平穩地運轉起來的話,那麼4~12個月就是一個充滿了新發現的階段。寶寶們開始認識自己的身體,也開始學着控制自己大大小小的肌肉。他們開始探索這個物質世界,並且開始領會原因和結果之間的基本關係。此外,他們還能逐漸看懂別人的情緒,而且能夠預測他們自己的行爲將會招來別人怎樣的反應。這些重要的發現引導着寶寶走向語言的開端。有的寶寶在過第一個生日之前就開始了語言的發展,而另一些寶寶這方面發展得則比較晚。

轉折點的意義。醫生總是注重那些明顯的轉折點,比如翻身、獨坐、站立和行走等。一個很晚才學會這些技能的寶寶的確可能存在發育的問題。但是,即使在健康的寶寶當中,這些方面的發展也會有早有晚。學會這些技能的具體時間並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那些標誌着孩子跟別人之間感情發展的轉折點,比如別人對他微笑的時候他也報以微笑,別人對他講話的時候他就會傾聽,通過觀察父母的表情來判斷一種新的情況是否安全,以及察看父母是高興還是不高興。儘管父母不太可能像關注坐、立、走那樣去按順序追尋這些情感能力的發展情況,但他們往往也能察覺到這些交際能力轉折點的出現。

除了發育的時間問題,還要注意小寶寶的行爲發展特點。有的孩子喜歡坐在一旁觀察,雖然他們看到了所有的事物,卻幾乎不做什麼反應;有的寶寶則非常活躍,迫不及待地採取行動,又很快地失去興趣。有的寶寶好像對每一個微小的變化都保持着敏感;有的寶寶則天生對周圍不太在意。有的寶寶很嚴肅,有的則很活潑。寶寶生來如此,這些都是他們完全正常的行爲方式,但是這些特點要求父母對他們給予不同的引導。(更多關於性格特點的內容,請參見第三章“孩子需要什麼”小節。)

照顧你的寶寶

陪伴而不嬌慣。寶寶玩耍的時候,不要讓他離開父母(有兄弟姐妹陪伴也可以),這樣孩子就可以隨時看見他們,向他們發出聲音,還能聽見父母跟他說話,或者偶爾讓父母告訴他某個東西的玩法。但是,沒有必要讓他長時間地坐在父母的大腿上,也不必總是抱着他逗着玩。父母的陪伴,孩子會很高興,還能從中受益。但是,他還得學會自己做事。剛做父母的人往往欣喜若狂,所以在孩子醒着的時候,他們總是抱着他或者逗他玩。這樣一來,孩子就會對這種方式產生依賴性,還可能向父母要求更多的關照。

能看的和能玩的。隨着不斷的長大,寶寶們會睡得越來越少,所以,在醒着的時候要讓他們有事可做,還要有人陪伴。在2~4個月的時候,他們就開始喜歡色彩鮮豔而又會動的東西了,但他們還是最喜歡看人和臉。在室外,他們會饒有興趣地看着樹葉和影子;在室內,他們會仔細地研究自己的手和牆上的圖片。在他們開始夠東西的時候,你可以買一些色彩鮮豔的玩具,掛在小牀上邊的欄杆中間。要掛在他們能夠着的地方,不要掛在正好對着寶寶鼻子的地方。你也可以用硬紙板做一些活動的東西,糊上彩紙,掛在天花板上或者吊燈上,讓它們輕輕地旋轉。(但是這些東西都不結實,不能讓孩子拿着玩。它們也不衛生,所以不能讓孩子啃咬。)你還可以把勺子或者塑料杯子等合適的家庭用品掛在孩子能夠着的地方。(一定注意,要把繩子弄短一點,別讓它們變成安全隱患,把寶寶勒住。)所有這些玩具都很好,但是永遠不要忘記,人的陪伴比什麼都重要。這一點特別有助於寶寶的成長,也是寶寶的最愛。

要記住,不管孩子拿着什麼東西,最後都會把它放到嘴裏。孩子在半歲左右,最大的樂趣就是擺弄東西,然後往嘴裏放,比如塑料玩具(專門爲這個年齡的嬰兒製作的)、撥浪鼓、磨牙圈、布制的動物和娃娃,以及家庭用具(要保證放進嘴裏是安全的)等。不能讓嬰兒或者小孩子接觸塗有含鉛油漆的物品或者傢俱,也不能讓他們玩會被咬成碎塊的塑料玩具,更不能讓他們玩尖利的東西以及小玻璃球或者其他容易導致窒息的小物件。

餵養和發育

餵養決策。寶寶第一年的餵養是個特別重要的話題,所以我們安排了獨立的章節(從第169頁起)。這裏只談一些主要的問題就可以了。美國兒科學會敦促母親們至少要在前12個月進行母乳餵養。儘管如此,6個月的母乳餵養也足以爲你的寶寶提供大部分的天然營養。哪怕母乳餵養的時間很短,也比不餵母乳要好。

嬰兒配方奶是由牛奶或者大豆製成的。配方奶與母乳的成分並沒有明顯的差別,儘管專家們並不同意這種說法。家裏自制的牛奶和低鐵配方的牛奶一般都不能提供充足的營養。不要給12個月以下的寶寶喂牛奶,更何況關於牛奶的價值問題還存在着爭論。(關於配方奶粉,請參見217頁;關於奶製品,請參見219頁。)

大多數父母都會在寶寶4個月左右給他們添加固體食物,從加鐵麥片開始,然後逐漸加入蔬菜、水果和肉類。比較合理的做法是,在增加一種新的食物之前先觀察一個星期左右,看看你的孩子是否已經接受了前一種食物,是否沒有出現胃部不適或者皮疹。不要着急。與出生一年後嚐到的新食物相比,寶寶更容易接受那些在這個時間之前曾經嘗試過的食物。

進餐時的表現。對很多父母來說,哄孩子吃飯可能都很困難,因爲寶寶喜歡拿着食物玩耍。把南瓜到處亂扔,對着豆子戳來戳去,都是寶寶發現物質世界的重要途徑。同樣道理,逗弄和激怒父母也是他們瞭解人際關係的重要方法。父母要和他們分享樂趣,但是也應該設定適當的限制。你可以說:“抓土豆泥沒關係,但要是亂扔的話,你就不要吃飯了。”如果你和寶寶離開餐桌時都很高興,那就說明飯吃得不錯。如果進餐的時候你常常感到緊張、憂慮或者生氣,那就該做一些改變了。向寶寶的醫生諮詢一下可以幫助你做好這個調整。

9個月前後,小寶寶會表現出一些獨自進餐的傾向。他想自己拿勺子,要是你想喂他吃飯的話,他還會把頭扭向一邊。這種行爲常常是嬰兒形成自我意志的最初信號,這個過程將在接下來的幾年裏全面展開。(順便說一下,解決搶勺子問題的一個好方法就是給寶寶一把勺子,讓他隨意使用,你用另一把勺子把燕麥粥實實在在地喂到他的嘴裏。)

發育。4個月左右的寶寶體重大概會比他們出生時增加1倍,1歲時會增加2倍。醫生們經常把兒童的體重、身高和頭圍指標做成圖表,還要給出每個年齡的平均數值和正常範圍。這些圖表或許讓人很安心——健康的發育狀況畢竟是個好現象,說明你的孩子飲食充足(但不是過多),而且身體的其他系統也發育良好。但是有時候,我覺得我必須勸告父母,不要過分關注那些數字。個子高未必就好。另外,一條95百分位的生長曲線只能說明這個寶寶將來很有可能是學前班裏個頭最大的孩子之一,除此之外說明不了太多問題。

睡 眠

睡覺習慣。很多成年人都有這種舒服的睡覺習慣:我們喜歡枕頭正好合適,被子也要鋪成某種特定的形式。小寶寶也完全一樣。如果他們養成了只有抱着才睡覺的習慣,那可能就成爲讓他們入睡的唯一辦法。

反過來說,如果孩子學會了自己睡覺,他們就可以在半夜醒來時獨自入睡,從而爲父母免去了許多不眠之夜。所以我建議,一旦寶寶三四個月大了,你就可以試着在他醒着的時候把他放到牀上,讓他學着自己入睡。如果他在夜裏醒來時能夠重新入睡,你會感到十分欣慰。(更多關於不肯睡覺的嬰兒的內容,請參見第77頁。)

早醒。有的父母喜歡天一亮就起牀,和他們的寶寶一起享受清晨時光。但是如果你更喜歡睡懶覺,你也可以訓練小寶寶晚點起牀,或者至少在早晨能夠愉快地待在牀上。到了第一年過半的時候,多數小寶寶都喜歡在寧靜的早晨五六點鐘之後才起牀。然而,大多數父母已經養成了一種習慣,即使睡覺時也會聽着寶寶的動靜。他們會在寶寶發出第一聲咕噥的時候立刻從牀上跳起來。他們從不給寶寶重新入睡的機會。結果父母可能會發現,孩子已經兩三歲了,可父母還是要在早上7點鐘以前起牀。另外,如果孩子習慣了每天一大早就有人這麼長時間地陪着他,那麼他以後就會向父母要求這種待遇。

睡袋和連褲睡衣。到第6個月,當小寶寶可以在童牀裏爬來爬去的時候,大多數父母都會發現把他們放在睡袋或者連褲睡衣裏睡覺會比較好,因爲指望他們老老實實地睡在毯子裏是不切實際的。(他們老是從被子裏面爬出來。)睡袋的形狀就像能包住腳的長睡衣,還有袖子。很多睡袋還可以隨着孩子長大來調整身長和肩寬。嬰兒連褲睡衣的形狀就像工裝褲或者滑雪服,兩條褲腿是分開的,也能把腳包上。(腳底可能會由結實的防滑材料製成。)如果選擇那種拉鍊能從脖子到腳一拉到底的就最方便了。要經常檢查腳套裏面,因爲那裏可能存有頭髮,會纏住嬰兒的腳趾引起疼痛。

如果屋裏很暖和,你只穿一件棉質襯衫就不冷,或者睡覺時蓋一條棉毯子就覺得挺舒服的話,那麼孩子在這樣的房間睡覺時,他的睡袋或者連褲睡衣頂多像棉毯子那麼厚就行了。如果屋裏比較冷,成年人要蓋一條厚羊毛毯子或者晴綸毛毯才覺得暖和的話,寶寶就要穿厚點的睡袋或者睡衣,另外再加蓋一條毯子。

睡眠的變化。到了4個月左右,很多小寶寶基本上都是在夜裏睡覺,中間可能會醒來1~2次。在白天,他可能還會小睡兩三次。快到1歲的時候,大多數小寶寶白天睡覺的次數都會減少到2次。每個寶寶的睡眠時間總量是不同的。有的孩子總共才睡10~11個小時,有的則多達15~16個小時。睡眠時間的總長度會在一年以後逐漸減少。

9個月左右,許多很能睡的小寶寶就開始保持清醒並且要求被人關注了。差不多與此同時,小寶寶會發現,一個用布蓋住的玩具或者其他物體雖然看不見了,但實際上仍然存在。心理學家把這個智力上的突破稱作“客體永存意識”。從小寶寶的角度來看,這意味着視覺感受不到的東西不再被意識排除。(當你不再能輕易地把東西拿走的時候,你就該明白你的寶寶正在形成這種客體永存意識。所以,要是你把東西藏在身後,寶寶仍然會去尋找。)

