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經常被父母打的孩子,長大會怎樣?

本文已影響2.47W人 

目前,仍然不少父母認爲“棍棒底下出孝子”,如朗朗、丁俊暉。所以在望子女成龍成鳳時,“恨鐵不成鋼”的責罰也是必須的。倘若一個從小被父母打的孩子,長大後會怎樣呢?

從小經常被父母打的孩子,長大會怎樣?

原標題:從小經常被父母打的孩子,長大會怎樣?

目前,仍然不少父母認爲“棍棒底下出孝子”,如朗朗、丁俊暉。所以在望子女成龍成鳳時,“恨鐵不成鋼”的責罰也是必須的。倘若一個從小被父母打的孩子,長大後會怎樣呢?


根據現代精神分析理論:

0-1個月的嬰兒處於自閉階段

嬰兒離開熟悉安全的母體,害怕自己會死掉。就像一隻剛破了殼的小雞,探出腦袋來感觸世界,突然受到外界的驚嚇,又會縮回殼裏,再也不出來了。此時如果孩子受到驚嚇或者在孩子哇哇大哭時父母沒有立即照顧到,孩子有可能就被星星帶走,成爲自閉症的嬰兒。自閉症患兒表現得十分安靜,但同時對外界漠不關心,沒有什麼事物可以吸引他的注意力,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裏。


1-6個月,嬰兒進入了與母親的共生期

隨着大腦的逐漸成熟,嬰兒的自我意識也逐漸成長。嬰兒對母親的理解是餵奶、陪玩的就是好父母;有需要時離開的就是壞父母。

請家長直接忽視嬰兒的道德(還沒有發展到)非好即壞,他們不理解你的離開也許是爲了賺奶粉錢,或者因爲生病了。

父母應該給予嬰兒更多的愛,無條件滿足嬰兒的需求。此時,由於客觀原因或者父母的疏忽,嬰兒受挫而沒有得到父母關注,過早的動用自己的能量去應付挫折,長大後容易得精神分裂和偏執。


6個月—3歲,兒童進入了分離——個體化階段

隨着運動機能的不斷完善,孩子開始有了獨立意識,不是時刻都需要父母抱着。只要能聽到、看到父母,甚至是替代父母的人或物在時,他就能有安全感,自己和自己玩。此時兒童能把好媽媽和壞媽媽整合在一起,知道媽媽只是短暫的離開,很快就會回來。我們都知道和重要的人分離都是有焦慮、有痛苦的。父

母需要把握好分離的尺度,儘量不給兒童帶來創傷。否則,兒童容易抑鬱、躁狂和反社會。

由此可見,心理學家認爲,父母給孩子的愛和關注不會過度、只有不足。孩子早年得到的愛越多,長大後心理越健康。

但總有一些父母會忍不住自己的暴脾氣,動不動就想動手,如果一個孩子從小經常捱打,他們的內心一定是冷漠的,對他人是充滿對抗的,長大之後,自卑、冷酷、淡漠和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常常會是標誌性的特徵。


(圖片來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1、對父母內心有積怨和壓抑,長大了以後脾氣暴躁,情緒不穩定,如果組建家庭,婚姻大多不會美滿,沒有從父母那裏學會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如何教育和引導孩子,還會將打孩子這種育兒方法運用到自己孩子身上。

2、長大後的變化難以預測,很多人或事都會影響或改變他的人生。

3、可能造成孩子懦弱無能的性格

因爲深刻體會到做錯事情就會被打,那麼爲了儘可能地去迴避這種情況的發現,就乾脆不主動去做某件事了,因此常常顯得自己沒有主機,害怕做決定,害怕失敗等等。

4、對父母沒有怨言,心中仍然充滿陽光的快樂長大,小時候捱打的經歷都成了他自我成長的墊腳石,他從父母的育兒方式中自悟和學習到了和孩子相處、教育引導孩子的正確做法,並運用到自己孩子身上,他作爲父母,比自己的父母做的更好!他感恩父母,也感謝小時候的捱打經歷。

言傳身教大於棍棒教育,如果你是一個棍棒教育的父母,希望看到這篇文章後,能多多反思。

責任編輯: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