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玩的孩子,往往學習能力更強

本文已影響2.32K人 

在人生的初始階段就體驗如此係統化的挫敗感,就很難再對學科教育這件事兒感興趣,厭學就成爲了大部分人的自然選擇。送我出門的時候,表哥語重心長的對我說:這孩子學習不行,就知道玩。孩子並不知道學習能力是多麼重要的一件…

原標題:愛玩的孩子,往往學習能力更強

最近幾天,一則母親收廢紙兒子玩遊戲成貴族的新聞引發了廣大家長的討論。

愛玩的孩子,往往學習能力更強

以收廢紙板爲生的勾女士,買保險的時候才發現卡里的錢都被沉迷遊戲的孩子充值花光了。

無獨有偶,濟寧一個男孩,爲了破解遊戲的防沉迷系統,被騙5000元。

愛玩的孩子,往往學習能力更強 第2張

不得不說,近幾年來,越多越多的孩子深陷手遊、網遊之中不能自拔。青春的大好時光被揮霍的同時,還損失了不少的錢財。

孩子爲什麼玩起遊戲來,就失去理智陷入瘋狂呢?怎麼就不能把這個勁頭用在學習上呢?

學習=失敗、痛苦

學習行爲簡單的說就是一種條件反射。它對生物生存具有很強的積極意義,“一次學習,終生受益”就是它的最大源動力

絕大部分哺乳動物都有“學習快樂”這個機制,比如貓玩線團,追激光筆,就是反覆的學習訓練捕捉活動物體,這就讓它玩的很開心。

從生物的角度來看,學習明明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情。可爲什麼很多孩子就不好好上學呢?

愛玩的孩子,往往學習能力更強 第3張

實際上,學習和上學是兩碼事。教育系統中的機械重複和攀比機制,很難讓孩子擁有“學習快樂”這個機制。

機械重複

重複刺激是大腦形成長期記憶不可或缺的手段。但是,如果一直重複一件已經做過成百上千次的事情,大腦就會消極怠工。

孩子注意力會沒法集中,會開始犯錯、走神。最後會很容易疲倦,甚至感到無聊、痛苦、折磨。大腦渴望的是新刺激,而不是重複刺激,相同刺激效果會不斷衰減。

攀比機制

考試、分數、排名,學習逃不過的三個夢魘。考試製度是一個有利於批量化生產的高效制度,卻是一個對個人毫無彈性的僵化制度。

考八九十分算不算學得好?正常來說,當然算學得好。可是,我們有排名啊,一百分更好,一百分以上,好上加好。

只要還存在可以比較的對象,你就會有無窮的比較級。現實中的比較還沒完,想象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又在向你招手。

愛玩的孩子,往往學習能力更強 第4張

所以,對於孩子而言,學習就等同於“無窮無盡的重複刺激、無窮無盡的比較、無窮無盡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無窮無盡的挫敗感”。

儘管有的孩子能在多次挫敗中脫穎而出,但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被虐的感覺。在人生的初始階段就體驗如此係統化的挫敗感,就很難再對學科教育這件事兒感興趣,厭學就成爲了大部分人的自然選擇。

娛樂=快樂、滿足

大部分的娛樂行爲,甚至包括大部分體育比賽。本質上都是學習,或者訓練(重複學習)。

所以,學習這塊陣地,教育不去佔領,玩樂就會佔領。

就拿刷抖音來說,每一次點擊下拉,就是一個完全無法預料的全新的刺激。

也許這個視頻有意思,這個視頻沒意思,這個視頻有點搞笑,這個視頻有點神經病。

但是每一次,你都控制不住的點擊下一次。這就是充分利用我們大腦學習獎勵機制的大贏家。

愛玩的孩子,往往學習能力更強 第5張

所以,沉迷玩樂的孩子還真不是“不求上進”,他們的大腦對新刺激有非常強的渴望,能夠一直維持這種高強度的學習能力。

愛玩的孩子,往往學習能力更強。

前幾天中午去表哥家玩,與他家孩子打了個招呼後,直到晚上離開表哥家也沒見他孩子再出來過。

一個小學生窩在家裏玩了整整一個下午王者榮耀,期間三殺四殺遊戲聲不絕於耳。

送我出門的時候,表哥語重心長的對我說:這孩子學習不行,就知道玩。

我卻不以爲然,反駁了表哥的觀點:

