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自主閱讀就這麼簡單!

本文已影響3.17K人 

其實,說“培養孩子自主閱讀興趣”是有點偏僻的,因爲在我看來,只要時機成熟,並不需要特別的培養,孩子就會喜歡自己看書。

就像孩子小的時候需要大人抱着走,等到孩子學會自己走路的時候,他自然不會再要你抱了,即使偶爾要抱那也只是想跟媽媽親密一會兒,能走了自己想去哪裏就可以去哪裏,誰還願意被抱着呢,能自己讀書了,想看什麼書就看什麼書,幹嘛還要大人念呢?

所以,孩子不喜歡自主閱讀(請注意我說的是“不喜歡自主閱讀”,而不是“不喜歡閱讀”),根本原因還是閱讀能力不夠,孩子的雙腳走不踏實,搖搖晃晃容易摔跤,纔想讓大人幫忙。有很多媽媽問我,我家寶一歲半,給他書,他就拿着來回撕爛玩。我一般都回答:當然了,孩子這麼小怎麼會自己翻書呢。

有些家長希望孩子儘快獨立閱讀,經常會說:你都上小學了,該自己看了,媽媽忙着呢。這樣的說法等同於對搖搖晃晃朝你跑來的孩子說,你該自己走路了,媽媽不抱。這對於還沒最好準備的孩子來說,不是鼓勵,而是斥責和打擊,爲什麼你這麼大還不會自己讀書,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無能。其實像我們大人一樣,當孩子對一件事情感到很無力的時候,他並不會就去努力克服,而是會消極逃避,他反而會逃避看書甚至討厭書這樣東西。

● 分享

要想讓孩子喜歡上自己看書,首先大人不要有“讓孩子自己看,我就能解放了”的心理。媽媽有這種心理很容易被孩子捕捉到,這樣的媽媽把親子閱讀看成是一種負擔,是不得已而爲之,並不是真正和孩子一起在享受這段親子閱讀的美好時光,鬆居直有一段話我很喜歡,“唸書給孩子聽,就好像和孩子們手牽手到故事國旅行,共同分享一段充滿溫暖語言的快樂時光”。

當你真正陶醉於和孩子一起閱讀的過程時,孩子也就越能從閱讀中獲得樂趣和享受。親子閱讀是一種溝通和交流的方式,這種情感的連接有時甚至比讀了什麼,讀了多少更重要。我想只要孩子想聽我讀,任何時候我都會樂意效勞。

國外的研究表明,孩子在12歲之前聽力的理解會高於閱讀能力,因此12歲之前孩子更喜歡媽媽講都是正常的。

● 方法

放下對自主閱讀的執着,接受孩子喜歡親子閱讀的現實,接下來再聊聊如何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使孩子儘快地從被抱着走到下地自己走和跑。

我女兒2歲左右非常喜歡《月亮的味道》這本書,我印象中起碼講了三四十遍都不止,有一天我去廚房給她榨果汁,聽到她在客廳裏自己講這本書,我很驚訝,從廚房門偷偷看她怎麼讀,發現她就趴在爬行墊上,撅着屁股,用手點着上面的字,口中唸唸有詞。更讓我驚訝的是,她幾乎是一字不差地把這本書讀完了,事實上我非常清楚,那個時候她大字都不識一個,她完全就是在模仿我平時給她講故事的一舉一動。

我剛開這個公衆號的時候她不到五歲,那個時候其實她的認字量還不大,但那時候我就放過她講的一些故事,有《逃家小兔》、《三個強盜》《她乾的》等等,大家覺得特別流利,其實那些故事還是她憑着自己的記憶背下來的。

但就是從五歲到六歲這一年,她的認字量突飛猛進,一般的繪本上的字她能認識90%左右。她認字後自己對着書講的故事,有些反而不如以前流利,因爲她這時候會不由自主去認字來讀,而不是機械地模仿我給她,而且隨着孩子越來越大,不會像小的時候那樣一本書重複幾十遍,孩子倒背如流。

讓孩子自主閱讀就這麼簡單!

