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太晚吃晚餐,容易罹患心腦血管疾病

本文已影響2.2W人 

現在人受工作或生活習慣影響,通常會吃晚餐的時間會比較晚,而且也會選擇在晚間時段吃大餐,攝取了太多油脂,科學家發現,太晚吃晚餐,會增加罹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睡前2小時或晚上8點後進食會增加罹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研究人員,調查了721位平均年齡爲53歲的高血壓患者,發現睡前2小時或晚上8點後才吃東西的人,夜晚血壓偏高,降不下來的狀況是不進食者的2.8倍。

科學研究:太晚吃晚餐,容易罹患心腦血管疾病

太晚吃東西爲何會導致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

太晚進食,會因睡眠時的血流速度減緩,使得血脂容易沉積在血管壁上,導致小動脈和微小動脈收縮,增加了周邊血管疾病,容易使血壓突然上升,也會使全身小動脈的硬化風險增加。當晚餐的菜色若是偏向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就可能會使膽固醇增高,堆積在動脈血管壁上,誘發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若太晚吃晚餐,導致睡眠中才進入排鈣高峯期,使鈣質沉積在血管壁,也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另一主因。 而血壓升高後,動脈壁會因血液的壓力而受傷,血液中的凝血酶和血小板,可以使血液凝固的成分以及膽固醇等就會沉積在受傷部位,長期晚上太晚吃飯,容易產生產生胃潰瘍、粥樣硬化,使血管變窄,失去彈性。當動脈出現硬化時,就會引起例如:腦溢血或心肌梗塞和冠心病。 此外,晚餐吃太好太飽,會刺激肝臟製造低密度脂蛋白,容易形成高血脂症;而血液中高濃度的血糖和脂肪酸會加速脂肪的合成,再加上晚間活動量小,讓脂肪轉化效率加速,也容易形成脂肪肝。

科學研究:太晚吃晚餐,容易罹患心腦血管疾病 第2張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