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成“糖娃娃”

本文已影響7.69K人 

別讓孩子成“糖娃娃”

本週五是第十八個“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題是“糖尿病和兒童青少年”。越來越多數據顯示,糖尿病在兒童中的流行趨勢正日益嚴峻———在全球,兒童和青少年中的1型糖尿病患者每年約增長3%,學齡前兒童約5%,估計每年有7萬15歲以下的兒童發生糖尿病(即每天發生約有200個)。而更加值得關注的是,2型糖尿病這一“成人病”,在兒童和青少年中的患病率也在升高。讓兒童和青少年遠離糖尿病這一嚴重影響健康成長的疾病,已成當務之急。

  兒童期可能發生哪些糖尿病?

  根據不同的病因,兒童時期的糖尿病主要分爲———

  1型糖尿病,即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主要因遺傳基因、免疫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參與起病,有的屬於自身免疫疾病的一部分;
  2型糖尿病,即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多發生在兒童時期,稱爲從兒童(青少年)期開始的成人糖尿病;
  營養不良有關的糖尿病,有胰腺纖維鈣化或胰島鈣化,並有蛋白質缺乏的病史;
  其他型,包括胰腺疾病、內分泌病、藥物或化學物直接引起的糖尿病,某些遺傳綜合徵、胰島素受體異常等引起的糖尿病;以及葡萄糖耐量損傷等。

  “肚子胖”是高危因素

  以往1型糖尿病是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中最常見的類型,現今隨着小胖墩的增多,兒童及青少年中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日益增加。國內外大量研究證實,肥胖,尤其是肚子胖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我國營養和健康調查資料顯示,兒童和青少年中體重超標及肥胖的人數快速增加,2型糖尿病的發病年齡也越來越小,兒童和青少年正成爲糖尿病的生力軍和“後備人羣”。據國際糖尿病聯盟預測,未來十年在某些種族中,兒童2型糖尿病的比例將超過1型糖尿病。
  爲啥肥胖是兒童2型糖尿病的高發因素?這還得從糖尿病發病機理說起。我們知道,胰島素是胰島B細胞分泌的唯一具有降低血糖作用的激素,是維持機體葡萄糖代謝平衡的重要物質。當體內胰島素的量和質變得不足和低下後,就會引起糖尿病。肥胖爲什麼會引起糖尿病呢?人體內胰島素不是直接把糖消滅掉的,而是通過與脂肪、骨骼肌和肝細胞上的受體結合,促進這些“士兵”把糖搬進去消耗掉或轉化成糖原儲存起來,這樣血液中游走的糖就降低了。但胖子體內的靶細胞上的受體數目減少,或受體結合胰島素的能力降低,胰島素就不能充分發揮降糖作用,爲了保持血糖正常,胰島的B細胞就多分泌胰島素來代償,長此以往,B細胞會不堪重負,出現功能衰退,胰島素分泌量逐漸減少,於是發生糖尿病。

  預防六字訣:吃得好,動得多

  無論肥胖還是2型糖尿病,雖都跟遺傳有關,但環境因素是促成發病的重要因素,包括不合理的飲食結構,如高熱量及高脂肪飲食,體力活動減少等。因此,要最大限度預防兒童糖尿病的發生,關鍵是要“吃得好,動得多”。
  吃得好,指控制飲食,營養素和熱量應計劃攝入,要粗細糧搭配,副食蔬菜種類要多,儘量廣泛地攝取各種營養素。動得多,就是指通過加強運動,提升身體機能水平,增強免疫力,才能不做“糖娃娃”。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