同樣的情形也會在半夜出現。如果寶寶醒來時發現只有他自己,他就知道即使看不見你,你也會在附近,所以他就會哭着讓你陪着他。

有時候,只要簡單地說一句“睡覺吧”就可以讓寶寶重新入睡;但有的時候,你就得把寶寶抱起來,讓他再次確信你真的就在他身邊。如果你在他睡熟了之前把他放回去,他就有機會練習自己重新入睡了。

睡眠障礙。許多嬰兒都很難入睡,或者睡得很不踏實。這些問題一般是由小毛病引起的,例如感冒或者是耳部感染等。這種睡眠障礙可能會在炎症完全消除之後持續很長的時間。全天在外上班的父母有時會發現,寶寶很難在傍晚的時候入睡。同時,我也經常聽到這樣的抱怨:“我7點鐘到家,她8點鐘睡覺,我們幾乎沒有時間待在一起。”這讓我忽然想到,雖然嬰兒的失眠對某些人來說是個問題,但是對另一些父母來說卻是解決某種問題的天然途徑。儘管如此,一個不肯睡覺或者不斷醒來的嬰兒還是會讓父母過度疲勞,而他自己也很難受。本書從第113頁開始,用了很長的一章,對睡眠困難和解決辦法作了討論。

哭鬧和腸痙攣

正常的啼哭和腸痙攣。所有的嬰兒都有哭鬧和焦躁的時候,而且往往比較容易找出原因。“哭鬧和安撫”那一部分的內容(從第49頁開始)也適用於一歲以內的小寶寶。哭鬧的問題在寶寶6~8周大之前會越來越嚴重;但是,謝天謝地,以後就會逐漸減少。到三四個月的時候,大多數寶寶每天總共要哭鬧一個小時左右。

但是,對有的寶寶來說,無論慈愛而又慌亂的父母怎麼做,他們都會哭個不停,一小時又一小時,一星期又一星期地持續下去。腸痙攣的判定標準是:連續3個星期以上,每星期超過3天,每天3小時以上的無法安慰的哭鬧。現實生活中,如果一個健康的孩子無緣無故地哭鬧、尖叫或者激動,而且比正常情況下持續的時間長得多,那就可以認定是嬰兒腸痙攣。腸痙攣就是指來自腸子的疼痛,但是我們還不清楚這是不是引起這些嬰兒哭鬧的根本原因。

腸痙攣的寶寶似乎會出現兩種不同的哭鬧。有的嬰兒基本上都是在晚上一段特定的時間裏哭鬧——一般是5點~8點。這些孩子白天大部分時間都心滿意足的,也很容易安慰;然後,隨着夜晚的來臨,麻煩就開始了。他們會大哭不止,有的時候還很難安慰,而且一哭就是好幾個小時。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到底是傍晚的什麼事情讓他們如此焦躁?舉例來說,如果是消化不良,他們就會在一天當中的任何時候都可能哭鬧,而不僅僅在晚上。另一些嬰兒不論白天晚上都會不停地哭鬧。他們當中有的孩子看上去還很緊張,顯得戰戰兢兢的。他們的身體無法很好地放鬆。他們很容易因爲一點聲響,或者任何快速的位置變化而受到驚嚇或者開始哭鬧。舉例來說,如果你把小寶寶放在一個硬實的平面上,給他翻一個身,或者他的胳膊沒包緊,又或者抱着他的時候你突然動了一下,這些都會讓他大吃一驚。由於同樣的原因,寶寶在頭幾個月裏還可能不願意在浴盆裏洗澡。

應對嬰兒腸痙攣。面對一個焦躁、亢奮、腸痙攣或者易怒的寶寶,父母經常會感到非常頭疼。如果你的孩子患有腸痙攣,或者容易激動,那麼你一開始抱起他的時候他可能不哭了,但是幾分鐘過後,他會比之前喊叫得還厲害。他的胳膊會胡亂揮舞,一雙小腿也會又蹬又踹。他不僅拒絕安慰,而且反而好像因爲你努力地安慰他而感到生氣。這些反應對你來說是很痛苦的。你會覺得對不起他,至少開始的時候你會有這樣的感覺。然後,你可能會越來越覺得自己不稱職,因爲你無法緩解他的痛苦。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他表現得越來越生氣,你就會覺得他在輕蔑地排斥你這個家長,然後禁不住心裏惱火起來。但是跟一個小不點生氣會讓你覺得慚愧,於是你就會竭力地壓制這種情緒。這會讓你比任何時候都覺得神經緊張。

你可以試着做一些事情來改善這種局面,但是我認爲,你首先應該向自己的情緒妥協。其實,在無法讓寶寶安靜的時候,所有的父母都會感到擔心、沮喪、畏懼和自責。大多數人還會感到內疚。如果面對的是第一胎的寶寶,就更會有這樣的感覺,就好像孩子的哭鬧是他們的錯(其實並不是這樣)。另外,大多數父母還會生寶寶的氣。這很正常。毫無疑問,這個大哭大鬧的小人兒會把你的生活搞得天翻地覆。雖然你知道這並不是孩子的錯,也知道他不是故意地哭鬧,你還知道他並不是對你發脾氣,但你還是會感到有點怨恨,有點生氣。這是很自然的。於是,有的父母就會爲自己的憤怒而感到自責,好像他們因爲有了這種負面情緒就更不是好父母了。所以,要想和一個腸痙攣的寶寶打交道,首先要做的就是向你的情緒妥協。你可能仍然會有同樣的情緒,但至少你可以清醒地意識到你正在面對這種情緒。同時,你也會明白,其實所有的父母都要經歷相同的事情。

決不要搖晃嬰兒。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絕望和氣憤會使一些父母用力地搖晃孩子,想讓他們停止哭鬧。但是結果常常會造成嚴重的永久性大腦損傷,甚至會導致死亡。這真是一種悲劇。所以,在你的忍耐力到達極限之前,在你還沒想通過搖晃孩子來解決問題的時候,就要尋求幫助。你可以先諮詢一下寶寶的醫生。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是,一定要叮囑照顧寶寶的其他成年人,讓他們都知道搖晃寶寶是絕對不安全的。

醫學診斷。如果你的寶寶患有腸痙攣,首先要做的就是讓醫生或者護師給他做檢查,看看他的哭鬧是否有什麼明顯的病理原因。如果寶寶的身體發育基本正常,各方面的發展也基本正常,而且做過仔細的身體檢查,那就更讓人放心了;有時候找醫生複診也很必要。(發育不正常的腸痙攣嬰兒很有必要進行全面徹底的醫學診斷。)

如果得知寶寶的問題就是腸痙攣,你就可以鬆一口氣了,因爲得過腸痙攣的孩子長大以後會和其他孩子一樣快樂、聰明,也一樣會擁有健康的情感。對你來說,關鍵就是要以充分的信心和良好精神狀態去面對接下來的幾個月。

幫助你的孩子。諮詢了你的醫生或者護師以後,就可以給腸痙攣的嬰兒嘗試下面一些方法(同時請參見第49頁,“哭鬧和安撫”,以及206頁的相關內容)。所有這些辦法都是對一部分情況管用;沒有什麼方法是百試不爽的。你可以在兩次餵奶之間給孩子用安撫奶嘴(有一位兒科醫生的至理名言說得好,“一定要堵住那個發出不和諧聲音的窟窿”);可以用一條浴巾把寶寶暖暖和和、舒舒服服地裹起來;可以把他放在搖籃裏或者嬰兒車裏搖一搖;可以用前背式嬰兒背兜帶着寶寶做長距離的散步;可以開車帶他出去兜風;可以盪鞦韆(但是大多數嬰兒幾分鐘後就會厭煩,還會繼續哭鬧);可以給他做做腹部按摩(塗上按摩霜);可以在他的肚子上放一個盛着溫水的瓶子;可以喝點草藥茶,換一種配方奶,或者在母乳餵養的情況下改變一下母親的食譜(例如,不喝牛奶和咖啡);還可以放點音樂,等等。你也可以試着把寶寶橫放在你的膝蓋上,或者放在一個裝着溫水的瓶子上,給他按摩後背。溫水瓶不能太燙,把你的手腕內側貼在上面,不覺得太燙就可以了。然後,爲了保險起見,用一塊尿布或者毛巾把瓶子包起來,再放在寶寶的身上或者把寶寶放在上面。

亢奮的寶寶在安靜的環境下會平靜一些,因此要保持房間安靜,儘量避免客人的打擾,說話要輕一點,照顧寶寶的時候動作要慢一點,抱着他們的時候要摟緊,換衣服或者洗海綿浴的時候要給他墊一個大枕頭(帶防水罩的),防止他們滾來滾去,也可以大多數時間都用浴巾把他們包緊。

如果所有這些方法都不管用,孩子既不餓也不溼,也沒有什麼病,那接下來又該怎麼做呢?我認爲,你完全可以把寶寶放到他的小牀裏,讓他哭一會兒,看看他會不會自己平靜下來。聽着孩子哭鬧卻什麼也不做是非常難受的,但是,實事求是地講,除了對他的哭鬧視而不見以外,你還能做什麼呢?有的父母會出去散散步,任由孩子哭鬧;有的父母則捨不得離開房間。處理這種情況沒有正確或錯誤的方法,你認爲合適就可以了。過一會兒,如果你的寶寶還是在哭,那就再把他抱起來,把每一種方法從頭再試一遍。

幫助你自己。你也應該想一想你能爲自己做點什麼。你可能是那種比較看得開的父母,只要發現孩子沒有什麼嚴重的問題,而且,你爲了讓他高興,也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情,你就不會過分着急了。如果你天生就是這樣的話,那就很好。但是聽着小寶寶哭鬧會讓許多父母覺得筋疲力盡而又心煩意亂,對第一胎的孩子更是如此。如果你一直都和寶寶在一起,那就更會難上加難。要是能從家裏出來,和孩子分開幾個小時,至少一週兩次,那會對你很有好處。如果可能的話,多出來幾次就更好了。要是父母雙方能夠一起出來,那就是最好的。你可以請一個保姆,或者找個朋友或鄰居來替你照顧一下寶寶。

你可能跟許多父母一樣,對此猶豫不決。你會想:“爲什麼我們要麻煩別人照顧寶寶呢?另外,離開這麼長時間我們會擔心的。”但是你不該把這樣的休息看成是對自己的款待。因爲充沛的精力和愉快的心情對你、對寶寶、對你的伴侶來說都很重要。如果你們找不到任何人來幫忙,就可以每星期找一兩個晚上輪流出去走走,見見朋友或者看一場電影。你的寶寶不需要兩個憂心忡忡的父母同時聽着他哭。另外,也可以試着讓朋友們來看你們。要記住,任何能夠幫助你保持心態平衡的事情,以及任何能夠避免你對寶寶過分專注的事情,最後也會使寶寶和其他的家庭成員受益。還有,儘管似乎有點難以開口,但是一定要叮囑所有照顧孩子的人,絕對不能搖晃寶寶。

