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大哭,終於找到原因和治癒方法了!

本文已影響2.23W人 

有時候孩子總是會哭鬧,爸媽有什麼會招架不住,也會很煩躁,你知道怎麼緩解孩子情緒嗎?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大哭,終於找到原因和治癒方法了!

經常會有父母跟我說,孩子特別情緒化,經常無理取鬧,動不動就發脾氣大哭,不知道怎麼跟處理,甚至會因爲處理不當導致親子關係緊張。

其實很多情況下,都是我們不瞭解孩子的情緒所造成的。

比如下面這3個典型的親子情緒暗礁。

01你不開心,孩子也不會開心。

在一次親子沙龍中,有一對父母非常焦急,說:

3歲的女兒特別愛哭,經常不知道爲什麼就嘟着小嘴不高興,過一會兒就莫名其妙地哭了。老師也反映,孩子在幼兒園也表現得有點憂鬱和不合羣。

我們說,哭泣的行爲背後肯定是有原因的。

後來通過和這個家庭深入的溝通,我瞭解到,這個3歲小姑娘的爸爸是做生意的,在孩子不到2歲的時候,爸爸因爲一次投資失敗虧了不少錢。從那個時候起,媽媽的壓力就非常大,整天爲錢擔憂焦慮,夫妻倆還經常爲此爭吵。

實際上,在一個家庭中,孩子的情緒很多時候就是父母情緒的“晴雨表”,你不開心,那孩子也會憂慮,擔心。

我們總覺得,孩子太小,不懂這些,所以很多情緒層面的東西,我們都不會告訴他們。可實際上即便你不說,孩子也可以感知到。

對於3歲的孩子,“理智腦”發育還不完善,他們主要是靠“情緒腦”來認識和感知周圍的世界,所以他們的情緒實際上是非常敏銳的,他們完全可以捕捉和體會到父母是開心還是不開心。

這個時候,孩子心中就會有一種懵懂的彌散性的憂慮或者焦慮,內心非常沒有安全感——他會很困惑,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但是又會感覺到肯定是有不好的事情發生了,或者覺得爸爸媽媽的關係不太穩定了,繼而懷疑是不是自己不夠好……

所以,這個3歲的小女孩會憂慮,會莫名其妙地哭鬧。

如果媽媽不能及時地做出調整,並和女兒有一個良好的溝通,那麼女兒的心結也不太容易打開。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大哭,終於找到原因和治癒方法了!

02有一種不理解,叫做孩子的執拗。

媽媽帶兩歲半的童童去商場。上電梯的時候,人特別多,媽媽擔心電梯不安全,就把童童抱起來。可童童卻死活不讓媽媽抱,偏要自己上。

然後,媽媽就解釋:你看電梯開得多快啊,小孩子自己上很容易摔到,還可能會被夾到手,還可能被別人擠到,太危險了……

可是,無論媽媽怎麼說,童童就是執拗不聽,還哇哇地大哭起來,弄得媽媽手足無措。

類似的事情也經常發生在3歲的妞妞身上。

有一次,妞妞和爸爸媽媽一起逛街。走着走着,她突然發現爸爸身上揹着的包是媽媽的,就着急了,非要爸爸把包還給媽媽。

媽媽就跟妞妞解釋,媽媽是因爲大包裏放的東西太多,太沉了,媽媽背不動了,才讓爸爸幫忙背。可怎麼解釋妞妞都不幹。

後來,媽媽索性說,媽媽已經把這個包送給爸爸了,它現在就是爸爸的包了。可妞妞還是不答應,並用力撕扯那個包,非得要爸爸把它還給媽媽。

爸爸見好說歹說都不行,就非常生氣地打了妞妞的屁股。

這下,妞妞覺得更委屈了,在馬路上大聲哭了起來。

有句話說,兩三歲的孩子惹人煩,各種不聽話,跟父母唱反調,其實是因爲這個階段的孩子,正處在一個執拗期,或者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第一個叛逆期。

在心理學上,這個階段也被看作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關鍵期,對孩子一生的成長都至關重要。父母應該接納孩子的成長中有這樣一個叛逆的過程,多給孩子一些耐心,多去傾聽,多去體會,多去理解孩子的情緒。

比如童童的這種情況,表面上看來,是在無理取鬧,實際上,是因爲他內心中有一個非常美好的願望——你看我長大了,我自己就能上電梯了,我很厲害吧?

