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逼孩子外向好嗎

本文已影響2.54W人 

內向不是問題,逼他們變得外向纔是問題。家有內向慢熱型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因爲她待那些自己看着喜歡的人非常熱情,哪怕第一次見面也會表現得非常活躍溫暖與人親近。

父母逼孩子外向好嗎


可我知道,在更多的時候,她去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時是非常慢熱和謹慎的。像是那些興趣班,第一節課時她往往是坐在角落裏完全不參與,任老師說破嘴皮她也不爲所動,一定要等到自己覺得適應了安全了纔會站起來與環境互動的。

所以,我是覺得她可能性格里有外向內向的兩面,但慢熱這一點其實真是跑不掉的。

據我觀察,我們身邊其實有着不少類似的慢熱的內向孩子。比起去淘氣堡玩,他們更喜歡呆在家裏;在某項集體活動中,他們會是那個從旁邊觀察其他小朋友而遲遲不願意參與其中的人;比起和其他小夥伴打成一片,他們更喜歡獨處……

養育一個內向型娃,必然給父母們帶來某些特殊的挑戰。你肯定會常常聽到別人的評價:孩子太膽小啦、孩子太不合羣啦、孩子太害羞啦等等。

的確,在一個更偏外向型的社會文化下,內向型的孩子以及他們的父母,必然要面對一些偏見。

所以,養育一個內向的孩子可能需要父母們花費更多的時間、耐心和理解。

而父母們要做的第一步,便是應該明白,內向、外向並沒有好壞之分,它們都是某種與生俱來的氣質,是由孩子的基因構成所決定的。

家有內向型孩子的父母,其實也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工具,來幫助內向孩子處理自己生活的各個方面,並運用一些策略幫助孩子發揮長處,提升自信。

因爲家有慢熱娃,這些年我自己也陸陸續續讀了一些關於“內向型”的書籍,其中當屬馬蒂·蘭妮所寫的《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最受用。

這本書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如何幫助內向的孩子接受自己的氣質,並且學會和它和平共處。

今天,小暖就將這本書的精華部分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如果你家娃也是內向型氣質,沒準會有幫助和收穫呦~

內向型孩子的特點

信息處理方式

因爲與外向孩子的腦回路不同,內向的孩子在處理信息時,時間稍長。

身體反應方式

內向孩子更難讓身體活動起來。要行動,他們需要有意識的對身體發號施令。

記憶系統

內向孩子習慣使用長時記憶。

行爲方式

在陌生環境中,內向孩子易於行動遲緩;出現突發狀況時,他們有可能愣住不動,失去行動能力。

交流方式

內向孩子傾向於經過信息的蒐集和分析,對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得出結論之後再發言。

注意力指向

內向孩子有高度敏銳的觀察力,喜歡對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深入研究。

能量恢復方式

內向孩子需要有低刺激的環境重置能量。

判斷孩子是內向還是外向

實際上,人的氣質決定了很多事情,從什麼讓你感覺興奮,到你交流的方式,再到你處理紛爭的方式。

這也是爲什麼,有時候我們在與孩子相處時,面對孩子各種各樣的問題,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供每個人依循。

同樣的話、方法,用在不同氣質孩子身上,可能會有南轅北轍的效果。

所以,辨明孩子的氣質傾向更能夠增加我們對於孩子的理解,減少不必要的權力之爭和挫敗感。

在能量方式上,內向的孩子是能量積蓄者,他們通過降低外部刺激在平靜的狀態下重蓄能量。而外向的孩子是能量消耗者,他們通過在外面四處活動和靠近人羣來重拾能量。

這一點可以算作內向與外向的分界線。

從腦科學來講,大腦中感知外部世界並採取下意識行動的部分歸大腦後葉分管,而深思熟慮與決策部分則位於大腦前葉的行動區域。

而一般情況來講,內向孩子的大腦前葉更爲活躍,而外向孩子的大腦後葉更加活躍。這剛好解釋了,爲什麼兩種氣質的孩子在行爲上會有所不同。

這也是判斷孩子到底是哪種氣質最爲關鍵的一點。通常,內向的孩子特別需要知道有人在外面的世界傾聽他們的聲音:

“我關心你,你的想法和感受都是真實的,都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把它們整理出來運用到外部世界。”

