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哭鬧該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做

本文已影響1.22W人 

今天在大馬路上,發媽遇見這麼一幕:

一名大概5歲左右的小男孩,一邊跟在爸爸後面,一邊放聲大哭,哭聲可謂是震耳欲聾,引人側目。

男孩爸爸可能覺得孩子這個行爲很丟人,一把將男孩扯到旁邊,大聲吼到:“不許哭!看着我!我跟你說了多少次…”

小男孩的哭聲在爸爸的威嚇下,慢慢的降低下來,但仍然在抽泣。

面對孩子哭鬧該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做

我們常常聽到很多家長的抱怨:孩子越大越難管。

孩子有時候吵着一定要買某樣東西,不買就哭鬧打滾,小時候哄哄就好了,但是越大越不聽哄,甚至以不吃飯、不上學等等來威脅家長,很多家長被這種事弄得很頭疼。

尤其當爸爸遇到的這樣的情況時,更加無可奈何,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很多爸爸的做法可能像開篇的那個爸爸那樣,用威嚇來達到孩子停止哭鬧的目的。

但如果單純依靠命令、警告來改變孩子的哭鬧行爲,效果始終是有限的。而且會產生一個弊端:久而久之,孩子會認爲這不是我想要的,是爸媽強加給我的。並且種下叛逆的種子。

那應該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地安靜下來,並且接受你的建議呢?

1、選項法

面對孩子哭鬧該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做 第2張

就算是成人之間的溝通,命令、威脅的語氣都很難獲得良性的溝通體驗,很難達到溝通的最佳結果,更何況是一個剛剛開始有自我意識的孩子?

用“你不可以”、“不允許”這樣的語氣,往往並不能獲得很好的效果,孩子的行爲也得不到改善。

就像媽媽平時的反覆唸叨會傳遞出一種焦慮,而這種焦慮更會促進孩子產生本能的抗拒,那麼爸爸的恐嚇和威脅,雖然可以讓孩子的行爲得到暫時的改變,其實孩子只是壓抑下來而已。

孩子壓抑得越多,爆發的時候就越不可收拾。

所以父母在提示孩子“不可以”的時候,不妨先思考幾個“可以”的選項,讓孩子做選擇。

例如,當孩子不願意吃蔬菜時,爸爸可以這麼說:“蔬菜對你的身體好,你是想直接吃蔬菜呢?還是吃點菜泥?或者喝點蔬菜汁?”而不是黑着臉命令孩子:“吃不吃?不吃也得吃”。

2、淡定法

面對孩子哭鬧該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做 第3張

每當我們忍不住發脾氣的時候,其實內心已經生氣了。

生氣是情緒,因爲孩子沒有執行約定而產生的負面情緒。

情緒是主觀的,是對已有發生的現實的一種評判或者預判。

說白了,看得爽就高興,不爽就煩。那評判“高興”或者“煩”的標準,也是由我們自己來界定的。

爲什麼孩子的行爲會讓我們產生負面情緒?

因爲孩子的行爲,沒有達到我們內心的標準和預期,我們主觀產生了負面情緒。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有情緒,是非常常見。但任何主觀的東西,都是可以改變的。

發媽不知道開文的那位小男孩到底做了什麼事情導致爸爸不顧旁人側目地在路邊發火。

但是在平時的生活中,如果我們意識到了自己的負面情緒時,當忍不住要對孩子發脾氣時,不妨暫停一下,不要將怒火傾瀉到孩子身上,不要去處理孩子任何的行爲問題。

待你平靜下來之後,再跟孩子談談他的行爲與你的情緒。

孩子行爲不當導致爸爸生氣,爸爸生氣地教訓孩子導致孩子也產生負面情緒,孩子的負面情緒又不當的行爲表現出來,這不就是的一個死循環了嗎?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