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的"懲罰"有助bb成長

本文已影響2.47W人 

     幼兒教育本應是充滿溫馨親情、飄蕩着玫瑰芳香的話題,然而,“本期關注”卻讓您把目光聚焦到“懲罰”上,這似乎有些冒昧。不過,我們的初衷是想讓大家一起探討這個不容迴避的問題。

適當的

編者按:幼兒教育本應是充滿溫馨親情、飄蕩着玫瑰芳香的話題,然而,“本期關注”卻讓您把目光聚焦到“懲罰”上,這似乎有些冒昧。不過,我們的初衷是想讓大家一起探討這個不容迴避的問題。在聽取了專家的指導及家長的意見之後,相信您已經有了新的認識。這裏,我們特意爲您安排了兩個家教故事,但願能給您帶來些許啓發。

靜蕾在“罰”的雨露中開放

【微型檔案】

徐靜蕾,年輕的女導演,在演藝界有“才女”之譽。但她並非出生於藝術之家,從小也沒涉足演藝圈,而是在父親的監督下,練了十年書法,早在上高中時,就給梅地亞中心等單位題寫過招牌。

徐靜蕾出身於北京市一個普通人家,那時,父母特別希望她生活平靜、安穩,像花蕾那樣充滿生機,享受溫馨的陽光,便給她取名“靜蕾”。

在徐家,雖然奶奶健在,但真正的當家人是爸爸——大至家庭建設和發展的“大政方針”,小至兒女的學習督促,他都事必躬親。靜蕾姐弟倆相繼出生以後,爸爸、媽媽一方面將親情之愛灑向他們的心田,另一方面也對他們寄予厚望。

小靜蕾3歲多的時候,爸爸就教她認字並練習寫字,從鉛筆、鋼筆到毛筆,一路練下來。一天,看着靜蕾寫的字,無論是點、橫、豎、撇、捺,還是每個字的間架結構,都蠻有韻味,爸爸於是決定讓她開始練書法。當時,靜蕾還不滿6歲。爸爸專門買來各種字帖讓她臨摹,而且每天出門前,都爲女兒畫好“米”字格,佈置好書法作業,下班回來,仔細檢查。

爸爸檢查作業十分認真,每一頁都要用紅筆畫出寫得好的字,並且打分。如果得了95分以上,靜蕾就會得到獎勵。若寫得不好,或者明顯有敷衍的痕跡,輕者,一頓批評,要求以後好好寫;重者,要求重寫,直到寫好爲止。

本來小孩子的注意力就難以持久,長時間幹某件事情更免不了厭倦。徐靜蕾也不例外。一天,爸爸下班後要檢查作業。靜蕾因爲貪玩,尚未完成,只好忐忑不安地站着,等待挨訓。一向嚴格的爸爸讓她把作業寫兩遍。小靜蕾委屈地含着眼淚,整整寫了一晚上才完成。手臂感到痠痛了,教訓也記住了。從此,她再出去玩時,總是提心吊膽。到了爸爸快下班的時間,趕緊坐下來練字,以免挨罰。

在爸爸眼裏,書法、繪畫是屬於女孩子的藝術,高雅、體面、超凡脫俗。其實,乖巧、懂事的徐靜蕾也認定父母的要求不會有錯,對練字也特用心。但天天與筆墨紙硯爲伍,和點橫豎撇捺打交道,她覺得挺枯燥。她每天被關在家裏寫字,別的小朋友都在外面玩,總覺得心裏不平衡。

也許是因爲被管得太嚴,小靜蕾漸漸產生了逆反心理。一天,有人問她的理想是什麼,小靜蕾答得痛快:“能不聽我爸爸的話,什麼時候想幹嗎就幹嗎,他說什麼都聽不到,就好了。”儘管小靜蕾這樣說,但實際上,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她還是堅持將書法練下來了。功夫不負有心人,從小學到中學,徐靜蕾寫一手好字,是全校有名的,這常常令同學們欽佩,也讓她深感自豪。有一次,校領導當着全體師生的面表揚了她。從那時起,她喜歡上了書法,以後練得更主動、更刻苦,寫得也更好了。上小學和中學時,她得過國家級書法比賽的好名次。每一次,當徐靜蕾把獲獎證書捧回家時,父親總是抑制不住欣喜,淚水在眼眶裏涌動。後來,父親在小湯山買了一個農家小院,正好有一面白牆,父親特意讓靜蕾在上面題寫《蘭亭序》。這對她無疑是一次鼓勵!

上高中後,在父親的督促下,徐靜蕾又學習繪畫。她克服了重重困難學畫,報名到離家很遠的中央美術學院和勞動人民文化宮補習。面對那絢爛繽紛的色彩,她不止一次地憧憬着美好的未來,甚至將它幻化成自己的遠大抱負和志向。她曾想,今後的人生目標就是美術,將來當一名畫家或書法家。高考時,靜蕾本來準備報考美術學院,可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卻改變了她的主意,也改變了她一生的職業和命運。

至今,談起歷歷在目的往事,靜蕾心裏仍充滿着感激之情:“仔細想想,當時父親嚴格要求是對的。小孩子肯定是貪玩的,不願意學習,家長強制學一點東西,雖然當時不高興,但對將來還是會有好處的。”

採訪感悟:懲罰需要嚴中有慈,恩威並施。如果父母都能做到這一點,那麼,子女就能從中感受到父母的良苦用心,也會努力地塑造自己。這樣罰與不罰就無關緊要了!


