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男孩嚴重叛逆怎麼辦

本文已影響1.35W人 

“我家孩子現在初二,是男孩,叛逆的我一點點辦法都沒有!”“13歲男孩,最近簡直就成了火藥桶子,一家人小心翼翼地避讓着,卻還是動不動就炸,怎麼辦?”

1、“叛逆”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家長們描述的自家孩子青春期叛逆行爲表現很多,比如厭學、逃學,嚴重者離家出走。還有沉迷於網絡不能自拔的、事無大小以對抗父母爲樂的、忘乎所以早戀的。有一位家長寫了幾百字的留言,全是描述自家孩子情緒控制能力差,特別愛發脾氣,跟人交流基本靠吼……也有抽菸、打架、撒謊、花錢無度等情形。有個家長甚至用這些詞彙來描述自家孩子:偏執、任性、暴躁、不聽話、不懂感恩、親情冷漠。

反正就是一句話:以上種種行爲都招致家長極度反感、極度恐慌、極度焦慮。用四個字概括就是“無法接受”——爲什麼無法接受?因爲都不符合家長固有的判斷標準。簡言之,以上此類行爲,都是“壞孩子”的標配。誰不希望自家孩子能貼上“好孩子”的標籤兒?一旦沾染了以上行爲,家長理所當然要反感、要恐慌、要焦慮啊,因爲自家的心肝肝、肉蛋蛋居然是“壞孩子”了!但是呢,中國人慣來含蓄,做家長的總不好直白說自家孩子成了“壞孩子!”所以,“叛逆”就成了一個很微妙的詞,被無數家長當成了尚方寶劍和免死金牌。

尚方寶劍和免死金牌的最核心功用是什麼?一是狐假虎威,二是免除責任。“叛逆”這個詞之所以被無數家長如此高頻提出,最根本目的,是借教育專家們創設的這個詞,來免除自己教育不當的所有責任罷了。

家長以“叛逆”二字作了尚方寶劍和免死金牌,那麼,誰來擔責呢?總得要有一個人作背鍋俠是吧?誰合適?當然是孩子!

簡言之:所謂叛逆,不過是家長爲自己免責、脫罪的藉口而已,不過是想將教育失敗的責任轉嫁給孩子的藉口罷了。

2、所有的叛逆行爲都可以在家長身上找到答案

何謂叛逆?不過是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階段,就會自然而然通過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事,表達一種"長大了"的感覺,從而尋求和探索一個獨立生命個體強烈的“自主意識”罷了。

爲什麼會有叛逆這種東西?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罷了。

爲什麼說所有的叛逆行爲都可以在家長身上找到答案?

第一,有些家長思想過於傳統。思想過於傳統只是客氣點的說法,不好聽的說法是過於專制,認爲自己應當在子女面前有絕對的權威,子女要絕對的服從,但凡有一丁點兒不服從就認爲與家長對着幹,是忤逆不孝。

第二,家長教育方法不當。比如說男孩子抽菸,這是一件很壞的事情嗎?是的,肯定是不值得鼓勵的行爲,但一個男孩子學抽菸就是壞孩子了嗎?興許是是圖個好玩嘗試一兩次呢?可是家長遇見此類事情是怎麼解決的?直接認定這孩子是墮落了、是不可救藥了。貼上“壞孩子”標籤、言語侮辱是輕的,嚴重的進行各種體罰。家長方法簡單粗暴,無視孩子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只管發泄自己的不滿,卻從不肯用心分析抽菸這件事背後的動因、誘因,不與孩子積極溝通商量解決辦法。結果呢?本來是圖個好玩抽了一兩次,結果被家長冤屈、侮辱、懲罰,孩子無法忍受,奮起反抗。反抗的方式是什麼?當然是與家長作對啦。你反對抽菸是嗎?那我偏就抽。竟然真的就抽起煙來了,越抽越狠、越陷越深,成了真正的癮君子。可是抽菸需要錢啊,家長不可能掏錢來支持孩子去買菸。日常零花錢又不能夠滿足買菸需求,怎麼辦呢?當然是要想方設法去掙錢哪。怎麼掙?這麼小的年齡,通過正當途徑掙錢的可能性不大,當然是走上歧路、歪路了——請問,這歧路、這歪路,到底是誰的過錯?

