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說"狠話"寶寶很受傷

本文已影響7.03K人 

當寶寶搗蛋,不聽話時,不管多麼好脾氣的媽媽都可能抓狂,實在忍不住時可能脫口說出一些“狠話”,比如“你再搗蛋,我就不理你了”“摔了活該,誰讓你不聽話!”等等。媽媽想借“狠話”告誡寶寶要聽話,可這種方法真的可行嗎?

小可樂被“狠話”傷到了3歲的可樂屬於特別調皮的男孩,除了睡覺,沒一刻安靜的時候,我說東他說西,耐不住性子,我有時會不經意地脫口而出一些“狠話”。記得有一次,我給他準備早餐,我清清楚楚地告訴他,粥很熱,不要碰,我幫他舀一些到小碗裏晾涼了再喝。可他聽也不聽,拿起自己的小勺就一大口,結果把舌頭燙出了水泡,哭鬧不休。雖然我當時心疼得要命,可還是忍不住狠狠地說了一句:“告訴你不要喝非喝,燙出泡沒人管你!”可樂自然哭得更傷心了。讓我意外的是,此後幾天我突然覺得可樂變老實了,他會安靜地自己玩玩具,我和他說話,他也不過用空洞的眼神看我一下,之後又自顧自地玩手裏的玩具,不願意和我有過多交流。雖然我一直希望他可以變成乖巧的男孩,但小傢伙突然這般安靜,我還真有些不適應。我將可樂抱到腿上,關切地問他爲什麼不開心,他低着頭不肯回答我。我一再追問,可樂竟哭了起來,委屈地說:“媽媽已經好幾次說不管我了,媽媽不愛我了!”那一刻,我無異於被當頭棒喝,我從沒想過,脫口而出的“狠話”竟會真的讓他傷了心。在深深的自責中,我緊緊地將可樂抱在懷裏,並認真反思我的教育方式。

“狠話”教育反作用多

媽媽“狠話”教育雖說是爲了警示寶寶避免犯錯,可真實的結果卻是不僅會影響健康的親子關係,還會產生許多反作用。

反作用1:寶寶學會頂嘴

當寶寶發現媽媽經常講一些做不到的話時,會因爲反感而學會和媽媽頂嘴,打個比方,媽媽說:“你再不聽話,警察就來了。”寶寶可能會反嗆媽媽:“我又不是壞孩子,警察纔不會抓我,你騙人。”如果媽媽再過度強調,寶寶甚至會說:“那你去叫警察吧,你叫不來警察,你就是騙人!”結果自然變成媽媽和寶寶互嗆。

此外,當寶寶發現媽媽這些“狠話”都是爲了嚇自己,實際上並不會這麼做時,時間久了不但不會把媽媽的話當回事,甚至還會有樣學樣,和小朋友交往時也會學着媽媽的樣子發“狠話”,成爲不被小朋友喜歡的小夥伴。

媽媽說"狠話"寶寶很受傷

反作用2:讓寶寶缺乏安全感

寶寶不聽話,媽媽順口一句“我不要你了”,看似是無心之語,可對寶寶來說卻是極具威脅性的言語。即便寶寶知道媽媽是在嚇他,但潛意識裏仍會擔心哪天媽媽真會這樣做,結果無形中增加焦慮感,時間久了,難免會變得缺乏安全感。

反作用3:讓寶寶感覺自己很差勁

媽媽管教寶寶時放“狠話”,比如對寶寶說:“爲什麼怎麼告訴你,你都做不好呢?”換個角度講,這無異於刻意提醒寶寶他有多糟糕,怎麼都學不會、不聽話。時間久了,寶寶不但會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會養成從負面角度看待事物的習慣,成爲一個負能量多多的人。

