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孩子的人生設計需要在童年開始

本文已影響3.78K人 

孩子長大了要幹什麼?能幹什麼?許多家長和孩子並沒有認真思考。沒有理想,人生迷茫,使許多孩子從小沒有奮鬥的目標,長大成人後,纔開始考慮人生,倉促培養就業技能,爲時已晚。

孩子長大了要幹什麼?能幹什麼?許多家長和孩子並沒有認真思考。沒有理想,人生迷茫,使許多孩子從小沒有奮鬥的目標,長大成人後,纔開始考慮人生,倉促培養就業技能,爲時已晚。

社會在高速發展,很多家長和老師卻忽視了對孩子的理想教育和職業發展的指導,無形中將整個民族的幼稚年齡往後推了好幾年,甚至還視其爲自然、正常,以爲沒有理想的自我發展是尊重孩子的個性。這種沒有人生目標的教育正大行其道,這真是教育的悲哀。

從小就開始人生規劃,設立人生目標,家長和孩子可以及時找出差距,調整學習內容,培養相應的能力,有意識地爲孩子的未來做準備;可以在教育資源有限、生存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上保有立足之地,擁有美好的人生。

孩子長大了要幹什麼?能幹什麼?

無論身居何地的家長,其實多少都想過這個問題。只是,很多家長並沒有真正深入、細緻地和孩子們一起研究過這個問題。很多人也從來沒有考慮過,應該如何與孩子一起,共同規劃未來,“設計”人生;應該如何用科學、理性的思想方法引導他們,並且和他們一起,把基礎教育的成果引向明確的人生理想、職業目標。

在中國,由於高考的壓力,學生和家長一起跟着高考指揮棒轉,家家戶戶只求拼過高考,屆時憑着分數在幾天時間內臨時選擇專業,把孩子送進大學,糊里糊塗地塞進一個專業,糊里糊塗地鎖定他們的人生,哪裏談得上什麼人生設計。

美國是個特別崇尚自由獨立人格的國家,很多人忌諱干涉孩子的個人愛好,更不用說包辦他們的前途。不少“西化”了的家長,“融入”主流社會,接受“主流”思想,放着孩子的前途不管,沒有從小引導孩子思考職業和就業的問題,任由孩子自由發展,感到這就是在實踐先進的美國教育理念,以爲這就是美國教育的精髓——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讓孩子自由發展。

實際上,這種沒有人生理想,沒有職業意識,沒有職業目標的教育,完全不是美國教育所提倡的。

沒有理想,人生迷茫,許多孩子從小沒有生活和奮鬥的人生目標。這種教育害了很多孩子,使孩子在寶貴的童年、少年時代,白白錯失了可能塑造孩子輝煌一生的機會

自從女兒5歲來到美國,我就在思考這個問題,她長大以後要幹什麼?也就是說,她的職業歸屬是什麼?

我來美國以前,在中科院某研究所工作,到美國以後,在一所有4萬多學生的著名研究型大學工作,接觸的都是靠數理化本領謀生的科技人才。初到美國,感覺中國人愛說的那句老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確實有一定的道理。改革開放初期,只有身懷數理化專長的人,纔有令人羨慕的出國機會。人文、商科或相關學科的人才出國的機會實在微乎其微。在那個年代,中國社會普遍存在對人文學科的偏見,人們常常認爲人文學者多數是些學不了數理化的庸才,以致身不由己、退而求其次地做了這個選擇,這是極其片面的看法。豈不料,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商學院和MBA是中國學生最熱門的選擇之一。

來到美國以後我很快就發現,如今在發達國家,以人文科學爲基礎的政經人物恰恰正是真正指點江山、引領世界風騷、推動社會進步的豪傑!

那年,女兒5歲,我設想,她將來要進入哈佛大學,要進入頂尖的法學院,未來的職業生涯是從事律師工作。當時,這種想法似乎是很不實際的。20年前,從祖國大陸來美國的孩子,能站住腳,上個大學,找份過日子的工作就很不錯了。上哈佛,當律師?跟做夢差不多。中國孩子在美國當律師,出人頭地,那時確實聞所未聞。很多中國朋友都問我,真的想讓你女兒當律師?爲什麼要讓她當律師?這個想法現實嗎?

