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控制慾,正在催毀孩子的幸福感!

本文已影響9.58K人 

你跟孩子平時是怎麼交流的呢?是每天都跟他們平等的對話呢?還是命令式的對他們呢?你的控制慾,正在催毀孩子的幸福感!

春節期間,與家人坐在一起尬聊。

爸爸對鄰居家的兩個兒子稱讚聲連綿不斷,誇他們學習成績好,在家很勤快聽話,是很多小孩都不及的懂事。

但又感嘆道:

他們的懂事是因爲他們的父母“鞭策有方”,他家的大門後有一條鞭子,遇到兄弟兩個不聽話,必鞭子伺侯。

突然我有點感到驚訝。面對着如此般嚴厲的父母,不禁想起了春節前的北大學霸寫萬字長文控拆他父母的熱點事件,讓人毛骨悚然。

春節前夕,一位12年不回家,名叫王猛(化名)的北大學霸寫了一篇萬字長文來對自己的父母進行控訴,表明與父母決裂的決心,引起了社會上廣大人民羣衆的關注。

學霸王猛,是一位四川某地級市理科狀元、北京大學高材生,父母是體制內普通人,文化程度在同齡人裏比較高。

在外人眼裏,王猛符合所有“別人家孩子的”特徵:從小成績數一數二、高知父母關愛有加、考上名校、還出了國……

無論外人看來有多光鮮,只有王猛自己知道,被當成傀儡操縱,被當成商品炫耀,卻又被忽視了所有敏感脆弱的感情需求,是怎麼樣一種絕望。而現在,他面臨的是嚴重的心理問題。

“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控制孩子,那我父母真的是出類拔萃的模範,他們所有的付出只是爲了控制。”

王猛說完話就緊咬嘴脣。

在王猛的家中,孩子在等着父母道歉,父母卻在等着孩子道謝。

“不管怎麼樣,我們愛兒子,希望能跟他重新聯繫起來。”他們現在所能做的,就是給兒子時間和空間,等待着遙遙無期的和解。

人們不禁進行深思:

“爲何在這樣一個父母受過良好教育,孩子生活無憂,從小成績優異、好學上進,似乎沒有任何缺憾的家庭中,血濃於水的親子關係卻走到了“決裂這一步?”

你的控制慾,正在催毀孩子的幸福感!

王猛自身有沒有錯呢?

當然有。但爲人父母的我們,實在不必立即爲其父母開脫,我們首先應該思考的,是這場荒誕的正劇中,父母的角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王猛父母在育兒上的沒有界限感,把親子關係推到了決裂的邊緣,使孩子在家庭中的幸福感盡失。

中國是一個重親情和聯結,但缺乏界限感的社會。

中國的大部分父母,覺得孩子和自己是一體的,孩子的願望和夢想,都是和自己有關係的。很難去尊重孩子的精神邊界。

當一個孩子自己跌倒,本應該自己爬起來,那是他自己的事,父母卻看着心痛,立刻過去扶起;高考志願幫助孩子填,考上好大學是爲了報答自己的父母;

甚至連戀愛婚姻這樣的大事,也是父母和七姑八姨的事,那份關切看似是一份幫助,一份關心,但卻很少有人是真的以孩子的角度去做考量的。

中國人的教育常常也是界限模糊的。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代表了不少中國式的父母的心聲。在日常生活中,我見到過捨得下血本的父母抱着爲孩子的未來考慮的想法,爲孩子報各種培訓班。

在他們的育兒方式裏,凡事都爲孩子作決定,一手包辦操控孩子的所有事情。

他們認爲,只要孩子聽自己的話,就是好孩子。

一位當高管的媽媽,月薪三萬,可因爲孩子一個暑假就花了三萬五,她連新衣服都不敢買。

當人們問爲什麼中國人都不願意生二胎,答案無一例外:貴和累。

傾家蕩產幾乎成了中國式教育的代名詞。

可父母的付出和犧牲卻沒有換來熱氣騰騰的好日子,由於一種控制慾,沒有界限感,如同王猛的父母一樣,反而造成了很多親子關係的困局。

同時,也導致了很多孩子,沒有獨立選擇的權利,不能獨立選擇自己喜歡的人生,他很難弄清楚自己和父母,到底是不是兩個獨立的個體。

他所做的所有抉擇,都帶着沉重的道德枷鎖,生活也是苦難重重,甚至變得人格失調。就算與父母之外的邊界,他也拎不清了。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父母對孩子控制慾強,容易對孩子造成長久的心理傷害,令他們長大後幸福指數較低、依賴性較強,負面影響堪比喪親。

