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歐美父母稱爲最愚蠢Top1教育,其實很多中國父母正在做

本文已影響2.81W人 

這種親子教育,父母在不知覺中不僅給自己挖坑,最終還會誤導孩子,然而不少中國父母用得不亦樂乎,看看到底是什麼教育吧。

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有一個經典實驗。他把一隻飢餓的小白鼠放進一個籠子裏,籠子裏有一條槓桿。小白鼠由於飢餓到處爬,不小心壓到槓桿,立即掉出一粒食物。隨後小白鼠的幾次偶然碰觸,每次都會掉出一粒食物。後來實驗人員只要把這隻小白鼠放進籠子裏,小白鼠便會按壓槓桿。小白鼠懂得了“壓槓桿→食物”的關係。這便是有名的操作條件反射實驗。

後來有人對1歲大的嬰兒也做了類似事情。當嬰兒咯咯笑時,他給嬰兒一瓶愛喝的鮮榨橙汁,每次如此,到最後,嬰兒每次想喝鮮榨橙汁就會咯咯笑個不聽,一直到大人給他拿來橙汁爲止。嬰兒也懂得了“咯咯笑→橙汁”的關係。

故事1:

某天帶孩子跟一位認識的媽媽到圖書館,這位媽媽的兒子5歲左右,他總是吵吵鬧鬧製造各種聲音,干擾了旁邊專心閱讀的旁人。這位媽媽小聲警告了幾次沒用,最後生氣了拍打了孩子,孩子“哇”一聲哭了,旁人紛紛回頭看。

這位媽媽緊張地把孩子拉到一旁,接着往孩子嘴巴塞進一塊巧克力。我看着孩子哭着笑的表情,暗暗替這位媽媽着急。

故事2:

有個小男孩很貪玩,經常因爲貪玩被奶奶打,但孩子的奶奶跟我說:“這個孩子就像一塊牛皮,怎麼打也沒用。”後來我終於發現了端倪。

有一天傍晚,天很晚了,我們已經吃完晚飯才下樓散步,看到小男孩還在樓下的小操場上玩。他奶奶着急地催:“快走了,太晚了,爸爸差不多回到了,我還沒煮飯……”孩子無動於衷,奶奶一生氣走過去狠狠地往小男孩的屁股上打了幾下。孩子一邊哭一邊跟着奶奶回家。

看到孩子哭了,奶奶便趕忙說:“別哭了別哭了,回家讓你看電視行不行?”小男孩點點頭,便停止了啼哭。

故事3:

一個小女孩某天寫作業心不在焉,字跡不僅潦草,還出現了不少錯別字,爸爸讓小女孩認真寫,小女孩答應了。但沒多久,爸爸回頭再來檢查的時候,錯誤的字不僅沒改正,還出現了不少新的錯別字。爸爸一生氣把女兒的作業本撕了,讓女兒重寫。

小女孩大哭起來,看到女兒的眼淚,這位爸爸心軟了,說:“我給你買那個紅色布偶,別哭了,寫完作業我們一起去買。”孩子止住了哭,認真地重寫作業,嘴角忍不住笑意盪漾。

這種教育,據說曾經被歐美父母稱爲最愚蠢Top1的親子教育,多少中國父母不知不覺中用得不亦樂乎呢?

被歐美父母稱爲最愚蠢Top1教育,其實很多中國父母正在做

有些父母爲啥害怕孩子哭鬧?