內向孩子也需要試着把自己內心的想法拿到外部世界去作一番驗證。這樣做能強化上天給予他們的天賦,同時把大腦其他部分的巨大潛力激發出來。

內向人的優勢

內向的人擁有豐富的內心生活

內向的孩子渴望瞭解自己和身邊的人,所以他們是很棒的觀察者。

由於內心的思想和感受是他們反應的基準,所以他們不大容易受到同伴壓力的影響。

做決定時,通常以自己的價值觀和標準爲基礎,不容易隨波逐流、人云亦云。

內向的人懂得停下來品味生活

內向的孩子會發現生活中許多視而不見的細節。有時候,吸引他們的東西不必耀眼,不必花哨。在家中他們就能充實並快樂着。

內向的人熱愛學習

他們需要大量的信息輸入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興趣。喜歡對感興趣的事物深度挖掘。

作者認爲,一旦進入大學,內向型人可能更加如魚得水。因爲大學的學習方式,更合適他們。

內向的孩子善於創造性思維

因爲他們廣納各方信息,下意識地分析數據,再用一定的時間思考,最後經常會給出一些創新型的答案。

內向的人擅長藝術創作

藝術創作與創造力有關,而創造力又與“見”有關。不一定見得多,但要別具視角。有創造性的人能捕捉周遭世界的片段,並在內心世界裏將這些片段重組爲嶄新的或者具有革命意義的作品。

就這一點來說,內向的孩子可能更擅長一些。

內向的人情商很高

內向孩子的耐心使他們能揣摩出許多自己和他人反應的細微之處。

內向的人天生精通談話的藝術

內向的孩子雖然不會一開始就誇誇其談,但是當他們開始熟悉某個新環境之後,他們在與人交談方面所表現出的天賦是驚人的。

因爲他們愛傾聽,提問但不插嘴;給予有見解性的評論;善於領會他人的暗示。

內向的人樂於自處

無需外部活動,他們便有事可忙。他們具有高度的集中力。會沉浸在某一個課題、一本書或者一部電影當中,從專心中獲得巨大的快感。

內向的人擁有可喜的謙虛態度

他們通常抗拒成爲焦點。

如何養育一個內向的孩子

父母要給內向孩子創造“耐寒區”

A、 確保與孩子的密切關係

B、 教導孩子如何順着自己的氣質行事

C、 與孩子建立一種靈活的關係,幫助其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讓孩子的感受能得到認可,才智能得到鼓勵。

D、提供給他們一個恢復精力的場所,一個家庭“加油站”。

父母要與孩子建立深厚的情感聯繫

“陌生人焦慮”和“分離焦慮”誰都會有,但內向孩子在這一階段逗留的時間會更長,而且他們可能會有更加強烈的反應。

此時,父母與孩子建立的感情越深厚,就越能幫助內向孩子應對外部世界。

父母要明白內向孩子的需求

瞭解內向孩子的脆弱之處能緩和父母猜東猜西的壓力。可以對“故障點”有所準備,也可以減少責怪孩子或者苛責自己的衝動。

觀察孩子的行爲模式,注意他們的反應方式,這些都是學習如何滿足內向孩子需求的重要途徑。

和孩子談談氣質的重要性

讓孩子明白獨特個性是與生俱來的。跟孩子解釋,氣質中有一部分關係到個人精力來源及注意力集中的方向。

瞭解氣質將有助於孩子安然應對別人對他內向性格的批評,也會讓他接受人各有異這一現實,從而提高他的人際能力和寬容度。

幫助內向孩子做他自己

不要逼迫他們表現得像個外向孩子一樣。過多的外向行爲會讓他們的“系統超載”。他們需要修整期,來開發自己的內向潛能。

家庭要給予他們正向的積極信息,而不是壞孩子、有缺陷、應該更外向等等。內向的孩子需要被自己的家庭接受和欣賞。

順應內向孩子的情感

幫助內向孩子認知情緒

由於內向孩子感知到的信息更加複雜,所以更需要父母幫他們命名情緒、認識情緒,明辨自己的內心感受。

幫助內向孩子表達感受

通過反應性傾聽,來幫助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傾聽他們對於感受的描述,像鏡子一樣反射(複述)他們的感受。

這一點很像P.E.T中提到的方法,而且小暖覺得對於不同氣質的孩子都同樣適用。

幫助內向孩子度過人際關係的困擾

內向孩子需要在安全的環境中練習處理衝突。傾聽孩子敘述他們的苦惱,以及幫助他們平復分歧,能幫助他們很好的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平復分歧也不一定意味着如他們所願,而是要承認他們的觀點,解釋誤會,確定行爲限度。這樣既給內向孩子示範瞭如何化解衝突,也鼓勵他們在外部世界中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內向孩子嘗試新事物時,幫助他們掌握控制焦慮感的方法