他們在《積極心理學期刊》發表的論文中寫道:

兒時能得到父母溫情、迴應的調查對象,生活滿意度較高,心理更健康。與之相反的是,(父母)控制慾強與(調查對象)生活滿意度較低及心理健康較差存在顯著關聯。

也就是說父母控制慾望的強弱決定了孩子的幸福指數,如果讓孩子一直生活在一種壓抑的環境裏,他們根本沒有幸福感可言。

部分中國父母已經侵入了孩子的界限,而孩子的幸福感在父母沒有界限感中,開始一步步缺失。

你的控制慾,正在催毀孩子的幸福感! 第2張

在國外,孩子18歲之後,就得與父母分居,搬出去獨立居住,對此,不得不讓人佩服外國父母的“心狠”。

我們以爲他們之間是冷漠的家庭關係,但是當他們的辦公桌上最常見的是全家福時,才發現他們與中國式父母一樣,一樣的重視親情。不過他們的育兒方式中,針對於孩子,保持了界限感和尊重。

如果父母選擇享受自己的生活,學着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在無論是個人空間還是精神空間上學着獨立,會減少許多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焦慮和衝突,幸福感也會暴增。

對孩子真正的愛,是保持界限感和尊重。

我有個朋友孩子學習成績特別好,考試經常穩居年級前三,我問她祕訣。她笑着說:

最大的祕訣就是平等,在我們家孩子非常隨性,他有自己的生活,我們要做的就是引導他而不是控制他。

在她家裏,有值日表,孩子也要做家務,放學回家後所有的時間都有孩子自由支配,但前提是一定要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

時間久了,孩子有了自己獨立的時間體系,他很清楚自己應該做什麼,這些從來不用朋友操心。

週末,孩子從來不去輔導班,而是自己在家裏支配生活,玩遊戲看電視,累了會寫一會作業,餓了會自己打電話叫外賣,獨立性特別強。

遵從孩子的內心,會培養出越來越獨立的孩子。而這個言傳身教的界限感,一定會給孩子的成長提供肥沃的土壤。

在生活中,如果父母的控制慾越強,孩子反抗也越強,心情不爽,獨立能力弱,學習成績也在不知不覺中下滑,又怎麼會有出息呢?

界限感,也是一個家庭和諧的基礎。

《媽媽咪呀》有一期節目,是關於一個四世同堂的家庭,一個家族幾十口人,住在一起,很是和諧。

不會存在妯娌紅臉,兄弟爭議,婆媳關係,孩子之間有愛團結。他們家年老的老太太,也不需要犧牲自己的時間,去帶孩子。一家人超級和諧。

當主持人問起來他們一家人,和諧相處的祕籍是什麼,滿頭銀髮,精神矍鑠的老太太說:

和兒子保持距離,給媳婦放權,不干涉他們兩個人的生活,有大問題民主協商。

這裏暗含的智慧,其實就是界限感。

你的控制慾,正在催毀孩子的幸福感! 第3張

俗話說,這個世界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和老天的事。

這三件事已經清晰劃分了我們自己的界限:

自己的事,只能自己做,不要依附他人;別人的事,只可以尊重和接受,不要強加干涉,也不應該干涉;老天的事,好好配合。

小樹苗的成長,依賴的就是他生存的土壤。父母就是孩子邊界感建立的土壤。

父母育兒的界限感,是帶着關注,付出,溫情,尊重的,是需要付諸行動的,而不會強加干涉他們的生活空間。

所以平時多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就顯得格外重要,知道他們內心是怎麼想的是關鍵,比如:

每天都留有一定的時間與孩子進行交流,問問他在學校最開心的事情,加深和放大他的精彩和快樂,讓他收穫樂觀,積極的東西。

再問問有沒有令自己不開心的事情發生,例如和小朋友之間的事情,有沒有打架,有沒有其他被人不喜歡的事情。

一個個進行剖析,幫助孩子建立規則的意識和人際關係的邊界。

界限感的建立,可以讓孩子明確知道什麼事情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得來的,對自我認知是一個巨大的提升,成長的幸福感也會倍增。

父母減少控制慾,增加與孩子之間的界限感,是讓孩子獲取成長幸福感的源動力。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