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的這種愛是一種“毒液”!

本文已影響1.5W人 

爸媽的這種愛是一種“毒液”!

以下爲育友安安媽媽的投稿,她育有一子,三歲。現任培訓機構作文老師,熱愛文字,鑽研屬於自己的育兒之路,相信自己的直覺情感,不相信本本主義,也不崇洋媚外,漂洋過海的育兒知識可以借鑑,但不盲從。

幼兒園放學了,家長們陸陸續續到教室裏接孩子。一位奶奶親切地叫道:“陽陽,奶奶來接你了!寶貝!快來給奶奶抱抱。”可是,這名叫陽陽的男孩,卻怒氣衝衝地跑過來,揮動着小拳頭,“我不要你接,我不要你,我要爸爸媽媽……”對着奶奶,大聲叫嚷哭喊着,轉身躲到教室最裏面的角落。突如其來的哭聲,讓原本笑容滿面來接孫子回家的老人不知所措。她趕緊哄孫子,掏出手機說,“奶奶馬上給你爸爸媽媽打電話,叫他們來接你。”可這位奶奶剛進來時,對老師說陽陽爸媽在開會。

至於後來,這位奶奶有沒有成功接走孫子,我已不得而知,因爲我接了孩子,也趕着回家。

本文開頭的那一幕,我想,很多家長都不陌生。有些孩子說:“不要爸爸媽媽。”有些孩子說:“不要外婆外公!”等。還有些孩子因爲不順心意,就動手打媽媽或其他長輩,有抓奶奶臉,有揪媽媽頭髮的,還有些衝着家長大聲吼叫的(我都把這些歸爲不敬的行爲)。聽了上面這些話,不用說,我們家長心裏肯定不舒服。看到這樣的場面,於我心有慼慼焉。不要以爲孩子小,不懂事,其實不懂事的是我們家長。

《弟子規》有云:“首孝悌,次謹信……”是的,“首孝悌”,做人第一重要的是,孝敬長輩。我並無意照本宣科,但是百善孝爲先,也不是要我們的孩子愚孝。我也最討厭聽到有些家長總爲孩子的錯誤開脫,說什麼“孩子還小,不懂事。”“長大了,就會好的”等。“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不是沒有根據的。我只想說,如果一個孩子對自己的生母(養育者)都不能做到最基本的尊敬,基本的愛,你還奢望他長大後能幹出什麼好事呢!曾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毒樹不結善果”。我們父母長輩對孩子的溺愛,何嘗不是讓我們的孩子沉浸在毒液中呢?我們的孩子何嘗不是躺在毒樹的懷抱裏成長?我們的過分保護,難道不是在給孩子灌輸毒液嗎?這種毒液,名爲“愛”。當我們的孩子長大後狠狠地要砍掉這棵樹,卻遭到了所有人的批評和道德譴責。“你不小孝敬,你不贍養,反倒做個啃老族!”在他三歲的時候,你不教育他,何爲孝敬?何爲感恩?等他長大,希望他孝敬您,感恩您,對不起,晚了!因爲孩子我中毒已深,難以幡然悔悟。很少有孩子真能在一夜之間長大的,大多數普通的孩子都是在潛移默化中長大的。(除非他真有非凡的大智慧,不屬於我數落的對象。)

也許,有人會覺得,我言過其實了。但是我親身經歷過自己孩子的改變。

首先,是禮貌教育,碰到長輩,我會以身作則,有禮貌地微笑着跟長輩打招呼。孩子看多了,自然會變得嘴很甜,見到熟人就會叫:“叔叔阿姨,啊公阿婆好!”鄰居們也會笑着誇:“孩子真是教出來的。”這第一點容易做到。相信很多媽媽都會去做。

第二點就是懲罰,懲罰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沒那麼順利了。有些家長可能會說,不就是打孩子嗎?誰不會。我只能呵呵。

