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本文已影響3.75K人 

手抄報一:歷代書法家


秦漢

李斯、張芝、篆書、漢隸、皇象、蔡邕、石門頌、乙瑛碑、曹全碑、張遷碑、鮮于璜碑、秦詔量銘文、萊子侯刻石、天發神讖碑、陽陵虎符

兩晉

王羲之、王獻之、鍾繇、索靖、王珣、陸機

南北朝

泰山經石峪、張猛龍碑、張黑女墓誌、敦煌書法、元懷墓誌、元暉墓誌

隋唐五代

馮承素、張旭、顏真卿、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孫過庭、李陽冰、賀知章、懷素、李邕、智永、徐浩、柳公權、楊凝式、董美人墓誌

宋遼金

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趙佶、蔡京、朱熹、歐陽修、李建中、林逋、薛紹彭、張即之、吳琚、白玉蟾

元代

趙孟頫、鮮于樞、康裏巎巎、歐陽玄、危素、虞集、趙期頤、倪瓚、饒介、張雨、楊維楨、鄧文原

明代

董其昌、解縉、祝允明、文徵明、唐寅、陳淳、王寵、王鐸、倪元璐、黃道周、徐渭、張瑞圖

清代

傅山、金農、鄧石如、蒲華、黃慎、鄭簠、石濤、趙之謙、吳熙載、姚鼐、姚文田、宋曹、查士標、楊守敬、萬經、巴慰祖、翁同龢、沈曾植、吳大徵、汪士慎、李鱓、樑巘、莫友芝、劉墉、鄭板橋

書法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手抄報二:書法家經典代表作

王羲之,其代表作爲《蘭亭序》;顏真卿,其代表作爲《祭侄文稿》;米芾,其代表作爲《研山帖》;趙孟頫,其代表作爲《洛神賦卷》;歐陽詢,其代表作爲《九成宮醴泉銘》;王鐸,其代表作爲《擬山園帖》。

楷書

有王羲之的《樂毅論》,顏真卿的《顏勤禮碑》以及《多寶塔碑》爲其比較著名的作品;柳公權的《玄祕塔碑》和《神策軍碑》爲其代表作。趙孟頫的《膽巴碑》、《妙嚴寺記》,褚遂良《雁塔聖教序》,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等作品。

行書

比較著名的有王羲之的《蘭亭序》,王洵的《伯遠帖》,王獻之的《鴨頭丸帖》,蘇軾的《黃州寒食帖》,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智永的《千字文》,歐陽詢的《夢奠帖》、《張翰帖》,趙孟頫的《赤壁賦》(此碑內有行書,也有楷書)、王鐸的《擬山園》等。

隸書

比較著名的名作主要以漢碑爲主,有《曹全碑》、《乙瑛碑》、《禮器碑》、《張遷碑》、《封龍山碑》等碑帖。代表人物有伊秉壽等。

魏碑

主要是以碑拓,墓誌,摩崖爲主,比較有名的有《鄭文公碑》、《張猛龍碑》、《嵩山靈廟碑》《高貞碑》及《張玄墓誌》,《龍門二十品》,《敬史君碑》》、《元瑛墓誌》、《司馬悅墓誌》、《元懷墓誌》、《元倪墓誌》,《石門銘》,《泰山經石峪金剛經》,《司馬紹墓誌》,《爨寶子碑》,

大篆

主要《史頌鼎》、《毛公鼎》、《散氏盤》、《睡虎地秦簡》等名作。在當代臨習大篆並卓有成就的書法家有王友誼、鞠稚儒、劉興、劉江、蘭靜孚等人。

小篆

主要是秦朝以創造的《泰山刻石》、《琅玡刻石》,雖已殘毀,但秦篆面目尚存,而李斯的《嶧山刻石》、《會稽刻石》均爲後人翻刻。

草書

有名的作品有:趙佶《草書千字文》,張旭《古詩四帖》,懷素《自敘帖》,孫過庭《書譜》,《急就章》,林散之《中日友誼詩》,李志敏《草論》,于右任《標準草書》等。

漢簡

比較有名有敦煌漢簡、居延漢簡、內蒙古漢簡、武威漢簡、馬王堆漢簡等書法。

甲骨文

比較有名的有:羅振玉、凌競歐的甲骨文書法,董作賓、商承祚等也擅長甲骨文書等。

書法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第2張


手抄報三:書法歷代簡史

秦代

春秋戰國時期書法: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文字差異很大,是發展經濟文化的一大障礙。

