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高質量的陪伴

本文已影響2.64W人 

孩子需要高質量的陪伴

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但遺憾的是,並非所有父母都知道該如何正確地陪孩子。有些父母陪孩子時手機不離手、電話響不停;有的“身在曹營心在漢”,人待在孩子身邊,腦子裏卻想着單位的煩心事;還有的在繁雜的工作和生活壓力下,將焦慮和不滿帶入與孩子的相處中……

四歲的甜甜今天趁媽媽不注意,把手機扔進了馬桶裏,媽媽非常生氣,也很疑惑,甜甜一直乖巧懂事,怎麼會做出這樣的舉動。後來,遭到批評的甜甜大聲哭着說:“媽媽你總是拿着手機忙,陪我玩遊戲的時候都不願放下手機。晚上也不給我講故事,別的小朋友都會說好多故事,就我不會,我討厭你的手機。”

都說童言無忌,孩子的話往往由心而發,他們想要的不只是“坐在身旁的父母”,而是“走進內心的朋友”。近日,美國多倫多大學、柏林格林州立大學以及馬里蘭大學在全美範圍內進行的一項歷時18年、以“親子陪伴時間”爲主題的調查結果發現,陪伴孩子的質量比陪伴的絕對時長更重要。

“父母對孩子的陪伴應該是一種充滿愛的表達。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家庭、社會、自然三個環境共同作用,缺一不可。而這其中,家庭環境的好壞對孩子的影響佔了一半以上。對3~11歲的孩子來說,家庭給予他們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帶給他們的依賴和安全感,將會影響其一生。可以說,什麼樣的家庭造就什麼樣的孩子。”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事業發展中心早教專家蔡景昆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親子關係是一切情感的基礎,心不在焉地陪孩子,容易傳遞一種冷淡的親子關係,讓本應充滿溫馨的時光,變成孤獨的陪伴,幸福感與安全感大大降低。”事實上,邊玩邊陪孩子、將工作壓力帶入生活,都是沒有妥善處理社會角色與責任轉變的表現。父母的這一錯誤示範,還會導致孩子今後待人處事不專注、不專心,不善於處理情緒,在社會交往中缺乏自信,很難與他人建立友誼等。

孩子的成長時光一去不返,父母應在有限的時間內,正確地表達對孩子滿滿的愛,變被動爲主動,從陪伴到享受。蔡景昆指出:“孩子需要高質量的陪伴,這不等同於天天在一起,所有的情感都需要‘保鮮度’。高質量的陪伴應該充滿感情、保持理智、用心專一、態度專注。”

孩子的心靈敏感而脆弱。因此,蔡景昆建議,與他們相處時,首先,父母應全身心地投入,注意力集中。有些父母喜歡邊玩遊戲或者看電視,邊和孩子溝通。這種相處方式,容易讓孩子效仿習之,易產生嗜物情節。其次,傳遞正能量。高質量的陪伴應該是一種心與心的連結,如果父母心煩意亂、將焦慮、壓力帶入其中,很難與孩子達成連結,甚至會給孩子身心健康帶來危害。再次,積極互動。高質量的陪伴應是“我們的眼裏只有彼此。”這種互動,可以是共享一本好書、一部好電影、一頓美食、一個遊戲。要讓孩子感受到,你很重視他,你在用心去感受他的想法,並積極迴應。最後,做有意義的事。紐約市立大學皇后學院社會學家發現,6歲以下的孩子,親子陪伴時間如果一直被一起看電視這樣的沒營養的方式填充,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有害的影響,相反,如果多一些有教育性的時間(如一起閱讀、做功課等)和主題活動時間(如運動、音樂、做手工等),會對孩子的認知能力和行爲教養髮展產生巨大的積極影響。

蔡景昆認爲,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其實也是爲家長們從紛繁的世界裏隔離出一方心靈的棲息地,與孩子相處的時光也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