人們都知道,在美國,很多政商名人都是律師出身,有人甚至說,美國是一個由律師控制的國家。律師的社會地位高,收入豐厚,名校法學院畢業生就業前景美好。近年來,美國經濟雖不景氣,但頂尖法學院畢業生的就業率仍高達95%以上,遠遠高於商學院,6位數的年起薪也沒有因爲經濟不景氣而縮水。女兒如果加入這一行業,對她自己而言,既能立足於社會,又能生活富足,也有益於提高中國人的社會地位,是很榮耀的。這些想法,都是身爲華人家長、爲人父母者的良好而真實的願望,是完全不必掩飾的。

每位孩子的人生設計需要在童年開始

有了這些想法,我很快就暗下決心,爲她設定這個職業目標。我把想法對女兒說了,她二話沒說就認定了。這倒不是因爲女兒當時有多麼成熟的思想,而是因爲那時她還是個五六歲的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沒有逆反心理,容易接受大人灌輸的思想。馬克·吐溫說過,孩子7歲的時候,父親在孩子的眼裏是英雄。孩子當然願意聽信於英雄的,英雄給她灌輸什麼,她都聽得進去,樂於接受。

每個有活力的孩子都會夢想成爲偉大人物。女兒在我日積月累的“當律師”的宣傳鼓動下,從五六歲開始就逐漸形成了這個牢固的志向。同時,由於從小就堅定了專業方向,對我所安排的對語言和相關能力的培養,她都很願意接受;我對她在各方面的要求,她也非常樂意配合。因爲她在小小的年紀,已經牢牢地把學法律、當律師作爲自己的願望和愛好,所以能夠高興地完成很多同齡孩子不願做的事情。

我認爲,在孩子的童年階段,引導孩子設立一個或幾個人生目標是很重要的。雖然許多人在他們自己的成長旅程中,可能會因爲種種因素而改變軌道,但是,在人生的最初十幾年裏,有一個目標比沒有任何目標要好得多。從小就有一個粗略的人生規劃,比迷迷茫茫地混到高中畢業,甚至更晚時,纔開始認真地考慮自己的人生,倉促地培養自己的就業技能要有利得多。

從小樹立了人生目標,家長和孩子可以及時找出現實與這個目標間的差距,調整學習方向,培養相應的能力和素質。比如,我女兒從小認定自己將來要從事律師或相關的職業,在學習方面,就很注意語言能力的培養,她現在能夠說英法西漢四種語言;在高中階段,她加入了商業與法律交叉的專業設計——一個好的律師必須是懂經濟和商業的,暑假還到大學修經濟課;從小開始,閱讀浩繁的書籍,涉獵面幾乎無所不包——一個好律師的知識面必須是廣博的。

在兼職的選擇上力求與職業方向吻合。比如,在高中時,她找了一份賣珠寶的工作,既是爲了廣泛接觸消費者,也是爲了培養自己說服人的口才;另一份每週17小時的工作,是替一家著名的IT調查公司當電話調研員,通常做完一個完整有效的調查,需要被調查者一個半到兩個半小時耐心的配合。律師和從商人員都要具備雄辯的口才和說服人的能力。選擇這些工作,都是她在有意識地爲自己的人生方向作準備。

在參加社會活動方面也是如此。她應聘成爲市少年法庭的律師、檢察官,定期出庭,參與審判少年罪犯;在高中,參加模擬法庭審判比賽,還有其他形形色色的演講比賽;加入一些社團,競選成爲社團的領導,鍛鍊自己作爲一個律師所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和能力。

進入哈佛大學後,她不僅埋頭讀書,從一年級開始,還花大量的時間,投入多種與自己未來職業有關的社會活動:到哈佛招生辦工作,做義務法律諮詢,在波士頓中國城教英語,與貧困家庭的小學生結爲良師益友,任哈佛校園小商店的副經理,等等。她還是哈佛乃至哈佛所在地劍橋市唯一每天出報的 《哈佛深紅色》 報社的商務主管 ( Business Director )。

