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行爲無法理解?你可能是不知道他真正的需求

本文已影響5.55K人 


帶孩子的過程中,孩子總有一些行爲讓寶爸寶媽們無法理解。其實孩子也是需要被認可,需要被關注。當我們瞭解了孩子行爲背後真正的需求時,我們就會發現,原來這些行爲並不難理解。

孩子的行爲無法理解?你可能是不知道他真正的需求

當家長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孩子反覆過來打擾,一會要你抱抱、一會說自己餓了,再不就是要參合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中,一開始你還會耐心解答、哄勸,但孩子暫停片刻後又會過來不斷的打擾你,此時你的情緒會是什麼呢?你會覺得很煩、惱怒,當你覺得很煩的時候,你是否想到孩子其實是在尋求你的關注,其實他想表達的是“請你關注我,讓我參與,並且發揮作用”。


當家長要求孩子停止看電視的時候,孩子可能會說“不”,然後你就會更加強硬的命令孩子不許再看,甚至強行關掉電視,這時候孩子可能會說“我就要看電視”“你不讓我看我就不寫作業”之類的話,此時你的情緒會是什麼呢?你會覺得自己憤怒,覺得自己受到了挑戰。當你覺得憤怒的時候,孩子其實是在尋求權力,希望能夠自己說了算,他行爲背後的真正含義是“請給我選擇,讓我做主”。

當你不經意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較的時候,或者說了一些過激的話,孩子認爲你傷害了他,進而會報復說“你還好意思說我,看看你自己,就是個家庭婦女”或者說“我真想不通我爸怎麼還不跟你離婚呢!”此刻,你的情緒會是什麼?你會覺得受傷、失望和難以致信對嗎?當你覺得受傷的時候,孩子其實是在尋求公平和公正,他真正想說的是“我很傷心,請你認可我的感受”。

當孩子背一首古詩怎麼都背不會,兩個小時了還沒結果,孩子委屈的哭了,一邊哭一邊說“我不要背了,我就是比別人笨,怎麼都背不會,我不要去上學了”,你在一旁心如刀絞,此刻你一定會覺得很無助,無能爲力,甚至有些絕望。當你覺得無助的時候,其實是孩子的技能、能力出了問題,他真正需要的是“不要放棄我,讓我看到如何邁出一小步”。

當你覺得煩,孩子可能是在尋求關注;當你覺得怒,孩子可能是在尋求權力,想要自己說了算;當你覺得受到了傷害,孩子可能是在報復你之前的行爲,想要被公平公正的對待;當你覺得無助、無能爲力,可能是孩子的技能、能力方面出了問題。我們根據自己的情緒辨識到孩子的真正需求之後,根據不同的需求對症下藥就容易多了。

曾經有一次我做飯的時候,兒子不停的過來,一會是要“爸爸給我讀一本書吧”,一會是“爸爸爸爸你陪我玩樂高吧”,到最後甚至跑到廚房來折騰。我深呼吸幾口,辨識了一下自己當下的情緒:我是感到很煩,還很着急,那麼孩子的需求應該是關注,也許我忙於家務冷落了他,他其實是想說“注意我,讓我參與併發揮作用”。錯誤目的表裏針對這種需求的第一條建議就是“通過讓孩子參與一個有用的任務,轉移孩子的行爲”。於是我找出一頭大蒜,請兒子幫忙剝蒜,接下來兒子再也沒有打擾我,而是很認真的剝了一整頭的蒜,我們也用他剝的蒜炒了菜,我給了兒子一個大大的擁抱,感謝他的幫助。

今天我們分享的是破解孩子不當行爲背後需求的密碼,當孩子的行爲觸怒了你,你要思考一下,此刻我是什麼情緒呢?他的真正需求是什麼呢?然後再翻翻錯誤目的表,找到應對方法,你就不會那麼生氣了,而是會去想我如何做才能幫助到孩子。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