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青春期父母一定要做的幾件事

本文已影響2.02W人 

從“焦慮媽”到“淡定媽”:我是如何應對孩子青春期的種種問題的。都說青春期的孩子很叛逆,在很多教育論壇和媽媽羣中常常看到面對青春期孩子焦慮的媽媽的各種發問及求招。

孩子青春期父母一定要做的幾件事

兒子邁入11歲門檻後我也不例外:當他執拗地一遍遍說“不”,當他遇事急躁發火甚至哭鬧,當他梗着脖子斜視着我說“我就是要桀驁不馴”……

每每這時,我覺得自己要抓狂了……

兒子如今已經進入完全的青春期了,從對性方面的懵懂到現在的好奇和探索,從什麼都和我們說到現在悄悄揣着小祕密,從一成不變的小平頭到現在要理時尚的髮型,從依戀着我們到現在的“我就喜歡一個人呆着”……

不一而足,他個頭已超過我們,眼神中透出的堅定和深思也在提醒我們:我長大了!曾幾何時,欣喜的同時我也生出隱隱的擔憂:叛逆期開始了,好大的挑戰!

和很多關注孩子成長的媽媽一樣,我也一直注重教育方面的閱讀與學習,可儘管看了那麼多的書,瞭解各種教育理論,卻很難落實在實踐層面,我依然是個一想到孩子的問題就眉頭緊鎖的“焦慮媽”。

可現在的我少了焦慮,多了淡定。

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受到自己也在不斷地成長,並努力保持與青春期的他“同頻共振”,通過陪伴兒子度過青春期,彷彿也是在尋找自己當年錯失、被忽略的青春期……

這樣的感覺真的很好!這樣一來,怎麼還會有焦慮?更多的是享受兒子的成長時光。

前兩天,當我平靜地說到兒子最近數學成績考了班級倒數時,朋友震驚於我的從容與淡定,驚呼我成了“淡定媽”,直問我怎麼做到的。我這才發現,淡定已然成爲我現在的基本狀態。

首先,有效學習,帶着意識去不斷調整狀態。

我一直認爲,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在這個時代實在是太重要了,其意義怎麼強調都不過分。這幾年我覺得自己進入了一個有效學習的狀態,以前的學習雖然有理論但無法進入行動層面,不落地,可以說是無效的。

而現在通過媽心理成長學院《父母上崗系統培訓系統課程》的體系化的學習,從前已經瞭解的理論和觀點在頭腦中更加清晰,更重要的是還能找到落實的基點。

在這樣的有效學習中,不斷更新理念,吸收科學先進的教育觀。平時做家務、坐地鐵時反覆聽媽心理默薇老師的《青春期逆反破解訓練課程》,讓正確的理念植入大腦,建立正向的神經鏈接,而後以此引導自己的行爲。

比如,默薇老師一直強調“人都有內省機制”,每每想數落孩子的某個方面時,我馬上就想到這句話,立即就提醒自己少言甚至無言,只點到不說破,給孩子內省的空間,相信他的內省能力。

一次週末,兒子的作業特別多,時間又較緊張,他說自己只玩半小時遊戲,我信任他。

定時器響了,他依然沒有挪窩。其實我內心也是有些情緒的,恨不能立即衝過去制止他,但這時默薇老師的話又在腦中響起,我就在心中一遍遍地說“信任孩子”。

一個多小時後他才關機去寫作業,我並未數落他不守信,只平靜地迴應了一聲。

那個晚上他特別專注,效率很高,但仍有幾道題沒來得及完成。

這時,他說:“那會兒遊戲打時間長了,看來還是先寫完作業再玩比較好。”我微笑着拍拍他的肩,仍說“媽媽相信你”。

其實,我也拿不準下次是否還會這樣,但至少我自己的情緒保持平和了,孩子也不會像從前那樣急躁。

慢下來,從容之中智慧就會生髮,我特別相信這一點。

即使下次兒子還安排不好時間,我想他總會一次比一次好的。

在這個年齡段,給予孩子空間和完全的信任,相信他的自省能力,他能夠學會承擔責任,嘮叨和擔憂則只能帶來更多的衝突,而無益孩子的成長。

現在雖然也會和孩子發生衝突,但總體上越來越少,我越來越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出現問題時不斷提醒自己:成長的機會來了,孩子進步的機會來了,我可以給予孩子最大的支持!

第二,創造條件讓孩子感覺到安全和快樂。

良好輕鬆的家庭氛圍會讓孩子有更高的安全感,做事也更能專注和投入。

上週和兒子的班主任交流,她由衷地感慨,兒子這學期各方面表現都特別好,情緒平和,與同學相處融洽,上課非常專注,而且在優勢課目上狀態特別好,連課任老師都驚歎這孩子怎麼會知道得這麼多。她明顯地感覺到了兒子在不住校之後的巨大變化,我聽了也特別欣慰。

兒子就讀的是寄宿制學校,在第一學期兒子住校期間,每次週末回來我察覺到他總有些不快樂,我嘗試着問兒子的意見,他說:“如果租房子,你上班太遠了,那麼辛苦,我住校也挺好的。”

其實,他的懂事和體貼掩蓋了內心的真實想法。

當他說到同宿舍的好友因家裏在學校附近買了房不住校後,語氣中流露出極度的羨慕,我就下決心克服一切困難在學校附近租房。一聽到這個消息,他一蹦三尺高,連聲問我“這是真的嗎?”