做好事前演練

對一件事情的所有可能走向進行提前演練,多提供幾種可能性,可以用聊天、玩假裝遊戲等方式反覆演練。

這樣有助於孩子認識到生活中常有意外發生,但自己無須對此感到恐懼。

讓孩子參與你做的一些決定

有時候,家庭裏需要你拿主意、做決定的事情,也可以與孩子(大一些的孩子)討論一下。比如:“當我不得不讓乾洗店重洗我的大衣時,我感到有些緊張。你覺得這件事應該怎麼辦呢?”

通過讓內向孩子參與討論,可以讓他們明白,我們所有人在跟別人打交道的時候都會遭遇不確定。

善用巧方法督促內向孩子“動起來”

有時候,當我們向內向孩子提議出去活動活動時,他會因爲想不起來做什麼而放棄。

可以準備一些彩色卡片,與孩子一起寫(畫)下“我喜歡做的事情”。當孩子想不起做什麼的時候,就可以翻一翻卡片。

而且這個小方法也能讓孩子逐漸養成習慣,在開始某類行動前設想自己想做的具體事。對於內向孩子來說,爲他的行動提供動力,也能使他大腦的快感中樞興奮起來。

對內向孩子適當放寬約束

外向的孩子因爲自我約束能力較差,所以需要更多的規矩和更嚴格的要求。

但對於內向的孩子,他們的自省能力相對較強,所以作爲父母也可以適當的放寬約束。

不要制定不適合內向孩子的家規。比如要求他們和不那麼熟悉的親戚擁抱、打招呼,比如必須和不熟絡的表兄弟姐妹一起玩耍等等。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要帶內向的孩子去串門,可以一見面,便先和親戚朋友們打個招呼,告訴他們自己的孩子屬於內向慢熱的性格,所以可能不會一開始就熱情的和每個人問好、聊天和玩耍,等過一會他熟悉了就好多了。

這樣做,既可以避免失禮,又可以保護內向孩子,以他們的節奏和方式安心做自己。

內向的孩子如何適應學校的生活

提前熟悉學校環境

在開學之前,找機會帶着內向孩子去學校裏走一走。可以逛一逛整個校園,包括廁所、食堂和辦公室,邊走邊把教室裏玩耍的同學指給孩子看。

如果恰巧有孩子的朋友或者哥哥姐姐,在那所學校上學,可以找機會帶他們去參加學校的聚會、活動。

保持與老師的緊密溝通

有時候,學校的老師會誤解內向的孩子,覺得他們叛逆、不聰明、冷漠、不願意或者不能夠交流,也不會有那麼多的耐心和時間,去等待內向孩子適應當下的節奏。

而且,內向孩子相對安靜、專注,更容易被老師所忽視,從老師那裏得到的關注會變得少一些。

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保持密切的溝通。如果老師向家長反映,孩子經常一個人玩,可以鼓勵老師找別的孩子來和他一起玩。

如果老師反映,當別的孩子拿了他的玩具或者打翻了他的積木,他也什麼都不說時,父母可以把類似的場景在家裏用過家家的方式模擬練習一下。

可以把孩子在家的需求、表現告訴老師,讓老師知道孩子並非不熱愛學習,只是需要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學。

