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了也照樣扛幾個鐘頭不睡?憶寶寶與“睏意”和解的過程

本文已影響1.94W人 

駿兒五個半月時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養成了奶睡的習慣,如果不能嘴裏含着奶頭就一定不睡,推車、揹帶、抱哄都不行。

有時候我覺得喂點兒奶他就能睡,但喂完他也不睡,而是興奮地玩兒,和睏意做鬥爭。他基本不會主動表示累了或者困了,出現打哈欠揉眼睛的現象時已經困過頭,但即便這樣也還能再挺四五個鐘頭不睡,直到下一次吃奶。

這些現象對我來說不陌生,當初姐姐也一樣,彼時我尚能包容地配合,花大量時間奶睡、陪睡,但如今分身乏術,尤其我不在家的時候駿兒會強挺着不睡只爲等我回來吃奶,那眼圈紅紅的樣子讓人很心疼,一直抱他逗他的奶奶也很累,於是我下決心要戒斷奶睡。
實施前的準備
在實施之前我寫下理想的睡眠狀態,設想如果開始“戒奶睡”都會涉及哪些環節,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每一種情況該如何應對,在不知道如何是好的地方做出標記,反覆讀書/睡眠科普的博客/別人的經驗,試圖找出答案。
Step 1思想準備
開始訓練的第一步是思想準備,孩子不需要特別準備,但是媽媽 are you ready?
改變習慣是非常痛苦的,試想大人戒網、戒菸、戒手機是什麼感覺,非常非常難,孩子肯定會反抗會沮喪會哭,甚至會哭很長時間,如果你沒想好自己究竟是在幹什麼,只抱着試試看的態度,多半不會成功,看到寶寶哭,百分之九十九會玻璃心。
三個多月時外婆試圖培養駿兒自己入睡,我不置可否甚至不大情願,歸根究底還是覺得沒必要,但後來我看到他每天掙扎入睡一樣很痛苦,睡眠習慣成了不得不改的事兒。
在我看來“sleep training”這個詞兒包含兩方面,一個是溫和引導養成良好睡眠習慣,一個是採取措施糾正壞習慣。
什麼樣算壞習慣?
影響孩子生長髮育的破碎式睡眠算,對養育者要求過高難以爲繼的睡眠模式也算。我們得以家庭爲單位追求效用最大化,雖然孩子佔比最高,但也得讓過得最差的那位過得下去(在我家,那位是我…)。
所以我是抱定了“你一定能自己睡,媽媽陪你一起努力”的心態採取比較極端的措施,如果有條件從一開始就溫和引導肯定是更好的方式。
Step 2合理作息表
第二步是結合科學規律和孩子之前的習慣/生物鐘 列一個理想的作息時間表。
科學規律指的是不同月齡的寶寶大約有着一致的清醒時長,比如6個月時在起牀2-2.5小時就又需要睡覺。
因爲我要戒奶睡,理想的作息是EASY, 睡醒吃奶-活動-睡覺。駿兒已經開始加輔食,我把吃飯安排在睡覺前半小時,這樣可以確定他哭不是因爲餓。
Step 3選擇方法
第三步是選自己認同並且可以堅持的方法來實行。
我選擇抱起放下全程陪伴的方式,沒有用法伯,因爲不希望在寶寶領會大人意圖的過程中任一時刻產生恐懼。但也有人提到這種方法不適合性格剛烈的寶寶,容易激怒他,更難入睡。所以這可能需要tiral and error,要試試看,然後根據自己對孩子的瞭解和當媽的直覺來判斷。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分清孩子所表達的是喜惡還是大人的需求的映射——遇到阻力時多堅持一小下,說不定孩子在努力適應,家長別先入爲主地認爲太痛苦孩子受不了。

我自己實踐下來,覺得這些方法大同小異。

比如法伯法通過離開房間-再回來-再離開的方式讓寶寶明白
1)她困了該睡覺了2)睡覺是她自己的事兒3)媽媽沒有拋棄她,只是在房間外面;
抱起放下法通過放寶寶在小牀上-抱起來-再放下的方式告訴寶寶
1)她困了就睡覺吧2)睡覺應該自己躺/趴在牀上3)實在難受的時候媽媽會抱抱,但是還得靠自己躺/趴在牀上睡;
同理,懷中哭泣法傳達的是——哭吧哭吧不是罪,如果媽媽的懷抱能給你安慰,嘗夠眼淚的滋味還得去睡...