第三,家長見不得子女快樂。這話聽起來很是殘酷、很是無情,但確實有這樣的家長。自己幼年時期的成長體驗是安全感極度匱乏、愛極度匱乏。而這種匱乏感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癒,等有了自己的孩子,出於內心連自己也不曾覺察的嫉妒和憎恨,便特別見不得子女快樂。比如一根棒棒冰就能讓孩子開心好久,她有一千一萬個理由表示反對,堅決不願意給;孩子出去打了一場球,滿頭大汗、滿腹開心進得門來,他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臭罵;孩子穿了一件新衣服,快快樂樂去照鏡子,她極盡羞辱之能事,各種明示暗示認爲孩子不學好、胡騷情、不長進;孩子考試得了98分,他看不見已經得到的這98分,他只死盯着要追究沒得到的那2分,然後爲這丟失掉的2分,要麼罰扇嘴巴,要麼罰餓肚子,要麼罰面壁思過,甚至打手板子……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此類家長要好好的反思反思,自己的問題,自己想方設法的去解決了。別把自己一個人的創傷,弄成遺傳病一樣,一代又一代地彼此傷害、代際傳承。給孩子最起碼的尊重,親子之間的情感便能夠暢通流動。孩子想說什麼就可以痛快說、想做什麼就可以痛快做,還會有叛逆這種事情發生嗎?

13歲男孩嚴重叛逆怎麼辦

3,如何有效應對所謂的叛逆行爲呢?

有必要提請家長們注意,每一種叛逆行爲後頭,都隱匿着、傳遞着孩子相對應的某種情感需求,比如安全感的需求,比如愛的需求。

客觀來說,所謂的叛逆行爲,就是孩子用非語言的方式發給家長的電報,是求助、求救的電報。既如此,那要如何才能準確、清楚地翻譯出電報內容?

第一,冷靜。孩子的任何一種叛逆行爲,打架酗酒,跟老師同學對着幹,說話標新立異,各種審美詭異,動不動發脾氣,經常搞些讓人無法接受的惡作劇,或者越是禁止的東西越要想方設法去犯禁……如此等等行爲發生時,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

“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家長只有學會放下自己“身爲父母”的這個角色,不帶偏見和情緒地、以旁觀者的角度去觀察這個叛逆行爲,基本上就能洞察這個叛逆行爲背後所隱藏的信息。最忌諱的是,明明可以通過冷靜溝通就可以解決的事情,家長卻非得弄成一場聲勢浩大的權力角鬥,要麼用絕大的聲音來壓倒孩子,要麼用暴躁的拳頭來壓倒孩子,要麼用沒收孩子心愛物品等方式來壓倒孩子。家長切記,不要進行鬥爭,要進行溝通;不要像暴風雨一樣,要像和風細雨。身爲一個三十四歲的成年人,面對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還不能夠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脾氣和情緒的話,你憑什麼要求孩子跟你和風細雨啊?

第二,請教。還是那句話,有些家長確實在家庭教育方面沒有任何經驗,自己也沒有學習的習慣。不懂沒關係,不懂就去請教。請教得來的方法,老老實實去照做,則絕大部分問題都能平順解決。最怕的是什麼?最怕的是自己不懂,卻偏要逞家長威風,這樣只會激發矛盾、激化矛盾,只會將孩子推得更遠。

自己不懂,就虛心一點,向周圍的親朋好友、同事同學尋求幫助,問問人家的孩子遇到這樣事情時候是怎麼處理的,再不行可以上網找相關專題課來聽。如果實在懶得聽或聽不懂,索性就孩子所在學校找心理輔導員吧,聽聽人家的建議,然後乖乖照着做,則諸事大吉。

對於此類家長來說,不懂不是錯,但是不懂卻又亂管,就是大錯。

第三,開放。這裏強調的開放,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家長要開放自我,第二是開放孩子。比如孩子做了某件讓家長特別不感冒的事情,不要立即去禁止,要試着陪孩子一起去體驗。孩子超級喜歡玩電子遊戲,家長不要簡單粗暴只是批評,試着放下自己家長的身份,像一個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一樣,和孩子一起去玩玩電子遊戲,去探索一下,電子遊戲中有哪些東西如此吸引孩子?孩子超級喜歡某一個很另類的偶像,家長不要急着否定,試着去了解一下那個偶像,看看孩子爲什麼那麼喜歡他?偶像有哪些特質是你沒有看見的?

如此這般,孩子說起遊戲時、說起偶像時,家長都能夠接上話,都能夠有可聊處。於是,這遊戲、這偶像,就成了一座橋樑,將家長和孩子原本離得很遠的兩顆心牽近了,相處就會越來越融洽。親子關係暢通無阻,所謂的叛逆行爲,自然而然就消失了,因爲孩子沒必要再通過某些標新立異、意料之外的行爲拐彎抹角的表達自己,他可以直接說,直接說而再也不用擔心你的斥責和憤怒,多麼好!

原本就沒有“叛逆”這種東西,只不過是專家賴以餬口、家長賴以免責的人爲概念罷了。家長們如果愛自己的孩子,就不要動不動拿“叛逆”這種藉口糊弄自己、糟蹋孩子。“放下身份,積極參與,巧妙引導。”這12個字,是五花八門、眼花繚亂的無數教育流派、教育方法最靈魂的東西,家長們牢牢記住、乖乖照做,那麼“叛逆”這種東西就會像冰河遇到了太陽,會在不知不覺中靜靜消融。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