秦始皇統一國家後,丞相李斯主持統一全國文字,這在中國文化史上是一偉大功績。秦統一後的文字稱爲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礎上刪繁就簡而來。著名書法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繹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會稽石刻》即爲李斯所書。歷代都有極高的評價。秦代是繼承與創新的變革時期。《說文解字序》說:"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書,八曰隸書。"基本概括了此時字體的面貌。由李斯秦之小篆,篆法苛刻,書寫不便,於是隸書出現了。"隸書,篆之捷也"。其目的就是爲了書寫方便。到了西漢,隸書完成了由篆書到隸書的蛻變,結體由縱勢變成橫勢,線條波磔更加明顯。隸書的出現是漢字書寫的一大進步,是書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漢字趨於方正楷模,而且在筆法上也突破了單一的中鋒運筆,爲以後各種書體流派奠定了基礎。秦代除以上書法傑作外 ,尚有詔版、權量、瓦當、貨幣等文字,風格各異。秦代書法,在我國書法史上留下了輝煌燦爛 的一頁,氣魄宏大,堪稱開創先河。

兩漢

兩漢書法分爲兩大表現形式,一爲主流系統的漢石刻;一爲次流系統的瓦當璽印文和簡帛盟書墨跡。"後漢以來,碑碣雲起,"是漢隸成熟的標記。在摩崖石刻中(刻在山崖上的文字)尤 以《石門頌》等爲最著名,書法家視爲"神品"。於此同時蔡邕的《嘉平石經》達到了恢復古隸,胎息楷則的要求。而碑刻是體現時代度與韻的最主要的藝術形式,中以《封龍山》、《西狹頌》、《孔宙》、《乙瑛》、《史晨》、《張遷》、《曹全》諸碑尤爲後人稱道仿效。可以說, 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北書雄麗,南書樸古,體現了"士"、"庶"階層的不同美學追求。 至於瓦當璽印、簡帛盟書則體現了藝術性與實用性的聯姻。

中國書法漢字的書寫法則,包括執筆、用筆、點畫、結構和風格等。

書法藝術的繁榮期,是從東漢開始的。東漢時期出現了專門的書法理論著作,最早的書法理論提出者是東西漢之交的揚雄。第一部書法理論專著是東漢時期崔瑗的《草書勢》。

漢代書法家可分爲兩類:一類是漢隸書家,以蔡邕爲代表。一類是草書家,以杜度、崔瑗、張芝爲代表,張芝被後人稱之爲"草聖"。

最能代表漢代書法特色的,莫過於是碑刻和簡牘上的書法。東漢碑刻林立,這一時期的碑刻,以漢隸刻之,字型 方正,法度謹嚴、波磔分明。此時隸書已登峯造極。

漢代創興章草,草書的誕生,在書法藝術的發展史上有着重大意義。它標誌着書法開始成爲 一種能夠高度自由的抒發情感,表現書法家個性的藝術。草書的最初階段是草隸,到了東漢時期,草隸進一步發展,形成了章草,後由張芝創立了今草,即草書。

三國

三國時期,隸書開始由漢代的高峯地位降落衍變出楷書,楷書成爲書法藝術的又一主體。楷書又名正書、真書,由鍾繇所創。正是在三國時期,楷書進入刻石的歷史。三國(魏)時期的 《薦季直表》、《宣示表》等成了雄視百代的珍品。

兩晉

晉時,在生活處事上倡導'雅量''品目'藝術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書法大家輩出,簡牘 爲多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妍放疏妙的藝術品味迎合了士大夫們的要求,人們愈發認識到,書寫文字,還有一種審美價值。最能代表魏晉精神、在書法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書法家當屬王羲之, 人稱"書聖"。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被譽爲'天下第一行書',論者稱其筆勢以爲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其子王獻之的《洛神賦》字法端勁,所創'破體'與"一筆書'爲書法史一大貢獻。加以陸機、衛瑾、索靖、王導、謝安、鑑亮等書法世家之烘托,南派書法相當繁榮。南朝宋之羊欣、齊之王僧虔、樑之蕭子云、陳之智永皆步其後塵。

兩晉書法最盛時,主要表現在行書上,行書是介於草書和楷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其代表作" 三希",即《伯遠帖》《快雪時晴帖》《中秋帖》。

南北朝

南北朝時期,中國書法藝術進入北碑南帖時代。

北朝碑刻書法,以北魏、東魏最精,風格亦多資多彩。代表作有《張猛龍碑》《敬使君碑》。碑帖之中代表作有:《真草千字文》。北朝褒揚先世,顯露家業,刻石爲多,餘如北碑南帖,北楷南行,北民南土,北雄南秀皆是基差異之處 如論南北兩派之代表作,則是南樑《瘞鶴銘》。北魏《鄭文公碑》可謂南北雙星,北派書寫者多爲庶人,書不具名,故書法時冠冕,被譽爲'書中之聖',北派王右軍。

書法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第3張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