比如,你可以給老師舉例,講一講你和孩子曾就某一個課題、話題進行的熱烈討論,讓老師燃起對孩子負責的動力。

多向老師詢問,要使課堂教學對內向孩子更有成效,自己在家裏應該如何配合。

用內向孩子擅長的記憶方式學習

內向孩子採取的記憶方式是長期聯想性記憶。把所學的新知識與個人記憶聯繫起來,把視覺記憶系統與聽覺記憶系統聯繫起來會讓他們記得更牢靠。

內向孩子如何應對社交生活

將未來日程安排提前告知孩子

內向孩子所使用的腦神經迴路會預先計劃一系列的行動,然後在未來的假想情境中評估行動的結果。

所以,內向孩子的父母需要經常性地提前1-2天告訴孩子接下來的日程安排,特別是一些變化。

比如在日曆上提前標註出朋友或者親人來訪的日期,和孩子列一張購物清單或者事務清單,一起參與到迎接他們的準備工作中。

可以通過畫畫、玩假扮遊戲,幫孩子提前預演客人來了之後,他們一起玩耍的場景。

有時候,在過於繁雜的社交場合,內向孩子會因爲耗費太多的內力,而精力下降或者耗竭。這個時刻,也是他們特別容易突然發脾氣的時刻。

可以和孩子設定一個暗號,比如打手勢,當他們需要休息一會的時候,他們可以做出相應的手勢,避免突然陷入情緒旋渦。

在孩子們的聚會上,做“孩子王”打破內向孩子的最初沉默期

內向孩子在和小夥伴聚會時,通常開始都不會主動參與,而選擇默默在旁邊觀察。

這時候,內向孩子的父母可以充當“孩子王”,準備一些能吸引孩子們來互動的小遊戲,在短時間內,將在場的孩子吸引過來一起參與。

看到自己的父母充當組織者,內向孩子也會放心來參與其中。這樣,有利於縮短內向孩子的“沉默期”,幫助他們融入小夥伴們的隊伍中。

每一次社交活動後都與孩子覆盤,做事後分析

對於內向孩子而言,與事前計劃相比,事後分析的意義也同樣重大。

內向孩子的反饋系統與內心判斷的結合,會產生強大的“後坐力”。通常,他們在社交活動中受挫時,會習慣性的從自己身上找理由,做過多的自我批評,這樣會妨礙他們從社交活動中獲得樂趣。尤其內向孩子在感到恐懼和緊張的環境中,更傾向於關注負面的信息。

遇到這樣的情況,應該首先關注內向孩子的情緒。待他們的情緒平靜下來之後,幫助他們重新分析之前的場景,讓他們對剛纔接收到的信息產生正確的反饋。

在內向孩子面前,表現對他人的興趣,可以幫助孩子強化社交能力。

友善地對待你所遇到的每一個人,包括那些陌生人。努力記住孩子的同學、小夥伴們的名字,經常和孩子一起討論關於小夥伴的事情,和孩子說說你對他的朋友的印象,也讓他們說說自己對朋友的看法。

比如:“我發現你和小貝都很喜歡一起玩過家家遊戲,而且她很擅長扮演媽媽”;“那天,你和小航聊宇宙飛船聊得很投機,你說的話他基本上都記住了,你注意到了沒?”

這樣的談話能幫助孩子瞭解他的朋友,而且能爲他們將來找到更好的朋友打下基礎。

幫助內向孩子學會解決社交衝突

內向孩子在社交生活中,會顯得有些被動,他們寧願逃開也不願衝突。

即使在非常幼小的時候,他們也不會向外向孩子那樣去搶玩具或者表現出攻擊性。

這個時候,父母應該提醒內向孩子,保護自己和自己的東西是應該的。要讓內向孩子知道,學着尋找辦法來解決衝突,而不是躲避它。

從嬰兒時期起,一個內向的孩子就要不斷地與外向的期待作鬥爭。我們做父母的,應該瞭解,作爲一個內向的孩子面臨的困難到底有多大。

撫養一個內向的孩子,意味着你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建立與孩子之間的情感聯繫。

特別是,當你本身是一個氣質外向的家長,養育一個與自己氣質向左的孩子,會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也許你喜歡各種聚會,但偏偏你的內向孩子討厭它們;也許你喜歡在外面東奔西跑,可你的孩子是個堅定不移的宅人;也許你渾身是勁,而你的孩子很容易感到疲憊。

這個時候,父母應該給予內向孩子更多的理解,甚至去調適自己的生活節奏去適應他們。

事實上,即便對於內向的家長來說,養育一個內向的孩子也並非容易。

也許在你的兒時,曾經很討厭自己被集體淹沒的感覺,所以當你看到你的孩子一個人徘徊在人羣之外時,也會感到不安和生氣。

事實上,每個孩子的身上,都會有我們欣賞的特質,同時也不可避免的會有一些讓我們感到擔心和焦慮的特質。在接受它們的同時,努力發掘孩子們的潛能,找到並幫助孩子發揮他們的優勢,纔是我們養育之路上的重頭戲。

每個父母都是礦工,在遇到慢小孩時,可能需要挖得溫柔一些,深邃一些,才能發現那些藏在洞穴裏的閃光點。

就像羅永浩曾說過的,外向的人左右世界,內向的人創造世界。

各位內向性格小朋友的父母們,既然上帝給了我們一個牽着蝸牛去散步的任務,那就讓我們和這隻蝸牛一起,去好好創造一個慢下來的世界吧!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