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九節的意義

本文已影響1.87W人 

拗九節與中國傳統

福州民間稱正月初九爲上九,十九爲中九,廿九爲後九,故此節又稱“拗九節”。拗九節其實自古就由來已久,至少已有100多年曆史。“相傳拗九屆芳辰,各煮飴糜雜棗榛。掃盡塵封投盡穢,送他窮鬼迓錢神。”-----林祖燾《閩中歲時雜詠》。

“百善孝爲先”出自《圍爐夜話》,後人在這句話後面,加了一句:“論心不論行,論行天下無孝子。”這道出了孝的意義。其實有時候,老人需要的更多是精神上的關愛和慰藉,送一碗粥,甚至打一個電話,發一條短信……這些很小的事情,都能讓他們溫暖很久。

孝道是中國傳統社會十分重要的道德規範,也是中華民族尊奉的傳統美德。在中國傳統道德規範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經成爲中國傳統文化的優良傳統。

孝,狹義說就是善事父母;廣義說,就是孔子說的“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感恩,狹義說就是感激父母,廣義說,就是感激自然,感激社會,感激祖國,感激所有幫過自己的人。孝與感恩是以孝敬父母爲本的孝道文化的基本元素。孝是感恩的前提與基礎,是人內在的品質,屬於魂,感恩是孝的體現,是人外在的品行,屬於形。孝與感恩是思想,是態度,是文化,是行爲,是素養,是文明。不孝,便不知感恩,不知感恩,便是不孝。孝是人性,孝是根本,孝是至德。

幾千年前,孔子曾寫出一部被譽爲“使人高尚和聖潔”、“傳之百世而不衰”的不朽名著《孝經》,千百年來被視作金科玉律,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無不對其推崇備至,產生了人類文明的偉大力量,成爲獨特的中國孝道文化。

“拗九節”傳承發展到現在,已然紅紅火火。今天,福州有關部門在一碗粥的基礎上,讓一個家庭的節日變成全社會的節日,裝進了許多感恩等新元素。同時,也讓“拗九節”走進學校,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讓青少年在民俗節日中體味傳統文化的魅力。

拗九節的意義

拗九粥十二年

十多年來,福州市委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堅持打造“拗九節”這一敬老孝親道德品牌,並且創新主題和活動形式,使拗九節的內涵與時俱進融入了時代精神。舊瓶裝上新酒,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方式相結合,民俗文化有了新的內涵,與時俱進,老節日也可以煥發出新光彩。

據統計,今年列入福州市組織開展的“拗九節”重點活動就達到32項,生活在福州的老人們感受到社會各界濃濃的關愛之情,幸福感爆棚。同時,也讓“拗九節”走進學校,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讓青少年在民俗節日中體味傳統文化的魅力。

十二年來,由市委文明辦牽頭,積極鼓勵和支持這一活動進家庭、進學校、進社區。媒體積極參與,挖掘“拗九節”的文化內涵和道德魅力,宣傳敬老孝親、慈善助人等先進人物和好人好事。社區也積極組織,運用故事會、道德講壇、文藝演出、歌詠比賽等形式,營造敬老孝親的深厚氛圍。

“自古以來,我們的孝文化是一脈相承的,孝的主題從來沒變,但是方式在與時俱進。”福州市社科聯主席林山說,拗九節’的最大意義,就是把一家一戶兒女的感恩行爲,變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行爲。”

十二年“拗九節”活動,從一日的熱鬧延長到七天活動不斷的孝老愛親周;從送一碗拗九粥發展到陪老人讀報聊天、送上文藝演出、評選“孝老之星”等。傳統“拗九節”成了市民喜聞樂見的節慶品牌,成爲弘揚時代文明新風的重要載體。

在倉山城門的臚雷村,“拗九節”這天,村裏的祠堂都會擺起近兩百桌“千叟宴”宴請全村老人,村裏還給每位老人發100元的節日紅包和壽麪,場面壯觀。老人們一邊悠閒聊天,一邊吃着拗九粥等美食;而村裏年輕人忙裏忙外,端菜送茶。

在晉安區象園街道,正月廿九那天,連輝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送上門的除了拗九粥,還有一份免費體檢卡;在臺江玉樹社區,福州十五中的孩子們除了給老人們送粥,還打掃衛生,陪老人聊天……

福州市委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多年培育,如今,各種敬老孝老活動與志願活動、關愛空巢老人、助老延伸服務等緊密結合,家庭、社區、單位、學校都有豐富多彩的活動,實現了全民參與、自覺參與,真正成爲一座城的溫暖行動。

