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對你失去了信任

本文已影響1.44W人 

信任是一種心理狀態。加州大學社會學家林·扎克(Lin Zucker)認爲人類社會的信任有三種:首先是基於血緣、基於身份的信任。

信任對於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團體乃至國家民族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孩子失去了信任,會失去與別人溝通、學習的機會,不利於自身的成長;一個家長失去了孩子對他的信任,會引起許多家庭衝突,家庭教育也變成紙上談兵。其實很多時候不只是孩子會犯錯,當他們拿你的話當“耳旁風”的時候,你是否也反思過自己的行爲……

當孩子對你失去了信任

信任是一種心理狀態。加州大學社會學家林·扎克(Lin Zucker)認爲人類社會的信任有三種:首先是基於血緣、基於身份的信任。在原始社會裏,人們信任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信任同一個部落的人。其次,是基於歷史、基於瞭解的信任,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熟人社會"的信任。最後,是基於制度的信任。當經濟發展、人口流動使得社會成爲一個以陌生人爲主的社會時,只有靠各種制度來維繫社會在更大範圍之內的信任。

按照林·扎克的觀點,父母應該是子女最親近的人,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人,但事實上,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並不信任父母。前一段時間有媒體對學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80%的學生不願意將心事告訴父母。他們不願意把成長中的煩惱向家長傾訴,而寧願告訴同學,或者自己冥思苦想;一些學生還選擇了去上網,他們覺得網絡更值得他們信任,因爲那裏很安全,不會遇到批評,能夠得到尊重。

是什麼原因讓家長遭受信任危機

一方面隨着中學生身心不斷髮育成熟,獨立意識、自我意識開始增強,試圖擺脫家長的約束和管教;另一方面,不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和傳統的家長專制作風很容易對孩子心靈造成傷害,使孩子慢慢失去對家長的信任。

案例一:他們只關心分,不關心我

“怎麼學習又退步了!”,“什麼都不讓你幹,就爲了讓你專心學習,你說你成天都幹些什麼,怎麼成績老上不去呀!”面對家長的指責小茜抱怨道:“他們就知道分!考好了,他們高興;考得不好,就開始批評、甚至謾罵,他們什麼時候真正關心過我!”

其實孩子們最希望父母能瞭解他們,瞭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並給他們以支持。可是很多家長不理解這些,把全部的目光都盯在孩子的成績或是生活起居上,一旦孩子成績下降,就橫加指責。殊不知,一般孩子如果學習成績下降,一定是在心理上出現了某種困惑,比如學習遇到了困難,自信心受挫等等,這個時候孩子最需要家長的幫助與理解。而有些家長成績不好就指責孩子貪玩不用功,這種做法很容易讓孩子對家長產生憎恨心理,認爲家長只關心成績,不關心自己,慢慢地孩子和家長就會越來越疏遠,並逐漸失去對家長的信任。

案例二:早戀是家長“逼”的

小文是名高二學生,她性格活潑,喜歡參加團體活動,長得也漂亮。班上的同學都很喜歡和她相處,她也很願意和同學們交往。可她的媽媽總是擔心她和同學(尤其是男同學)的交往會耽誤學習,所以只要一有男同學打電話給她,媽媽就盤問個沒完,“是誰呀?找你幹什麼呀?怎麼說了這麼半天呀?他幹什麼找你不找別人呀?怎麼打電話還關門呀?…… ”其實小文沒有早戀,可任憑她怎麼解釋媽媽就是不相信,甚至還偷聽她打電話。一氣之下她真的早戀了,“反正再怎麼解釋都沒用,這樣還省得被冤枉!”

其實類似現象在生活中很多,不單是早戀問題。問題的根本是家長不相信孩子,不相信孩子說的話,不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爲了證明自己的經驗判斷沒有錯,家長們千方百計地蒐集證據——偷看孩子的日記,私拆孩子的信件,竊聽孩子電話等等。殊不知這些行爲極易刺傷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家長們可以想想,你不相信孩子,孩子怎麼可能相信你呢?

案例三:不該把祕密告訴媽媽

小明這幾天總是魂不守舍,因爲他把自己的一個祕密告訴了媽媽:一次班裏的一個女同學給他傳紙條,約他一塊兒出去玩,他不想去,便寫紙條告訴了她。但是那個女同學還總是找時間約他,前兩天又傳來了紙條。可媽媽聽了這件事,第二天就跟他的老師說了,還給那個女同學家長打了電話,弄得他現在在班裏都不敢看那個女同學。他真後悔,不該把這祕密告訴媽媽。

小明之所以把自己的祕密告訴媽媽,是基於對媽媽的信任,希望得到媽媽的理解和幫助。結果媽媽卻沒有尊重孩子的意願,把這件事情弄得一塌糊塗。其實家長在遇到這類事情的時候用不着那麼緊張,應該先聽聽孩子對事情的看法,繼而引導他們去想一些可能解決的辦法,並讓孩子自己嘗試着去解決。這樣既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還可以鍛鍊他們處理事情的能力。

案例四:家裏沒有我的發言權

小剛是個有正義感的孩子。一次他看到班上一個男同學欺負女同學,於是上前制止,結果卻和那個男同學發生了衝突,兩個人推搡了起來,爲這事小剛的胳膊還受了點傷。回到家,父母看到他胳膊上的傷,劈頭就是一連串兒的指責,“又和別人打架了吧,老說你老不聽話” ,“行行,你不用解釋了,別人怎麼不管呀?”,“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讓我們省心呀”......小剛聽了委屈極了,眼淚奪眶而出。

正處於成長期的孩子,有其獨特的思維方式,這些思維方式也許不是特別成熟,但是一定是有理由的,這個時候不管孩子做了什麼事,切忌不要以成人的思維方式去評判孩子所做的一切,一定要給他們解釋的機會。很多家長在孩子做錯事或認爲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往往不給孩子申辯的機會,以自己片面的判斷去批評、指責孩子,這樣是不對的。這個時候,應該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訴說,瞭解他們的行爲動機,然後幫助孩子分析事情的利弊關係,引導孩子從多角度看問題。不分青紅皁白地指責,只能讓孩子離你越來越遠。

擺脫信任危機,同孩子建立和諧信任的關係,家長還應該注意:

1.要真正做到尊重孩子

真正的尊重意味着讓孩子成爲他自己,他可以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2.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輕鬆的家庭氛圍

要讓孩子知道,不論怎麼樣父母都是愛他的,都會支持他,關心他。他可以放心大膽地在家裏談論自己的想法而不會受到批評和指責。

3.對事不對人

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家長要做到只談事情的對錯,事情做錯了,錯在哪裏,要用平緩的語氣向孩子一一講明,而不是橫加指責。

4.要經常和孩子溝通和探討問題

當孩子的認識有偏差時,要適時引導,比如家長可以這樣說:“對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這樣的,你覺得有沒有道理?”,“你的想法很有道理,可是有沒有考慮不全面的地方?”要讓孩子相信和你交流可以得到一些幫助,或者開闊一些思路,這樣孩子就會願意和你交流溝通。

5.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相信孩子有照顧自己,處理學習、生活和人際關係的能力,相信他們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意圖。不要包辦太多的事情,要給孩子成長的機會,讓他們經歷成功和失敗。

6.要賞識自己的孩子

要對孩子的成功給予及時的鼓勵,培養孩子信任自己的能力。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爲他們每一次的成長,每一點的進步感到自豪。

  以上內容轉載自新浪健康。

  (責任編輯:樑莉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