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聖元看中國人的非理性消費

本文已影響1.5W人 

從聖元看中國人的非理性消費

自從聖元奶粉發生以來,各種信息與說法夾雜。如今水落石出,發現這不過是一幕以媒體爲導演,專家爲先鋒,正義爲旗幟帶領嬰兒家長以及廣大觀衆對聖元進行的討伐鬧劇罷了。在如今塵埃落定之後,專家媒體們偃旗息鼓自動消失,只留下平冤昭雪的聖元獨自舔傷口。

聖元作爲整個事件的最大受害者,多年品牌險些毀於一旦。即使如今證實奶粉無問題,但是在“早熟門”之後聖元的銷量也只能用“慘淡”二字來形容。消費者在此次事件之後或心存餘悸或受周圍影響不敢購買聖元奶粉,其實仔細想想,大可不必。

消費應該理性而睿智

在市場經濟中的消費應該是理性的,市場經濟具有自發性盲目性與滯後性的缺陷,這是每一個人在中學時期都會背到的課文知識,但是消費時真正認識到這幾點的人卻又少之又少。拿聖元來說,當流言產生之初,消費者迅速盲從,拋棄這一品牌,在證明聖元無問題之後,消費者腦中對其的映像卻仍然滯後在流言產生之初而不敢購買聖元奶粉。

盲目聽信他人意見,人云亦云,缺少自我主見,無疑是當今消費者的非理性消費症狀。很多從小給孩子餵食聖元奶粉並且效果不錯的家長,在出了“早熟門”事件並被證明是子虛烏有的情況之下,仍然放棄了這一品牌,無疑是一種非理性的表現。嬰兒長期食用一種無問題且效果良好的產品,僅是因爲一次流言便盲目更換孩子已經適應的奶粉,對孩子來說一定會有或多或少的影響。需知,選購奶粉最重要的是合適,消費從來是之選對的不選貴的。

洋奶粉並不適合所有人

聖元此次“早熟門”風波,加之之前發生的三鹿奶粉事件,讓國人對於國產品牌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質疑,很多人紛紛表示以後只敢給孩子喂外國牌子的奶粉。但是伴隨着洋奶粉日受歡迎的是洋奶粉瘋狂的漲價。以一罐進口的嬰兒奶粉售價200元計算,如果初生嬰兒每月消費4罐,1名嬰兒在出生半年間的奶粉消費總額就已經達到4800元,這樣算下來這個嬰兒一年就能消費9600元左右的奶粉。面對這個驚人的數字,如今的年輕父母們或許該理性思考,這樣的消費到底值不值?

儘管我們早已論證過:洋奶粉和國產奶粉區別並不大,相比之下,國產奶粉的性價比更高。但失去了國民信任的國產奶粉只能無奈的把奶粉行業話語權拱手讓給洋品牌,國人只能眼睜睜的看着洋奶粉肆無忌憚的漲價。漲價的背後是對中國工薪階層的父母加上一個沉重的負擔。

進口奶粉之所以價格很高,除科研費用稍多些外,主要是因爲進口關稅和較高的運輸費用,再就是跨國企業在中國追求超額利潤。國產奶粉價位低,主要是手續成本低和毛利率低,而不是品質差。現在國產品牌在產品開發和營養成分的添加上也有了長足進步。

至於那些通過國內奶粉事件便論證外國奶粉品質上優於國產奶粉的人,不過是一種盲從的非理性思維。那麼外國奶粉真的就很安全嗎?

美國雀巢在中國有案可查的奶粉召回就有4次之多,數不清的更是不勝枚舉。2003年西歐四國爆發的奶粉及乳製品二噁英事件堪稱史上最嚴重食品安全問題。美國雀巢雅培及美贊臣都被中國質檢部門檢測出三聚氰胺,但是大家只記住了一個三鹿……就在今年5月,聖元奶粉事件發生伊始,雀巢宣佈全球召回5款咖啡,給出的原因居然是咖啡中混入了玻璃渣……

中國人傳統思想作祟,一味信任外國產品,允許外國產品犯錯誤,卻對本未犯錯的聖元奶粉零容忍,這實在是一個非理性的消費觀念。當外國奢侈品在中國大行其道的同時,它們在外國的市場卻在急劇萎縮。

其實我們都應該確信一點,外國人永遠不可能比中國人更能造出適合中國人的奶粉。從聖元奶粉的案例,我們可以發現國人的消費理性觀念還十分淡薄,其實最終吃虧的還是我們自己。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