提到指讀,很多媽媽說孩子不喜歡指讀,覺得媽媽的手擋住了孩子看圖會不願意,我發現一般指讀開始的早的都比較容易接受,如果是到了三四歲以後的確會有很多孩子會抗拒,如果孩子抗拒不要勉強,有些書的排版字跟圖在一起,擋着孩子看圖當然不樂意,但有些書字都在最底下或者某個角落,指讀不影響孩子看圖,就比較容易接受。

什麼時候可以不指讀了呢,這個也是因人而異,一般要讓孩子認識到字是有意義的,而且能夠認識一些最簡單的字之後就可以考慮不指讀了,而且這個過程也是很隨意的,並不是哪天說不指就不指了,而是一個慢慢減少的過程,我家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不指讀的我也不記得了,剛開始的時候孩子還會說,媽媽,你怎麼不指了,指和不指都不要太刻意,總之以不影響閱讀的興趣爲主。

另外,帶孩子出門的時候,看到一些指示牌或者店名都可以跟孩子一起讀一讀,就是讓認字和生活結合在一起,這個結合並不是像有的家庭裏那樣,把桌子上貼上桌子兩個大字,把沙發上貼上沙發的字,而是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機會,比如在一些公共場合會有一些“禁止吸菸”,有一些遊玩的地方會寫着“請勿攀爬”,念給孩子聽既讓孩子知道這些規則,同時也讓孩子知道字的意思。

多念幾次,孩子下次去了那就會主動念給你聽,這個時候媽媽適當地誇讚一下,孩子會特別有成就感,有些孩子還會因此特別喜歡認字,老纏着媽媽問這是什麼字,如果孩子到了認字的敏感期,也不妨買一些字卡給孩子讀讀念念,關鍵是認字這件事本身做的不要太刻意,而且要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有樂趣,感覺有意思,有成就感。

除此之外,給孩子讀古詩也是一個很好的認字方法,因爲古詩比較短,讀幾遍下來之後,孩子就容易記住。

● 技巧

當然的確是有一些孩子慢慢具備了閱讀能力,但畢竟自己讀比媽媽讀更輕鬆,孩子還沒有主動閱讀的意識,可以想一些辦法讓孩子有機會自己讀。

有哪些小技巧引導孩子慢慢自主閱讀?

1、中途撤離

在我們和孩子一起閱讀的時候,媽媽不妨在閱讀進行中“突然”向孩子提出,“哦,對了寶貝,媽媽有一個郵件還沒有回覆,你自己閱讀吧,等一下媽媽再過來陪你一起看”。這時候一般有兩種結果,一種是孩子不情願地點點頭,然後自己接着埋頭看書。

而另一種就是,孩子不允許媽媽離開或者刨根問底,問媽媽多久處理完所謂的郵件。這時候,特別是剛開始的幾次“中途離開”,媽媽最好給予孩子一個明確的時間承諾,讓孩子放心一個人閱讀,然後在承諾的時間內回來繼續和孩子一起閱讀。經過幾次“交鋒”,慢慢延長離開時間,以起到引導孩子自主閱讀的效果。

2、讚賞有加

如果某一次孩子自己讀下來一本書,抓住機會大大地誇獎孩子。

對孩子自主閱讀的表揚怎麼都不會過分,特別是孩子如果能自主讀完一本書,就要抓住機會大大表揚孩子一番。而且這種表揚,可以結合下一本“更加有趣的故事”,鼓勵孩子向有更多字的讀物發起挑戰。

我家小拍有時候看到太多字的繪本時,也會“發怵”。這時候,我一般就會拿她曾經的“優異成績說事”,“昨天媽媽打電話的時候,拍拍一個人讀完了這麼厚的兩本書,我看今天這本小冊子也會被你啃掉了…”

3、欲擒故縱

這是在網上看到的一個段子,但的確有一定的道理。

北宋的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但據傳,蘇軾和蘇轍兩兄弟小的時候根本就不喜歡讀書,父親蘇洵就循循教導,但效果一般。後來,蘇洵不知怎麼地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好方法,他故意躲在一個隱蔽而又容易被兒子發現的地方“偷偷讀書”,而當兩個兒子發現時,蘇洵趕緊把書“藏起來”。兩兄弟忙問父親在看什麼,蘇洵環顧而言他,這大大激發了兩兄弟的好奇心。蘇洵就“恰到時候”地出去,兩個兄弟趕忙趁父親不在的時候,把父親“藏起來”的書搶過來看。

段子不知真假,但聽無妨。但是,這種“欲擒故縱”的方法,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關於是家長給孩子讀還是讓孩子自己閱讀這個問題,我的做法,只要孩子願意,我會一直讀下去!一方面因爲孩子即便能勉強自己讀了,也無法很好的理解故事情節,這會大大的降低孩子從中感受到的快樂,對閱讀興趣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另外親子共讀本身就是與孩子美好的共處時光,我認爲陪伴的意義更大,何況我們總共能陪孩子幾年呢?爲何不珍惜。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