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請給孩子一點隱私空間

本文已影響1.63W人 

“童言無忌”一直是人們讚美孩子天真無邪的品性的,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口無遮掩,這是一種缺乏隱私保護意識的典型表現,不僅損害個人形象,而且容易侵害他人權益,故此,大人不僅要從小培養孩子保護隱私的意識,還要學會保護孩子的隱私……

父母請給孩子一點隱私空間


  幼兒的隱私有哪些?

1.身體缺陷。如平足、色盲、矮小、過胖、過瘦、眼小、臉醜等生理或身體上的缺陷,儘管是“明擺”着的,但如果大人時不時提及也會使孩子失意。即便說的是很久之前的事,如出生時瘦得皮包骨或樣子像難看的“小老頭”,也會讓孩子不快。

2.某些心理疾患。對於自己正罹患或曾經罹患過的諸如孤獨症、抑鬱症、多動症等與心理有關的疾患,幼兒往往更爲敏感。如果大人們經常掛在嘴邊,自然不利於疾病的康復。即便疾病已痊癒,當着孩子的面常常提及也等於是“揭短”,同樣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3.曾經的過失。一些在大人看來微不足道的“曾經的過失”,也會使得某些孩子長期耿耿於懷,只要有人提起,他們便會有“被揭傷疤”之痛。這些“曾經的過失”可能包括:某次遊戲得了最後一名、某次表演砸了鍋、某次郊遊出了洋相,甚至小時候愛哭等等。


  4.被體罰的經歷。被打、被罵、被罰站等體罰往往是孩子“沒齒難忘”的痛苦經歷,因爲不僅皮肉受了苦,心靈也可能受到創傷。即使孩子目前已很少遭到體罰,但在旁人面前頻頻提及過去的“受辱史”,仍然會使他陷入極度尷尬之中難以自拔。

5.某些“丟人的毛病”。 幼兒往往對諸如尿牀之類的“毛病”十分敏感,因爲他們覺得這些缺陷會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丟面子”。所以無論是家長,還是幼兒園教師,都不應在小夥伴們面前提及,更不宜嘲笑、挖苦。

6.獨處的小天地。幼兒們往往十分看重自己獨處的小天地,並將其視爲自家的“私人領地”。如果家長常常未經孩子同意在其“領地”裏“檢查”一番,在孩子看來也是對自己“隱私”的公然侵犯。


  7.保存的“私房錢”。儘管幼兒不懂得理財,但如果家長經常對孩子保存的“私房錢”做“結算”,甚至佔爲己有,孩子會感到自己的隱私沒有受到大人的尊重和保護。

8.家庭變故。比如爸爸媽媽離婚、父母有外遇、失去親人、父母犯罪入獄、爸爸好賭等事情都讓孩子感到無地自容。

案例

晚飯後,媽媽問5歲的麗麗:“你愛媽媽多一點,還是愛爸爸多一點?”,麗麗直接說:“我愛爸爸多一點!”爸爸一聽可樂了,立即問道:“你是真的愛爸爸多一點嗎?”誰知,麗麗竟不高興地說:“你們再問,兩個都不喜歡!”爸媽聽後先是一愣,然後大笑起來,而麗麗紅着臉,默不作聲……

其實,這是家庭中常常出現的情景,殊不知,這無意侵犯了幼兒的隱私。


  如何保護幼兒的隱私?

專家認爲,幼兒跟同伴與衆不同的地方都可以認爲是其隱私的範疇,不是大人想當然的隱私,大人覺得無所謂的事情在幼兒的心裏卻是一個天大的祕密。保護孩子的隱私就是尊重和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如果隱私長期被人侵犯,因表達能力有限,其憤怒和委屈的情緒長期壓抑心底後,轉入潛意識,容易產生自卑感,性格變得內向,不利於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相對入園後的孩子而言,年齡越小傷害越大。


  如何保護幼兒的隱私?她認爲:

一、提高保護幼兒隱私的意識。大人們心中的“隱私”和孩子心中的“隱私”大相徑庭,換句話說就是成人和孩子對“隱私”的“劃分”可能大有出入,大人要清楚哪些事情是幼兒的隱私及其幼兒家庭變故,不能隨便跟人家說,不隨意點評,更不能隨便扣帽子、貼標籤。如果是教師,不得傳播或泄露孩子個人隱私。

二、如果不慎泄露了孩子的隱私,孩子也頗感難堪後,大人就要注意了。比如大人需要老師配合而改正孩子的缺點(隱私包括缺點),那請大人都別當孩子的面談論孩子的事情,除非是讚揚。我們換位思考:如果我們在單位犯錯誤,領導當着同事的面說你的缺點,你的感覺又會如何呢?

三、培養幼兒隱私意識。“童言無忌”是幼兒沒有隱私意識的表現,不過家長們平時應當和孩子多交流,直接向孩子講明哪些事可以讓別人知道,哪些事只能自己或爸爸媽媽知道,將隱私具體化,不要隨便議論別人的事情,營造保護別人隱私的氛圍及其養成保護隱私的良好習慣。

哪些言行易泄露幼兒隱私

像本文開頭的個案,孩子愛誰多一點,其實就是其個人隱私,家長不要追問爲宜。值得警惕的是,開玩笑、惡作劇或強迫命令等行爲易泄露孩子的隱私,這可能會讓他心理上感到受了更大的傷害,儘管對大人而言有時完全是出於無意,也可能從來就沒有認識到這些“小事”竟然也會是孩子的“隱私”。如,以嘲笑的口吻說一個3歲的小男孩有了一個“女朋友”可能會使其羞愧難當;強迫孩子在別人面前解開褲子,展示屁股上因頑皮而落下的一塊傷疤也會使他無地自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