困了也照樣扛幾個鐘頭不睡?憶寶寶與“睏意”和解的過程

Step 4實戰
接下來第四步就是正式開始了。
1第一天
我從晚上開始,因爲第一次不奶睡會拖很久不睡,從白天小睡開始怕打亂一整天的安排。

具體做法就是餵奶喂到昏昏欲睡,然後和他說“媽媽要把nei nei收起來了,寶寶躺到牀上去睡覺吧。” 然後抱到小牀。

他猛然驚醒,搞什麼?開始哭。我跪在地上,左手從上面越過牀欄手肘撐在牀墊上,整個手掌搭在他後背,一邊按摩一邊開始安撫。

[小土注:一般要多提前幾天,就開始做思想工作,而不要等正式開始了才通知]

Tracey Hogg(特雷西)書裏說“不要低估聲音的力量”,我保持鎮定,自認爲用溫暖堅定的聲音開始和他的哭聲對話。
他:怎麼回事?我不要這樣。(這個哭聲是有點兒慌張的)
我:這是在幫駿兒學習自己睡覺呢。晚上了,駿兒困了,要趴在牀上自己睡覺了。這是駿兒的牀,可舒服了,自己睡覺才香呢。 (不是一口氣都說了,節奏看具體情形,而且根據他的哭聲判斷,重複了若干遍)
哭了一會兒他徹底精神了,從牀上撐起來看看媽媽到底搞什麼。然後朝向我,發出求救一樣的哭。
這時候我才把他抱起來(這種求救才施以援手的方式適用於6個月以上的寶寶)。抱起來他馬上就不哭了,我在他耳邊說“媽媽可以抱抱,但還是得自己睡覺啊”立刻放下。
這次放下的時候像炸鍋一樣哇——的哭開來。
他:怎麼回事?怎麼又放下了?(這個哭聲是有點兒憤怒的)
我:駿兒睡不着難受,媽媽可以抱抱,但咱們現在大了,要趴在牀上自己睡覺。媽媽相信駿兒一定能學會。(然後重複“自己睡”,“一定能學會”)
之後他不斷地撐着從牀上起來,我就在後背上的那隻手加點兒力,或者拍拍,儘量讓他再趴下。說些“困了難受,就趴下,趴在牀上,睡着就舒服了…”類似的話。但全程避免和他眼神接觸,基本閉眼。

如果他又轉向我,或者一個手朝我的方向拍牀,我就伸手過去問“實在難受的話,媽媽再抱抱?抱抱好嗎?”中間有一個階段抱起來時哭得更厲害,非常委屈,停不下來,我就一邊抱着拍拍一邊走走,繼續唐僧,幫他平靜下來。

平靜了之後又說同樣的“要自己睡覺”,再把他放下。

這個過程持續了很久。他的哭聲經歷了不同的聲調,似乎可以聽出他不同的訴求:

不明白這是幹什麼委屈的哭——不習慣沒有奶頭,難受到哭——氣急敗壞的哭 ——哭得太厲害停不下來的哭 ——累得受不了又放鬆不下來的哭。
針對不同的哭聲,我會說些不一樣的話,後背上的手用不同的力氣,或者摸摸或者拍拍。指導思想是: 聲音保持鎮定和溫柔,不要有pity tone(不要帶着哎呀寶寶你受罪了之類的不捨得),也不完全是充當白噪音的作用,不需要非得蓋過寶寶的哭聲,更多是在一小波哭泣停止時開始說,keep the dialogue going(把哭當成他的表達,和他對話)——這個對寶寶影響可能不大,他們不一定能聽得懂,但確實能幫助媽媽保持冷靜。

媽媽的冷靜非常關鍵,稍微抽離些才能聽出哭聲的變化,不會心煩意亂。

等他哭累了,也放棄努力了,開始mantra cry(就是哭到盡頭的抽泣,抽抽嗒嗒地哭),我輕輕唱支歌,然後就安靜地陪他。睡着後手多放一會兒,別急着撤。
夜醒
當天夜裏兩次夜醒我也這樣,試圖一起連夜奶都斷了,但折騰2個小時精疲力盡就放棄了。
又嘗試幾天失敗後,保留了兩次夜奶,直到現在8個月了還在夜奶,最少兩次,有時要三四次,我暫時沒有更多行動,因爲他吃了就會睡,對我體力要求更低。
在試圖斷夜奶時,小土大橙子說的一點很有啓發,這麼大的寶寶如果不是習慣性夜醒,一直持續睡着,不會覺得餓,也就是說不會被餓醒,但一旦醒久了,可能會真覺得餓。
從媽媽休息和寶寶好習慣的角度來看,還可以嘗試是睡前媽媽和寶寶親暱,然後媽媽餵飽臨睡奶(親喂,或者對奶量信心不足的話親喂加瓶喂)之後由別人哄睡陪睡,夜醒時媽媽也儘量不出面。
困了也照樣扛幾個鐘頭不睡?憶寶寶與“睏意”和解的過程 第2張

