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樹木不喜歡知了的科學故事

本文已影響4.53K人 

為什麼樹木不喜歡知了的科學故事

知了是一種不完全變態的昆蟲,一生可分為卵、若蟲和成蟲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會對樹木造成嚴重危害。我們平時看到在樹上“吱吱”叫着的是知了的成蟲,每當知了叫得口渴之際,總會用自己堅硬的口器——一根尖細的硬管,插入植物的莖和枝,吮吸樹木體內的大量營養和水分。知了吃飽喝足了,受到它蹂躪的樹木卻發生了嚴重的營養不良——褪色、變黃,甚至還會引起樹木的根、莖或整個植株枯黃而死。

成蟲成熟後,雌、雄成蟲在樹上進行交配。雌成蟲在交配受精後,在樹的嫩枝上用針狀產卵器刺破樹皮,將卵產在嫩樹枝木質部內,樹枝被刺傷後往往因水分供應不上而枯萎死亡。

為什麼樹木不喜歡知了的科學故事

卵經過約為200天的孵卵期,就變成小小的幼蟲。剛孵化出來時,幼蟲呆在樹枝上,一陣秋風會把它吹到地面。一到地面,幼蟲馬上尋找柔軟的土壤往下鑽,繼續它漫長的地下危害活動。幼蟲的地下生活少則3年,多則十幾年,它們的生長發育才能成熟。在這段時間裏,它仍是靠吸食樹木根部的汁液為生。當樹木的根系受到致命的傷害,整棵樹就會元氣大傷直至枯死。幼蟲要通過5次蜕皮才能變為成蟲,其中4次在地下進行。經過幾年緩慢的生長髮育,它們終於熬到了最後一次蜕皮,然後,在夏至雨後的某一天破土而出。憑着多年的能量儲存和生存的本能,用它原來挖洞的開掘足找到一棵樹攀爬上去。約經2~4小時,蜕去幹枯的殼後變成成蟲,就變成我們熟悉的知了了。當然,它們依然是依靠吸食樹木汁液來維持生命。

可見,知了的一生都在危害着樹木。

為什麼樹木不喜歡知了的科學故事點評

近些在北美洲發現幾種13年或17年才會出現一次的蟬,13年蟬大多分佈在美國南部,17年蟬主要分佈在美國東北部,這些蟬嚴格按照時間出現,也就是説幼蟲在土壤中嚴格生活12年或16年,因此又被稱作“週期蟬”。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週期呢?研究發現,週期蟬出現的頭一年,美國大部分食肉鳥類的數量都是最低的時候,當週期蟬出現在樹枝時,他們的天敵數量恰巧是最少的一年。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蟬嚴格按照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調整自己的生活週期。

為什麼樹木不喜歡知了的科學故事 第2張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