嬌慣

父母會把孩子寵壞嗎?從醫院回到家裏的前幾個星期裏,如果孩子在兩次餵奶的中間經常哭鬧,不能安安穩穩地睡覺,你就會很自然地想到這個問題。你一把他抱起來走動,他就(至少是暫時地)停止了哭鬧。一放下,他就會重新哭鬧起來。在前6個月裏,你用不着太擔心孩子會被寵壞,這麼大的孩子很可能是因爲覺得難受而哭鬧。如果他一抱起來就不哭了,那就很可能是因爲抱他的動作分散了他的注意力,也可能是因爲你抱着他的時候溫暖了他的小肚子,使他(至少是暫時地)忘記了自己的疼痛,或者忘了精神上的緊張。

關於嬌慣的問題,答案是否定的,關鍵在於1個月大的孩子還不明白什麼道理。所以很顯然,他還沒有能力做出這麼複雜的思考,去指望在一天24小時裏,只要一哭就會有人來關照他。只有在他懂得了這個道理的時候,才說明他被寵壞了。但是我們知道,小嬰兒還不可能對事情做出預測,他完全生活在“此時此地”。他也不可能形成這種想法:“好吧,我會把這些傢伙的日子攪得痛苦不堪,直到他們對我有求必應爲止。”——這種想法也是被寵壞了的孩子的另一個重要特點。

嬰兒在這個時期學習的,只是對世界的一種基本的信任(或者不信任)感。如果他們的需要能夠得到迅速而又周到的滿足,他們就會覺得這個世界是個充滿慈愛的地方,一個基本上只發生好事的地方。於是,原來那些不好的印象也會很快地轉變過來。著名的精神病學家埃裏克·埃裏克森(Erik Erikson)認爲,這種基本的信任感會成爲孩子性格的核心。所以,對“小嬰兒能否會被寵壞”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等他長大一點,到了能夠理解爲什麼他的需要不能馬上得到滿足的時候(可能在9個月左右),他纔會被寵壞。所以,更重要的問題在於:“你怎樣才能培養起嬰兒最基本的信任感?”

6個月以後的嬌慣。等到孩子6個月大的時候,你會變得更加多疑。寶寶到了6個月左右,腸痙攣和其他身體不適的原因就基本上消失了。很自然的,有些在腸痙攣期間經常被抱着走動的嬰兒,已經習慣了那種不間斷的關注。他們希望那樣的走動和陪伴能夠繼續下去。

以一位母親爲例,她一刻也忍受不了孩子的哭鬧,所以,只要孩子醒着她就會在大部分時間裏一直抱着他。於是,到了孩子6個月的時候,只要母親一把他放下,他就會馬上哭起來,還會伸出胳膊讓母親再把他抱起來。由於孩子的糾纏,想做家務是不可能的了。母親難免會對這種束縛感到生氣。但是,她又忍受不了孩子憤怒的哭鬧。孩子很可能感覺到了父母的焦慮和不滿,所以就會提出更多的要求。而另一位母親的情況與此不同:如果孩子稍一哭鬧,母親就心甘情願地把他抱起來;即使在孩子不哭的時候,母親也能用揹帶整天把他背在身上。

嬌慣孩子的原因。爲什麼父母經常會這樣嬌慣孩子呢?首先,容易受到嬌慣的往往都是第一個孩子。對大多數人來說,第一個孩子簡直是世界上最讓人着魔的玩物。既然大人能在一段時間內對一輛新車着迷,那麼他一連幾個月陶醉於一個嬰兒也就不難理解了。

但是,喜愛並不是唯一的因素。父母很容易把自己的希望和擔心傾注到第一個孩子的身上。還有那種焦慮,那種要爲一個弱小生命的幸福和安全負起全部責任的陌生感覺。這些原因都可能使你不由得對孩子百依百順。於是,嬰兒的哭聲就會變成一種強烈的要求,讓你必須做點什麼,但你有時候又不清楚到底該做什麼。有了第二個孩子以後,你會更加自信,也更有分寸感了。你會知道,爲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有些東西是必須拒絕的。另外,當你深信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時候,也不會因爲狠心而感到自責了。

有的父母比一般人更容易陷入嬌慣孩子的誤區。比如說,有的父母因爲工作時間太長,或者因爲對孩子發火而感到欠疚。有的人盼了很久纔有了孩子,而且懷疑自己可能生不了第二個孩子了。有的父母對自己不太自信,所以情願做孩子的奴隸。有的人領養了一個孩子,就覺得自己必須通過超常的努力來證明自己的愛心和能力。有的人在大學裏學過兒童心理學,或者在心理學領域工作過,所以覺得自己更應該證實自己的教育實力。還有的人一聽到孩子哭鬧就覺得惱怒或者內疚,並進而發現這種精神上的緊張是難以忍受的。

無論內在的因素是什麼,這些父母都是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什麼,過分地犧牲自己的安逸和權利,卻毫無怨言。要是孩子知道什麼東西可以要,什麼東西不該要,那情況還不至於太糟糕,但是孩子並不知道什麼是對他們有好處的。期望父母的引導是孩子的天性,因爲這會使他們得到安慰。當父母猶豫不決的時候,就會讓孩子感到不安。如果孩子一哭,父母就揪心地把他抱起來——好像晚抱一會兒結果就會很可怕似的,這樣一來,孩子也會產生同樣的感覺。所以,父母越是向孩子的要求讓步,孩子的要求也就越多。那時候,父母就會覺得氣憤,接着感到自責,然後再次做出讓步。

怎樣才能不寵孩子?越早發現問題(6~9個月大以後),就越容易醫治。但是,你需要堅強的毅力和一定的狠心,才能對你的孩子說“不”,才能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給孩子設定限制。爲了讓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緒,你必須牢記,從長遠來看,那些不合理的要求和過分的依賴給孩子帶來的危害最終會大於帶給你的麻煩。這不利於他們的個人成長,也會使他們很難跟外界順利地接觸,你的教育和糾正完全是爲了他們好。

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如果有必要可以寫在紙上。要把家務和其他的事情都緊湊地安排好,讓自己在孩子不睡覺的大部分時間裏都有事情做。做事的時候要非常麻利,這樣來引起孩子的注意,同時也給你自己提神。假如你是一個小男孩的母親,而他又已經習慣了整天讓人抱着,當他哭着伸出雙臂的時候,你要用友好而堅決的語氣跟他解釋,告訴他這件事情和那件事情必須要在今天下午做完。雖然他聽不懂你的話,但是他能理解你的語氣。你要專注地幹你的活。第一天的頭一個小時是最難過的。

如果母親從一開始就有大部分時間不能露面,也很少說話,那麼,孩子就會比較容易接受改變。這可以幫助孩子把注意力轉移到別的東西上。還有的孩子只要能看見母親,還能聽到母親跟他說話,即使不抱起來,他也能很快調整過來。當你給他一個玩具,教他怎麼玩的時候,或者當你決定傍晚和他玩一會兒的時候,你就要在他旁邊席地而坐。如果他願意,你可以讓他爬到你懷裏,但是,千萬不要恢復抱着他到處走動的習慣。當你和他一起坐在地板上的時候,要是他感覺到你不會抱着他走動,他就會自己爬開。如果你把他抱起來,那麼,只要你想把他放下,他就會哭鬧着抗議。當你和他坐在地板上的時候,如果他不停地哭鬧,你就應該再找一件事情讓自己忙活起來。

你正在努力嘗試的就是幫助孩子鍛鍊面對挫折的忍耐力——每次一點,慢慢來。如果他沒有從嬰幼兒時期(大概6~12個月期間)就慢慢地學會忍耐,以後再學就困難多了。

身體的發育

嬰兒首先學會頭部的運動。嬰兒都要經歷一個緩慢的過程,才能逐漸學會控制自己的身體,最初先從頭部開始,然後逐漸向下過渡到軀幹、手和腿。許多早期的運動早已預先設定在大腦裏了。在孩子出生之前,他就知道應該如何吮吸了。如果什麼東西碰到了他的臉蛋——比如你的乳頭或者手指——他就會努力地用嘴去夠。用不了幾天,他就能十分熟練地吃奶了。如果你想按住他的頭不讓他動,他馬上就會生氣,而且還會扭動腦袋想要掙脫出來。(或許這就是嬰兒與生俱來的防止窒息的本能。)一般最晚到一個月左右,嬰兒就會用眼睛去跟蹤物體,還會用手去夠東西。

學會用手。有些嬰兒剛一出生就能隨意地把拇指或者其他手指放進嘴裏。懷孕期間的超聲波檢查顯示,寶寶在出生前就會吃手指。然而,大多數嬰兒直到兩三個月大的時候,纔能有規律地把手放進嘴裏。同時,由於嬰兒的小拳頭這時還攥得很緊,所以他們一般都要再等一段時間才能單獨叼住拇指。

但是許多嬰兒在大約兩三個月的時候,竟然能一連幾個小時目不轉睛地看着自己的手。他們把手高高地舉着,直到突然一下砸在自己的鼻子上爲止——然後,他們會伸出胳膊,重來一遍。這便是手眼協調的開始。

手的主要作用是抓住東西和操縱物體。嬰兒似乎事先就知道他下一步要學什麼。在他真正能夠抓住一件物體的幾周之前,他好像很想努力地抓住物體。在這個階段,如果你把一個撥浪鼓放在他手裏,他就會抓住它搖晃。

到半歲左右,寶寶就學會了如何去夠離他有一臂距離的東西。也是在大約這段時間,他還會學着把一個東西從一隻手換到另一隻手上。逐漸地,他就能更加熟練地擺弄東西了。從大約9個月開始,他會很喜歡小心翼翼而又專心致志地撿拾一些小東西,尤其是那些你不希望他們去碰的東西(比如一點塵土)。

右撇子還是左撇子。孩子習慣用哪一隻手是個令人迷惑不解的問題。大多數嬰兒在最初的一兩年裏都是雙手並用的,而且兩隻手同樣靈活,然後,纔會慢慢地偏向使用右手或者左手。很少有嬰兒在6~9個月的時候就開始偏愛使用某一隻手。左撇子或者右撇子是天生的。大約有10%的人習慣使用左手。習慣用哪隻手做事與家族因素有關,有的家庭會有好幾個左撇子,而有的家庭則一個也沒有。強迫習慣使用左手的孩子改用右手,會使孩子的大腦出現混亂,因爲大腦早已形成了一套不同的工作方式。順便說一下,習慣用右手還是習慣左手的現象跟使用左右腿的偏好以及優先使用哪隻眼睛的情況是相似的。

學會翻身和滾落的危險。嬰兒學會控制頭和胳膊的年齡各不相同,他們學會翻身、獨坐、爬行和站立的時間就更是因人而異了。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的性格和體重。體瘦、結實、精力充沛的孩子總是急於運動,而身體較胖的好靜的孩子可能希望再等一等。

到了嬰兒開始學翻身的時候,千萬不要把他獨自放在桌子上,哪怕只是一轉身的工夫也不行。因爲你無法準確地預測他什麼時候就會成功地翻過身來。所以最保險的做法就是,只要孩子在高處,就要用一隻手扶着他。在2~6個月之間,等寶寶能夠翻身的時候,即使把他放在成人用的大牀中間也是不安全的。別小看那個小東西,他翻到牀邊的速度快得令人難以置信,所以許多孩子就從大牀上掉到了地上,這使做父母的感到非常內疚。

