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富喜,不以貧悲

本文已影響8.06K人 

不以富喜,不以貧悲

我經常説,希望我的孩子們能健康快樂的長大。這是一個十幾年的大工程。而我始終認為在這個大工程裏,孩子們的金錢觀物質觀消費觀會對他們將來人生的快樂程度有決定意義的影響。

我們很幸運的生活在一個物質極大豐富的年代,但是同時我們也很不幸,生活在一個物慾橫流卻貧富差距懸殊的世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都是典型的中產階級,面對浩瀚的物質選擇,我們手中可支配金錢既不匱乏,也非無限。很多時候,我們都生活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選擇焦慮之中,而人的壓力程度是和麪臨的選擇成正相關的,可供選擇的選項越多,壓力就會越大。所以我很長時間以來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怎樣讓孩子們有一個好的金錢觀,不讓他們為之所累。

不以富喜,不以貧悲 第2張

我挺喜歡孟子對人生的一個態度“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拿到金錢觀上,道理也是一樣的:富有,沒什麼可炫耀,更不能因此揮霍無度或者走向另一個極端藏富,而是應該想想手中的財富如何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貧窮,無需自卑,不管是安貧樂道還是努力向上都不失為一種人生的姿態,不要讓社會來為你的物質慾望買單。只要你能夠珍惜你所擁有的,大度的與他人分享,並且將財富理智地使用到能讓你得到最大快樂的所在。換個更文藝的打開方式就是,不要讓金錢凌駕於自己的生活之上,不要成為金錢的奴隸,不以富喜,不以貧悲,坦然視之,淡然視之。這也是我一直以來努力想讓我家小朋友們建立的金錢觀。

迄今為止,我嘗試過一些不同的方式方法。談不上成功或失敗,好或者壞,因為我家孩子們還很小,還沒有完全獨立的思想和觀念,離下結論為時還很久遠。不過不同階段,我會觀察他們的言行舉止,猜測一下他們的小小內心世界,判斷我是不是在往我所期望的方向引導他們,也學習一下別人的意見和建議,調整自己的為人父母方式。

1關於錢的概念

不以富喜,不以貧悲 第3張

我家小朋友很小的時候,每次去百貨店路過玩具貨架,都會稀里嘩啦拿一堆玩具丟進購物車裏,我通常會趁他們不注意偷偷的放回去。有時候他們發現了會吵着要,我就跟他們玩找寶藏的遊戲,分散一下注意力,他們也就忘了玩具這回事兒了。慢慢大起來到三歲左右,這些都不管用了,他們會很固執的想要一些我認為不該買的東西,我就開始告訴他們,玩具是需要花錢買的,而爸爸媽媽的錢是有限的,不能什麼都買回家。他們當然不可能理解這些,所以付賬的時候就把信用卡交給他們讓他們來刷卡,體驗一下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感覺。回家後就給他們看各種硬幣和紙幣,讓他們摸摸看,知道真實的錢是什麼樣的。再大一些開始有數字的概念了以後,就跟他們玩“玩具收銀機”,角色扮演買賣。一來加深錢貨交易的概念,二來慢慢了解不同物品的價值大小,三來也學些簡單的加減法。

2
零花錢

不以富喜,不以貧悲 第4張

零花錢其實對我來説一直是個謎思。我自己小的時候是沒有固定零花錢的,需要用錢的時候就問父母要。他們認為合理的花費,就會給我錢,反之就不給。我家老大四歲的時候,為了讓他知道勞動的意義和提高勞動積極性,開始讓他以做家務來換取小額錢財,作為零花錢。比如,把自己玩具收拾好可以得到一個硬幣(quarter,等於0.25美金),吃完飯和零食自己收拾好殘局可以得到雙倍。攢到一定數目的錢,我會給他換成紙幣,帶他去超市或者農貿市場買他想要的小玩意兒或者小零食。有段時間他特別積極幹家務,然後問我要了錢存起來,每天數一遍,一直也沒要求花掉這些錢。直到有一天學校的圖書展會,他非要買一本忍者神龜的圖畫書,我覺得完全沒意義就不讓他買。他捧出自己的錢袋子,很得意地説,我有23塊錢,足夠買這本10塊錢的書了!我當時又驚又喜。不知不覺間他就已經學習到了很多。勞動換取酬勞;金錢換取物品;儲蓄及花費;延遲消費帶來的更大滿足感。這些都是我想讓他學習理解的。

不以富喜,不以貧悲 第5張

但是同時,我也開始反思,這樣一種做家務換取零花錢的方式是不是合適?我發現,他在學會用零花錢買我以前不讓他買的小東西之後,更加積極的要求幹各種力所能及的家務。但是每次都是匆忙幹完,完全是完成任務,純粹是為了領取之後的零花錢獎勵。所以我開始改變做法,告訴他,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是每個家庭成員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不應該用來換取零花錢作為酬勞。只有額外的,超乎預期的,有創意的,才能得到獎勵。比如外婆在我們這裏的時候想學英語,他就主動教外婆一些日常用語,出門散步幫外婆做翻譯跟鄰居聊天。我覺得這些就很好,很值得獎勵和鼓勵。