這時,如果他的這種願望可以實現,那麼他就會獲得一種強烈的自豪感。這個自豪感,其實就像世界冠軍拿到了金牌站在領獎臺上一樣,是他人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體驗。這種體驗,是孩子良好的自我意向,以及良好的自信心形成的基礎。

所以,我們作爲父母,不能簡單地以無理取鬧,或者是說解釋這件事情的危險性、講道理等等方式,來處理孩子的這種情況。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大哭,終於找到原因和治癒方法了! 第2張

03有時候,孩子的心理並不像我們想得那麼脆弱。

牛牛是在我做一對一心理輔導的一個孩子。有一次,牛牛媽媽跟我反應說:

牛牛最近很不開心,在家總喜歡一個人沉默,不說話,問他爲什麼,他就說,我沒有不開心啊。這段時間,牛牛升了大班,換了老師,他不適應也不敢說。我很擔心他的情緒受到壓抑。

後來在上沙盤課的時候,我特意觀察了一下牛牛,從遊戲狀態和情緒來看,牛牛好像是沒有以前那麼興奮了,但仍然在正常情緒範圍之內。比如他遊戲的時候比較投入,注意力比較集中,也沒有什麼不良的情緒反應,而且他在家吃飯、睡覺也是一切正常的。

可牛牛媽媽爲什麼覺得這是一個特別嚴重的問題呢?

原來,牛牛出生後,她工作特別忙,而兩邊的老人身體又不好,沒有人能長期帶孩子,只能姥姥,奶奶,保姆輪流帶。問題出來了,姥姥對牛牛特別寵,奶奶又特別嚴厲,保姆只管讓牛牛吃飽穿暖就好。

這樣一來,沒有一個人可以跟牛牛建立長期穩定的關係。所以孩子總是哭着要媽媽陪,特別缺乏安全感;上幼兒園後,有好長一段時間都不敢跟小朋友交往,不能融入集體。

牛牛媽媽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也因此特別在意孩子的情緒。

本來,重視孩子的情緒並沒有錯,可牛牛媽媽卻有些矯枉過正了——一開始是完全不管,出了問題又特別擔心,就像一個鐘擺,在兩個極端擺來擺去。

實際上,無論是開心、興奮,還是焦慮、憤怒,都是我們正常的情緒。

如果說孩子憂傷到不吃不喝,短時間內瘦了好幾斤,失眠,經常做惡夢,拒絕和小朋友交往等這樣的程度,那我們一定要及時地干預。但從牛牛的情況來看,他可能更多的是因爲升班、換老師等原因,導致情緒有些波動。

這時,如果媽媽太過焦慮和擔心,不僅不能幫助孩子儘快適應,反而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

孩子是敏感的,雖然牛牛不知道媽媽是爲自己的情緒而憂慮,但是那種不安的感覺他是能體會到的。這時,他承受的不僅是環境轉變的焦慮,還有媽媽帶給他的附加的焦慮感,也就是說,他需要承受雙重的壓力,自然就更加地憂鬱和不安了。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大哭,終於找到原因和治癒方法了! 第3張

04父母怎麼做才能化解情緒暗礁,做好孩子的情緒教練?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不難看出,父母情緒的穩定性以及情緒的調節能力會深深地影響着孩子的情緒發展。

所以,要想做孩子的情緒教練,父母必須要先提升自己的情商。

接下來,我就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些能夠實際操作的小方法:

① 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在我們要發火的時候,要有一個意識,提醒自己先停一停,這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控制情緒的方法。

比如,如果我們手上會經常戴一些珠串,那麼要發脾氣的時候,就不妨去捻捻手上的珠串,或者一顆一顆地去數。這個時候,我們的注意力會集中在數數上,自己的心情也就隨之平靜下來。