反作用4:寶寶弄不清楚媽媽的用意

媽媽說“狠話”時痛快,可卻會弄得寶寶一頭霧水,比如媽媽和寶寶通過旋轉門時對寶寶說:“再亂動就會夾到你的手。”沒錯,媽媽是在告訴寶寶不可以這樣做,但卻沒告訴寶寶應該怎樣做,如此一來,反倒可能挑起寶寶嘗試的興趣,結果自然換來媽媽更嚴厲的“狠話”,無形中便影響了親子關係建立。

反作用5:寶寶感覺媽媽不愛自己了

媽媽不讓寶寶亂跑,結果寶寶跑開後摔倒了。雖然媽媽無比心疼,但仍可能狠狠地來一句:“讓你別亂跑不聽,該!”寶寶摔傷已經很難過了,耳中聽到的卻不是媽媽關心的話,而是被“嫌棄”的話,很容易讓寶寶感覺媽媽不愛自己了。

依情景正向教育讓寶寶變乖

媽媽放“狠話”反作用多,寶寶不聽話時究竟怎樣的表述有利於讓寶寶修正自己的錯誤呢?

方法一:溝通中增加有趣元素

寶寶不好好吃飯,與其放狠話,對寶寶說,不吃飯就再不給飯吃,不如和寶寶玩個小鱷魚捕食的遊戲,媽媽讓寶寶當小鱷魚,把飯菜想成小魚,之後張開嘴巴把一條條小魚都吃掉。完成任務後,媽媽可以給寶寶一個小貼紙作爲獎勵。許多時候,媽媽們會覺得教育就是給寶寶講清楚道理,其實,教育中不妨帶一些有趣好玩的信息,當寶寶發現媽媽是個有趣的人,總是會有一些有趣的點子時,會主動配合媽媽;相反,媽媽若總是放“狠話”,只會影響親子關係建立,時間久了,寶寶只會因媽媽的話沒有效用更加有恃無恐。

方法二:主動讓寶寶嘗試

當寶寶嘗試“危險”的事時,如果這種“危險”處於可控狀態,媽媽不妨讓寶寶嘗試一下。比如寶寶喜歡玩旋轉門,媽媽可讓寶寶用手試着推門,在可能夾手的部位叫停,之後媽媽親自演示一下可能夾手的場景,從而讓寶寶感同身受,主動遠離“危險”。如果是不可控的“危險”,防範永遠比阻止來得重要,媽媽應全力避免寶寶接觸“危險”的事,以避免引發和寶寶的口舌之爭。比如寶寶每次去公園都要自己跑去餵魚,爲免危險發生,媽媽完全可以繞開公園的小魚池,從而讓寶寶徹底遠離危險。

總之,媽媽“粗暴”的制止遠沒有直接告訴寶寶如何做來得有效,媽媽在給寶寶講解危險的可能性時,還可以增加一些想象的畫面,從而避免只單調地講道理,讓寶寶聽得心不在焉。

方法三:“安靜教育”學起來

寶寶搗蛋,媽媽並不一定要用言語告誡寶寶他犯了錯,比如寶寶搶了小朋友的玩具,媽媽和寶寶講道理,因爲對玩具的偏愛,寶寶很可能會找出一堆理由來反駁媽媽。此時,安靜教育就可以派上用場了。媽媽可將寶寶抱到椅子上,自己退後幾步嚴肅地看着他不說話,讓寶寶第一時間就能認識到他做了不該做的事,只一個動作,不用語言,寶寶就會清楚他犯了錯,如此一來,既可避免寶寶無理的辯駁,也可讓寶寶有機會坐在椅子上反思自己的行爲。待寶寶冷靜下來,媽媽再和寶寶講道理,效果會更好。

理性看待寶寶不聽話寶寶不聽話摔倒了,媽媽發狠話只會讓寶寶身心皆受傷,此時,媽媽們不妨換個角度想想,即便寶寶摔倒了也不代表他一無所獲,他以後可能會在奔跑的過程中學會減速,避免摔倒,也能學會怎樣遠離小石子,避免摔傷。總之,媽媽們不要忽視事物的兩面性,在並非危險的“危險”環境中,媽媽學會放手,寶寶可能會獲得更多意外的收益和知識。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