兩週歲左右,孩子的第一次叛逆期來臨。稍有不順心意的地方,他就會哭着叫,不要媽媽,還咬牙切齒地對我嚷嚷,用手抓我,用頭撞我。我怒了!一開始,我想一打了之,抓起他的手一頓打,或者打屁股等懲罰。可是,效果甚微,下一次繼續歷史重演。每次被我批評了,馬上跑到奶奶那裏避難,奶奶就會抱着他,各種哄。

有時候,他也打奶奶,撲在奶奶身上亂抓亂踢。我的方法就是讓他做懲罰椅,堅持過幾次,有點效果,當他想對我或其他家人進行暴力攻擊的時候,我就把他抱到一把小椅子上,坐兩分鐘,等他情緒穩定點,我會跟他慢慢講道理。比如“你是媽媽的孩子,是從媽媽肚子裏生出來的,媽媽永遠愛你,我會抱抱你,親親你。……你是不是也愛媽媽?”“愛!”他臉上還掛着淚珠。“那你剛纔對媽媽和奶奶大聲叫,媽媽聽了不開心,你打媽媽和奶奶,媽媽奶奶也很疼。怎麼辦?”接着他會說:“媽媽,奶奶對不起。我愛你。”現在,他不小心做錯了事情,會主動說:“對不起!”因爲平時有教過他,做錯事情要道歉。我也很早就告訴他,他是從媽媽肚子裏出來的,因爲是剖宮產,我說媽媽肚子上有一道門,醫生打開一條縫,寶寶就從媽媽肚子裏出來了。再長大點,我會告訴他,他是怎麼來的,生寶寶的時候,媽媽會遇到怎麼樣的問題等等。我覺得,讓他知道,媽媽生寶寶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讓他懂得母愛和感恩,是孩子必須要上的道德第一課。我自己也正在教育小安安,雖然他三週歲不到,至少他出去,不會在公共場合大聲叫嚷,不會跟媽媽頂嘴,也不跟媽媽對着打。切不可以爲與發脾氣的孩子對打是一件有趣好玩的事情,別到了孩子十八歲的時候,還跟你“打”,那真的不好玩。

現在,人人都崇尚鼓勵(欣賞)教育,把孩子的優點無限誇大化,無視孩子的品德問題,導致孩子乖張跋扈,人見人厭的例子屢見不鮮。所以,感恩教育,要趁早,晚了,就真的來不及了!

前不久,我給五年級的學生做過一次測試,關於對父母的瞭解,設置了五個題目,其中有爸媽愛吃的菜,爸媽的生日,你有沒有幫家裏做過家務等相關的幾個問題。很多學生表示不知道爸媽喜歡吃什麼菜,有很多孩子說,家裏不需要我做家務,爸媽只要我學習好。當我讓他們寫一篇關於感恩的作文,且不說孩子作文水平如何,就說有幾個孩子居然感覺不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是父母真的不關愛孩子嗎?還是我們的孩子太麻木不仁了!或者我們要換一種方式去愛。

小育說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爲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盧梭所說的就是一種父母對兒女失去理智的愛——溺愛。

曾看過這樣一幅漫畫,題目是《慈父》,給小育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這幅漫畫的內容是這樣的:有一位慈父,他爲了滿足孩子要騎木馬的要求,他趴在地上,讓兒子騎在他的背上。孩子右中拿着鞭子,左手拽着繮繩,像一位威風凜凜的將軍一樣。不時還揮動着鞭子,臉上帶着勝利的笑容。可他的父親,臉上已經露出很痛苦的表情,但爲了滿足孩子的這個要求,仍然堅持着。

可以說這位慈父就是溺愛孩子的一個典型,對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味地滿足,要分清對與錯,合理的要求可以滿足;無理要求,就不應該答應。

要知道過分溺愛帶來的是孩子的無情。正是家長的溺愛,教會了孩子的自私和不孝。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許多父母的願望。但是要想實現這個願望,就不能過分的溺愛,只有讓孩子正確的面對挫折,不斷的戰勝苦難,才能獨立生活,立足於這個社會。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