這種方式很多人都試過,非常有效。

還有腹式呼吸、冥想、聽音樂,或者是讓自己在一個可以緩解情緒的房間待一會兒,等等,都是不錯的方法。父母自己在生活中也要用心發現這樣的好方法,這不僅是爲了我們自己,也是爲了孩子。

② 要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爸媽並不清楚當下自己有什麼樣的感覺和情緒。比如說,我們經常在和家長溝通的過程中,發現家長的內心實際上是充滿了憤怒、煩燥、焦慮等情緒。但是他們通常會給我們反饋說“哎呀,我就很難受很不舒服。”用難受和不舒服來代替了非常豐富、複雜的一些感受。

爲什麼要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呢?

記得當時我和牛牛媽媽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溝通,牛牛媽媽也意識到了自己內心對孩子有一些複雜的情緒,但不確定是什麼,隨着溝通的深入,她感覺到了,那其實是一種負疚感——由於她對孩子有負疚感,所以纔會對孩子的情緒過於敏感。

她會感覺從小對牛牛的陪伴太少了,以至於造成了孩子內心中缺乏安全感,媽媽覺得對不起孩子了,然後又特別去關注孩子的心裏發展狀況,所以纔會特別敏感。

所以說當牛牛媽媽她意識和體會到了自己這種情緒的時候,對於她接下來去處理和孩子的關係就會非常非常的有幫助。

當她很敏感的時候,不會把所有的原因都歸結於孩子的情緒不好,她明白有一部分是由於自己內心的情緒而造成的,那她就可以把用在孩子身上的那種焦慮轉回到自身,調節自身的情緒。

如果你也意識到了對孩子的情緒過於敏感,那可能也是因爲自己的心結沒有化解掉。有條件的話,最好能找心理諮詢師聊一聊。如果沒有條件,那至少要和朋友聊一聊,寫寫日記等。

③ 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實際上,就是在清晰覺察自己情緒的基礎上,把內心的感受講出來。拿剛纔提到的憂鬱的3歲小女孩兒這件事情來舉例,媽媽其實可以嘗試着用孩子能聽懂的方式,以及能接受的狀態告訴孩子:

爸爸是爲了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所以纔會努力地工作。

寶寶想要的冰雪奇緣卡通玩偶,實際上就是爸爸掙錢買的呀,但是爸爸現在遇到了困難,媽媽也正在幫助爸爸一起克服困難。

孩子能夠從中感受到什麼呢?

爸爸媽媽的關係是穩定的,並且他們在共同面對一件事情,即克服困難掙錢。

爸爸媽媽是愛自己的,他們做這些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爲了他們自己,而不是完全爲了她。這樣,孩子心裏會更踏實。

原來不是因爲我不好,媽媽纔不開心的。

而且,媽媽對自己的情緒做了澄清,也在潛移默化中教會孩子識別情緒了,以後他會對自己的情緒更清楚。

以上三點,是最基本的的情緒管理的方法,聽起來很簡單,但是真正做好其實也並不容易,需要我們在生活中,反覆地修煉。

需要強調的是,情商的提升以及情緒管理能力的提高,實際上是一個系統的長期的過程。

雖然不容易,但值得我們去努力,因爲父母只有管理好了自己的情緒,才能說去幫助孩子,做好孩子的情緒教練。

TIPS:

孩子的神經發育以及社會學習的過程,是非常漫長的,基本上要到青春期後期,大腦和社會經驗才基本成熟。在此之前,孩子情緒/衝動控制的能力,一直比成人要差。請接納孩子的情緒。

在“理智腦”還沒發展好的時候,孩子很容易不過腦子,感情用事,而當孩子哭哭鬧鬧情緒很大的時候,我們如果給他講道理或者是試圖用命令呵斥的方式來對待孩子,都是徒勞。

在親子關係中,如果說父母是一個善於管理情緒,同時也能理解孩子,並幫助孩子進行情緒調節的人,那麼孩子也一定會有比較高的情商,親子關係也更和諧。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