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的不是錢,而是父母的陪伴!

本文已影響3.1W人 

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前天看到一條新聞,說是一個8歲的男孩給爸爸發了300塊錢的紅包,還附上了一句話:“我用壓歲錢買爸爸一天的陪伴。”

這個發紅包的男孩,父親是鄭鐵公安蘭考站派出所所長,看到兒子的紅包和留言,他忍不住眼淚決堤。

這位父親家住商丘,卻在100多公里外的蘭考上班,從孩子3歲半起,他接連4個春節都是在工作崗位上過的。

對此,孩子難免會抱怨:“過節不陪我,開學不送我,放學不接我”“天天值班,啥時候能陪我?”“老爸說忙完這一段,還是和上次一樣好久才能回來嗎?”

前幾天,孩子突然拿出自己的300塊壓歲錢,讓媽媽通過微信轉給他,說要給爸爸發紅包,並且強調:“必須比爸爸一天的工資多才行。”這樣,他就可以換爸爸一天的陪伴了。

估計很多“忙忙忙”的父親,看到這則新聞都會黯然傷神:原來,孩子是那樣渴望父親的陪伴。

不得不說,相對於母親,父親在陪伴孩子方面付出明顯要少得多。

很多家庭的分工模式都是爸爸掙錢養家,媽媽管娃顧家,很多爸爸覺得自己上了一天班非常辛苦,回到家就是玩手機、看電視,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角色是“父親”。

更不知道自己不參與育兒,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什麼糟糕的影響。

沒有父親陪伴的孩子會怎樣?

陳冠希早年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說過這樣一件事。

他九歲的時搬到香港,卻得不到父親陪伴,他希望週末跟父親相處,卻只得到“沒有時間”的回答和很多錢。

“我想知道,從他身上知道,怎麼成爲一個男人,怎麼成爲一個紳士。但我所得到的只有錢。”成龍也曾在一次訪談中提到,他平時很少有機會陪伴房祖名。有一次他抽出時間去接兒子放學,但是在小學校門口等了好久都不見人影。他回去問兒子是怎麼回事。

孩子需要的不是錢,而是父母的陪伴!

房祖名低着頭,丟出一句:“爸,我上中學了”

媒體還報道過兩次吸毒的張默兒時的經歷。同樣是缺少了父親的陪伴,他的童年更讓人難過一些。

他出生後,父親就一直在外拍戲,跟母親感情也出現問題,所以極少回家。兒時他長得比較瘦小,經常受到同學們的欺負。又因爲沒有父親撐腰,便越發的內向孤僻。

童年的他,也怨恨着父親,絕對不提自己父親是張國立。有時填表格碰到“父親”一欄,他不是填“工人”就是填“修鞋的”,或者乾脆填上“下崗”……

很多人覺得爲了多賺一些錢,當爸爸的少陪孩子一些沒什麼的。但這真不是錢的事情。教育一個孩子,最黃金的時期就那麼短短的十幾年。這段有效期,過了就是過了,沒了就是沒了。

就像龍應臺在一篇文章裏說的:

等孩子一到了青年時期,該說的,該教的,該做的,都應該早就都做足了,是到了驗收的時候了。這驗收的是父母的教育方針,也是孩子對外界的應變能力。“過期”後的父母再怎麼努力,也比不過10年前來得有效了。

可以毫不誇張地告訴大家,很多有上癮症的青少年,包括吸毒、玩遊戲成癮,都是因爲小時候缺少父親關愛。

此外,父親的缺席,還容易出現學業不佳、青少年犯罪、婚姻失敗等問題。數據顯示,近2/3的自殺青少年,70%的未成年懷孕和濫用藥物的青少年,他們家庭中父親基本是缺席的。

忙不是藉口,用對方法事半功倍

不得不承認的是,這世上的確存在着一些真正的“忙爸爸”,他們可能經常出差,也可能動輒加班。

我非常能理解這種感受,醫院工作已經夠繁忙的門診、手術、夜班輪番倒,連休息時也不太平,要修學分、評職稱,一個人恨不得分成2個人來用。

但“忙”並不意味着就可以放棄照顧、陪伴孩子的責任!

畢竟你不可能忙到365天,天天不進家門吧!

再忙再忙,我至少會做到以下兩點:一是高質量的陪伴,二是利用碎片化時間陪伴。

所謂高質量的陪伴,是指陪伴孩子的時候全心全意地投入,放下手機,不要去想工作,爭取進入孩子的世界;碎片化時間的陪伴則更容易操作,比方利用睡前半小時給孩子講講故事,回家後和孩子聊聊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