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起來了,大人要制止嗎?

本文已影響2.41W人 

孩子之間爭吵打鬧幾乎在每個學校都會發生,大人應該如何應對?打鬧就一定是壞事嗎?遇到孩子打鬧的時候,你會如何應對?

我們不妨再來看下面這個小故事:

小學的操場上,一羣小朋友在瘋跑。一個穿橙色衣服的小孩揪住前面穿藍色衣服小孩的衣服,前面小朋友也回來揪住他的衣領,兩個人一起摔倒在了地上,哈哈大笑。

對比上面的兩個例子,爲什麼有的孩子像西西這樣,從打鬧發展爲打架,被請了家長;有的孩子打打鬧鬧看上去還玩得很開心?

這是因爲,後一個例子裏,孩子的感知能力告訴他:對方沒有惡意。

不易發現的好處

當孩子在打鬧的時候,他需要在瞬間判斷對方的意圖:善意還是惡意?如果是善意的,他大可以放肆和對方玩耍,就像在操場上的兩個孩子一樣;如果是惡意的,他就需要反擊或者自我保護了。那麼,如何進行判斷呢?眼神、表情、動作幅度,這些對方的信號,都需要孩子進行解讀。

同樣地,當孩子也想用同樣的方式和對方開玩笑或者玩耍的時候,他也要用正確的表達方式,讓對方也能夠感知到。這樣,一來一往,孩子在不斷打鬧的過程中,逐漸培養了情緒感知能力,這對孩子未來的發展都是極其重要的。

孩子打起來了,大人要制止嗎?

可以不用過分限制孩子打鬧

如果你觀察過哺乳動物,就會發現:絕大多數動物在幼年時期都有打鬧的習慣——獅子、狗等等,在幼年時期都有打鬧的習慣。它們在打鬧中不僅鍛鍊體能,還要學會捕食獵物、逃跑等技能。因此,讓孩子們按照物種的規律發展,對他們的成長是有利的。

當然,孩子在打鬧中還是要注意安全的,過分危險的打鬧,比如說用利器之類的,是絕對要禁止的。同時,這種打鬧要基於自願——如果一個孩子不願意參與了,家長也應該尊重他們的看法。

孩子從中學到的也許遠比你想象的多

孩子在打鬧或者參與活動中,一些社會規則其實會在潛移默化中向孩子傳授,這遠比書本上、家長上枯燥地說教好的多。比如,孩子玩抓人的遊戲,會學習轉換角色,合作互動。孩子們能學習到不同的社交策略,鍛鍊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在活動中,學到的內容其實比我們想象的要多得多。比如踢足球,今天我和你一個隊,明天我和他一個隊;今天我們並肩作戰,後天我們就是對手。我們場上是對手,場下還可以是朋友。不斷地參與互動,能讓孩子更好地融入社會。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