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過剩”的關心,該何處安放

本文已影響8.53K人 

關心是一種心情,更是一種能力,當它變成一種行爲,呈現在孩子的面前時,我們希望,它能讓我們孩子更好的成長,當它成了一副鐐銬,束縛了孩子的手腳時,我們請將它放置高閣。

我們的關心,“過剩”了嗎?

前幾天去商場遛彎時,發現越來越多的商場都提供了孩子游戲、玩耍的地方。其中一位國外的小朋友引起了我的注意。母親站在自己孩子的身後,目不轉睛的盯着孩子用小鏟子把沙子一鏟一鏟的往一個漏斗裏裝,因爲漏斗會漏,沙子總也裝不滿。

孩子有些着急了,他焦急的望了望媽媽,但是母親始終沒有出手幫忙的的意思。孩子加快了裝沙的速度,還是裝不滿,他又用鏟子擋住漏口,可是又用什麼盛沙呢?接着他又用左手堵住漏口,用右手中的小鏟子快速鏟沙,這次終於裝滿了,他在一次次的反覆中“開竅”了,孩子高興的衝母親笑,母親也鼓掌爲孩子慶賀,然後帶着興奮的孩子離開。

父母“過剩”的關心,該何處安放

正當我也轉身準備走的時候,另一位差不多大的中國小朋友也跑到了漏斗旁開始用鏟子往裏面裝沙,相同的一幕出現了,我的好奇心讓我停住了腳步,我想看看這個孩子會有什麼樣的動作呢?

孩子拿着小鏟子,一鏟一鏟賣力地向漏斗中裝着,同樣怎麼裝也裝不滿,他圍着漏斗觀察了一週,沒有什麼發現,再試一次,可是仍舊裝多少漏多少。孩子的臉上露出了焦急的神情,立刻就被細心的媽媽撲捉到了,媽媽蹲下來,自己用手堵上漏口,再讓孩子開始裝沙,沙子很快裝滿了。孩子看了一眼自己的成果,將鏟子扔到一邊,便對沙漏失去了興趣,玩別的玩具了,母親也站了起來,繼續關注她的孩子。但是,我沒有在孩子臉上看到成功的喜悅,母親也沒有。

就這樣一個小小舉動,表面上是一位母親對孩子的關心幫助,而孩子得到了什麼呢?沒有,反而孩子失去了更多的東西,他不再探索新奇的事物,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會覺得成功唾手可得,而不再珍惜。

同樣的一件事,只是兩個母親採用了不同對待方式,就會產生如此大的差異。起初孩子的心智水平基本都一樣,他們在生活中會遇到相類似小問題,小麻煩,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差異卻越來越大。我們家長在抱怨自己孩子什麼都不會做的時候,是否考慮過,問題可能不在孩子,而是我們過剩的關心,從來都沒有給孩子一個“能”的機會

我們知道,一件事從“不會”到“會”是一個過程,而我們時常忽略掉了中間的環節,因爲我們的心一直在孩子的身上,從未離開。

父母“過剩”的關心,該何處安放 第2張

煮泡麪時,我們擔心孩子燙到自己,所以我們來煮,洗衣服時,我們擔心孩子洗不乾淨,所以我們來洗,一切都看似合情合理,在關心的掩護下,我們沒有發現,只要孩子不會的,都由我們代勞,只要有可能危及安全的,我們都禁止。我們關心孩子,但是在“過剩”的關心下,孩子又該怎麼“會”,如何“會”?

“過剩”的關心實際上是我們過分的剝奪,剝奪了孩子自己探索,自己成長的機會,一種過程的剝奪,結果的剝奪,風險的剝奪,也更像是一種控制,而不是關心。

安放於心底的“關心”

格力集團的董事長董明珠,是一位單身母親,在孩子2歲時父親就病逝了,而她的兒子並沒有因爲母親的關心,成爲一個需要被衆人照顧的“巨嬰”。

相反,這個孩子卻更加成熟、更加獨立,他曾對自己的母親母親說“你能從零起步,我也可以”,這個如今開着十幾萬的小車,每月工資5000的小夥,卻讓董明珠每次提起時,都會喜笑顏開,告訴大家那是她的驕傲。董明珠不夠關心自己的孩子嗎?

不,她只是給了孩子所需要的關心,而那些“過剩”的關心,她放在了心底。因此她的孩子成了一名,自強自信、敢於擔當、勇敢堅強的人。

董明珠只是不剝奪她的孩子做個普通人的過程和機會,讓孩子自己通過努力來實現自我價值,這是一種善待。

關注孩子的成長,不是鎖住。

譚維維有首歌名爲《如果有來生》,其中有段歌詞是這樣的,“等我們都長大了就生一個娃娃,他會自己長大遠去,我們也各自遠去,我給你寫信,你不會回信,說好了吧”。歌詞中沒有描述父母如何關心、如何愛自己的孩子,而是風輕雲淡般的,放孩子遠去,任他飛翔。

父母“過剩”的關心,該何處安放 第3張

關心的表達有很多種,但惟有當我需要你時,你便出現在我身邊,才最動人心魄。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往往勢如江河,超出了孩子接受能力。好心辦了壞事孩子被父母的關心徹底淹沒,從此不再掙扎。他們失去了反抗能力,長大後對別人的要求聽之任之,對別人的依賴更是無法自拔,他們失去了獨立的能力,失去了去面對困難的勇氣。

做爲父母,我們怎樣的關心纔不算“過剩”呢?

當我們看到寶寶摔倒時,我們收起馬上要衝上前去的關心,而是給孩子足夠時間讓他勇敢的站起來;當孩子面對困難、受到挫折時,我們收起替他遮風擋雨,遠離困難的關心,而是站在孩子身邊與他共同面對;當孩子邁出家門,想要獨立時,我們收起擔憂他衣食住行的關心,而是教給他更多的生活技巧,讓他擁有更多可靠的朋友,……

面對我們“過剩”的關心,我們需要不斷的提醒自己,

1、我們愛孩子,但愛不等於替他做所有的事情;

2、孩子正在成長,他能做的事情會越來越多;

3、孩子最終會成爲展翅的雄鷹,而不是溫室的花朵;

4、我們陪伴孩子的上半生,教會他們怎樣更好的度過自己的下半生;

當然,父母對孩子的關心無處不在,或是事無鉅細的言語,或是無微不至的行爲,關心的目的是讓孩子感受“愛”,更加健康的成長。將那些“過剩”的關心,安放起來,孩子終會長大,成爲一個獨立、自信、堅強的人。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