一個剛上小學的孩子,能夠專注的玩遊戲一下午不停,承受遊戲輸了帶來的負面反饋,還要不斷提升自己所選角色的技術水平。這是孩子的專注力和學習能力很強的體現。

其實,每一個智力正常的人類,都有超強的學習能力,只不過發揮的方向未必是傳統學科的學習而已。有的人抱着書能讀一整天,就註定有的人能抱着手機玩一天。

人類對某種事物上癮的本質,是人類旺盛的求知慾。

畫餅解不了近渴

朋友洋洋最近十分頭疼,和我吐槽老闆又給她畫餅了。

她的老闆每逢節日假期,總是佈置超多的任務。洋洋稍有怨言,他的老闆總是用一副語重心長的樣子對她說:

年輕人,應該以工作爲重,不要總想着放假了出去玩。多提升自己的職業水平,對將來有好處。

清明如此,五一亦是如此。雖然洋洋認下了這個理,可是心情卻極度鬱悶,一門心思想着下了班去哪兒玩。

她問我,她是不是墮落了,就想着玩?可是感覺自己也沒做錯什麼啊?

愛玩的孩子,往往學習能力更強 第6張

其實,家長和孩子說學習是爲了將來好,無異於職場畫餅。

孩子並沒有體驗過完整的一生,家長和孩子說學習是爲了將來如何如何,孩子並不能感同身受。

孩子並不知道學習能力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兒,但是他知道抓起手機就會快樂,玩會遊戲就會舒服。

孩子並不知道時間一去不復返,好不容易放了假爲什麼要學習呢?這時候家長再強行壓制,反而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離學習反而越來越遠。

延遲滿足過於遙遠,只能讓即時滿足趁虛而入。大餅式教育的遠水,解不了孩子學習的近渴。

雖然遠水解不了近渴,但是隻要做到以下這三點,孩子就不會再沉迷玩樂:

父母的陪伴

試想一下,當你約心儀的異性出來玩,是否會在吃飯的時候玩手遊?和許久不見的姐妹一同逛街,會不會抖音一直刷個不停?

肯定不會吧,那麼到底是什麼時候讓我們沉浸在手機電腦上呢?是感到無聊、寂寞沒人陪伴的時刻。

對於孩子而言:

是父母把孩子放在奶奶家的時候 是父母也在刷抖音玩遊戲的時候 是父母忙碌工作無暇顧及的時候

愛玩的孩子,往往學習能力更強 第7張

其實,成長這條漫長之路,有父母一直相伴,孩子就不會有孤獨感。

與孩子一起出行踏青,欣賞好風景

最真實的風景怎能不勝過遊戲的最高特效?

與孩子一起做午餐,逛遊樂園

最真實的生活怎會讓孩子羨慕抖音裏的小哥哥?

龍應臺曾說 :父母是有有效期限的,錯過了有效期,再怎麼努力也難有效。對於這一輩子只有一次的經歷,父母應該珍惜。

孩子是上天給的一份禮物,我們應該在有效期內全情投入,耐心陪伴着他們長大。

愛玩的孩子,往往學習能力更強 第8張

避免孩子過早接觸手機

孩子沉迷於手機,其實不是手機上癮,而是手機作爲載體,超越了之前的電腦,電視機,武俠小說等“前輩”所帶來的快樂。

孩子過早的接觸到手機,只會導致孩子的快樂閾值會越來越高,孩子的慾望難以滿足,對其他事物的興趣也提不起來。

畢竟,哪有比手機更好玩更有意思的事兒呢?久而久之孩子性格變得孤僻、社交困難,不利於身心發展。

所以,推遲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間至關重要。

利用孩子求知慾勇敢的嘗試

充分利用孩子的求知慾,去幫助孩子發現未知的世界。

多帶孩子體驗閱讀、下棋、網球等傳統有利於身心健康的運動,最終讓孩子尋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興趣愛好,併爲之堅持。

當其他正能量的愛好先入爲主,手機就不是那麼的萬能且重要了。

畢竟,從外界消滅手機的存在只是一時之計,只有孩子從心底裏意識到手機不是最有趣、最有意義的事情,纔會讓孩子真的願意放下手機,把學習能力用在正確的方向上。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