有人說,孩子的哭鬧是天底下最能引起人類情緒反應的聲音,容易讓人揪心和煩躁,對孩子的親父母和家人尤其如此,所以大人爲了讓自己儘快擺脫難受的情緒,便急迫地想辦法讓孩子止哭,因此大人常常做出不分輕重的行爲,給孩子製造了混亂,最終不僅不利於孩子不良行爲的改正,反而會製造出新的問題。

分析這種最愚蠢教育的嚴重後果

這些大人的行爲模式是這樣的:犯錯→打或批評→哭鬧→物質好處

有這種行爲模式的大人,他們想象中有這兩對因果:犯錯→打或批評;物質好處→不哭鬧

但結果到了孩子那裏變成了5種因果:

1、犯錯→物質好處:孩子會通過重複犯錯,獲取物質好處;

2、打或批評→物質好處:孩子會通過被打被批評,獲取物質好處;

3、哭鬧→物質好處:孩子會通過經常哭鬧,獲取物質好處;

4、打或批評→哭鬧→物質好處:孩子會爭取被打被批評+哭鬧,獲取物質好處;

5、犯錯→打或批評→哭鬧→物質好處:孩子會通過經常犯錯+被打被批評+哭鬧,獲取物質好處。

被歐美父母稱爲最愚蠢Top1教育,其實很多中國父母正在做 第2張

被歐美父母稱爲最愚蠢Top1教育,其實很多中國父母正在做 第3張

被歐美父母稱爲最愚蠢Top1教育,其實很多中國父母正在做 第4張

但是,人有趨利避害的本性,被打被批評屬於不良體驗,孩子很快便會丟棄,長期下來留給他們的是這兩種因果:

1、犯錯→物質好處:孩子會通過重複犯錯,獲取物質好處;

2、哭鬧→物質好處:孩子會通過經常哭鬧,獲取物質好處。

其他情形:

如果在打罵孩子普遍的家庭,部分孩子會因爲害怕被打被批評而減少犯錯,但哭鬧毫無疑問會成爲他們獲得物質好處的殺手鐗。這些父母既暴力希望孩子改正不良行爲經常打罵孩子,但另一方面又像懦夫般軟弱,聽不得孩子的啼哭,所以有暴力打罵孩子的家庭,他們的孩子往往愛哭鬧。

如果這些家庭在孩子哭鬧後狠心如鐵,不是給物質好處,而是再打罵或吼叫呵斥阻止,結果孩子既害怕犯錯又害怕哭鬧,最終變得既冷漠又戰戰兢兢。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哭鬧後,父母心軟放任,孩子會建立“哭鬧→得逞”的行爲模式,繼而孩子會用哭鬧作武器達到目的。

看看,結果是否跟你的初衷背道而馳?所以,那些聽不得孩子哭鬧的家庭,他們的孩子不僅壞毛病多,並且常常喜歡哭鬧就是這樣的原因。

有父母可能有疑問,我偶爾用物質好處“賄賂”哭鬧孩子不行嗎?

別太自信!心理學家認爲人的行爲都有一貫性,至少思想也總是有一貫性,小心用着用着嚐到甜頭便再也擺脫不了,對孩子來說也是如此。

因此,從飢餓小白鼠實驗,可以推演出理智的教育行爲模式,它們應該是這樣的:

犯錯→教育

哭鬧→漠視

良好表現→讚揚

孩子想吃零食→給零食(不跟條件交換沾邊)

“像水一樣流淌”,大概只有這句話才能解釋“哭鬧→漠視”的境界了,從哪裏來讓它回哪裏去,不留一點兒痕跡,就像從來沒來過一樣。孩子也會在大人的這種漠視中,因爲“哭鬧→得不到任何東西”,便會像壓槓桿沒得到食物的小白鼠一樣,拋棄“哭鬧”作爲槓桿。所以從一開始漠視孩子哭鬧的家庭,他們的孩子也常常少哭鬧。所以,那些越聽不得孩子哭鬧的家庭,他們的孩子越哭鬧。

最後提醒:

漠視孩子的哭鬧,不適合於尚不懂說話表達的小嬰兒的家庭。因爲哭鬧是這年齡寶寶的唯一表達方式,如同大孩子的嘴巴,你把他們的嘴巴封住了,他們便不會有任何表達,比如尿溼、飢餓了也會一臉冷漠。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