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堅強在哪裏?

本文已影響3.83K人 

成人不僅要分析寶寶的心理、還要了解寶寶的氣質類型。不能用自己認爲的“好方法”去達到促使寶寶交往的目的。

寶寶的堅強在哪裏?

許多寶寶的內心是很脆弱的

個案1:一連幾天,楊楊都不願去幼兒園。原來,楊楊近來總被班上一個叫小峯的小男孩欺負。媽媽總會發現楊楊的臉上,胳膊上有被咬過或抓過的痕跡。當媽媽再次接楊楊時,偏偏看到小峯使勁地把楊楊推倒在地上,楊楊哇哇大哭。

個案2:樂樂正在脫衣服,卻不知爲何大哭不止。淚流滿面的樂樂正在不住地撕扯着衣服,原來,樂樂是因爲解不開衣服上的扣子而發脾氣。

個案3:幼兒園寶寶正在玩“我是汽車小司機”的音樂遊戲,教師伸手邀請玉玉來做汽車小司機,玉玉卻皺起眉頭不吭聲。“玉玉是個膽小鬼,”坐在一旁的小朋友紛紛說着,這時玉玉哇哇大哭起來。

個案4:小雨想玩蹺蹺板,可是鼕鼕坐在蹺蹺板的另一頭,自己這邊的蹺蹺板又翹得很高,沒法坐上去,於是他急得滿頭是汗,索性就躺在地上放聲大哭起來。

個案5:小剛和亮亮下棋,小剛輸了,對着亮亮又嚷又叫,還把棋盤掀在了地上。旁邊的寶寶嘲笑小剛是個臭棋簍子,輸了還不服氣,小剛則抓住夥伴的手又咬又抓。

個案6:教師表揚會跳繩的寶寶,並給受到表揚的寶寶發了一個小貼畫。而沒受到表揚的紅紅一整天都不高興,第二天哭着喊着不肯上幼兒園,任憑家長和教師怎樣勸解都不能緩解不愉快的情緒……

以上實例不難看出,現在許多寶寶的內心是很脆弱的。這種“獨生子女現象”屢見不鮮。他們不僅膽小、能力弱,而且又不會和同伴友好相處,更不會處理和解決夥伴間發生的問題和糾紛,就連不被教師表揚都會引起極大的不愉快。可見我們的寶寶是真的需要成人正確的引領,才能夠使其養成堅強的性格。

年齡小的寶寶不善於控制自己的行爲。哭,是寶寶表達自己情緒的一種最常見的手段。對於孩子來說,學會適當地控制自己的情緒,積極地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意願是幫助孩子學會堅強的一種有效的途徑。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關注性格內向的寶寶

成人不僅要分析寶寶的心理、還要了解寶寶的氣質類型。不能用自己認爲的“好方法”去達到促使寶寶交往的目的。比如:家長代替寶寶去處理問題,時間久了,不僅沒有給孩子鍛鍊的機會,而且還會遭到同伴的反對和譏笑。因此,關注不同寶寶自身的需要和個性特點,選擇恰當的方法將會出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貼士

1、首先幫助性格內向,不善表現的寶寶提高自身的能力,觀察並利用寶寶的長項建立其自信,利用建立起來的自信發展短項。

2、不強迫寶寶做他不喜歡的事情,尋找寶寶的意圖,鼓勵寶寶產生想法,讓寶寶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想法做事。根據寶寶的個性特點,實施指導策略。

3、讓寶寶選擇自己的活動方式去與其他寶寶交往。

當然,不要拔苗助長,要知道“欲速而不達”,教育有時需要等待。性格內向、不善表現,是每個人成長中都要經歷的過程,關鍵是要讓寶寶在活動中充分體驗成功的快樂。適當的挫折更會提升寶寶堅強的性格,家長也應該讓寶寶補上這一課。