除此之外,我每個星期給他兩塊錢做為零花錢,前提是這個星期沒有做什麼大的錯事。一個合理的建議是每一歲年紀每週給半塊到一塊錢。有人説,這種給零花錢的方式並不可取,不能讓孩子體會到錢是需要通過一定的付出換取的,而不是被分配的。我倒是覺得,這樣更能讓他明白,金錢有不同的來源,可以是被給與的,也可以是自己通過智慧或者善良而掙得的。無論哪種方式都是合情合理的,畢竟天上掉餡餅彩票中獎的事情並不是零概率。

3
金錢的使用和消費

不以富喜,不以貧悲 第6張

前面説到零花錢,我一開始的時候對於他怎麼花這些錢沒有具體的意見和規定,基本上他很少要求花這些錢,也就偶爾在外面買個冰激凌之類的。但有一次在我剛給他買了一批卡通撲克卡玩具之後,他又要求用所有的錢買一張稀有卡片,我開始不淡定了,開始思考該怎樣培養他合理有效地分配和使用零花錢。

* 花費 / 儲蓄 / 給予 (spend/saving/give)

不以富喜,不以貧悲 第7張

讓孩子把零花錢分成三份,分別用來花費,儲蓄,和給予。三份可以是不同的比例,比如40%花費,40%儲蓄,20%給予。

花費這份的錢他可以自行決定什麼時候用,用在什麼地方。我家是不給小孩子們吃糖的,但是如果他偶爾想要用這份錢買一點小糖果,我也不會制止,只會提醒他,糖是對牙齒不好的,吃完糖一定要好好刷牙。他有一次放學很自豪的告訴我,老師獎勵的假錢,別的同學都拿來換糖,只有他換了橡皮泥,回家還可以跟弟弟一起玩,我聽了非常高興。

儲蓄的這份錢,是要每個月月底的時候才有機會動用的,可以攢起來買稍微貴一點的東西,比如上十塊錢的小玩具和書之類的。也可以一直存在那裏。他現在的目標就是攢錢買一套星戰的樂高。自從定下這個目標,不再鬧着要傾囊買珍版撲克卡了,讓我在網上找了他想要的卡的圖片,自己精心畫了一張。

給予的這份錢,他既可以捐出去,也可以用來給別人買禮物。冬天有慈善組織在超市外面搖鈴募捐的時候,他會把買零食剩下的零錢扔進去,因為我告訴他這樣可以幫助買不起食物的人。我一般會給他參加小朋友生日爬梯買禮物定個二十刀的預算,如果他有特殊的禮物想送給特別要好的朋友,多出預算的錢也可以從這裏取。他自己還曾經從這份錢裏拿出一些給外婆買生日禮物。

* 需要和想要

不以富喜,不以貧悲 第8張

我告訴他,在我們所擁有的錢有限的前提下,我們要學習做出合理的選擇。先滿足需要的,有剩餘再滿足想要的。比如我們的一日三餐就是需要的,冰激凌蛋糕就是想要的,我們這樣的中產家庭,衣服穿gap、gymboree這種普通牌子的就是需要,巴寶莉這類的就是想要的了(可見我的觀點裏不同社會及收入階層對需要和想要的定義也是不同的,自行決定就好)。顯然他用零花錢買的小零碎都屬於我認為想要的範疇,現在父母給他提供所有我們家庭定義為需要的物品,他可以用零錢決定如何選擇他想要的東西。長大以後,他就要自己決定哪些是他必須的,哪些是想要的。我們不能控制決定他長大後做什麼,掙多少錢,但是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逐漸地教會他將來合理的選擇運用自己擁有的財富。

説到怎麼選擇想要的,我希望孩子明白,想要物品的價格和它能來給你的快樂或者使用價值並不見得成正比。選擇能給你帶來最大快樂的,不管是為了滿足一時慾望的衝動消費,或者為了跟別人較勁的攀比消費,又或者純粹因為價格低廉購入的省錢消費都是不足取的。

看到過有例子説,給想買的玩具計算每塊錢的快樂收益率,標準是玩具價錢除以玩的次數,結果發現一沓子兩塊錢的紙牌最高,從五六歲開始玩了十多年,還能接着玩。再比如花很多錢去旅遊,開闊眼界,豐富內心,體驗不同的生活,這又是另外一種樂趣與價值。有時候也會任性一把,花更多的錢去吃一頓米其林三星餐廳的大餐,而不是在麥當勞吃三明治,那又何妨?只要在經濟承受的範圍,取悦自己的味蕾難道不是人性的本能?錢再多些,把它用在回饋這個社會,像扎克伯格給女兒的信裏説的那樣,“我們願你生活在更好的世界”。


錢只是我們生活的工具,不是我們生活的目的,它的存在是為了讓我們生活得更美好,也讓我們自己變得更強大。學會合理的運用金錢,是父母能給予孩子們受用一生的財富,説到底,我希望我的孩子們有一個快樂而負責任的人生,而不是斤斤計較處處算計被金錢奴役的人生,更不能是揮霍無度被金錢淹沒的未來。

-THE END--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