從牀上摔下來以後,如果寶寶立刻大哭起來,幾分鐘之後就止住哭鬧,並且恢復了正常,就表示他沒有受傷。如果幾個小時或者幾天以後,你發現他有任何行爲上的變化(比如愛哭、嗜睡、不吃東西等),就要打電話給你的醫生或者護師,向他們說明當時的情況。在大多數情況下,你都可以放心,孩子一般是不會有事的。如果你的寶寶失去了意識,哪怕只是很短的時間,你也最好立即給醫生打電話。

獨立坐。大多數孩子在7~9個月的時候,不用扶就能坐得很穩。但是,在他具備那樣的協調能力之前,他可能就已經迫不及待了。如果你拉住他的雙手,他就會試着把自己拽起來。孩子的表現總是讓父母想到這樣一個問題:再過多久我才能讓他靠着東西坐在嬰兒車裏或者高腳椅上呢?一般說來,最好還是等到他能夠自己穩穩地坐上幾分鐘的時候,再讓他靠着東西筆直地坐着。但這並不是說父母不能讓孩子坐着開開心,你可以讓孩子坐在你的腿上,還可以讓他靠着傾斜的枕頭坐在嬰兒車裏,只要孩子的脖子和後背挺直就行。最不可取的是讓孩子長時間地彎着腰坐着。

高腳椅的最大優點在於,它可以讓孩子和家人一起進餐。但在另一方面,孩子從高腳椅上摔下來的危險卻是讓人十分擔心的,何況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如果你要使用高腳椅,就要選一個底座寬大的,以免椅子翻倒。還要用配備的安全帶把孩子扣住。無論孩子是坐在高腳椅上、還是坐在矮椅子上,都一定要有人照看。

拒絕換尿布。寶寶永遠都學不會的事情之一就是換尿布和穿衣服的時候躺着不動。那是因爲這完全違背孩子的天性。從孩子學會翻身到1歲左右,也就是他們能夠站着穿衣服的時候,他們會憤怒地哭喊、掙扎着不想躺下去,就好像那是一種他們從沒聽說過的暴行一樣。

有幾種辦法多少會有點幫助。有的孩子能被父母發出的有趣的聲音吸引,有的孩子的注意力可以被一小塊薄脆餅乾或者小甜餅轉移。你還可以用一個特別好玩的玩具來吸引他,比如八音盒或者活動玩具什麼的,而且只在穿衣服的時候才專門把它拿出來。在你讓寶寶躺下來之前就應該分散他的注意力,不要等到他開始喊叫的時候再去想辦法。

匍匐和爬行。匍匐,就是寶寶開始拖着自己的身體在地板上爬。這個進步一般出現在6~12個月之間的某個時候。爬行,就是他們用雙手和膝蓋支撐起身體到處移動,這往往要比匍匐晚幾個月。偶爾也有一些完全正常的嬰兒根本不會匍匐或者不會爬行,他們只是坐在那兒,蹭過來蹭過去,直到學會站立爲止。

嬰兒匍匐和爬行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當他們熟練了之後就會改變方式。有的孩子先學會向後爬,有的則像螃蟹一樣往兩側爬,有的嬰兒直着腿用雙手和腳趾爬行,有的用雙手和雙膝爬行,還有的則使用一條腿的膝蓋和另一條腿的腳來爬行。爬行速度快的孩子可能走路會晚一些,而爬得比較笨拙或者從來就不會爬的孩子卻具備了早學走路的動力。

站立。雖然有些寶寶精力充沛而又善於運動,早在7個月的時候就能站立了,但在一般情況下,孩子會在第一年的最後3個月裏學會站立。偶爾,你也能見到1歲以後還不會站立的孩子。但是這些孩子在其他所有的方面都表現得很聰明、很健康。他們當中有的胖乎乎的,性情比較溫和;有的雙腿的協調性發展得有點慢。只要你的醫生和護師認爲他們是健康的,他們在其他方面也都很好,就不用爲這些孩子擔心。

相當多的孩子在剛開始學站立的時候,因爲不知道怎麼坐下去,所以常常會陷入困境。這些可憐的小傢伙會一直站着,直到累得筋疲力盡而煩躁起來。父母同情自己的孩子,他們會趕緊把孩子從圍欄裏抱出來,讓他坐下。可是孩子立刻就把剛纔的疲勞忘得一乾二淨,再一次站了起來。這一次,他沒站幾分鐘就哭起來了。在這種情況下,父母能夠採取的最好辦法就是在寶寶坐下的時候,給他一些特別有意思的東西玩,或者用小車推着他多走一會兒。令父母感到安慰的是,孩子會在一週之內學會如何坐下。不知哪天,他就會試着坐下去。他會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屁股往下蹲,等到胳膊夠着了下面的坐墊,他就會猶豫很長的時間,然後“撲通”一下一屁股坐下去。他會發現原來摔得並不重,而且他坐的地方也墊得很舒服。

再過幾個星期,寶寶就能學會用手扶着東西來回走動了。先是用兩隻手,然後就用一隻手。這個階段被稱爲“蹣跚學步”。他最終會掌握足夠的平衡能力,什麼也不扶就能走上幾秒鐘。他的精力太集中了,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做一件多麼大膽的事情。這時候,他就爲行走作好了準備。

走路。許多因素都決定着寶寶學會獨自行走的時間。其中,遺傳因素恐怕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其次就是寶寶的願望、體重、爬行的熟練程度、疾病和負面經歷等。一個剛剛開始練習走路的孩子,如果生病臥牀兩週,他就會在一個多月或者更長的時間裏不願意再作嘗試。如果正在學走路的孩子摔了一跤,也會在幾周之內拒絕再次放開雙手獨自行走。

大多數幼兒都是在12~15個月之間學會走路的。有一些強壯而又有熱情的孩子早在9個月的時候就開始走路了。也有相當數量的聰明孩子在1歲半,甚至更晚的時候纔開始走路。你用不着採取任何方法去教孩子走路。當他的肌肉、神經和精神都作好準備之後,你想阻止他都辦不到。(學步車不能幫助孩子更早地學會走路,而且還非常不安全。相關內容請參見93頁。)

O型腿、內八字和外八字。走路較早的孩子的父母或許會擔心,這會不會給孩子的腿帶來不良的影響。在我們看來,無論孩子自己想做什麼,都是因爲他們的體格已經有能力承受這種動作了。在練習走路的頭幾個月裏,寶寶有時會形成O型腿或者鐮刀腿。但是這種情況既存在於走路較早的孩子身上,也存在於走路較晚的孩子身上。大部分寶寶在剛開始學走路的時候,兩隻腳多少都有點外八字,但是隨着他們的進步,腳尖就會逐漸向裏合攏。有的孩子一開始就像查理·卓別林那樣,腳尖筆直地分向兩側,而這些孩子後來也只不過還有一點輕微的外八字。一般的寶寶開始都會有一點外八字,而後來雙腳往往都是基本平行的。那些開始時兩腳水平朝前的寶寶則更容易在以後變成內八字。內八字腳和O型腿常常是相伴相隨的。

孩子的腿、踝關節、腳的挺直程度都取決於多種因素,其中包括孩子先天的發育模式。有的孩子似乎本來就有長成鐮刀腿的傾向,同時踝關節還容易內翻。體重較重的孩子更容易發展成這種情況。而另一些孩子似乎生來就會長成O型腿和內八字。我認爲這種情況最容易出現在那些特別活躍、體格健壯的孩子身上。另一個因素可能和孩子習慣於把腳和腿放在什麼位置有關。(比如,你有時會看到有的孩子雙腳在踝關節處形成內翻,那是因爲他們總是那樣把兩隻腳對着壓在身子下面坐着。)另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有的寶寶總是雙腳相對地趴着,於是就形成了內八字腳;我們已經知道俯臥的睡姿會增加嬰兒猝死綜合徵(SIDS)的危險(請參見662頁),因此這種情況就不那麼常見了。

從孩子開始站立的時候起,做常規體檢時,醫生和護師就會觀察孩子的踝關節和腿部發育情況。這就是孩子2歲期間要定期接受體格檢查的原因之一。如果踝關節無力、鐮刀腿、O型腿或者內八字等情況還在繼續發展,那就需要採取矯正措施,但是這些情況多數都會隨着時間自行恢復正常。

對人的瞭解

對陌生人反應的變化。不同年齡的寶寶對陌生人的反應是不同的。你可以通過觀察這種反應來了解他從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的發展情況。下面的情景就是寶寶1歲之前,在醫生辦公室裏的典型反應:2個月大的嬰兒幾乎還不會注意醫生,當他躺在檢查臺上的時候,他的視線會越過醫生的肩膀看着自己的母親。4個月大的寶寶是醫生的最愛,只要醫生衝他微笑或者對他發出聲音,他就會發出咯咯的笑聲。到了5~6個月,寶寶可能已經開始轉變他的想法了。9個月的時候,他已經肯定地認爲:醫生是個陌生人,所以應當感到害怕。當醫生靠近的時候,他就會停止蹬踹和咕噥。他的身體會一動不動的,眼睛則專注地打量着醫生,甚至充滿懷疑。這種反應大約能持續20秒。最後他開始尖聲地哭喊。他可能太生氣了,所以檢查都結束很長時間了,他可能還在哭。

陌生焦慮。9個月大的嬰兒不但會對醫生感到懷疑,任何新鮮和陌生的事物都會讓他產生焦慮。甚至是母親的一頂新帽子也會讓他不安。如果寶寶已經習慣了父親留着鬍子的樣子,那麼剛把鬍子刮乾淨的父親也會讓寶寶感到緊張。這種表現被稱爲“陌生焦慮”。這是一種讓人感到非常有趣的現象。到底是怎樣的改變讓你的寶寶從喜歡所有的人變得如此多疑,如此自尋煩惱?

