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要玩手機,家長如何面對?

本文已影響4.12K人 

面對現在的社會,很多人都是手機族,低頭看手機過馬路的人比比皆是,這樣的行爲也影響了小孩子,孩子總要玩手機,家長如何面對?

現在是我們離不開手機的時代,智能手機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同時給我們帶來更多方便,走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低頭族。

有的孩子放學回到家裏就開始問爸爸媽媽要手機,有很多家長都抱怨孩子天天在家裏玩遊戲,有媽媽留言說,我孩子總是要手機玩,死纏硬磨要去就停不下來,再問孩子要回來,太難了,不答應個什麼條件,基本是不可能的。

如果對孩子放任自由,孩子是停不下來的。如果你也是重度手機依賴症患者,你應該懂得,每天幾十次點開朋友圈,刷微博,刷抖音,玩到手機沒電,還要繼續玩的感受。

爲什麼會上癮?

說起“成癮”,大概最可怕的就是“毒癮”了。心理學家用小白鼠做實驗,看看小白鼠會不會產生毒癮,能不能戒除。

把小白鼠放在兩個不同的地方:一個是面積很小的籠子,裏面只有食物和加了嗎啡的水,另一個是面積比籠子大200倍的地方,環境和採光都很好,還有玩具,有食物,有普通的水,還有加了嗎啡的水——這地方稱爲“樂園”。

結果發現,被關在籠子裏的白鼠會不停地喝含有嗎啡的水,而在樂園裏的白鼠卻很少喝含有嗎啡的水。籠子裏的白鼠飲水量是樂園裏的19倍。同時發現,把一隻白鼠在籠子裏關65天,然後放到“樂園”裏15天,在籠子裏它不斷喝含嗎啡的水,而放到“樂園”裏就很少喝了。

孩子總要玩手機,家長如何面對?

這說明,在成癮這件事上,環境作用很大。

剛纔說了小白鼠,再說一下人類的真事。1897年,德國拜爾公司將新研製的鎮痛藥物海洛因推向市場,到1933年全面禁止銷售,在市場上公開銷售了30多年的時間。但是,德國人並沒有因此全都變成癮君子。

相似的情況,美國也出現過。越南戰爭時期,爲提高士兵戰鬥力,美國軍方會向士兵發放“甲基苯丙胺”,它就是冰毒。戰爭期間共計發放了近2億片冰毒及其衍生品。但是,戰爭結束後,三分之二的士兵沒有再服用冰毒,剩下三分之一的人裏僅有五分之一的人有嚴重的毒癮,需要長期吸食——也就是說,越戰期間幾乎所有士兵都在吸毒,但戰爭結束後,只有十五分之一的人有毒癮。這又是爲什麼呢?

環境不同。據很多士兵回憶,戰爭期間,不參與打仗的時間,坐在樹下吸毒和哭泣是士兵們僅有的宣泄方式。但是回國之後就大大不同了,他們可以工作,運動,看電影,和親朋好友在一起傾訴。就像在樂園裏關的白鼠。爲什麼吸毒和藥物成癮難以戒除,實際上是心理的癮難戒,因爲他心理模式固定,覺得自己別無選擇,就像小籠子裏的白鼠。

看完以上毒癮的部分,家長朋友們是不是對手機上癮,心情稍微放鬆了些。我想你已經看出來了,能不能上癮的關鍵,是有沒有更多的選擇。

孩子會不會玩手機上癮的關鍵

孩子會不會玩手機上癮,環境因素很重要。如果他成績不好,在家、在學校經常被指責,訓斥,心中苦惱無處宣泄,你又不支持其他的興趣愛好,嫌耽誤學習,這就相當於把他關進小籠子,堵死了其他的選擇,那他只好去喝有嗎啡的水,他不這樣做,他能幹什麼?

怎麼辦?

孩子到現在的程度,極度渴望手機,跟之前我們對待他的方式密不可分。我們營造了一個小籠子,在這裏沒有別的選擇。所以,我們要改變跟孩子互動的方式,讓孩子有更多的“自我意識”,意識到自己在不停地做選擇。

小軒是個三年級的男生。他媽媽每天說的最多的話是,快點起牀,快點吃飯,快點洗漱。託管班結束晚上七、八點。媽媽吃飯,也讓孩子再吃點東西,邊吃邊問作業寫完了嗎?還剩下多少。晚上十點之後,催着快點洗簌睡覺。

這是孩子普通的一天。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光,短暫又機械,彷彿是和一臺機器對話。這樣的交流,沒有提供對孩子這個人本身的關注和互動,顯然,孩子是吃不飽的。沒有提供有趣,肢體接觸,肯定等等其他的心理糧食。咋辦,只能和籠子裏的小白鼠一樣,不停喝嗎啡水了。說句難聽的,有的家庭的孩子,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真不敢恭維,孩子能玩手機都不錯了,至少還是釋放,不然孩子都得抑鬱了。

孩子是一個生命,我們是一個生命,我們相伴的這幾十年,是相處一種關係,親子關係,時刻想想我是否在爲這個關係添磚加瓦。總想着我得把你塑造成什麼樣子,這樣會適得其反。

總有媽媽說,某某家都是高知,教育投資好大,孩子也怎麼怎麼不咋滴,某某家普通工薪,孩子還上了名牌大學,這找誰說理去。看看細節,你就會理解了。同樣是叫孩子起牀,每家媽媽都有各自的做法。或溫柔或粗暴,這和學歷財力不完全對應。誰家給孩子提供了小白鼠的“樂園”,誰家孩子就不容易有毒癮,就更有精力去探索成長。

當你簡單粗暴,沒收手機,嚴厲懲罰,當下有效,現在是停止了。實際上只不過換來了一些軟抵抗罷了,沒玩手機,坐那發呆,玩橡皮一樣是沒有學習。所有“我還收拾不了你了”的措施,都治標不治本。你不如花些心思,去營造創建一個“樂園”。

所有頑固的行爲,都是在呼喚愛。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