這學期開學之後,每天他都很開心,每晚下自習後接他一塊兒回家,一路上,他就像一隻快樂的小鳥,嘰嘰喳喳個不停,說着學校和班級的各種好玩和新鮮的事,我們也常常被他的興奮與熱情所感染,在他的世界裏似乎沒有了煩惱,即使有,他一說出來,我們一塊兒聊聊,他又變得積極開朗了。

每天清晨我用心爲他準備早餐時,腦中就浮現出他吃心儀的早餐時的開心模樣,我的內心就充滿了快樂。

儘管每天我比以往要早起,在路上要奔波一個多小時,但我絲毫沒有覺得累,一想起他滿是笑意的小臉,渾身就充滿了力量。

說到底,這學期兒子和我們同住,雖然每天陪伴他的時間並不長,但因爲每天有了更加密切的交流,他在情感上得到了滿足,感受了爸爸媽媽深切的愛,他的安全感更高,心情越來越好,在學校就表現出更積極的狀態。

爸爸也說,租房不讓兒子住校是最最正確的決定。

如今,他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班級和學校集體活動的舞臺上,拔河,英語繪本劇表演,校足球隊比賽……以往他是不那麼熱衷各種活動的,可現在完全不同了。

學習上即使他的數學成績弱一些,我也可以理性地分析具體情況,和老師交流,耐心地等待併成爲他的強大後盾,欣賞他,支持他,鼓勵他,做他的腳手架,讓他走得更高更遠,並相信他會越來越強大。

最後,建立朋友支持圈,是促進自己的改變的極好方式。

從根本上而言,一個人的成長和改變是需要團體來提供動力支持的。

網上固定的微信學習羣是非常好的方式,但在我們身邊也需要這樣的現實支持圈,以促進自己更大更直觀的改變。

我在單位有幾位好友,每天一起吃飯散步,我經常分享新近學到的一些好的理念,包括自己的感悟和做法。她們也會聊起自己和孩子的種種狀態。

在此過程中,我們各自的想法不斷碰撞,久而久之,大家都有較大的改變和提高。她們說這一年多不知不覺受了我很多影響。

一位同事一直對青春期的兒子喜歡打遊戲而焦慮,爲他一度迷戀電視劇而大傷腦筋。我們一起分享探討青春期生理及心理特徵後,我分享了自己在媽心理學到的理念,她慢慢地改變了原先的想法,開始包容和接納兒子的這些行爲。

最近一次她很興奮地說,兒子以前幾乎很少跟她交流,但現在會主動和她聊聊對一些事情的看法,包括自己爲何要追劇。她大感意外的同時很感動。

爲此,她很感念我們每天的探討,覺得我在很多方面影響了她的意識,她也開始變得不再那麼焦慮。這就是能量相近的人互相吸引,形成了一個有力的正能量磁場,反過來又會彼此促進和滋養,改變自己的同時也影響他人。這樣的支持圈多麼令人振奮!

是的,做到以上這些之後,我就不斷地在發生着改變,由曾經的“焦慮媽”變成了現在的“淡定媽”。

如今,13歲上初一的兒子跟我們越來越親密,每天都很開心,紅撲撲的臉上常掛着可愛的笑容,沒感覺出他有多叛逆,即使他說“我就要桀驁不馴”時也不再是原先挑釁式的,而更多地帶有了玩笑的意味。

他和我們一直有密切的交流,遇事也願意聽取我們的意見。這樣的相處讓我們都感到輕鬆愉悅。仔細梳理一番,我這才恍然,原來自己修煉成了“淡定媽”之後,青春期的兒子根本無需叛逆!

順便和親們分享一件開心的事:最近兒子的班主任告訴我,兒子現在參加各種班級活動可積極了,不僅參與還主動想辦法。他以前不是這樣的,心裏想參加,可行動上不積極,源於不自信和安全感不高。

如今,除了原來的幾個好友外,和全班人都很融洽。他參加英語繪本劇表演,老師評價很高,而且在年級拿了獎。

這讓我想到,我們的孩子天生有很好的能力和動機,當我們能夠幫他建立安全感,他就敢於去探索,勇氣、自信、擔當等就逐步形成。這是要求不來的,做好父母需要做的,而後就是陪伴、支持和耐心等待。

當媽心理成長學院的很多理念內化於心時,我不知不覺就在行爲上有了改變!不急不躁,等待孩子的成長!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