2第二天
第二天到了作息表上應該起牀的時間,我把窗簾拉開,兩分鐘不到他就醒了。“叫醒”這一步我認爲很重要。
之前,駿兒有過接連幾天不好好睡,然後攤上一天睡到很晚起。叫醒後告訴他新的一天開始了,這個“開始”是蠻有儀式感的東西,幾天以後他的生物鐘適應了,不管前一天睡的怎樣,7點半左右一定會醒來開始新的一天。
這個時間固定下來,後面的小睡都好安排,晚上睡覺的時間也可以保證,偶爾因爲姐姐的干擾而睡晚了,第二天很容易就調整回正常。
第二天上午的小睡會相對容易,操作和前一晚相同,以睡眠儀式開始,放牀,求助時抱起,不哭了再放下。因爲前個晚上睡得少,寶寶很疲憊,很快會睡着。
如果小睡短,書上建議繼續抱起放下接覺,駿兒基本上都會睡一個半到兩個半小時,所以我沒試過接覺。
3第三天
第三天是最容易放棄的,因爲寶寶經過休息恢復了元氣,開始全面反擊與抗爭。

如果小睡僵持一小時以上,我就放棄,繼續按照作息表的安排,儘量讓他醒着但不太興奮,熬到下一次小睡時再睡。

會不會有還沒到點兒就困得不行的?我家沒有,但是看書裏說如果明顯困的難受也可以靈活,適當提前,總之保證每次入睡時都是在睡眠儀式後放小牀自己睡。

睡眠儀式這個概念曾經困擾我很長時間。
按理說,每天在入睡前做一套固定的動作或說辭,是爲了寶寶形成反射意識,知道該睡覺了,可以更快放鬆進入狀態,更容易入睡。可是我們家只要一開始程序的第一步-走進房間,駿兒就開始反抗開始哭。
3個月的時候外婆只要抱着他一隻腳踏進房門他就嚎啕大哭使勁兒掐外婆脖子。說明他知道這是要睡覺,但是他!不!樂!意!
我試了兩次頂着他的哭聲完成“進屋-拉窗簾-抱着唱歌-放牀”這套程序,簡直有種在磨刀即將行刑的感覺,差點兒把我折磨死。
後來乾脆在抱他進屋前,我自己上去先把窗簾拉好,睡眠環境佈置好,反正一上樓他就知道要睡覺了。
改善期間,剛進屋的時候會有點兒尷尬,撲通就扔牀上好像太突兀,抱着走走又覺得太虛僞——大家都心知肚明該來的總該來,磨嘰什麼勁兒呢?
這個時候就需要個氣場,我一咬牙一挺胸,虛僞地故作輕鬆,用溫柔地帶着笑意的聲音說,“駿兒累了,該睡覺了,來,趴在牀上,舒舒服服睡一覺”,就算完成睡眠儀式的部分了。
困了也照樣扛幾個鐘頭不睡?憶寶寶與“睏意”和解的過程 第3張

4十天後
盡我們最大的可能按照作息時間表執行了十天左右,入睡前還是會哭,但只是表示不情願的哭,算不上傷心或者反抗,而且接近睡覺時間他自己會發出信號,開始找大人抱,把頭搭在大人肩頭,與“睏意”和解了,不再fight sleep。
5兩週後

又繼續了兩個星期,我陪睡時照例把手搭在他的後背,他伸手去夠,扒拉着玩兒,還從牀欄杆的空隙跟我拋媚眼兒。

我感覺自己已經成爲了書裏寫的那個干擾源(your pure presence might be a distraction),於是和他說“不玩兒了,你睡覺吧”就出門了。

他用喊我回來的聲調哭了幾聲,自己又咯咯笑了一會兒,安靜了。
之後的每次小睡,我把他放下以後,如果他哭,就陪他一會兒,如果要玩兒,就離開,基本上放下三分鐘之內都可以離開,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他自己就睡着了。
總結
據我總結,入睡最關鍵的是“平靜”,哭太厲害、玩兒太厲害都不好,所以具體怎麼達到這個“平靜”要看寶寶的個性和當時的氛圍,可能需要媽媽們見機行事。

駿兒的姐姐就是不會自己平靜下來的那種,要靠吃奶;

駿兒也是不會自己平靜下來的類型,我單方面決定他得靠哭... 雖然我改變了駿兒的習慣,依然認爲如果撐一撐還能接受現狀的話,朝着理想溫和引導就好,沒必要採取高強度的矯正式。

一方面要忍受孩子哭,一方面大人也要做到堅持作息規律,更重要的是效果如何要看孩子和大人的操作,不一定能達到預期。

駿兒兩週後能自己入睡(放牀後大人離開,少量哭鬧後自己安靜),生物鐘也很規律,會主動發出睡眠信號,但覺變輕很多,我每次躡手躡腳進屋拿東西時他都會撐起來看看或者翻身或者用手抓撓牀欄,讓人搞不懂之前那麼長時間到底睡着還是醒着——這是我很大的困擾。

另外,距離我寫這篇文章到現在,已經一個半月了,他經歷了出牙、便祕、分離焦慮,睡眠受到很大幹擾......身邊的外國媽媽在孩子生病(發燒、出水痘)時在寶寶小牀外打地鋪,或者抱着,也不會抱回自己房間大牀上睡,其實也是很艱苦的。

所以對睡眠訓練以及後續要預期合理,不建議盲從。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