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習慣養成中,誰也不是路人甲

本文已影響1.86W人 

從網上看到的一個視頻。一位父親帶着兩個女兒在超市裏選購商品,小女兒故意撞到了大女兒,把她手裏的東西撞掉了,大女兒要求小女兒道歉,可是小女兒不同意。

父親走過去,鄭重地要求小女兒向大女兒道歉,可是小女兒寧願躺在地上撒潑打滾,也不願意說出“對不起”這幾個字。

大女兒放棄了,說不是非要妹妹道歉。

可是父親知道,犯錯的時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時機,告訴小女兒必須道歉。他教給小女兒如何放鬆,如何發出“對不起”這個音。終於,在他的堅持下,小女兒低下頭,愧疚地對姐姐說出:對不起!

這位父親剛鬆了一口氣,不料這時一位女士從後面過來,不小心撞了小女兒一下。或許是因爲正在打電話,她並沒道歉。

小女兒立刻問爸爸:阿姨撞了我爲什麼可以不道歉?

大女兒也說:這不公平!爲什麼妹妹必須道歉,可是阿姨卻可以不道歉?!

這位爸爸立刻上前去協商,讓女士給自己的女兒道歉。可是女士覺得自己不是故意的,沒必要道歉。

雖然這位爸爸極力要求,甚至告知女士自己正在教孩子說“對不起”,請女士給孩子做個榜樣,她都不爲所動。

爸爸想放棄說服女士道歉,兩個女兒卻不願意,一直質問爸爸這樣不公平。

後來,無奈的父親找到了超市的保安,讓保安幫忙協商。可是女士認定自己不是故意的,所以覺得所有人都大驚小怪,更加蠻橫地拒絕道歉。

在父親領着兩個女孩結賬的時候,警察來了,他們決定以“危害未成年罪”抓捕女子。

這時小女孩走過來,告訴女子說:我知道說對不起很難,因爲我也不願意說,但是你可以嘗試。然後,她學着爸爸的樣子教給女子說“對不起”。

最後女子終於流下了愧疚的淚水,哽咽着說:對不起。視頻的最後,女子和小女孩抱在了一起。

當視頻中的父親告訴女子自己在教孩子說“對不起”,讓她配合的時候,女子對這一情形並不重視,認爲是小事一樁。她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爲可能給世界觀形成期的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最終也受到了相應的懲罰。

我們無意中的一個不注意,有可能將別人父母日夜灌輸給孩子的道理打破。

一次下班在斑馬線等紅綠燈,一塊等紅綠燈的還有一位媽媽領着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她正在教育孩子過馬路要遵守的規則: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小男孩唱得不熟練,但是很認真的聽媽媽的講解。

因爲單位有些偏,所以雖然是下班時間,路口的車並不是很多。這時從我們身後過來一個男子,左右觀顧了一下,無視還有近二十秒的紅燈,就快速地往前走去。

就聽到旁邊的小男孩奶聲奶氣地問媽媽:那個叔叔爲什麼闖紅燈啊?

“這個……”年輕媽媽爲難地不知說什麼好。

我也很好奇,這個時候真的是兩難的境地,真不知道這位媽媽會採用什麼說辭來教育孩子。

“孩子,這位叔叔可能有急事,所以闖了紅燈。但是媽媽告訴你,叔叔對我們來講,絕對是一個壞榜樣,因爲紅燈停這是一個規則,破壞了規則就會被懲罰。即使僥倖逃脫,日後被懲罰的可能性也很大。但是等待綠燈就不會了,你知道了嗎?”

小男孩點點頭。

正好綠燈亮了,年輕媽媽帶着蹦蹦跳跳的小男孩從容不迫地走過斑馬線,小男孩嘴裏還哼唱着過路歌。

我們都知道父母對孩子的榜樣作用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卻往往會忽略身邊的其他人也會對孩子產生影響。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我們每個人或發揮着積極的影響,或發揮着消極的影響,我們都不是路人甲。

如果我們做破壞社會環境的事情,可能在無意中,就做了別人教育孩子的壞榜樣。

大學畢業那年,我坐火車到南方找工作。坐在我對面的是一對三十歲左右夫妻帶着四五歲的兒子,那對夫妻應該是高學歷的人,一路上對孩子講故事,欣賞風景,認真回答孩子各種幼稚的問題。諸如:小鳥會不會停在火車上、蚊子在火車上也是去旅行嗎?

他們與我平時遇到的低頭族父母完全不同,整個旅程除了男的接了一個電話之外,他們從來不會拿着手機刷微博或玩遊戲。

中途的時候,坐在我們鄰座的一位老人喝水的時候不小心弄倒了水杯,水濺到了他對面一個年輕小夥子和中年婦女身上。

老人連聲說對不起,小夥子拿出紙巾擦乾淨,說沒事。可是中年婦女卻很大聲地斥責:哎呀呀,真是的,你怎麼回事啊,我這可是新衣服!你怎麼這麼不小心!此處省略一萬字。

對面的小男孩拉着媽媽的手去撿老人掉在地上的水杯,還幫老人收拾殘局。說實話,我沒有勇氣去做這些事,可能在潛意識裏覺得自己很矯情。所以看到那對夫妻帶着兒子自然而然地幫助老人的時候,臉上沒來由的一陣熱:我們每天追求新東西新思想,卻忘記了根子裏的傳統美德。

中年婦女還兀自喋喋不休地埋怨老人,突然小男孩認真地說:阿姨你這樣是不對的,這位爺爺不是故意的。

顯然大家都沒料到孩子會說出這樣的話,都把目光集中到中年婦女身上。孩子的父母不好意思地看着她,不知說什麼好。

中年婦女不再言語,臉上一陣白,一陣紅,拿着行李往後邊的車廂裏走去。

我心裏暗歎:幸虧這個孩子平時的教養好,不然他心裏肯定會納悶,這位阿姨這樣做對不對?當我遇到這樣的情況的時候,我可不可以和這位阿姨一樣無所顧忌地指責別人?

在這個思索的過程中,中年婦女的做法無疑對孩子良好三觀的樹立作了錯誤的榜樣。

在孩子的習慣養成中,誰也不是路人甲

孟母三遷的故事我們都知道,爲了給孟子一個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孟母三遷其家,社會環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影響可見一斑。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的重要影響固然重要,但是社會環境的影響也不能輕視。

做父母的注意自己的言行,知道提醒自己不給孩子做壞榜樣。但是孩子要走向社會,會對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和他們的行爲產生興趣。而身處社會中的我們無意中會成爲孩子模仿的對象。

我把這些說給妹妹聽的時候,這個剛過青春期的女孩不屑地皺皺眉毛:你也太小題大做了?這叫不拘小節懂不懂?!

你隨口吐痰,或者翻越欄杆,或者亂說髒話,都有可能在孩子心裏形成影響,讓他以爲這是可以的,是被允許和接納的,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他就有可能養成這種壞習慣。壞習慣的種子一旦扎芽,要想再除根就得下一番苦功夫了,如果處理不好,壞習慣有可能跟隨他一生,進而影響下一輩的人,這也是小節?

爲孩子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社會環境,是我們每個人都逃避不了的社會責任。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孩子的天性喜歡新鮮的、陌生的人和事,也喜歡模仿別人。希望你在他們的成長路上是那個值得學習的人,而不是負面標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