在6個月以前,寶寶就能認出曾經見過的東西(我們之所以知道這一點,是因爲他們會用更長的時間盯着這些東西看),但是他們似乎還沒有真正地去思考,想想那些事物究竟是陌生的還是熟悉的。這可能是因爲4個月寶寶的大腦思維部分——腦外層或者叫大腦皮層——還沒完全聯通。直到6個月的時候,大腦皮層的機能才能完善起來。其中一種結果就是,此時寶寶的記憶力會得到顯著提高。他們能夠清楚地分辨熟悉和陌生的事物,而且他們似乎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能夠明白陌生的事物可能潛藏着危險。從寶寶的反應過程裏你就能觀察到這一點。他一開始會先盯着陌生人看,然後再看看你,然後又瞧瞧陌生人。最後,過了幾秒鐘之後,他就會放聲大哭。

到了6~9個月的時候,小寶寶就變得更聰明瞭。但是,他們仍然不善於根據過去的經驗來預測接下來將會發生的事情。6個月大的小寶寶通常是活在“現在”的。所以,當一個陌生人出現在他面前的時候,他不能理解爲什麼眼前不是一個熟悉的人,他也不能判斷這種情況會帶來什麼好處。他對這種情況無能爲力,所以就只能抗議和哭鬧了。到了12~15個月,當怯生的感覺逐漸消失,小寶寶就能更好地從以前的經歷中吸取經驗,並且對將要發生的事情做出預測。他可能會想:“我不知道這個人是誰,但是過去沒有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情,所以我可以對付這個陌生人,我也不用恐慌。”

有些小寶寶(大約14%)會對陌生的事物和陌生的人表現出明顯的焦慮。當看見意料之外的事物時,即使是很小的嬰兒也會心跳加快,而且在整個兒童時期,他們都會過度地謹慎。就拿剛開始學步的小寶寶來說吧,他們在進入一個新環境之前,往往要躊躇很長時間。這種性格特點有時被非常形象地稱爲“慢熱”。這種性格是天生的,來自於寶寶大腦獨特的運轉方式,而不是父母早期培養的結果。最重要的是,這並不是一種病,也不需要糾正。

如果你的寶寶在半歲左右,好像對陌生人和陌生的環境異常敏感,那就應該避免驚嚇,讓陌生人跟他保持一定的距離,直到寶寶對這個人熟悉起來爲止。但是,也不要不讓他見陌生人。通過一段時間的反覆接觸,陌生的事物會變得更加熟悉,即使是慢熱的寶寶也會變得更加輕鬆自在。

衣物和用品

鞋子:何時使用以及選擇哪種款式?在大多數情況下,如果孩子不在戶外行走,就沒有必要給他穿鞋。在室內,寶寶的腳和手一樣,始終都是涼爽的,所以他不會覺得光着腳有什麼不舒服。換句話說,孩子在1歲之內,如果地板不是特別涼,就沒有必要給他穿毛線織的鞋子或者腳套。

學會站立和行走以後,在條件適合的環境下,孩子應該儘量光一光腳。孩子的足弓最初都是比較平直的,通過站立和行走,足弓和腳腕就得到了積極的鍛鍊。只有這樣,足弓纔會慢慢地拱起來,腳腕也會變得強勁有力。在粗糙不平的地面上行走,還能加強我們對腳部和腿部肌肉的鍛鍊。

當然,在寒冷的天氣裏,或者當孩子在室外的人行道、不安全的路面上行走時,是需要穿鞋的。但是在兩三歲之前,堅持讓孩子在屋裏光着腳(或者穿着襪子)活動,或者在暖和的天氣裏讓孩子光着腳在室外、海灘上、沙箱裏或者其他安全的地方行走,也是大有好處的。

孩子一開始最好穿半軟底的鞋子,這樣更便於小腳丫的活動。買那些樣子別緻的鞋子實在是浪費錢財。關鍵在於要讓鞋子足夠大,使腳趾頭不至於蜷着,但是也不能大得穿不住。

孩子的腳長得驚人地快,用不了多久鞋就小了,有的時候一雙鞋只能穿2個月。所以父母要養成習慣,每隔幾個星期就要試一試孩子的鞋,看看它們是不是還夠大。鞋子的大小不能只容許孩子的腳趾頭伸直,還要再大一些才行,因爲孩子走路時,每邁一步,腳趾就會往前擠。所以,當孩子站着不動的時候,鞋尖部分必須留有足夠的空間。要在孩子把腳伸進去以後,腳趾前面還有半個大拇指甲(約0.6釐米)的空間。你不能在孩子坐着的時候進行判斷,因爲人站着的時候,腳在鞋子裏佔的空間更大。當然了,鞋子的寬窄也必須合適。有一種可以調節大小的軟鞋,能夠放大足足一個號碼。帶防滑底的鞋子是很有用的,這樣,孩子就不至於先學會滑冰,後學會走路了。你可以用粗砂紙把光滑的鞋底打磨得粗糙一些。

只要鞋子合腳,價格便宜的也無妨。只要不會出太多的汗,給他穿布面膠底鞋也是不錯的。最初的幾年裏,寶寶的腳都是圓圓胖胖的,所以,矮幫的鞋子有時會穿不住,不如高幫的鞋子方便。但是除此以外,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非要給孩子穿高幫鞋不可。孩子的腳踝並不需要額外的保護。

遊戲圍欄。從孩子3個月的時候起,遊戲圍欄就能派上很大的用場。對於那些十分忙碌的父母來講,它的作用尤其明顯。你可以把遊戲圍欄放在起居室、廚房,或者你工作的房間裏,這樣你就可以一邊幹活,一邊近距離地看着孩子,同時,孩子又不至於被踩着或者磕着。

當孩子長到能夠站立的年齡,他還可以抓住遊戲圍欄的扶手,而且腳底下還有一個穩固的底座,因而十分安全。在天氣好的時候,你可以把圍欄搬到門廊裏,讓孩子安全地坐在裏面,觀察周圍的世界。

如果你打算使用遊戲圍欄,最好在嬰兒三四個月的時候就讓他熟悉這個東西。要趁他還沒有學會站立和爬行,也不曾感受到地板上的自由自在的時候,就經常把他放在裏面。否則,他一開始就會把它當成監獄看待。等他能坐會爬的時候,就會很高興地去夠幾英尺以外的東西,還喜歡玩比較大的物件,比如,炒菜勺子、平底鍋、過濾勺等。所以,當他對遊戲圍欄感到厭煩的時候,就可以讓他坐在嬰兒安樂椅上,或者坐在連體桌椅上。給他一些到處爬行的時間對他是有好處的。

然而,即使孩子願意,也不應該讓他一直待在遊戲圍欄裏。他需要一些時間進行探索性的爬行,但是要有成年人的看護。每過一個小時左右,你就應該陪他玩一會兒,抱抱他,或者用背兜把他挎在胸前,帶着他們走動走動。在12~18個月之間,多數孩子在遊戲圍欄裏待的時間就會越來越短。

鞦韆。在孩子學會了獨坐,還不會走路的這段時間,鞦韆就派上用場了。有的鞦韆還帶有動力裝置,有的是爲了在過道上使用而專門設計的,還有的裝有彈簧,能把孩子彈起來。需要注意的是,彈簧上應該有罩子,防止手指受傷。否則,彈簧的間隙就不應該超過3毫米寬。有的孩子會高興地盪來盪去,玩上很長時間,也有的孩子很快就玩夠了。玩鞦韆能夠避免孩子在會爬以後可能導致的很多麻煩,但是也不應該讓寶寶成天地坐在上面。他們需要大量的機會去爬行、探索、站立和行走。

學步車。學步車曾經很受歡迎,因爲它看起來好像能幫助孩子早一點學會走路。但實際上,學步車反而會成爲寶寶學步過程中的阻礙,因爲孩子要做的只是擺動自己的雙腿,根本用不着擔心身體平衡的問題。走路需要多種技能,而寶寶可能會圖省事,不願意去學習走路必需的所有技能。他靠自己的力量已經玩得很開心了,爲什麼還要學習走路這種困難的新花樣呢?

另外,學步車還很危險,曾經使很多孩子受傷。因爲它提升了孩子的高度,所以寶寶可以夠到可能對他造成傷害的物品;它提高了孩子的重心,所以寶寶更容易摔倒;它還使孩子向前運動的速度達到了驚人的水平。孩子使用學步車的時候,容易連人帶車一塊順着樓梯滾下去,從而造成嚴重的傷害。類似的先例已經出現過了。應該停止嬰兒學步車的生產。如果你有一輛,那麼最安全的辦法就是把輪子卸下來讓它無法滾動,要麼就乾脆把它扔掉。

哭鬧和安撫

他爲什麼哭?這是個重要問題,如果你是第一次照顧孩子,這個問題就更重要了。嬰兒的哭鬧跟大一點的孩子不同,這是寶寶唯一的表達方式,所以含義很多,不僅是因爲疼痛或者傷心。隨着寶寶的成長,哭鬧就不是什麼大問題了,因爲大一些的孩子就不那麼愛哭了,而且父母也能知道孩子的需要,所以也就不那麼擔心了。

但是,在最初的幾個星期裏,莫名其妙的問題會不斷地鑽進你的腦海:他是不是餓了?是不是尿溼了?他是不是哪裏不舒服?是不是病了?是消化不良嗎?還是他覺得寂寞了?父母很難想到孩子會因爲疲勞而哭鬧。然而,這恰恰是孩子哭鬧的最常見原因之一。

有的時候問題很好解決,但是也有很多哭鬧不那麼容易解釋。事實上,到幾個星期大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嬰兒——特別是第一胎的寶寶——都會進入一個煩躁不安的時期。雖然我們可以給這個時期命名,但卻不能準確地對它作出解釋。當這種哭鬧只在傍晚或者下午有規律地出現,可能是由腸痙攣引起的。腸痙攣有時跟腹脹和排氣有關。如果寶寶一到白天或者晚上的某個時間就會哭鬧,我們只能嘆口氣對自己說,在這個階段他就是一個煩躁型的孩子。有的孩子哭起來異常激烈,而且又踢又踹,有人把這樣的孩子叫做驚厥型嬰兒(不同於“機能亢進”,後者經常用來描述大孩子的表現)。

即使是健康的嬰兒也會在前3個月內出現煩躁和無法安慰的哭鬧。這種情況一般會在前6周左右變得越來越嚴重,然後就慢慢地減弱。和美國的嬰兒相比,那些工業欠發達國家的孩子出現煩躁的階段普遍較短,但也還是會出現。從出生到大約3個月的這段時間,嬰兒的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都沒有成熟,還處在適應外界環境的時期。但是,也有些嬰兒要比其他孩子更難順利地適應這個過程。

最讓父母頭疼的事情莫過於面對一個哭鬧不止、無法安撫的小嬰兒。所以一定要記住,寶寶最初幾周的過度哭鬧只是暫時現象,並不意味着什麼嚴重的問題。如果你很擔心(誰能不擔心呢),就讓醫生給你的寶寶仔細地檢查一下,也好打消你的疑慮。如果需要的話,還可以再檢查一次。另一個需要牢記的問題就是,想通過搖晃孩子來止住哭鬧的做法是非常危險的。這一點非常重要,值得反覆強調。更多關於哭鬧得無法安慰的嬰兒(腸痙攣)的內容,請參見78頁。

找出原因。人們曾經認爲好母親都能區分孩子的不同哭聲,而且知道如何做出反應。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哪怕是非常出色的父母,基本上也無法靠聲音來分辨不同的哭聲。所以,他們會針對不同的情況,試着做出不同的反應,來推測孩子哭鬧的原因。這裏有一些可能的原因僅供參考(同時可以參照53頁的備忘清單):

● 是因爲餓了嗎?不管你是按照固定時間餵奶,還是根據孩子的需要給他餵奶,都會逐漸瞭解孩子的生活規律——比如在一天當中,他什麼時候可能想多吃一點,什麼時候會早早地醒來等。有些孩子根本不會形成有規律的習慣,那就更難推測他在什麼時候需要什麼了。比如說,孩子一天當中的最後一頓飯只吃了平時的一半,他就很可能在一個小時之後醒來哭鬧,而不是像往常一樣要3個小時以後才睡醒。當然,有的時候孩子雖然比平時吃得少很多,但還是會一直睡到下一次吃奶的正常時間。可是,如果孩子吃得和平時一樣多,卻不到3個小時就醒來哭鬧,這就不太可能是飢餓引起的了。

● 他想吸吮手指或奶嘴嗎?對於嬰兒來說,就算吃不到母乳或是配方奶,吸吮的動作本身也是令人安慰的。如果你的孩子煩躁不安但又確實吃飽了的話,你就可以給他一個橡皮奶嘴,或者鼓勵他吸吮自己的手指頭。大多數嬰兒在最初幾個月都會舉起手指吸吮着玩,然後他們會在1~2歲之間的某個時候自己改掉這個習慣。早期的吸吮不會形成對奶嘴的長期依賴(更多關於橡皮奶嘴的內容,請參見37頁)。

