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自白:體罰與不體罰帶給孩子的影響

本文已影響1.75W人 

媽媽的自白:體罰與不體罰帶給孩子的影響

那段有體罰的時間裡,左左右右彼此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氣氛高漲,隨意就動手打彼此的頻度比過去還多,甚至在出手之後,仍然是一副理所當然的理直氣壯。「因爲她搶我的東西,所以我就打她」、「因爲她打我,所以我就打她」,當左左右右仰起小臉,出現一副自然不過的態度時,我突然意識到,塬來,我的身教帶給她們這樣的價值觀。

如果,我們要孩子尊重他人,如果,我們要孩子愛護他人,那麼,身爲她們榜樣的我們,怎麼可以因爲一個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而有背道而馳的做法?

在職場裡,我們不會因爲某些人搞砸了專案而動手打人;

在生活裡,我們不會因爲遇到某些白目而直接拳腳相向;

在關係裡,我們以對方對待自己溫柔與貼心來判斷彼此對彼此珍視的程度;

那麼,爲什麼,體罰的打,可以說是「爲孩子好」?爲什麼,身體之痛的體罰可以用來教導孩子某件事情?而孩子彼此之間讓別人身體之痛就不能來達成目的?

我意識到,「體罰」這個手法,背後傳遞着我們對於尊重的價值觀,我們對於暴力的價值觀,我們對於溝通的價值觀,因爲是大人,所以可以打人?因爲講不聽,所以可以打人?因爲是愛,所以纔打?這言行不一的價值觀與身教,是不是比孩子當下不適切的行爲還嚴重?這直接訴諸暴力,省略溝通,不強調動腦想方式的行爲,不就跟議會裡拳腳相向的議員們一樣可笑?

於是,體罰在我們家不見蹤跡了。我們需要想更多方法、更多方式,去引導、去跟左左右右溝通。但,這是我們想要跟左左右右傳遞的價值觀,事情的解方法不只一種,多動腦去想,去執行、去解決,學習溝通、學習尊重、學習動腦、學習處理,體不體罰,背後傳遞的價值觀,似乎比當下有沒有馬上糾正那個偏差行爲還重要,不是嗎?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