“拗九節”演繹成爲尊老敬老、崇尚孝順的社會風尚,在福州發揚光大。“拗九節”裏,福州倉山區城門鎮臚雷村就在陳氏祠堂裏擺起了盛大的千人“孝順宴”:祠堂裏裏外外擺滿了一百九十五張桌子,近二千位年過半百的老人安坐席上,一邊悠閒聊天吃着美食,一邊欣賞着戲臺上閩劇的精彩表演;而村裏年輕人忙裏忙外,端菜送茶。這一拗九敬老節的宴席風俗,在當地已經沿襲二十多年。

“拗九節”既是敬老愛老助老的孝順節,又是除病滅災送窮奔小康的節,非普通住房營業稅在文明富足的今天,是值得大力提倡並加以發揚光大的。

一位喝上了“拗九粥”的老母親說,“拗九粥”裏不只是紅糖、花生、紅棗、桂圓等,更有着兒女的一份孝心,甜到了心頭。百善孝爲先,拗九粥代表着孝順,相信拗九節尊老這一傳統也會一直延伸下去。


拗九節的意義 第2張

拗九節在今天的意義

在春暖花開的季節,一碗濃濃的粥香裏洋溢着愛心,也折射出福州人樂善好施優良品德的馨香……

近年來,福州市委文明辦運用傳統節日來薰陶市民、涵育文明,成爲創建文明城市的一項創新之舉,將“拗九節”與學雷鋒志願服務、關愛空巢老人等緊密結合,突破了送一碗粥的傳統模式,日益豐富着活動的內容,昇華着活動的內涵,從而被賦予了現代文明精神,煥發時代風采。

百善孝爲先。自古以來,孝,在中國人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漢代,全民敬老,70歲以上老人享有的特權甚至被寫進法令。不孝,則被視爲一種大逆不道的行爲而被人唾棄。

今天,我們正邁入老齡化社會。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0年底,福州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91.19萬,佔總人數的14.23%,高於全國13.26%的水平。老年人越來越多,社會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如何關懷老人成爲一大社會問題。2013年,“常回家看看”入法,引起社會熱議。在當下,重提孝順,尤爲必要。

孝是一種美德。孝者,“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泱泱中華是以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悠久歷史的文明之邦。古語有云“百善孝爲先”,“孝”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繫家庭關係的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華夏傳統文化之精髓。孝感動天、百里負米、蘆衣順母、鹿乳奉親……二十四孝的故事,流芳百世、光照汗青。

孝是愛的重要源泉、孝體現對父母的尊重、孝體現倫理的美德。民間有俗語爲“忘八端”,迴歸到俗語本義,“八端”原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些是做人之根本,忘記了這“八端”也就是忘了做人根本。其中“孝”排在“八端”之首,是情感基礎與價值動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層面。拗九節雖是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區的漢族民俗節日,但其意義與價值遠遠超越了地域的侷限,向全社會傳遞出弘揚美德、以孝爲榮的正能量。

孝是一種文化。近平總書記在系列重要講話中多次強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處理好繼承和發展的關係,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弘揚包括孝文化合理價值在內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孝文化是人類文化的永恆課題,提倡孝道,由尊敬父母推廣到尊老愛幼,進而推廣到愛祖國、愛人民,轉化爲職業道德中的敬業精神、奉獻精神、友愛精神和忠誠觀念,正是中華孝文化的繼承與創新。“拗九節”免費派送“拗九粥”,成爲了福州傳統活動,“讓這個的福州傳統節日傳承下去”的歷史意義更在於,讓孝文化在九州大地薪火相傳、飄香四溢。

孝是一種價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人共同的價值追求。孝,作爲中華傳統價值,正是核心價值觀的底蘊。《禮記》記載,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勞,大孝不匱”。所謂孝有三形:小孝奉獻氣力,中孝建立功勞,大孝無窮無盡。治理國家的“大孝”爲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這一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提供了思想基礎;管理企業的“中孝”爲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這一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提供了思想來源;經營家庭的“小孝”爲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一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提供了思想淵源。核心價值觀傳承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孝文化的繼承與昇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認爲“九” 是厄難的歲月,所以,凡逢“九”歲數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兒,也要給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從經營家庭的“小孝”,到治理國家的“大孝”,無不體現孝的價值所在。

小碗拗九粥,盡孝大味道。在家盡孝,入世治國。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中弘揚孝文化,既可以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內容題材上貼近羣衆、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把黨的創新理論成果的深奧哲理轉化爲人民羣衆關注和樂於接受的通俗道理,在語言形式上能平易親民,更具有“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

煮粥送粥只是一種形式,做一個敬老愛老、樂於助人的人,纔是過“拗九節”的真正意義。“拗九節”這一傳統習俗的內涵正在延伸,從家庭向社會延伸,從關愛自家老人向關愛身邊老人延伸,從節日關愛向平時關愛延伸,從衣食住行關愛向精神關愛延伸……

拗九節的意義 第3張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