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憂——早熟的果子未必甜

本文已影響2.81W人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是不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的希望。正因爲一些父母心願過強,於是便有了“教育越超前越好”一說,早期教育進入家庭也隨之“演變”成了“超早期的行爲能力訓練”: 2、3歲時開始教孩子識字、算術;到了4、5歲,小學語文、數學課本就已經擺在了孩子的面前。結果,孩子本該擁有的快樂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枯燥的符號、數字和沒完沒了的興趣班,是家長恨鐵不成鋼的諄諄教導,是身體素質的急劇下降——這些實際上都是拔苗助長帶來的惡果。

擔憂——早熟的果子未必甜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是不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的希望。正因爲一些父母心願過強,於是便有了“教育越超前越好”一說,早期教育進入家庭也隨之“演變”成了“超早期的行爲能力訓練”: 2、3歲時開始教孩子識字、算術;到了4、5歲,小學語文、數學課本就已經擺在了孩子的面前。結果,孩子本該擁有的快樂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枯燥的符號、數字和沒完沒了的興趣班,是家長恨鐵不成鋼的諄諄教導,是身體素質的急劇下降——這些實際上都是拔苗助長帶來的惡果。

例證一:6歲就出版長篇小說《竇蔻流浪記》的竇蔻成名後,以爲自己多麼了不起,不願與同齡人交往。而媒體與出版社的跟蹤,更使他沒法進行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例證二:曾被譽爲“神童”的東北男孩王思涵,小學三年級時以優異的成績考進東北育才中學少年班,14歲時以超出分數線60分的優異成績考進瀋陽工業大學,然而入學後成績卻每況愈下,在學校考試中,因爲多門成績零分而被學校“責令退學”。

例證三:魏永康,2歲就掌握了1000多個字,4歲掌握初中文化,13 歲就考入了當地一所大學,17歲前往北京大學攻讀碩士學位,但20歲時卻不得不退學,原因是“生活能力太差”。進入北大學習,離開母親呵護的他竟然連換衣服這麼簡單的事情都無法獨立完成!

早期教育實際上是適時的教育,它要求家長們要根據兒童發展的身心規律來實施教育。具體來說,兒童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特點,不同階段的發展任務是不同的。猶如一棵樹,何時發枝、何時長葉、何時開花、何時結果,有一定規律;何時翻土、何時施肥、何時澆水、澆多少水,也有一定的要求,盲目超前只會適得其反。

關於兒童發展的階段性問題,250年前,法國教育家盧梭有過很精闢的論述,他在《愛彌兒》中說:“大自然希望孩子在成人以前像個孩子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他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會腐爛。”我們應該記住這個忠告。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