正確誘導“只能贏不能輸”的寶寶

一般情況家長都會採取遷就、放縱的態度,擔心寶寶發脾氣。每次下棋家長故意輸棋,或認爲寶寶性格不堅強,沒出息,從而訓斥寶寶。殊不知這樣會助長寶寶的壞脾氣,使寶寶不能正確控制自己的情感,更加肆意地出現憤怒、暴躁和侵略性,堅強的性格更無從談起。由於寶寶的霸道,會嚴重影響以後的人際交往。

小貼士

1、讓寶寶懂得輸與贏是很平常的事,應該學會面對它。

在生活中多給寶寶講述一些表現勇敢、堅強品質的故事,如 《鐵杵磨成繡花針》、《瑪雅歷險記》、《謝軍阿姨的故事》等,讓寶寶知道,輸與贏是我們生活中經常會碰到的。只有輸得起才能贏得起。

2、讓寶寶學會通過協商和調停的方法解決矛盾。

當寶寶因玩棋而發生矛盾衝突時,要給寶寶提供解決問題的環境,讓他通過自己想說的話和行爲去解決他們自己的事情,以達到雙方繼續遊戲的目的。

3、 通過移情的方法,讓寶寶學會體驗別人的情感。

對於年齡小的寶寶,採取移情的方法教育他們是很巧妙的。對於只能贏不能輸的寶寶,家長可在孩子贏棋後,故意採取冷淡孩子的方法,並明確地告訴寶寶:“你輸棋不高興,我們輸棋也很不快樂,如果總讓別人讓着你,即使贏了,別人也看不起你。”這種方法可以克服寶寶自我中心傾向,並在輸棋後可以有效控制不良情感的發生。

正確對待性格懦弱的寶寶

孩子受了別人的欺負,多數家長會做出以下反應:

告訴自己的孩子:“ 誰打你, 你就打誰, 他打你哪兒,你就打他哪兒”;領着孩子到欺負人的孩子家中,找家長說個清楚。告訴孩子:“他欺負你,以後你不跟他玩兒”;對自己的孩子大發其火,訓自己的孩子無能,並生氣地說:“以後誰欺負你,你就告訴老師”;馬上衝過去,力求通過教訓欺人者達到嚇唬孩子的目的,使其不敢再欺負自己心愛的寶貝。

以上的種種做法都不夠好,其弊端有:不利於幼兒的友好交往;會使別的家長很尷尬,弄不好,會引起一場家長間的“舌戰”;讓孩子採取逃避的方法,而不以積極的正確方法引導,不利於幼兒獨立性的形成,使幼兒養成無論遇到什麼事都求助於家長解決的習慣。

小貼士

1、緩家長緩一步,先看寶寶準備怎麼辦,讓寶寶在交往中學習關心他人,剋制自私,保護自己等。家長首先要明白,交往也是需要學習的,而這種學習要靠寶寶親身經歷感受後才能夠得到。從人的本能來看,小寶寶也不可能一次又一次地受別人欺負而不予以還擊,受欺負的過程也是一種積累,家長切不可只把受欺負看成是寶寶受了委屈。

2、 細在瞭解自己寶寶的基礎上細心幫助教育寶寶,好記仇的要教他寬容;嘴笨的要教他說明白;性格怯懦的要鼓勵他告狀等。

3、鼓勵反擊對於性格怯懦的寶寶,這樣做不是教他去欺負別人,而是更好地保護自己,達到及時制止同伴不良行爲的目的。

4、多與同伴玩獨生子女缺少同齡人交往會形成自私,孤僻的性格。有遠見的家長一定會努力培養孩子的“樂羣性”。

總之,在生活中家長無條件的容忍和溺愛都會造成孩子好吃懶做、自私自利、蠻橫胡鬧等不良個性品質的形成。嬌慣型管教的特點便是無原則地寬容。由此得出,如果對孩子過分的姑息,那麼就會使孩子形成自我爲中心。這樣的寶寶往往意志薄弱、性格懦弱、缺乏同情心,他們在集體環境中或是難以合羣,或是難與周圍人協調。因此,想要培養寶寶堅強的性格,就要轉變家長的教養觀念、態度和行爲,並採取因人而異的有效方法,堅強的寶寶纔會誕生。

(以上內容轉載自新浪健康)

  (責任編輯:樑莉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