● 會不會由於孩子的飯量增長了,原來的定量不夠吃?或者因爲母親的奶水變少了,孩子吃不飽?嬰兒的飯量不會一下子就超過原有的定量。如果奶水不夠,他就會一連幾天比平時花更多的時間吸吮母乳,或者每次吃配方奶的時候都把瓶子吃得乾乾淨淨,然後還要四處張望,想再多吃一點。他還會比平時醒得早些,但是不會太早。大多數情況下,他都是在連續好幾天餓得提前醒來之後,纔開始在吃完奶的時候哭鬧。

● 他需要讓人抱抱嗎?小嬰兒特別需要有人抱一抱、搖一搖,當他在身體上感到了安全的時候,纔會平靜下來。有的孩子在緊緊裹着的時候,或者包在溫暖舒適的毯子裏,胳膊無法活動的時候,就能感到安慰,從而緩解哭鬧。包裹和搖動之所以會有這種舒緩情緒的作用,可能是因爲它們重新創造了子宮裏那種熟悉的感覺。白噪聲①——比如吸塵器的聲音、收音機的靜電聲,或者父親母親發出的“噓噓噓”的聲音——也可以起到類似的舒緩作用。

● 孩子是否因爲排泄而哭鬧?大多數嬰兒似乎並不在乎這些,尤其是那些小嬰兒。但是也有些寶寶對此比較挑剔。檢查一下尿布,該換就換。如果他用的是尿布,就要檢查一下安全別針,看看孩子是否被扎着了。雖然這種情況十分少見,但還是得看一看,確保萬無一失。另外,還要看一看是否有頭髮或者線頭纏住了他的手指或腳趾。

● 是消化不良嗎?有個別孩子消化奶水的能力比較差,每次吃完奶以後都會哭鬧一兩個小時,因爲這時胃腸正在消化奶水。如果是母乳餵養,母親就應該考慮改變一下自己的飲食——比如,減少奶或者咖啡的攝入。如果孩子吃的是配方奶,就可以請教一下醫生或者護師,看看是否有必要改喂其他的奶粉。有些研究者發現,改用能降低過敏反應的配方奶可以減少許多嬰兒的哭鬧;也有一些專家認爲,只要不出現其他的過敏反應,比如皮疹,或者家族性的食物過敏症,就不應該採用這種辦法。

● 是否因爲胃部灼熱?多數孩子都會出現嘔吐,有些還比較嚴重。當奶從胃裏涌上來時,有的孩子會感到疼痛,因爲胃酸會刺激食道(從胃到口腔的管道)。由於胃部灼熱而哭鬧的孩子吃完奶以後立刻就會嘔吐,這時候奶還停留在胃裏呢。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你已經給孩子拍過後背順過氣,也得試着再拍一拍讓他打嗝。如果這種哭鬧經常出現,你就應該跟醫生或護師討論這個問題。(醫學上把這種問題稱爲胃食管返流症,或者GERD;具體內容請參見93頁。)

● 孩子是不是生病了?有的時候,孩子哭鬧就是因爲他們覺得不舒服。一般來說,孩子生病之前都會變得愛發脾氣,到後來纔會表現出生病的明顯症狀。除了哭鬧以外,往往還有一些症狀可以提醒你孩子病了——比如流鼻涕、咳嗽或者腹瀉等。如果你的孩子不僅哭得十分傷心,而且還有其他生病的症狀,或者從總體的精神狀態、行爲舉止或者神情氣色上都和平常不一樣,那就要給他測量一下體溫,還要打電話給醫生或者護師尋求幫助。

● 他是不是被寵壞了?雖然大一點的孩子可能被寵壞,但是你可以放心,在最初的幾個月裏,你的寶寶不會僅僅因爲被慣壞了而哭鬧。一定是有什麼事讓他心煩了。

● 是不是他太累了?有些小嬰兒似乎生來就不會安安穩穩地入睡。他們每次到了該睡覺的時候就會變得緊張。那是因爲他們在入睡以前總會出現某種低落的情緒,所以他們就會哭鬧。有些孩子哭起來不顧一切,聲嘶力竭。然後,他們會慢慢地或者突然地停止哭鬧,酣然睡去。對於小一點的嬰兒來說,如果他不能按時睡覺,或者因爲和陌生人在一起,或者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又或者被父母逗弄得興奮時間過長,他們就會變得緊張而又易怒。這些情況非但不能幫助他們入睡,反而會導致睡眠障礙。如果父母或者陌生人還想安慰他們,和他們繼續玩耍、交流,或者搖來搖去,那就只會把情況搞得更糟。

所以,要是你的寶寶已經吃了奶,換了尿布,可是到了睡覺的時候卻還在哭,那麼你首先應該推斷他只是累了,應該把他放到牀上讓他睡覺。如果他還是哭,你就可以試着讓他一個人待幾分鐘,以便給他個機會自己安靜下來。

還有些孩子過度疲勞以後,能夠在輕緩的運動中很快安靜下來——比如推着他在搖籃裏前後搖晃,在童車裏搖晃,或者抱在你的懷裏或者揹着慢慢地走動。在昏暗的房間裏效果會更好。嬰兒偶爾會反常地緊張,遇到這種情況,你也可以試着抱着他走一走或者搖一搖。在這方面,嬰兒搖籃有時候是很管用的。有的父母會把孩子放在嬰兒座椅上,再把座椅放在烘乾機上,然後啓動機器。烘乾機的聲音和震動也可以讓孩子感到安慰。我建議你一定要把孩子捆紮得安全而又牢靠,還要用膠帶固定好座椅,免得它因爲震動而滑落到地板上。但是你不能總指望用這種激烈的方式幫助孩子入睡。這樣容易使孩子對此越來越依賴,他們還會不斷地要求你提供這些待遇。(關於腸痙攣的章節從78頁開始,有更多針對難以安慰的嬰兒的內容。)

備忘清單:安慰嬰兒哭鬧的提示

餵奶,或者給他一個橡皮奶嘴。

換尿布。

抱起來,裹緊了搖一搖,或者晃一晃(絕不要震動)。

製造一些白噪聲(吸塵器的聲音、收音機的靜電聲,或者噓聲)。

把房間的光線調暗,減少對孩子的刺激。

安下心來,告訴自己寶寶很好,而且你已經把能做的都做了。休息一下,也讓寶寶有機會自己平靜下來。

尿布的使用

給寶寶做清洗。換下溼尿布的時候,不必給孩子沖洗。你可以用棉球或者毛巾蘸着清水給他擦拭,也可以用紙巾蘸着嬰兒洗液給他擦拭,還可以用溼紙巾。在商店購買現成的溼紙巾十分方便,但它們可能含有香精或者其他化學成分,有時還會引起尿布疹。給女孩做清潔的時候,一定要從前往後擦洗。給男孩換尿布的時候,要先把另一塊尿布搭在他的生殖器上,等你一切就緒的時候再拿開。這樣就不至於在你還沒給他包好尿布時被他尿了一身。讓寶寶的皮膚在空氣中晾一晾是很有好處的。換完尿布以後一定要用肥皂和清水把手洗乾淨,因爲這樣可以預防有害細菌的擴散。

何時換尿布?大多數父母都在把孩子抱起來餵奶的時候換一次尿布,然後把孩子放回牀上之前再換一次。忙碌不堪的父母們發現,如果每次餵奶時只換一次尿布——一般在餵奶之後進行——就可以節省時間,還能減少洗尿布的麻煩,因爲孩子經常會在吃奶的時候排便。大多數嬰兒對溼尿布都沒什麼反應,但是也有些孩子對此極爲敏感,所以更需要經常地更換。如果孩子蓋得很暖和,溼尿布就不會感覺涼。溼的衣物只有暴露在空氣中才會變涼,因爲水分的蒸發會帶走熱量。

一次性紙尿褲。如今,大多數父母都會選用一次性紙尿褲,不僅因爲方便,還因爲紙尿褲可以吸收更多的尿液。一次性紙尿褲的吸溼性能很好,所以看上去比較乾爽。但即使這樣,紙尿褲也要像棉尿布一樣勤換。如果你選擇了尿布服務,那麼使用棉尿布的費用和購買紙尿褲的費用就差不了多少。在家裏洗尿布可以節省一部分開支,但是要付出更多的勞動。爲了減少木頭紙漿的消耗,也爲了減少垃圾填埋的壓力,有些家庭會選用棉尿布。一次性紙尿褲的生產商已經進行了改進,紙尿褲對於環境的危害已經被降低到不高於棉尿布的水平。吸收能力超強的新型紙尿褲偶爾會出現破裂,裏面會漏出一些凝膠似的東西(吸收液體的材料)。有些父母誤以爲這種材料是用來殺蟲的,甚至認爲它會引發皮疹,其實這種東西沒有什麼危害。

棉尿布。如果你選擇了尿布服務,就會每週收到他們寄來的一包乾淨的尿布。如果你自己準備尿布,自己清洗,就會需要至少幾十條尿布。雖然你省了一些錢(買尿布的花銷還不到尿布服務價格的一半),但卻需要投入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幹這些活。很多父母都喜歡事先疊好的尿布。這種尿布用尼龍搭扣粘合在一起。如果你喜歡老式的尿布,就要在使用的時候注意兩件事情:第一,要在最容易尿溼的地方墊得厚一些;第二,不要把孩子的兩腿之間塞得滿滿的,使兩條腿叉開老遠。

對於正常身長的嬰兒,你可以用普通大小的正方形尿布或者長方形尿布,按照下面的圖示摺疊:首先折成3層的長條,然後從一端折起1/3。這樣,有一半尿布就是6層,另一半則是3層。男孩的身前需要雙倍的厚度。如果女孩是趴着的,那麼較厚的一端也要放在身前(當然不是指睡覺的時候,而是說玩耍的時候)。如果女孩仰臥,那就放在身後。別別針的時候,先要把兩根手指伸到尿布和孩子中間,免得扎着孩子。使用前可以先把別針往肥皂上戳一戳,這樣更容易穿透尿布。

過去,父母們會給孩子穿上防漏尿褲,避免牀單被尿溼(也爲他們自己減少麻煩)。如今的尿布褲是由高科技的透氣材料製成的,可以讓更多的空氣在寶寶的臀部循環(這一點能夠真正緩解尿溼,從而減少尿布疹的生成)。但是,它們並不是百分之百防水,所以會有一點滲漏。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使用兩塊尿布。你可以把第二塊尿布給孩子圍在腰上,像系圍裙那樣,然後再用別針別住。你還可以把它疊成長條,順着第一塊尿布的中央墊好。

尿布的洗滌。要準備一隻帶蓋子的提桶,裝滿水,尿布一換下來,就馬上放進去。如果在每4.5升的水裏加入半杯硼砂或者漂白劑,就能有效地祛除污漬。換下沾有糞便的尿布時,先要用刀把糞便刮到便池裏,或者用手抓住尿布(一定要抓牢),在衛生間裏用水龍頭沖洗。每次洗完尿布的時候都要把尿布桶刷一遍。(當然,如果你選擇了尿布服務,就只要把尿布連同上面的污物一齊扔到他們提供的塑料桶裏就行了。尿布服務公司會取走塑料桶,給你留下一大袋乾淨的尿布。)