《哈佛深紅色》 是哈佛最有影響的報紙,這個報社是一個學生組織,但又不像其他絕大多數學生組織一樣是“皮包”機構。它是一個企業實體,在哈佛主校園一街之隔的地方,擁有一座價值數百萬美元的不屬於哈佛大學、屬於自己資產的三層大樓,這是一代代報社校友留下的“祖業”。該報社是美國僅有的兩三所能自己印刷報紙的大學傳媒,以廣告收入的多少決定每天報紙的版面頁數,從十幾頁到幾十頁。此外,每星期還出一期雜誌,出版書,幫助 《紐約時報》等4大報在哈佛的發行。報社工作人員上百人,從採寫、編輯、美工、廣告、製版、印刷到發行全過程都由學生主管。因爲是日報,當商務主管要投入大量時間,處理報社繁複的事務。她入學第一年進入報社,大學四年一直都在報社工作,第一年從發行部經理當起,最後坐上商務主管的位置。這些活動和經驗,除了鍛鍊自己的能力,爲專業生涯做必要的鋪墊外,也是法學院在錄取學生時,對在校學習成績、法學院入學考試成績之外所特別看重的綜合素質。

由於從小開始就建立了職業目標,在十幾年的成長過程中,她不斷積累實現人生目標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對自己反覆進行調整、充實。因爲長期努力學習,刻意培養相應的技能和素質,她能夠如願以償地在哈佛大學畢業的同年,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攻讀法學博士,併成爲這個頂尖法學院最優秀的學生之一;法學院第一年的暑假,進入美國頂尖律師事務所工作;先後擔任兩個法學期刊的編輯,包括全美最高法學專業期刊哥倫比亞《法學評論》的編輯、編委,對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法學教授、專家投寄來的論文擁有是否採用及編審的大權;讀法學院二年級時獨立撰寫的一篇40多頁的論文被哥倫比亞《法學評論》接受發表;不到25歲就可以獲得法學博士學位,這是法學院學生入學的平均年齡!如果沒有從小進行周密的人生設計,沒有她自己幼時就鎖定專業方向和職業目標,並經過長期的刻意追求和艱苦努力,她是不可能一路順暢,一步到位地達到這一個個崇高目標的。

我見過許多高中生,即使到了臨近畢業,仍然對自己今後學什麼、做什麼,既無所知也無所思。在那種沒有人生目標的教育土壤下成長,孩子荒廢了寶貴青春,使每個特定的個人,在他們人生最重要的童年、少年階段沒有獲得足夠豐富的營養,沒有具備順利走向社會併爲社會所接受、所渴望的素質和能力。

美國社會崇尚自由獨立的人格,提倡孩子自由發展。有些糊塗的家長,趕錯了時髦,“入鄉隨俗”,企望在孩子長大以後,再決定發展方向, 確立職業目標。

中國灌模子式的教育所造就的應試人才,沒有多少自由設計的空間。無助的家長和孩子們,也許深感無奈,只能身不由己地跟着感覺走。

依我看,兩者都不足取。

事實上,許多人正是因爲從小沒有理想,沒有人生奮鬥目標,所以從人生最寶貴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開始,就一直在迷茫的路上走。也許,有的人雖然有比較空洞的理想和目標,卻沒有具備達到這些目標的知識和能力,也沒有采取科學理性的設計、持之以恆的行動去實現目標。如今,他們只能無助地接受這種無職業目標的教育的後果和現實,無奈地承受着漫長人生的壓抑和痛苦。

世界在進步,中國也在高速發展。今天的中國,正在以不可逆轉的趨勢朝着與世界接軌的方向發展。可是,我們的家長和老師卻往往忽視了對孩子的理想教育和職業發展的指導,無形中將整個民族的幼稚年齡往後推了好幾年,甚至還視其爲自然、正常,以爲沒有理想的自我發展是尊重孩子的個性。這種沒有人生目標的教育正大行其道。這真是教育的悲哀。

如果孩子的父母、師長和專家們從小就和孩子們一起,根據各人的特點,根據現代化的信息,探尋科學的職業發展路線,合理地規劃未來、設計人生,讓他們愉快地沿着精心設計的人生道路去奮鬥,何以會出現那樣的不幸,甚至可能是終生的失意和痛苦?

參照世界先進的教育目標,結合社會環境和資源,和孩子一起規劃未來、設計人生,是負責、明智的家長應該做出的抉擇。

無論在美國還是在中國,優秀的教育資源都是十分有限的,生存競爭將日趨激烈。只有儘快覺醒、早期規劃、長期拼搏才能保有立足之地,擁有美好的人生。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