 

科學的家教,是孩子成長的階梯

【微型檔案】

2004年7月,江蘇贛榆縣高中“奧數班”的李方柏、李方楠兄弟倆分別以681分和663分的優異成績,被北京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錄取,李方柏還以數學滿分成爲全省單科狀元。

兄弟倆的父親李道路、母親居延彩都在贛榆縣龍河鄉直中學任教,他們的家教總是與衆不同。

從教學中,李道路發現,有礙學生學業的重要因素是習慣、興趣和生活能力。因此,從兄弟倆懂事起,他就注重培養他們各種相應的能力。

在李家,孩子的啓蒙教育不是認字、識數、背古詩,而是教他們洗臉洗腳穿衣服、端碗拿杯用筷子,有意識地在這些生活瑣事中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孩子剛學會走路,爸爸媽媽就讓他們自己盛飯、洗水果。三四歲時,又試着讓他們自己到學校食堂買飯菜。開頭幾次由母親帶着,教他們怎麼排隊、怎麼買飯買菜、怎麼付飯菜票等等。小哥倆覺得"挺好玩",自然是樂此不疲。幾次下來,他們有了經驗,每天早餐時,一個端盆買稀飯或豆漿,一個提籃去買饅頭、油條。

爲了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李道路夫婦可謂無處不放手:不論上幼兒園還是上學,父母從來不接送,每次都是小哥倆手牽手去去來來;打掃房間、整理牀鋪,父母也不幫忙,都是孩子們自己動手把房間收拾得乾乾淨淨,把生活和學習用具擺放得整整齊齊;就連作業,也是小哥倆互相檢查、共同把關。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只要玩得正當,對開發智力、積累知識、塑造個性、強身健體都是很有益的。”這是李道路的體會。在方柏、方楠的記憶裏,他們美好的童年生活完全是以“玩”爲主的——那時,兄弟倆經常跟着鄉下的小夥伴上樹掏鳥窩、下河捉魚蝦,常常玩得忘記了回家吃飯。對此,爸爸媽媽從不責罰他們。

就是在這樣自由自在的玩耍中,小哥倆和同齡的小夥伴們還發明瞭一些小玩具,自制了“火柴槍”、“飛鏢”等。爲練好“槍法”,在小夥伴中樹立威信,他們用白紙畫出圈圈做靶子,站在幾米外用自制“火柴槍”練習射擊。玩耍,不僅使哥倆的小手一天一天變巧,而且大腦也越來越靈活了,尤其是養成了勤於動腦、動手的好習慣。不論對什麼東西,他們都充滿好奇,總有一大串“爲什麼”。爲了探個究竟,剛買來的玩具,常被他們拆得七零八落。儘管多半難以復原,但是父母不但不責罰他們,反而寬慰道:“玩具就是買給你們玩的,拆卸也是一種玩。”

作爲教師,李道路夫妻倆不管白天有多累,晚上都要堅持挑燈夜讀。方柏、方楠小時候,不僅喜歡在父母讀書時陪坐左右,而且常常爭着翻看他們一點不懂但又那麼吸引父母的書籍。入學後,他們自然也學着父母的樣子用心讀書了。

“小孩可塑性強,大人言傳身教非常重要,對小孩子來說,需要的不是批評、懲罰,而是榜樣。我們從自身做起,目的是用行動爲孩子樹立榜樣。”李道路如是說。

李道路夫婦深知,一個人的知識不是全靠老師教出來的,相當一部分要靠自學得來。因而培養自學能力、養成自學習慣,會使人受益一生。爲了培養孩子的自學習慣,每個寒暑假,他們都爲自己和孩子制定出詳細的學習計劃和作息制度,全身心陪孩子一塊讀書,一塊玩耍。

“誇獎、鼓勵是孩子成長的真正動力。從他們孩提時候至今,每一次小小的進步,我們總會誇獎說‘你真棒!’像這樣的鼓勵、鞭策一直伴隨他們度過了十多年。說實話,這兩個孩子天資並不出衆,而且就讀的小學、初中也只是普通學校。他們的成績在班裏一直居中上游,並不特別突出。我並沒有把目光完全盯在成績上,而是注重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質,要求把一部分精力放在課外知識的學習上,希望他們的思想能夠自由發展,興趣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多年來,我對他們的學習從不施加壓力,從不因爲分數低埋怨他們、懲罰他們,一切順其自然,這讓孩子養成了輕鬆學習的良好心態。我知道,現在有不少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很高:考試必考滿分,名次必爭第一,升學必進重點。其實,這樣學習就成了孩子的精神負擔,反倒事與願違。”李道路說。

採訪感悟:也許正是父母特有的寬容和誠懇的誇獎,才使得兄弟倆擺脫了功課的重壓,能夠身心健康地成長,並在高考時出手不凡,取得優異的成績,雙雙圓了自己的名校夢。這個“零懲罰”的個案,爲我們樹起了一個路標!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