尿布可以放在洗衣機或者洗衣盆裏清洗,要使用溫和的肥皂或者洗滌劑(先把肥皂溶解),漂洗2~3遍。漂洗的次數要看水是否已經變清,孩子的皮膚是否比較嬌嫩。如果孩子的皮膚不太敏感,沖洗兩遍基本上就可以了。如果發現孩子長尿布疹,你就要格外注意——至少在皮疹出現的時候要採取專門的措施。或許還需要定期採取措施(請參見第96頁)。

如果尿布(或者別的衣物)變硬了,吸溼性能下降,或者被肥皂裏的沉積物弄得發黃(就像澡盆裏的墊子一樣),一般可以用淨水器把衣物軟化,同時祛除那些沉積物。但是不要使用織物柔順劑——因爲它會在織物上留下一層保護膜,從而降低尿布的吸水性。

排便

胎糞。出生後的一兩天之內,嬰兒會排出一種黏稠而又細膩的黑綠色糞便,這被稱爲胎糞。以後孩子的糞便纔會逐漸變成棕色和黃色。如果嬰兒在第2天結束時還沒有排大便,就應該向醫生報告。

胃-結腸反射。多數寶寶吃完奶很快就想排便,這是因爲胃裏裝滿食物以後會對腸道產生從上到下的刺激。這種連帶反應叫做胃-結腸 (即gastrocolic,其中gastro 是“胃”的意思,colic是“腸”的意思) 反射。早飯以後人們最容易產生排便的感覺,就是因爲在一夜的休眠之後,胃腸的活動又開始了。

有時候,在最初的幾個月裏,這種胃-結腸反射最爲活躍。吃母乳的嬰兒更是如此,每一次吃完奶都會排便。令人不方便的是,還有個別嬰兒只要一吃奶就會使勁地排便。雖然排不出什麼來,但他還是在使勁。只要含着乳頭,他就會不停地使勁,以至於連奶都吃不成。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先停下來等15分鐘。先讓孩子的腸道穩定下來,然後再試着餵奶。

吃母乳的寶寶。母乳餵養的寶寶每天排便的次數可能很多,也可能很少。在前幾個星期裏,多數嬰兒一天都要排好幾次大便,有的甚至每次吃完奶以後都要排便。大便的顏色一般都是淺黃色的,可能很稀,呈麪糊狀或小顆粒狀,還可能帶有黏液。這時的糞便一般都不會很硬。

在1~3個月的時候,許多餵母乳的嬰兒排便次數都會明顯減少(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在於,母乳非常容易消化,沒有多少剩餘的東西可以形成大便)。從此以後,有的孩子就開始一天只排一次大便,還有的隔天才排一次,甚至還有更少的。那些從小就認爲人必須每天排便的父母要放輕鬆,只要孩子感覺良好,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吃母乳的寶寶即使每兩三天排便一次或者更少,他的大便也會是比較軟的。

吃配方奶的寶寶。用配方奶餵養的嬰兒,最初每天會排便1~4次(也有個別嬰兒每天排便可能多達6次)。隨着寶寶不斷長大,他每天的排便次數就會逐漸減少到1~2次。吃配方奶的嬰兒排出的大便一般都呈糊狀,淺黃色或者棕黃色。但是,有的嬰兒排出的大便總像是炒得很嫩的雞蛋一樣(凝塊中夾雜着稀溜溜的物質)。如果寶寶的大便很好(軟而不稀),而且孩子並沒有不舒服的表現,體重增長也很正常,那麼排便的次數和顏色就都不重要了。

吃牛奶的嬰兒最常見的排便障礙就是便祕。這個問題會在第634頁進行討論。還有個別吃配方奶的嬰兒,他們前幾個月的大便會呈稀散、綠色的凝乳狀。如果孩子的大便總是有點稀散,但是他感覺很好,體重增長也正常,而且醫生或者護師都沒有發現孩子有什麼問題,那麼,大便稀散的問題就可以忽略。

排便困難。有的孩子雖然排便次數不多,但是兩三天以後他們就開始經常使勁,好像排不出大便一樣。但是,大便排出來以後還是軟的。這種情況不屬於便祕,因爲大便並不是又乾又硬的。我認爲問題的根源在於孩子的協調性不好。孩子的一組肌肉用力向外推,而另一組肌肉卻在往裏收,所以儘管使了半天的勁,卻沒什麼效果。隨着孩子神經系統的發展,這個問題就會得到解決。

有時候,可以在每天的飲食里加入2~4湯勺的李子醬或者濾過的李子汁,這樣一般都能幫助寶寶增加排便的次數。即使寶寶還不需要固體食物,你也可以這樣做。這種情況根本不用服藥,而且最好不要使用栓劑或者灌腸劑,否則孩子的腸道可能對它們產生依賴。還是用李子或者李子汁來解決這個問題吧。

大便的變化。現在你知道了,即使嬰兒的大便總是跟別的孩子有點不一樣,只要他們都感覺很好,就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如果孩子的大便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就可能意味着出現了問題,應該向醫生或者護師說明情況。舉例來說,無論是吃母乳的嬰兒還是吃配方奶的嬰兒,他們的大便都可能是綠色的。如果大便總是綠色的,孩子也很好,那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如果他們的大便原來是糊狀的,後來變成了塊狀,有點稀散,而且排便次數也有所增加,這就可能說明孩子的消化有問題,或者腸道出現了輕微的感染。如果孩子的大便變得很稀,顏色發綠,排便次數頻繁,大便的氣味也發生了變化,幾乎就可以斷定,孩子的腸道有炎症,只是程度輕重的問題。

一般說來,排便次數的增減和大便狀態的變化要比大便顏色的變化更重要。暴露在空氣裏的大便可能會變成棕黃色或者綠色。這一點都不重要。

孩子腹瀉的時候,大便裏會經常帶有黏液,這就表示腸道有炎症。類似的症狀也可能出現在消化不良的時候。這種黏液可能來自消化道的上部——比如來自患感冒的寶寶或者健康新生兒的喉嚨和氣管,有些嬰兒在出生後的前幾個星期也會產生很多黏液。

如果在孩子的食物中加入一種新的蔬菜(不經常吃的蔬菜),它隨着大便排出來的時候,會有一部分看上去和剛吃下去的時候一樣。如果這種蔬菜還引起了類似發炎的症狀,比如帶有黏液的腹瀉,那麼下一次就應該少給孩子吃這種蔬菜。如果沒有發炎的跡象,就可以繼續給他吃同樣的分量,甚至可以逐漸增加一些,直到孩子的腸胃適應了這種蔬菜,能更好地消化它爲止。需要提醒的是,甜菜會讓寶寶的大便完全變成紅色。

大便上的血絲一般都是由大便乾燥導致的肛裂出血造成的。出血本身並不要緊,但還是應該找醫生看一看,以便迅速地治好便祕。

大便裏大量帶血的現象很少見。如果有,原因可能是腸道畸形、嚴重腹瀉或者腸套疊(請參見第631頁)。遇到這種情況應該立即請醫生,或者馬上把孩子送到醫院。

洗澡

什麼時候洗澡?多數寶寶洗過幾個星期的澡以後就會喜歡洗澡。所以,洗澡的時候不要着急,要和孩子一起享受這種樂趣。在最初的幾個月裏,給孩子洗澡的最佳時間就是在上午餵奶之前。其實,在任何一次餵奶之前都可以——但是不要在餵奶之後,因爲你會希望孩子在這個時候睡覺。到孩子適應了一日三餐的時候,你就可以把洗澡的時間改到午飯之前或者晚飯之前。孩子再大一點,他吃完晚飯以後就可以玩一會兒。這樣的話,晚飯以後給他洗澡會更好一些。如果他的晚飯吃得很早,那在晚飯後洗澡就更好了。洗澡的房間要溫暖適宜,如果必要,可以在廚房裏進行。

海綿浴。雖然有人每天都要泡一個澡或者洗個海綿浴,但是實際上,只要孩子的屁股周圍和嘴巴周圍很清潔,完全可以一個星期只洗一兩次。在不洗全身浴的時候,你可以用海綿給他擦洗一下墊尿布的部位。因爲新父母沒有經驗,所以剛開始使用浴盆的時候肯定會很緊張——小寶寶看起來是那麼無助,他四肢柔弱,身體打滑,打完肥皂以後就更滑了。另外,嬰兒剛開始在盆裏洗澡的時候也會感到很不自在,因爲他在浴盆裏得不到很好的支撐。所以,你可以先用海綿給他擦洗幾個星期,等到孩子感到安全以後,再把他放到盆裏洗澡。如果你願意的話,還可以多等一段時間。大多數醫生都建議,在嬰兒的臍帶沒有乾燥脫落之前不要給他進行盆浴。這樣做是有道理的,但即使臍帶真的沾溼了也沒有什麼關係。

用海綿給嬰兒擦洗的時候,可以把他放在桌子上,也可以放在你的大腿上。你可能需要把一塊防水的材料鋪在嬰兒身下。如果你使用硬麪的桌子,上面就應該鋪好墊子(比如大枕頭、摺疊起來的毯子或者被子等),這樣一來,嬰兒就不那麼容易翻滾了。嬰兒特別害怕翻滾。頭和臉要用溫水和毛巾擦洗。每個星期用肥皂洗頭一兩次就可以了。在需要的地方或者必要的時候,可以用毛巾或者手給他輕輕地擦上一點肥皂。然後,用乾淨的毛巾把他身上的肥皂擦乾淨,至少擦上2遍。要特別注意擦洗有褶皺的部位。

爲盆浴作準備。在開始洗澡之前,一定要把需要的東西都放在手邊。如果忘了拿毛巾,你就只好抱着溼淋淋的嬰兒去拿了。把你的手錶摘掉,再紮上一條圍裙,不要把你的衣服弄髒了。然後再準備好下列物品:

● 肥皂

● 浴巾

● 毛巾

● 必要時用來擦鼻子和耳朵的脫脂棉

● 潤膚露

● 襯衣、尿布、別針和睡衣

你可以在臉盆裏、洗碗盆裏、廚房的水池裏,或者塑料浴盆裏給寶寶洗澡。有些浴盆裏有海綿襯墊,有助於固定孩子,讓他保持適當的姿勢。用普通的浴缸洗澡時,大人往往會累得腰痠腿痛。爲了讓你自己舒適一點,你可以把洗碗盆或者小浴盆放在桌子上,或者放在別的比較高的東西上面,就像理髮師那樣。你也可以坐在凳子上,在廚房的洗滌池裏給寶寶洗澡。

洗澡水的溫度應該和體溫差不多(32.2℃~37.8℃)。溫度計可以讓缺乏經驗的父母感到踏實,但實際上不用溫度計也可以。每次都要用你的肘部或者手腕來測試水溫,應該感覺溫暖舒服,而不是很燙。一開始要用少量的水,3~5釐米深即可。當你能夠穩妥地抱着孩子的時候,就可以多加一些水了。爲了防滑,你可以在給孩子洗澡的時候,把毛巾或者尿布搭在澡盆的四周。

給寶寶洗澡。抱住孩子,讓他的頭枕在你的手腕上,再用同一隻手的手指牢牢地抓住他的大臂。先用一條柔軟的毛巾給孩子洗臉,不打肥皂。然後給他洗頭,每個星期只要用一兩次肥皂就可以了。打完肥皂以後,用一條溼毛巾把頭上的肥皂沫擦掉,要擦洗2遍。毛巾不要太溼,否則肥皂水就會流進孩子的眼睛裏產生刺痛。(有一些嬰兒專用的洗髮液,它們不像普通洗髮水那樣刺激眼睛。)然後,你就可以用毛巾或者你的手給孩子清洗其他部位了,比如身上、胳膊和腿。女孩的大陰脣中間要輕輕地擦洗。(請參見第64頁,瞭解割除了包皮的陰莖和未割除包皮的陰莖的清洗方法。)擦肥皂的時候,擦在手上要比往毛巾上擦省事得多。如果孩子的皮膚比較乾燥,那就儘量不要用肥皂,一個星期用一兩次就行了。

如果你覺得緊張,怕把寶寶掉到水裏,那就可以把他抱在大腿上,或者放在桌子上擦肥皂。然後用雙手把他抱緊,放到浴盆裏沖洗。沖洗之後再用一條柔軟的浴巾擦乾。擦的時候,要採取蘸的方法,不要揉搓。如果嬰兒的臍帶還沒有完全脫落,洗過盆浴之後一定要用棉球把它徹底擦乾。

潤膚露。洗完澡給嬰兒塗潤膚露的時候很好玩,嬰兒也喜歡。但是,在多數情況下,根本沒有必要給孩子塗潤膚露。如果寶寶皮膚乾燥,或者有點尿布疹,擦一點潤膚露會有一定的好處。嬰兒護膚油和礦物油更要少用,因爲它們有時會引起輕微的皮疹。含有滑石成分的嬰兒爽身粉一定不要使用,因爲一旦吸進身體裏,就會給肺部帶來危害。純粹用玉米澱粉製成的嬰兒爽身粉同樣好用,而且更加安全。

身體各部分

皮膚。新生兒可能會長各種斑點和疹子,其中大多數都能自行消失,或者會淡化得幾乎看不出來。然而,有的疹子的確是某些疾病的徵兆,因此,如果寶寶長了不常見的疹子,一定要向醫生或護師諮詢。更多關於疹子(包括尿布疹)和胎記的內容,請參見第67頁。

耳朵、眼睛、口腔和鼻子。嬰兒只需要清洗外耳和耳道的入口處,耳道的裏面不要洗。不要使用棉籤(它只能把耳屎推得更深),用毛巾就可以了。耳屎是在耳道里形成的,它的作用是保護和清潔耳道。眼淚會不停地衝刷眼睛(而不只在寶寶哭的時候)。這就是爲什麼在眼睛健康的時候不必用眼藥水沖洗眼睛。口腔一般不需要專門的護理。

鼻子有個非常好的自潔系統,可以保持自己的清潔。鼻腔的內壁長滿了看不見的絨毛,它們不停地把黏液順着鼻腔向下疏導,最終彙集到多毛的鼻孔處。這時,鼻涕就會刺激嬰兒的鼻子,嬰兒就會打噴嚏,或者會用手把鼻涕揉出來。洗完澡給嬰兒擦身體的時候,你可以先把乾結的鼻涕泡溼,然後再用洗臉毛巾的一角輕輕地把它擦出來。如果擦鼻子的時候嬰兒表現得不耐煩,那就沒有必要和他較勁了。

有些時侯,特別是在房間裏有暖氣的時候,嬰兒的鼻孔裏會積存很多幹結的鼻屎,它們會阻住呼吸道的一部分,從而影響嬰兒的正常呼吸。在這種情況下,每次吸氣都會使嬰兒的胸肋下緣向裏收縮。大一點的孩子或者成年人都會用嘴呼吸,但是多數嬰兒都不會張嘴呼吸。請參見590頁,瞭解疏通阻塞的鼻孔的方法。

指甲。在寶寶睡着的時候給他剪指甲是最方便的。指甲刀比指甲剪好用。如果你用銼刀把指甲磨平,當寶寶揮舞小手的時候,就不會有尖利的邊緣劃傷他的臉。指甲銼還不會夾到他的手指尖。如果你一邊銼着寶寶的指甲一邊唱歌,那麼剪指甲這項常規的工作就會變得很有樂趣了。

那個軟軟的地方(囟門)。嬰兒頭頂上那個柔軟部位是顱骨還沒有長合的地方。囟門的大小因人而異。如果孩子的囟門比較大,你也不必擔心,而且,它肯定比較小的囟門長合得晚。有些孩子的囟門在9個月的時候就已經長合了,也有些寶寶直到2歲囟門纔會完全閉合。而囟門閉合一般的時間都是在寶寶12~18個月之間。

父母們都怕碰到這個軟軟的部位,擔心會出危險。其實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囟門由一層像帆布一樣結實的膜覆蓋着,一般的觸摸不會傷着嬰兒。在光線好的時候,你還能看見囟門的搏動,其頻率介於呼吸頻率和心跳頻率之間。

肚臍的癒合。在子宮裏的時候,嬰兒是通過臍帶中的血管獲得營養的。他們一出生,醫生就會將臍帶結紮,並且在靠近嬰兒肚皮的一端把它剪斷。剩下的一小截臍帶會慢慢地萎縮,最終從身上脫落。這個過程一般會在兩三個星期結束,也有的需要更長時間。

臍帶脫落以後會留下一個稚嫩的傷口,還需要幾天或者幾個星期才能完全癒合。這個傷疤必須保持潔淨和乾燥,防止感染。如果保持乾燥,上面就會長出一塊硬痂,起保護作用,傷口完全後癒合後硬痂纔會脫落。肚臍不需要遮蓋,因爲這樣會更乾燥一些。臍帶脫落以後,嬰兒就可以進行盆浴了。洗完澡以後,要馬上用毛巾的一角把它拭乾。如果你喜歡,用棉球也可以。在傷口完全癒合之前都要這麼做。臍帶脫落的前幾天,肚臍可能會出血或者有液體滲出,這種現象可能會一直持續到臍帶脫落、傷口完全癒合爲止。如果尚未癒合的肚臍上的硬痂被衣物刮掉了,可能會出一兩滴血。這點血對嬰兒沒有任何影響。

爲了不弄溼肚臍,應該把尿布系在嬰兒的肚臍下面。如果尚未癒合的肚臍傷口變得潮溼,而且有膿水流出來,那就必須更加認真地保護它,不要讓尿布再把它浸溼。另外,還要每天用棉籤蘸着酒精清洗肚臍周圍有皺褶的地方。如果傷口癒合得很慢,嫩傷口就可能變得凹凸不平,長出所謂的“肉芽”,但是這沒有什麼關係。在這種情況下,醫生可能會使用一種保持乾燥和促進癒合的藥物。

如果肚臍和周圍的皮膚變得發紅,或者流出有臭味的膿水,或者這兩種症狀同時出現,那就說明可能發生了感染。你應該立即和醫生或者護師聯繫,因爲這種感染可能會發展成十分嚴重的問題。

陰莖。包皮是嬰兒出生時包裹在陰莖頭部(龜頭)的套狀皮膚。包皮前端的開口足以讓嬰兒把尿排出去,但是又小得足以保護陰莖口(尿道)不患尿布疹(請參見第636頁,“陰莖末端的疼痛”)。孩子慢慢長大,包皮一般都會和龜頭脫離,而且變得更有彈性。這個過程通常需要3年的時間,包皮的彈性也會發展比較充分。有些孩子需要的時間會更長一些,甚至要等到青春期的時候包皮纔會具有充分的彈性。但是這個問題根本沒有必要擔心。只要經常清洗陰莖,即使清洗的時候不把包皮擼起來,也能使陰莖保持乾淨和健康。

在嬰兒包皮的末端可以看到白色的蠟狀物質(包皮垢)。這是很正常的。包皮垢是由包皮內側的細胞分泌出來的,是包皮和龜頭之間的天然潤滑劑。

包皮環切術。對陰莖施行包皮環切術就是把包皮割掉,讓陰莖頭暴露在外邊。這種手術一般都在嬰兒出生後的第一個星期裏做。包皮環切術的確切起源無從考證,但它已經在世界的很多地方出現了至少4000年了,出現的原由也很多。對猶太人和穆斯林而言,割除包皮具有重要的宗教意義。在有些國家,那是一個青春期的儀式,標誌着一個男孩子已經成年。

在美國,割除包皮一般是爲了別的原因。有的父母擔心,如果孩子不割包皮,他心裏可能會不舒服,因爲自己看上去跟割過包皮的父親、哥哥不一樣。很多醫生認爲,雖然經常的清洗似乎可以和割除包皮一樣有效地預防感染,但是,包皮垢在包皮下面的正常積累有時也會導致輕微的發炎或感染。科學家們曾經認爲,如果丈夫沒有割過包皮,妻子患宮頸癌的可能性就會更大,但是現代研究已經否定了這一點。不割包皮的男孩在兒童時期比較容易患上膀胱炎或者腎炎。大多數醫生現在都認爲,沒有醫學證據表明包皮環切術是非做不可的,而且接受這種手術的人數在近10年間也在減少。

如果你想切除包皮,就應該知道它是一個比較安全的手術。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是有風險的,比如失血或者感染,但一般都比較容易治癒。包皮環切術會有明顯的疼痛,所以很多醫生現在都會使用局部麻醉(打麻醉針)或者別的辦法來緩解疼痛。一般說來,嬰兒會在24小時之內從做手術的緊張狀態中恢復過來。如果你的寶寶感到不舒服的時間超過了24小時,或者不停地滲血,或者陰莖出現了腫大,那就要馬上告訴醫生。如果在換尿布的過程中一連幾次都能發現一滴或者幾滴血,那隻能說明陰莖上的某一塊小硬痂被碰掉了。

陰莖的護理。不管孩子是否做過包皮環切術,培養良好的生殖器衛生習慣從出生那天起就很重要。這是孩子個人衛生習慣的一部分。

如果嬰兒沒有做包皮環切術,那麼每次洗澡的時候都要給他清洗陰莖。用不着專門地清潔包皮,只要輕輕地把外邊洗一下,就能把多餘的包皮垢去除。有些父母可能希望包皮和龜頭能夠儘量地清潔。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把包皮輕輕地拉起來,直到覺得有阻力的時候爲止,然後清潔包皮的下面。千萬不要把包皮強行往後拉,因爲這樣不僅會疼,還可能導致感染或者其他併發症。隨着時間的推移,包皮自然就會變得有彈性了。

嬰兒做了包皮環切術以後,在傷口癒合之前要經常換尿布。這樣可以減少由尿液和大便導致的感染。在傷口癒合期間(大約一個星期),要遵照醫生的建議護理好嬰兒的陰莖,瞭解如何使用繃帶,如何洗澡擦乾,如何使用潤膚露或者護膚油等。傷口癒合以後,你就可以像對待其他部位一樣地清洗陰莖了。

男寶寶的陰莖勃起是很常見的。在膀胱裏充滿了尿液的時候,或者寶寶排尿的時候,這種現象更容易出現。有時甚至看不出明顯的原因,寶寶的陰莖也會勃起。這沒什麼關係。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